
今天我們來聊聊頭皮和頭髮護理。
過年時候朋友跟我微信哭訴:
“小咩!我用著貴婦洗髮水,結果頭皮越洗越癢,發縫還越來越寬,難道我這輩子註定要和油頭禿頭鎖死嗎?”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她的絕望,而我鼻子一酸——這不就是10年前剛入行時的我嗎?
那時候我仗著年輕,天天用強效控油洗髮水狠搓頭皮,甚至拿鹽粒DIY磨砂膏狂蹭,結果硬生生把健康頭皮折騰成“外油內幹+敏感脫髮”。
血的教訓告訴我:頭皮和臉皮一樣,都是“傲嬌小公主”,瞎折騰只會讓它哭著罷工。

頭皮也是皮
很多人覺得頭髮隨便洗洗就行,沒必要精心護理。其實,頭皮比臉皮更脆弱。
頭皮是人體最薄的皮膚之一,厚度僅為面部皮膚的1/6(沒想到吧?),卻承載著每平方釐米10萬個微生物、100多根頭髮和12條皮脂腺的高負荷工作。
頭皮衰老速度是面部的6倍,一旦屏障受損,頭屑、瘙癢、出油、脫髮等問題接踵而至。
它就像頭髮的“土壤”,土壤不健康,頭髮自然枯黃稀疏。
其實頭皮護理和麵部護理本質是共通的,就是根據膚質、想要改善的點去選擇合適的產品。
和護膚一樣,我的護髮邏輯也很簡單:清潔要溫柔、保溼得到位、防曬不能少。
舉個例子,敏感肌姐妹絕不會用磨砂膏天天搓臉吧?但很多人卻對頭皮下狠手,指甲抓撓、高溫吹風、強鹼洗髮水輪番上陣,難怪頭皮會“鬧脾氣”。
頭皮的4大求救訊號,你中招了嗎?
“雪花紛飛”的頭屑:馬拉色菌過度繁殖導致角質層異常脫落;
“油田爆發”的油膩感:雄激素刺激皮脂腺分泌失控,可能伴隨脂溢性皮炎;
“沙漠化”幹癢緊繃:過度清潔或環境刺激破壞頭皮屏障,引發敏感;
“寸草不生”的脫髮危機:毛囊微迴圈障礙,頭髮提前進入休止期。
外界環境對頭皮、頭髮的刺激
如果所在地區水質不好,有條件可以裝個淨水器或淨水龍頭/花灑,或許有一定程度改善。
很多人喜歡用熱水、強力控油洗髮水每天洗頭,覺得能洗得更乾淨,結果把頭皮的油脂都給沖走了,頭皮乾燥得不行,頭屑也跟著來了。
現在我的吹髮秘訣:
✅先用毛巾按壓吸水(千萬別來回搓! 很傷發!),或者戴幹發帽(不要超過10分鐘)
✅選擇恆溫吹風機,熱風吹至70%干時切換冷風
✅髮根逆向吹,髮尾順毛鱗片吹

紫外線:也很傷髮質、頭皮,夏天長時間在戶外要注意防曬,最好是戴帽子、打傘,或是使用專門的頭髮防曬噴霧。
空氣汙染:尤其是PM2.5等有害顆粒,也會附著在頭皮、頭髮上,如果不及時清潔會沾到枕頭上,再沾到臉上,危害更大。
洗髮水挑選心得
不得不說現在洗髮水分的越來越細緻了,不止是簡單的油頭/幹頭、很多品牌都會根據髮質和頭皮狀態去細分。
比如去屑止癢、敏感修護、保溼亮澤、清爽蓬鬆、固發防脫、強韌豐盈等,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
就選擇含二硫化硒成分的;
👉🏻有對香味敏感的,建議多去線下聞,盲買很容易踩雷。
分享一個很簡單方法👇
當然了,成分不代表一切。有刺激頭皮可能性的成分不止表活。
香精,各種植物新增和植物精油,防腐體系和乳化體系,這些都是可能隱藏過敏源的地方。
不要單純因為一個洗髮水表活不好看或者含矽就直接槍斃,成分表只是一張紙而已,並不能代表實際效果。
要找一瓶適合自己的洗髮水,還是要多親身嘗試。
提醒下大家:和護膚品的使用週期一樣,洗髮也不要盯著某一款一直用,多買幾瓶換著用是有必要的。可以換個牌子,且最好是不同配方體系的洗髮水。
關於頭髮養護,也不用過分焦慮,特別是覺得自己髮量少、發縫寬這些。

或者自己護理頭髮的小tips
歡迎留言一起分享~
策劃編輯 | 魯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