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我的日本接生婆(8):無數的人們,都和她有關|故事FM

家鄉的冬天,低溫會把一切溫溼的東西粘住,甚至每一次呼吸都感覺冷空氣能讓你的鼻腔凝固。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一個同學調皮,舔了腳踏車棚的鐵柵欄,結果舌頭瞬間被粘住。
他伸著舌頭在雪地裡站了半天不敢動彈,直到老師拿熱水來澆下去,舌頭才能鬆開,只留了一片血絲在柵欄上。
現在我站在小學的門口,學校已經被廢棄了十幾年,操場變成了玉米地,冬天被雪覆蓋之後,只漏出一簇簇的玉米秸稈。偶爾會有附近居住的老人來這裡遛彎。
愛哲:
感覺跟小時候沒什麼變化。
附近居民:
沒有變化。就是南邊那些平房拆了,就剩樓房在這。
愛哲:
對,還跟我小時候記憶是一樣。
隨著煤炭資源的耗盡,千禧年之後沒幾年,我們家鄉的礦務局就破產了,大部分的居民都被安置到了局中心所在的吉舒鎮。
老家現在只有很少的老人還住在這裡,除了被拆掉的平房,其他的建築和設施,都停留在九十年代的模樣,漸漸變成了廢墟。
圖 / 愛哲以前的小學校
2025 年 2 月份,時隔一年我又回到了我的老家,這一次我想把我們在日本找尋劉巖的結果分享給我的家人們,我從東京劉巖女兒宋黎明那裡翻拍了很多劉巖的老照片。
-1-
跟她有關的鄰居們
愛哲:
這兩張是她最早的(照片),這是劉巖小的時候,還有她的父母。
然後這張,是她(在福島縣就是隔壁縣)學醫的時候的照片,這是她胖過的時候。後來就瘦了,自殺之後應該是變了挺多。
然後再往後一點的,這是她(中日恢復邦交後)第一次回日本,在 1975 年。後來全村人送她回中國,當時問她想要點什麼,她好像說想要個洗衣機,然後全村人給她湊了個洗衣機,她揹著洗衣機回來了。
這是最後的照片,臨終前,在養老院。她 2008 年去世,我們這兒的人都沒見過她這麼老的樣子。
圖 / 劉巖舊照
愛哲爸爸:
對,(我們)沒見過。
愛哲剛才說的時候,我感覺心裡挺心酸,全村給她湊了一臺洗衣機,她揹回來了,說不上這個感覺。
愛哲姑姑:
是的,這個看起來好像還是跟昨天一樣,挺好的。她的精神面貌真的是特別好,走路的時候老是有一種勁兒,剛剛那張她帶著的氣質比較好,但是這張老了的時候(氣質)就會褪去。
愛哲五叔:
現在我們知道了(歷史)大框架再理解,那個年代咱們都是很反感日本人的。但這個日本人,歲數又大而且個子還小,她卻能在中國我們當地,為人處事都很好,大夥都對她這麼好的印象,很難。
這是我第一次見我爸落淚。
我知道我的家人很愛戴劉巖,而且這些年在幫我一起尋找的過程中,我慢慢覺得,劉巖給了我的家人們一個一起努力的理由。
我在第一集裡說過,我們是個大家族,尤其是奶奶還在世的時候,每年春節和奶奶生日,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包餃子、野餐、說笑話,是我最開心的時光。
這些年我們天各一方,散佈在北京、上海、成都、東北各地,極少有機會聚在一起。尋找劉巖給了我們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標,讓我有理由經常跟家人打電話、見面,聊過去的事兒。這種感覺特別美好。
現在這個目標完成了,我和我爸多少都有點悵然若失。
圖 / 愛哲家人在一起看劉巖的舊照
在老家的這段時間,有一天,我們開了一輛沒有雪地胎的車出去,結果車陷進了雪裡。
我們試著剷土給輪胎增加摩擦力、轟油門、徒手推車……都失敗了,我們陷車的地方是一個小村子,村頭這一戶的大叔,很熱心地跑回家裡拿出一根繩子,跟他的侄子一起幫我們往外拉車。
在感謝大叔的幫助時,我們閒聊了幾句,我跟他們說了我在尋找我的接生婆。
圖 / 村頭大叔還有他的侄子幫愛哲一起拉車
熱心的大叔:
我們家老二也是那個日本老太太接生的,這個屯她就接生四個,加我侄子接生四個。
愛哲:
你家老二哪年出生的?
熱心的大叔:
他今年46,1979年(出生),陰曆是七月初三。
沒想到在我們礦區旁邊的一個小村子裡,就有四個孩子是劉巖接生的。我們和大叔一起進了他們家,他的二兒子就是在這個屋裡出生的。

圖 / 愛哲和大叔聊天得知劉巖也到過他們家來接生

大嬸:
孩子(剛出生時)沒氣了,劉巖說能救過來,後來她就倒拎著孩子,啪啪打屁股,後來就救過來了。她還用小管子抽沫子,插進嗓子裡。
愛哲:
她是拿一個吸管插在孩子嘴裡,然後她來吸?
阿姨:
對,吸管吸完了,後來她還給打了一針。
救活了也挺開心的,你說如果不是大夫,在農村,生出來了不會救,不就夭折了嘛
竟然隨便路過一個村子,就有四個孩子是劉巖接生的,甚至在春節微信拜年,聊起我最近在做啥的時候,我才知道我發小也是劉巖接生的。
王聰語音(愛哲發小):
我也是被日本接生婆接生的。我剛問的我媽,我媽給的數是準確的:當時給了老太太十塊錢,而且還煮了 20 個雞蛋蛋拿給人家了。
隨便一打聽,就發現光在我們這一個班,就至少有三四個人是劉巖接生的。看來劉巖在回憶錄裡說的接生過一萬多個孩子,一點也不誇張。
這次回老家,我五叔幫我聯絡到了十多戶都是被劉巖接生過孩子的豐廣煤礦的老鄰居們一起吃飯,去回憶他們共同的老朋友。
老鄰居們:
我家兩個丫頭都是劉巖大夫給接生的,大姑娘是 84 年 11 月份。
我家的是 87 年 12 月 8 號。
65 年 7 月生的。
陰曆二月初十。
86 年八月十六號生的。
我家孩子是 87 年出生的。
我家孩子應該是 82 年。
我家孩子是 84 年 10 月份
……

圖 / 和老鄰居們一起吃飯

在老家也只能找到這些父母,他們的孩子多數都去了大城市生活。這些年,東北人口流出,留在東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但這天在座的,有一位是劉巖接生的。
朱叔:
山口這個人,她接生了不止一代人,我這代人也是,包括我都是山口接生的。
我今年 67 歲,1958 年出生的。
這位朱叔自己和他的兩個孩子,都是劉巖接生的,因為他們家和劉巖都是從樺甸縣搬家到了我老家,所以他們的緣分從 60 年代持續到了 90 年代。
我讓大家試著回憶了接生當天的細節,每個人分享了接生的不同階段。其中比較出乎我意料的是,大家都提到了劉巖曾告訴過他們,自己全家自殺那晚的經過。
一般情況下,劉巖到達產婦家到真正接生出孩子,經常會有 10 – 20 個小時的陪產時間。
在等待新生兒降世的時間裡,自己那兩個孩子的畫面應該是會經常出現在劉巖的腦海中吧,也許只有透過不停的訴說才可以緩解心中的懊悔。
孩子接生完了,劉巖接生婆的工作還沒結束。
老鄰居 A:
她接生完,過了幾天,就給送了一個小花布,六尺小花布。
朱叔:
好像我兒子那時候給就不是花布了,是一個這麼大的日記本,日記本上有我兒子出生當天的日曆,粘上之後,還寫了幾行祝福的字。她告訴我說,「你就把本留著,紀念孩子什麼時間出生,多記點孩子的事情。」
劉巖回憶錄:
中國的助產士雖然不少,但是日本人助產士就我一個,所以我想著送他們些什麼禮物。
於是我把孩子出生當天的日曆取下來,和我的照片一起,貼在一個小小的筆記本上送給他們。在上面寫上孩子出生的具體時間和「恭喜,祝你健康長大。助產士劉巖(山口秋子)某年某月某日。」
這是我用心準備的,想永遠銘記在心的禮物。有時候也會為新生兒做小和服或者縫製小被子。
回頭算一下,從 1940 年到 1992 年 7 月末,我接生的新生兒數量已經有一萬多人。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我不分晝夜在吉林樺甸縣和舒蘭縣一帶出診,從城鎮到農村,為了產婦的安全,一邊流汗流淚一邊奔波。
多虧當時沒有自殺成功,我才能夠繼續工作,才能成為助產士,才有了能接生過上萬個寶寶的我。
回訪結束,一次完整的接生工作才算完成,劉巖就是這樣與這麼多個孩子的家庭結下了緣分。
-2-
作為日本人在中國遇到的波折
我們找到了劉巖在我們礦區醫院婦產科工作時的同事汪大夫。汪大夫今年 82 歲,她的兩個孩子也是劉巖接生的。
汪大夫曾經和劉巖有過 5 年共事的經歷,她從衛校畢業後,先是做護士,後來婦產科缺人手,汪大夫就從護士轉崗到了婦產科。
汪大夫:
我開始對婦產科的瞭解很籠統,我們學的時候就籠統一過,沒有那麼細緻,但是做婦產科以來,有些工作不太熟悉,都得去向劉巖請教。
豐廣煤礦衛生所本來沒有婦產科,劉巖來了之後才成立,劉巖在日本學習的先進技術又在豐廣煤礦衛生所有了用武之地。
汪大夫:
到年終的時候都會評選先進,我覺得劉巖的表現夠一個先進工作者了,就想投她一票。
但是就有人說,她是日本人,不能參加評選。就這麼一句話,她就沒選上。
愛哲:
應該是年年都評先進工作者吧?她一次都沒評上嗎?
汪大夫:
就因為她是日本人這個事,就給她擋住了,年年都沒有評選上她。
我們在劉巖的回憶錄裡也找到了一段文革初期,因為她是日本人而被貼大字報的描述。
劉巖回憶錄:
在衛生所昏暗的走廊的牆上,貼了幾十張我的大字報:
1. 山口秋子請坦白為什麼曾計劃自殺
2. 把山口秋子的皮扒下來
3. 山口秋子在偷聽敵人電臺
4. 山口秋子還在和外國保持聯絡
5. 積極工作的樣子是裝出來的
6. 以及關於其他家庭瑣事
沒有寫告發人的姓名,只是用很粗的筆跡大大地寫著:某群眾,造反者。
我迫切地想要好好解釋這些問題,讓大家理解我,於是申請用大字報的形式回答。得到了許可。
得到許可當天,劉巖正在礦務局的中心醫院,離衛生所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她等不及公交車,一路上山下山,步行走回到衛生所。
回到房間後,她準備好墨水、毛筆和舊報紙,開始寫大字報。
劉巖回憶錄:
我首先從毛主席語錄裡選了一段話寫下來:
毛主席說過,我們無法選擇自己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是卻可以選擇自己走哪條路。
我出生於日本,因為追求獨立的生活才來到滿洲,在吉林省樺甸縣八道河子開拓團醫院工作。
我不瞭解日本政府對中國的政策,但是在日本戰敗後,我一家四口死了三口,我也在戰敗時計劃自殺。
我堅信,我身體裡作為日本人的血液已經全部流出,所犯的罪惡也已經被洗刷乾淨了。大量失血後我不省人事長達十幾個小時,但是卻沒能死掉,被寒冷刺激的再次活了過來。
中國人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沒有忘記中國人的大恩,是他們給了我工作和每天的食物。
我身體裡迴圈的血液和每一個細胞都是中國人給我的,因此,我必須努力地工作。
請詳細地調查我的情況並得出結論。
  山口秋子
劉巖作為日本人在那個年代肯定是重點調查物件,這次,我在老家的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中心找到了劉巖的檔案。
她的檔案是一個硬底封面的大本子,黑色的粗線把封皮、封底和內頁縫在一起。封面上寫著幹部檔案、正本、姓名劉巖。
劉巖的檔案裡儲存了從 1963 年到 1999 年曆次工作變動、工資定級、退休申請、退休待遇等記錄,裡面描述的個人經歷,跟她回到日本後出版的回憶錄裡描述的情況沒有不一致的地方。
可以看出來,劉巖在中國期間非常坦蕩地面對自己的過往,這也是她敢於在第一時間寫大字報回擊大字報的底氣。
劉巖檔案,滑動檢視更多
-3-
作為日本人被認可
劉巖在回憶錄《穿越生死線》中有一段關於當時被調查的描述:
我因偶然的機會,為參與調查的人接生,從而有機會詢問了調查情況,誰知出現了一個我未曾料到的結果。
據說,調查的六個人看著放在眼前的檔案都十分吃驚。
那些檔案包括中共中央、國務院帶著「周恩來」署名的入籍許可,上面蓋著一般人很難見到的中共中央的紅色公章。
山口秋子的政治思想和業務方面的調查表證明了我沒有因醫療事故造成過死亡,衛生所全體職員署名的關於我的學習意願和職務內容的表格。
我在中國的行為終於被大家所承認,最終免於處罰。
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這一年對劉巖來說至關重要。
劉巖在回憶錄裡這樣描述道:
戰敗國這一讓我在常年以來無法開懷的煩惱終於消散了,我流下了開心的淚水。
感謝毛澤東主席,感謝田中角榮總理大臣,是他們幫我卸下了心頭的重擔。民族歧視也變的少了,開始有人想學日語,所以我開始走上講臺教日語。
殷大夫:
八十年代以後,她有一段時間就教我們日語,也不收費,有空下午就會來醫院,說「我教你們講日語吧。」
那個時候我們也沒有投入太多時間,因為我們都有孩子,照顧家裡,工作也忙。
從 1945 年到 1972 年,劉巖帶著日本人身份的壓力在中國生活了 27 年後,終於可以如釋重負,安心的生活在中國了。
那次大字報風波,是我查到的劉巖在中國唯一遇到的一次衝擊,而且沒有因此受到任何處分。除此之外,雖然在我的家鄉大家背地裡會叫她的外號「小日本」,但大部分時間裡,劉巖就是我們礦區的一份子,一個大夫,一個鄰居。
殷大夫:
那時候根本就沒想著國際差別,她就是一個很好的接生大夫,毫無疑問地就找她,所以說整個區域都找她。也就形成找小日本,有的時候找劉姨的慣例。
被平等對待的劉巖安心接產,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當中,若干年後她在回憶錄裡這樣寫道:
我九死一生,從地獄裡爬了出來,雖然在日本社會毫無建樹,但是我在中國接生的孩子人數過萬,那些孩子如今在為中國社會的發展做著貢獻吧。
-4-
希望世界能夠永遠和平
在故事 FM 的評論區,聽眾們經常喜歡引用飛屋環遊記裡的一句話: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劉巖不會被我家鄉的人遺忘、中日兩國的戰爭受害者不應該被遺忘,那場戰爭的歷史教訓也不應該被遺忘。
這也是劉巖在回憶錄的最後一段裡表達的願望:
1995 年,戰爭結束 50 週年,今後對於歷史的正確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我反對進行核實驗的國家,想要和世界各國的朋友共同構建良好的關係。
同時希望世界能夠永遠和平,再也沒有戰爭。
山口秋子
1995 年 8 月
從 1995 年到 2025 年,我意識到 30 年後的今天,世界局勢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對那場戰爭的反思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迫切。
在尋找劉巖的旅途中,最讓我想落淚的時刻,是在劉巖曾經生活過的樺甸縣八道河子鄉。在那裡我見到了一位 99 歲的老人家。他不僅見證了劉巖所在的開拓團逃亡,後來還加入過林彪的部隊,也去過朝鮮戰場。
老人家坐在炕上握著我的手說了這麼一句話:人心都是血肉長的,天下人都一樣,千萬別打仗,兩敗俱傷。
就像滿蒙開拓和平紀念館的寺澤館長說的:我們反思戰爭並不是為了找犯人,找誰錯了。而是為了保證,作為人類不再犯同樣的錯
-5-
尾聲
你現在正在收聽的是親歷者自述的聲音節目故事 FM ,我是主播愛哲。《尋找我的日本接生婆》這個系列故事到這裡就全部結束了
在節目的最後,我想感謝所有為這個故事做出貢獻的朋友們
這趟尋找劉巖的旅途,就像綠野仙蹤,當大家聽說我的這個心願後,在中日兩邊,不斷地有稻草人、獅子和鐵皮人加入進來,跨國接力完成這個故事。
在你們的幫助下,劉巖的故事才有機會被大家聽到。
由房滿滿導演製作的影像紀錄片預計將會在 7 月份跟大家見面,到時候大家會看到其中很多人的真容。
我們到時候再見!
 來自故事君的溫馨提示 
微信公眾號最近改版了,如果你沒有給 故事FM 加星標,將有可能無法收到 故事FM 的大封面推送,我們可能因此在資訊流裡錯過。
為防止走失,我們邀請你做一個小小的動作,給 故事FM 微信公眾號加個星標,方便你及時「捕捉」到 故事FM 的每期故事。
 歡迎「關注」故事FM 並設為星標
-視覺設計 張昭

聲音紀錄片第四集 Staff 
導演 |愛哲 房滿滿
錄音|趙昶通
回憶錄翻譯|韓正穎

劉巖配音|賢子

剪輯|嚴硯瀅 愛哲
聲音設計|嚴硯瀅

運營&宣發 |鳴鳴 王家貓

實習生|陳思宇 鄒月

視覺設計|張昭

 BGM List 

01.Story FM Theme Dream version- 桑泉
02.綠色的扣子 – 桑泉
03.三葉 盆的變奏 – 彭寒
04.浮動的雲團 – 桑泉
05.那些埋在記憶裡,卻被生活清理掉的情節 – 桑泉
06.Hi I'm Your Mom – 彭寒
商務合作
[email protected]

出品|聲音故事傳媒「故事FM
版權宣告:聲音故事傳媒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故事FM 
故事FM 是一檔親歷者自述的聲音節目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喜馬拉雅 | 蜻蜓FM | 小宇宙
QQ音樂 | 荔枝FM | 懶人聽書 | 酷狗音樂
均可收聽
↙ 點選「閱讀原文」,聽《尋找我的日本接生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