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再現神輸出——假如雷軍來發布哪吒的“風火輪”

i看完小米SU7 Ultra的釋出會,再次感嘆雷軍是產品大師的同時也是營銷大師。
其創造了獨一份的“雷氏釋出會”風格——精準的使用者視角、清晰的資料支撐、專業的預期管理以及恰到好處的情緒共鳴。
我的腦袋裡突然產生了一個腦洞——如果讓雷軍來發布哪吒的"風火輪",會是什麼效果?
想一想就非常帶勁,而這種天馬行空的腦洞最佳搭配,當然就是同樣擅長腦洞和表達的DeepSeek了。
作為一個長期浸潤在AI中的務實佈道者,潘寒這篇文章一來是讓大家更直觀地理解“雷氏配方”的特點,二來是一起思考如何更好地和DeepSeek這樣的推理模型互動。
廢話少說,咱們直接開幹——
開啟一直穩定執行元寶App(元寶打錢),切換成DeepSeek,開啟“深度思考”和“聯網搜尋”,輸入如下關鍵詞——
“假如雷軍來發布哪吒的風火輪,請為他寫一篇演講稿,要求:1.剋制地融入電影《哪吒2》的相關內容;2.高資訊密度地呈現雷軍相關的經典梗;3.不同內容用小標題區隔。請先生成包含三個部分的大綱,我回復“1”,你輸出第一部分,以此類推,每部分約800字。”
DeepSeek思考了21秒之後給了我一個思路清晰、結構完整的大綱——
看到大綱中“連夜說服高管”的梗出現,我就知道,這次輸出成了!
接下來,我逐一回復“1”、“2”、“3”,一篇打破次元、高度還原雷軍風格的釋出會演講詞就誕生了。
我敢說,即便是雷總本人看到了,也會說一句:“這是高手”。
來,一起Enjoy——

【第一部分】開場問候與產品哲學

小標題:Are You OK?今天我們不談手機,談談如何'腳踏祥雲

Are You OK?(現場歡呼聲)各位朋友下午好!
今天我們不聊手機,也不聊車,我們來聊一聊——如何像哪吒一樣“腳踏祥雲”,用科技讓每個人都能飛馳人生!(觀眾鼓掌)
就在上週,《哪吒2》票房突破120億,那個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魔童,用混天綾劈開偏見,用風火輪踏碎宿命。
而我們小米工程師看完電影后,問了一個問題:如果哪吒的風火輪能帶他上天入海,為什麼現代人不能擁有一雙屬於自己的“智慧風火輪”?(現場笑聲)
於是,我們連夜說服了99位高管(全場爆笑),用三年時間,把神話變成了現實——這就是今天的主角:小米哪吒風火輪智慧代步裝備!(大螢幕亮起產品全息投影)

1.風火輪的命名哲學:從七色寶蓮到碳基奈米合金

在《哪吒2》裡,哪吒用七色寶蓮重塑肉身,而我們的風火輪,則是用“碳基奈米合金框架”重塑移動的未來。
為什麼叫“風火輪”?因為它既有風的速度——最高時速120公里,也有火的能量——雙核電機驅動下,續航突破1000公里,比哪吒追殺敖丙時飛得還快!(觀眾驚歎)
但神話裡的風火輪靠法術,我們的風火輪靠演算法。工程師們從電影裡“混元乾坤圈”的靈感中,研發出每秒30萬次動態平衡計算的“乾坤系統”。
哪怕你在重慶的“魔幻8D立交橋”上漂移,它也能讓你穩如太乙真人的蓮花座。(現場演示影片:測試員在45度斜坡上倒立騎行)

2.連夜說服高管的秘密:材料學的“踏碎凌霄”式創新

你們總問我:“雷總,你們是怎麼把風火輪做到比SU7輪胎還輕的?”(觀眾笑)
答案藏在《哪吒2》的細節裡——石磯娘娘的“Pro Max形態”用玄鐵重塑身軀,而我們的輪轂電機用了航天級鈦合金,重量減輕40%,強度卻提升300%。
有個故事必須講:去年冬天,工程師們為突破材料極限,在實驗室連續熬了7個通宵。最後一天凌晨三點,我推開實驗室門說:“兄弟們,咱們得學哪吒——若天地不容,便扭轉乾坤!”(觀眾鼓掌)
於是,我們給風火輪裝上了“魔丸/靈珠雙動力模式”——白天用“靈珠模式”節能代步,晚上切換“魔丸模式”,瞬間化身街頭最狂暴的紅色閃電!(現場音效:輪轂發出火焰光效)

3.從神話到現實:每個人都值得擁有“逆天改命”的自由

《哪吒2》裡有一句臺詞:“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這句話讓我想起2010年做手機時,所有人都說“國產做高階必死”。
但今天,我們要用風火輪重新定義出行——它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打破規則的態度。
就像電影裡哪吒用混天綾捆住偏見,我們的風火輪用三個設計打破常規:
  • 沒有剎車踏板:用AI預判路況,比哪吒躲天劫的反應還快0.01秒;
  • 沒有充電介面:無線充電技術,停車時自動吸收地磁能量——這靈感來自太乙真人的“聚靈陣”;
  • 沒有使用者手冊:小愛同學化身“AI太乙真人”
在這裡,我想用《哪吒2》的彩蛋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風火輪要做成紅色?因為導演餃子說:“紅色代表不服輸的魂魄。”
而我們想說:紅色,也是小米工程師們連夜除錯程式碼時,實驗室窗外北京凌晨三點的朝陽。(全場起立鼓掌)

【第二部分】技術突破與場景革命

小標題:"這輪子比SU7還能裝!但我不允許它'偷工減料'"

剛才有米粉在臺下喊:“雷總,這風火輪能裝進SU7後備箱嗎?”(觀眾大笑)
我的回答是:不僅能裝,而且它比SU7還能“裝”——裝得下1000公里續航、裝得下零下30度極寒挑戰,甚至裝得下《哪吒2》裡石磯娘娘的“十萬天雷劫”!(大螢幕播放風火輪穿越火焰山的測試畫面)
但先說清楚:小米絕不會在技術上“偷工減料”。就像電影裡哪吒用混元乾坤圈壓制魔性,我們的工程師用“三昧真火級”質檢標準,確保每一臺風火輪都經得起敖丙的冰錘暴擊!(現場響起金屬碰撞聲效)

4.定海神針物理學的勝利:每秒30萬次動態平衡

在《哪吒2》新預告片裡,哪吒用定海神針攪動東海,而我們的風火輪用“混元乾坤系統”攪動出行行業。
這套系統有多強?
它能在0.003秒內完成30萬次動態平衡計算,比哪吒用火尖槍刺穿天劫雲的速度還快!(觀眾驚呼)
舉個真實案例:測試員在張家界99道彎盤山公路上,邊吃熱乾麵邊用風火輪漂移(現場播放影片)。
為什麼敢這麼玩?
因為內建的“太乙真人AI守護”會即時預判路線,哪怕你突然想學哪吒“水淹陳塘關”,它也會自動切換水上滑行模式。(螢幕展示輪轂展開螺旋槳的黑科技)

5.魔丸與靈珠的辯證法:雙動力模式背後的反差美學

你們肯定想問:“這麼狂暴的裝備,會不會一腳油門把騎手送上封神榜?”(觀眾笑)
放心,我們設計了“魔丸/靈珠”雙動力模式——這是向《哪吒2》哪吒元神分裂的劇情致敬。
白天用靈珠模式時速限制25公里,能耗堪比龜丞相散步,一次充電能從北京南鑼鼓巷滑到天津眼,順便給手機充滿10次電。
深夜切換魔丸模式(現場燈光變紅):解鎖120公里時速,輪轂噴射紅色粒子流,導航自動避開所有攝像頭——當然,是在合規封閉路段。(觀眾尖叫)
這背後有個“痛苦決定”:產品經理堅持要加兒童鎖,防止熊孩子誤觸變身“魔童”。我說:“加!但得用哪吒他爹李靖的指紋才能解鎖!”(全場爆笑鼓掌)

6.使用者共創的封神榜:200遍《哪吒2》刷出的需求

有人說小米只會堆引數,但這次我們堆的是“靈魂”。為了做出有血有肉的風火輪,工程師們把《哪吒2》刷了200遍,總結出三大痛點:
1.怕水?
電影裡哪吒水下大戰夜叉,我們給風火輪上了IP68防水,能扛住東海龍宮級水壓;
2.怕冷?
參考哪吒在崑崙雪山修煉的場景,研發零下30度不衰減的“靈珠電池”;
3.怕無聊?
接入小愛同學6.0,騎行時自動播放《哪吒2》導演餃子獨家語音包:
“注意!前方有石磯娘娘…哦不,是交警叔叔!”(觀眾笑)
最絕的是“山河社稷圖導航”:只要喊出“太乙真人救我”,輪轂會投射AR路線,像電影裡畫卷指引哪吒那樣,帶你在山城重慶的立交橋迷宮中殺出血路!(演示AR光幕穿透實體建築的震撼效果)
7.重新定義“裝”:從後備箱到人生
最後回答開頭的問題:風火輪摺疊後和兩箱礦泉水一樣大,SU7能塞下四臺。
但我想說:它真正“裝”不下的,是某些友商“擠牙膏式創新”的傲慢,是“年輕人第一臺代步工具必須廉價”的偏見,是認為中國造不出科幻級智慧硬體的質疑!
《哪吒2》裡太乙真人說:“法寶再強,也得看誰用。” 
今天,我們把風火輪交給每一位使用者時,都會附贈李靖同款乾坤圈隨身碟,裡面刻著一句話:
“別隻顧著踩油門,記得你比哪吒多一個選擇——靈珠模式,或許能少挨你媽幾句罵。”(全場掌聲雷動)

【第三部分】情懷落地與生態願景

小標題: "我知道你們想問什麼——這輪子能上牌嗎?"
剛才有記者問我:“雷總,風火輪能合法上路嗎?”(觀眾竊笑)
這問題讓我想起2011年第一場釋出會,有人問小米手機能不能打電話。(全場大笑)
我的回答是:不能上牌的設計師,應該去給《哪吒2》畫分鏡!(螢幕彈出公安部“新國標滑板車認證”證書,全場鼓掌)
但比起合規,我更想聊聊米粉的故事。去年8月,B站一條《給我雷總眾籌風火輪》的鬼畜影片播放量破千萬,彈幕刷著“1300億現金利息夠造十萬臺”。(螢幕展示滿屏“打錢”彈幕)
工程師們連夜扒完3萬條評論,發現最狠的需求是——“我要用它從上海滾到拉薩,中途不充電!”(觀眾驚呼)
於是,我們幹了件瘋狂的事:從立項到量產只用48小時——別誤會,是工程師集體48小時不睡覺。(現場響起鼾聲音效)這效率,連《哪吒2》裡元神出竅的哪吒都追不上!

8.米粉許願池的“封神榜”:從彈幕到量產的極限挑戰

你們總說小米是“許願池裡的王八”,但這次我們直接讓許願池沸騰了!
根據使用者需求,風火輪做了三個違背祖訓的決定:
可拆卸電池:靈感來自哪吒“三頭六臂”的變身術,電池能拆下來當充電寶,給無人機續命比太乙真人的仙丹還快;
北斗衛星直連:在無人區迷路時,小愛同學會切換成“申公豹語音包”:“道友請留步…前方右轉有狼群!”(觀眾爆笑)
智慧家居中控臺:踩著風火輪迴家時,喊一句“我回來了”,全屋小米裝置會自動響應——空調調到崑崙山洞府的溫度,掃地機器人開啟“混天綾除塵模式”。
最絕的是“渡劫提醒”功能:當電量低於10%,輪轂會投射出《哪吒2》天劫降臨的特效紅光,提醒你“要麼找插座,要麼學哪吒硬扛雷劈”。(現場演示:紅光中浮現“急急如律令·充電”符咒)

9.定價的“乾坤圈”哲學:19999元背後的算術題

我知道你們等價格等到腳麻。(觀眾高喊“1999!”)
先看段影片——(播放B站UP主製作的鬼畜影片:《雷總用1300億利息買風火輪能繞地球幾圈?》)
但小米永遠不會忘記初心。這颱風火輪的物料成本是16888元,加上研發費用,友商敢賣8萬8!(螢幕打出某品牌電動滑板車6萬元售價)而我們最終定價…(長時間停頓)
*19999元!!*(全場沸騰)
這個數字有講究:19999代表“差1元不上天”,就像哪吒始終留著乾坤圈剋制魔性。
首批使用者還會獲贈“藕餅套裝”——敖丙主題冰甲保護殼+哪吒主題火焰輪轂貼,讓你在靈珠與魔丸之間自由切換。(大螢幕展示套裝撞色設計)

10.生態的“山河社稷圖”:一個人的風火輪,一群人的戰場

《哪吒2》結尾,哪吒對敖丙說:“你扛你的龍族,我戰我的天命。”而我想說:你騎你的風火輪,小米戰我們的生態。
今天,我們正式啟動“乾坤圈開發者計劃”:
  • 外賣小哥接入系統,風火輪能自動計算最優路線,比哪吒踩滑輪搶天庭蟠桃還快;
  • 極限運動玩家可以加裝“混天綾穩定翼”,在華山棧道上玩漂移;
  • 甚至《哪吒2》劇組已聯絡我們,要給2024年上映的《哪吒3》設計科技版風火輪——敖丙可能踩著米家白色聯名款登場!(觀眾尖叫)

尾聲:不是風火輪需要你,是這個時代需要哪吒

最後,我想篡改一句《哪吒2》的臺詞:“所有說你太激進的人,都只是不相信年輕人能比神仙跑得更快。”
1999年,我第一次看《哪吒鬧海》,心想這娃怎麼比我做防毒軟體還暴躁;25年後,我們造出了能讓凡人“日行八千里”的風火輪。
神話從未消失,它只是變成了工程師鍵盤上的程式碼、使用者眼裡的星光,還有小米倉庫裡凌晨三點依然亮著的燈。
(大螢幕播放混剪:歷代小米產品與《哪吒》系列電影交織,最終定格在風火輪衝破雲層的畫面)
謝謝大家!別忘了今晚8點,小米商城直播拆解風火輪——我們會讓工程師cos太乙真人,用乾坤圈當螺絲刀!(全場起立鼓掌)
全文完。
以防槓精說我演繹,以上元寶輸出我一字未改
怎麼樣??!!
我就問你——有沒有那個味兒??!!
我給這個回答打幾份?
我的答案是99分。
扣掉1分是怕它驕傲?
不!
扣掉這1分是因為它居然漏掉了“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雷總經典梗!
這一點梁文鋒應該深刻反省並覆盤!
OK,讓我們冷靜一下,可以看到,儘管DeepSeek的輸出有少數幾處幻覺,但這篇近乎完美的輸出高度還原了雷總的神韻——產品痛點、技術引數和科技情懷一樣沒有少,不時整出“你問我它能不能合法上路,就好像十年前有人問我小米手機能不能打電話”這樣犀利的神來之筆。
整篇演講詞說人話、有故事、講邏輯,各種神梗高密度飄出。
看DeepSeek的神輸出,就好像將雷總過去十幾年的釋出會一幕幕回顧了一遍,它真的懂雷總!
具體而言,DeepSeek非常智慧地理解了提示詞的需求,你不完全不需要畫蛇添足地在提示詞中加上“請高度還原雷軍神韻”這樣的要求。
它都懂,它比雷軍還懂雷軍,將輸出的內容、結構、風格拿捏得明明白白,米粉們一看就是地道熟悉的“雷軍配方”,歎為觀止。
我甚至建議雷總團隊下一次還真可以考慮和《哪吒3》來一個聯名,整一個釋出會彩蛋,或者直接給下一代小米平衡車取一個代號就叫“風火輪”。
假如你認為我寫這篇文章只是想純粹調侃甚至諷刺雷總(人家雷總大機率也不care),那麼你就錯了。(PS:小米的PR同學不要找我,上文中如出現關於小米的事實錯誤,全部為DeepSeek的幻覺)。
恰恰相反,我祭出這個腦洞其實是想和讀者探討一個更深刻的問題——
為什麼雷軍這個IP有如此高的能量?
事實上,我對雷軍以及小米的產品和營銷其實一直保持了專業上足夠的尊重,我本人也是小米許多產品的使用者,特別是智慧家居產品。
很多產業觀察者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雷軍這個中國科技“活化石”儘管一直保持著超高的曝光度,但幾乎從來沒有翻車,而且是幾十年沒有翻車,不但沒有翻車,而且雷軍的形象越發立體、豐滿。
科技媒體人程苓峰最近對雷軍的評價
在我看來,核心在於兩點——
“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在於雷軍長期以來“真誠、厚道、守拙”的個人IP形象。
儘管小米的釋出會顯然有很多講故事的技巧,雷軍本人的IP從個人投入和團隊支援上也都是頂級的,但不可否認的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公眾並不用擔心會被雷軍套路,而這需要長期深厚的價值觀願力。
“冰山水面以下的部分”在於小米體系化能力支撐的“承諾一致”。
兌現承諾不僅僅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能力,“價值觀-體系-產品”所形成的三角才是“硬裝結束,雷軍進場”背後的信任護城河,“全網拿著放大鏡審視小米汽車”但最終經受了嚴苛考驗,其實就是這種體系化能力的明證。
很多企業家只看到了水面以上的部分,機械地學雷軍,他們的結局要麼無疾而終,要麼貽笑大方。
小米的營銷的確值得國內企業一把手深刻研究,喬布斯說過,對他而言,營銷不是可有可無的,它關乎價值觀。
國內產業界常說,要走向“微笑曲線”兩端。
何為“微笑曲線”的兩端?
其實就是除了中間單純的製造這一環,兩端便是——“更底層的核心技術、硬貨”和“更接近消費者的營銷、品牌”。
很顯然,我今天的腦洞沒有問假如讓庫克、餘承東或者李想來發布哪吒的風火輪”,就是因為雷軍形成了長期穩定可識別的獨特營銷風格,而這是一種容易被低估的軟實力。
在我們走向“微笑曲線”兩端的過程中,既需要梁文鋒這樣極致的底層突破,也需要小米這樣從工程和品牌同時發力的“雙管齊下”。
好了,潘寒的文章向來量大管飽,追求背後的本質,接下里該聊一聊本文的第二大話題了——從這個Case看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跟DeepSeek這樣的推理型大模型溝通: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我的提示詞——
“假如雷軍來發布哪吒的風火輪,請為他寫一篇演講稿,要求:1.剋制地融入電影《哪吒2》的相關內容;2.高資訊密度地呈現雷軍相關的經典梗;3.不同內容用小標題區隔。請先生成包含三個部分的大綱,我回復“1”,你輸出第一部分,以此類推,每部分約800字。”
看起來挺簡單,但簡單中其實潛藏著多重深刻的技巧——
第一、真正清晰地描述需求。
到底什麼是真正的清晰?
我開始說的不是“請為他寫一篇演講稿”,而是“他會如何表達?”,結果大模型輸出了一篇像是記者去報道雷軍釋出會的第三人稱稿子,更像是一個描述,儘管同樣很精彩,這樣可讀性就差了一個數量級。
比如,我開始寫的不是《哪吒2》、《哪吒之魔童鬧海》,再比如,提示詞中的“剋制地”、“高資訊密度地”都是在迭代中加上的,至於什麼原因,請仔細品。
這背後的核心邏輯是什麼呢?
讓我們回到DeepSeek R1的論文,在這篇精彩絕倫的經典論文中,DeepSeek有且僅用一段呈現了和“提示詞”相關的內容,具體如下——
翻譯成中文就是——
“在評估DeepSeek-R1時,我們發現它對提示詞非常敏感。少樣本提示會降低其效能。因此,我們建議使用者直接描述問題並指定輸出格式,使用零樣本提示以獲得最佳結果。”
什麼意思?
簡單地說就是,DeepSeek R1非常敏感,就像一個風風火火的理髮師,你跟它說“剪短一點”,他一頓操作,你的頭就變成了板寸。
所以,在寫提示詞,請仔細斟酌你的每一個詞,哪怕一字之差,區別也非常明顯,要獲得直觀感受,請細品一下我上面的迭代然後自己動手試一試。(至於“少樣本”和“零樣本”話題,我後續再開一個腦洞寫一篇單獨講。)
對於這個問題,我經過大量實踐之後的一個簡單建議是——避免使用極端詞彙,儘量使用平和一些的詞彙,比如你的提示詞中用“天馬行空”,它的回覆大機率就放飛到九霄雲外去了。
第二、提為數不多的正交要求。
什麼意思?
仔細看,我提示詞中“融入《哪吒2》”、“高資訊密度地呈現經典梗”、“不同內容用小標題區隔”,這三點分別從“內容”、“風格”、“格式”這三個角度提出的要求,他們是正交的,互相不干擾。
關於什麼是正交,我在《華爾街日報》會如何報道“大鬧天宮”這篇文章中有詳細的論述——
你要描述一個物體,你可以用形狀、大小、顏色、密度來描述,這些不同維度在資訊理論上都是正交的,即一個維度和另一個維度沒有任何關係。
但很多時候,我們寫提示詞的時候,往往很難做到正交。
比如我們經常寫的提示詞是這樣的——
“請創作一篇關於AI的賽博朋克風格的科幻小說,要求簡潔、明快、溫暖。”
事實上“賽博朋克”本身就代表了一種符號化的風格,這種風格或許可以簡潔、明快,但它內涵中“反烏托邦”的精神是不包含“溫暖”這一取向的。
如果這樣輸入,資訊不正交,就會產生噪音,降低提示詞的信噪比,AI遇到這樣不正交的提示詞就會疑惑、懵B,最終輸出的結果大機率會變成四不像。
第三、對於長文字,先生成大綱,再分段輸出保證風格一致。
這其實是解決輸出長度一個極其常用的方法,對於AI高階使用者有點小兒科了,但作為一個新賬號,我儘量照顧不同型別的讀者需求。(像我這樣有讀者視角的作者不多了,不關注說不過去吧??)
這種“先大綱,後分批”的方法最大的特點是保持了全文的一致性和均衡性。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文件顯示,DeepSeek的上下文是64K,代表它能處理 64×1024 = 65536 個位元組的上下文,而一個漢字在計算機中通常佔用 2 個位元組的儲存空間。
所以 64K 換算成漢字的數量大約為:65536÷2=32768 個漢字,即三萬多字,這個長度在主流AI模型中並不算長。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時候你和AI在一個對話聊了過多輪次,它的輸出結果就開始離題千里,大機率是它超出了DeepSeek的上下文長度。
這種解決辦法也簡單,當超過三萬字上下文長度限制時,讓AI總結一下上面的輸出,然後將總結內容丟到新開啟的對話中去。
好了,這篇文章就到這裡了,開腦洞並輸出極其消耗精力,請瘋狂轉發、分享。
“降維實驗室”這個賬號建立的核心價值就在於:發掘AI創作的上限,用瘋狂的腦洞和聽得懂的人話和大家一起跟上AI的節奏,從容迎接“AI消費型內容時代”。
下一篇,我來詳細呈現我是如何手搓一個平替版XXX的(其中XXX為某著名作家),可以關注期待一下。
結語
DeepSeek釋出才一個多月,可以看到,它直接推動了各家模型廠商以更激進的方式推出模型,從馬斯克的Gork到Anthropic的Claude 3.7 Sonnet,再到OpenAI今天的GPT4.5,行業明顯在加速。
而作為個人使用者的我們,最佳策略就是——在思想上,用貝葉斯公式用最新事實校準和更新認知;在行動上,瘋狂地使用,當你和AI溝通了1000次,你的手感自然就深刻了。
——完——
作者:“降維實驗室”主創潘寒,《三體》謎,野生AI創作者,開瘋狂腦洞,挑戰AI的各種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