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中國即將全球開關,多國嚴陣以待增加入境檢疫限制

廣告

廣告
摘 要
    我們彷彿陷入了時光的漩渦,恍惚回到2020……
    隨著中國宣佈“開關”,明年1月8日起解除入境隔離措施和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不少國家憂心疫情擴散,包括日本、印度、義大利等宣佈對中國、香港、澳門的新入境管制措施。
    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已宣佈,2023年1月8日起,COVID-19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依據相關法規,取消入境中國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並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
    不少國家擔憂一旦疫情正升溫的中國民眾出遊,將會造成疫情快速蔓延,影響防疫工作,近日陸續釋出相關入境管制措施。
    最新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今日(27日)宣佈,週五(30日)起來自中港澳3地的旅客只可經4個機場入境日本,計為成田國際空港、羽田空港、關西國際空港、中部國際空港。
    另外,日本將限制中國大陸航班增加班次,並在本月30日凌晨零時起要求所有從中國赴日或7天內曾到中國的旅客,入境時需檢測,染疫者須隔離至少7天直至檢測轉陰。
    早前,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已宣佈,來自中國、香港、日本、泰國和韓國的國際旅客必須出示核酸陰性證明,抵達印度時若出現症狀或核酸檢測呈陽性者,一律需要隔離。
    據義大利外交和國際合作部的網站,由於中國目前有大量的感染病例,因此米蘭的馬爾片薩機場(Malpensa Airport)將對所有來自中國的入境旅客進行核酸檢測,這項新措施執行到明年1月30日。
    另韓國疾病管理廳21日也已宣佈,中國自16日起被韓方列入“檢疫查驗重點國家”名單(共10多國家或地區),惟強調措施並非入境限制,而是在韓國仁川機場的入境檢疫階段,針對“感染風險高、且需要集中管理”者加大入境篩查力度。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釋出《關於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的通知》
    12月27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釋出《關於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的通知》,落實從2023年1月8日起實施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各成員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現制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乙類乙管後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於2023年1月8日起實施。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遠端檢測
    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來華,無需向我駐外使領館申請健康碼,將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後再來華。
    二、入境檢疫
    不再對入境人員實施全員核酸檢測,對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
    健康申報異常或出現發熱等症狀人員,由海關進行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者,若屬於未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型病例,可採取居家、居所隔離或自我照護,其他情況提倡儘快前往醫療機構診治。結果為陰性者,由海關依慣例按照《國境衛生檢疫法》等法律法規實施常規檢疫。
    三、國際客運航班
    取消“五個一”“一國一策”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分階段增加航班數量,最佳化航線分佈。簡化機場入境航班處置流程,提高機場執行效率,加強重點城市航班接收能力建設。各航司繼續做好機上防疫,乘客乘機時須佩戴口罩。
    四、來華簽證
    進一步最佳化復工復產、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提供相應簽證便利。
    五、口岸執行
    最佳化配套管理措施,保障各類口岸貨運儘快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調整陸路口岸“客停貨通”政策,在綜合評估的基礎上逐步恢復陸路口岸客運出入境(含邊民往來)。逐步恢復水路口岸客運出入境。對國際郵輪,先開展試點,再逐步放開。為中外籍船員在中國境內換班提供更多便利。
    六、出入境旅遊
    根據國際疫情形勢和各方面服務保障能力,本著試點先行原則,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