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 2011 年推出 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處理器產品開始,AMD 便開啟了處理器核心與顯示核心融合之路。APU 以 AMD Fusion 技術(融聚)為基礎,提出“加速運算”的概念,在一個高效能匯流排與單個矽片上將x86 CPU 與 GPU 的向量處理架構連為一體,不僅打造出效能出色的 CPU 與 GPU,而且在較小的 DIE 面積上打造出高效、低功耗的晶片,更利於 PC 廠商打造出形態多樣、高整合度的整機設計。從佔據 OEM 機型半壁江山的商用桌上型電腦領域來看,這種綜合性能極強的處理器非常適合其應用場景,堪稱選購標杆。

歷史上,AMD APU 不僅廣泛應用於臺式電腦,也被 PlayStation 這樣的遊戲主機採用,而今,APU 也成為 AMD 商用處理器陣營中的一員,比如 2024 年初 AMD 釋出的銳龍 8000G 系列 APU,便被 OEM 大量植入商用臺式電腦中。銳龍 8000G 系列正以一貫出色的能效比、高效能、高穩定性,與出色的高整合度平臺,贏得越來越多的企業級使用者的好感。
AMD 銳龍 8000G 系列從代際上來看,當屬第 5 代桌上型電腦 APU,釋出時,全面更新了製程、構架以及各個效能模組配置。
從製程來看,它採用先進的臺積電 4nm 製造工藝,延續了 APU 的單矽片(DIE)設計,CPU 核心採用當時最新的 Zen 4 架構,辦公效能在業界可以算是主流級別,屬於 N-1 架構。而 iGPU 採用 RDNA 3 引擎,從各方面素質均可以將競品 I714700 的集顯甩在身後幾個檔次。
不僅如此,AMD 還為 APU 首次加入了全新的銳龍 AI NPU 引擎,給臺式電腦處理器插上了 AI 的翅膀。
綜合來看,這顆銳龍 8000G 系列處理器可以算做 N-0.5 代產品,非常適合換代穩健且重視成本的 OEM 商用桌上型電腦。


展開AMD銳龍 8000G 系列的配置,其旗艦型號的銳龍 7 8700G 擁有 8 核心和 16 執行緒,最高加速頻率可達 5.1GHz,搭配 24MB 快取(16MB 三級快取)、Radeon 780M 核顯等優秀配置;次旗艦的銳龍 5 8600G 為 6 核心 12 執行緒,最高加速頻率為 5.0GHz,配備22MB 快取(16MB 三級快取),內建Radeon 760M 核顯。從處理器引數來看,應對主流商業應用綽綽有餘,特別是 Zen4 核心架構可以充分發揮全大核效能,完全可以規避混合架構(大小核架構)在辦公途中遇見的大小核排程導致的卡頓和穩定問題。而且在構建整機平臺成本上,更有著競品 i7 14700 不易替代的優勢。
從 CPU 採用的 Zen4 架構來看,AMD 銳龍 8000G 系列屬於 N-1 代產品,這個代際是相當於如今的 Zen 5 和 Core Ultra 而言;如果從綜合規格和效能表現來看,AMD 銳龍 8000G 系列完全稱得上 N-0.5 代產品。
可以看到,銳龍 7 8700G 的 8 個 Zen4 核心基礎頻率就有 4.2GHz,最高可加速到 5.1GHz,加上在快取記憶體大膽堆料,基準效能相當不俗。
放在商用應用中對比,AMD 銳龍 8000G 的效能穩定性更加出色。其純 Zen 4 大核設計在效能排程上高效可靠,可完全規避排程失靈風險,在高效辦公、財務軟體、虛擬化等多工環境下效能輸出更穩定。相較而言,市面上採用i7-14700商用機型便因其大小核設計,易出現多工排程失控問題。

體現在具體效能上,8 核 16 執行緒的銳龍 7 8700G 在 PCMark10 的軟體跑分超出 8P12E 共 28 執行緒的酷睿 i7-14700 多達 31%。
不僅如此,AMD 銳龍 8000G 更大的三級快取還能進一步提升平臺效率,以 Excel 大資料運算 /ERP 即時資料響應為例,銳龍 7 8700G 便要比酷睿 i7-14700 的延遲低 35%。
不僅如此,AMD 還提供了增強病毒防護、視訊記憶體智取技術等非常適合商用環境的特性,在追求效能 + 穩定的商用電腦上更具潛力。足以證明其處理器核心運算能力的強大。
從製程上來看,AMD 銳龍 8000G 系列採用的 4nm 製程,領先酷睿 i7 14700 的 Intel7 製程至少兩到三代(10nm 對比 4nm),加上 Zen4 架構的高能效特性,帶來了非常出色的熱設計功耗(TDP)。

從處理器角度來看,銳龍 7 8700G 的 TDP 為 65W,滿載功耗僅 88W,待機功耗不到 20W,而 i7 14700 的滿載功耗則高達 134W。採用 AIDA 64 單烤 FPU,可以看到銳龍 7 8700G 在 65W 功率時,溫度僅有 58℃;滿載功耗 88W 時,溫度僅有 67℃,這樣的能效比表現堪比筆記型電腦平臺。
這對臺式電腦而言散熱壓力約等於無,配備最簡單的風冷就行,進一步壓低辦公運營成本;而 14 代酷睿是我們熟知的“電老虎”了,除了極高的處理器功耗,溫度動不動就頂到 100℃ 功耗牆,並進一步降頻,從而影響商用場景的高效能穩定輸出,像 i7 14700 這樣的處理器,搭配的散熱器需要更昂貴的散熱解決方案。導致更高的採購決策成本。
對於商業使用者來說,除了購置的一次性投資,還需要將使用成本納入投資預算中,從滿載功率來測算,200 臺搭載銳龍 7 8700G 的臺式電腦比競品年省電達 18080 KWh(按相同配置計算),比搭載 i7 14700 的臺式電腦節省30%的電費,相當於節省了 20% 的硬體購置成本。
在 iGPU 配置上,銳龍 8000G 系列繼承了 APU 一 向的高效能集顯的特點,由於升級到了 RDNA 3 架構,所以同樣擁有 RX 7000 系列顯示核心相同的功能特性:包含對全新的 AV1 影片格式的編解碼,以及高達 8K 影片輸出能力;日常商務活動中,我們還可透過集顯實現多個 4K 螢幕的同時輸出,在設計、金融、監控等需要多屏協作的場景下更為實用。
上述特性賦予商用桌上型電腦新的應用想象力,在顯示效能上,競品整合 UHD Graphics 770 顯示卡的孱弱能力不值一提,基本僅能作為亮機卡存在。

銳龍 8000G 系列的多款 APU 配置了不同的集顯,以銳龍 7 8700G 為例,它配備的 Radeon 780M 集顯擁有 12 個 CU 單元,運算能力相當於 768 個流處理器,加速頻率高達 2700MHz,透過超頻,最高能超到 2900MHz;另外,銳龍 5 8600G 處理器配置 8CU 單元的 Radeon 760M。

從效能來看,Radeon 780M 在 3DMark Timespy 中跑出了 3350 分的成績,透過超頻,並搭載高頻率記憶體,可將成績提升到 3850 分左右在辦公場景下,Radeon 780M 擁有超出 i7 14700 搭載的 UHD Graphics 770 核顯 3 倍的幀率表現,兩者表現可謂雲泥之別。

事實上,首先搭載 NPU 的銳龍 8000G 系列不僅是首代AI商用臺式電腦處理器,還是首款桌面級 AI PC 處理器,它的核心便是植入了一塊獨立的 AI 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PU)。這款全新的銳龍AI引擎(銳龍 7 8700G 和銳龍 5 8600G 專屬搭載),算力達到 16 TOPS,同級競品暫未搭載 NPU。
作為首款 AI 商用臺式電腦處理器,它賦予臺式電腦強大的 AI 端側算力,加上 CPU 和 iGPU,銳龍 8000G 系列的三大引擎共提供 39 TOPS 的本地 AI 算力。面對商用領域越來越高的資料保密性需求,全新的 AI 模型也衍生出越來越多的行業專屬模型,這樣的模型參量並不大,更多解決行業垂直問題,適於端側安裝,也滿足企業資料保密需求。如果在本地化執行 70 億引數大語言模型(LLM),銳龍 8000G 系列的響應速度較前代提升了 3 倍。
從銳龍 8000G 系列的 NPU 配置來看,它能保障商用臺式電腦擁有未來 5 年的 AI 應用相容性,稱其為“AI 商用臺式電腦處理器”實至名歸。
分析銳龍 8000G 系列的價值所在,更多應該從平臺整體表現來看。銳龍 8000G 系列支援雙通道 DDR5 記憶體,最大支援 256GB 容量,且記憶體支援 DDR5 6400,可實現 1:1 分頻,反觀競品的二分頻帶來的高延遲,銳龍 8000G 系列的記憶體延遲低至 69ns,在智慧製造、金融交易等低延遲商業應用中更有優勢;另外,平臺還相容高頻記憶體,在頻寬敏感型商用應用速度提升多達 22%。
銳龍 8000G 系列支援 16 條 PCIe 4.0 通道,加上主機板晶片組支援的 PCIe 通道,可讓臺式電腦搭載多塊 SSD,能讓辦公電腦搭配的 PICE 外設和 SSD 均滿血執行,具備 OME 商用未來擴充套件、超大儲存容量 or 高速圖形運算的準工作站級機型需求;介面上,它為商用電腦帶來原生支援的兩個 USB4 40Gbps、兩個 USB 3.2 Gen2 10Gbps、四個 USB 2.0 介面,提供強大的擴充套件能力;值得關注的是,銳龍 8000G 支援的 AM5 晶片組更是相容銳龍 7000、8000、9000 三代產品,最久會支援到 2027 年乃至以後的平臺,企業級使用者不論是升級與維護,都更省更容易。
建立在處理器架構、先進製程與功耗表現等優勢,銳龍 8000G 系列也特別適合搭建 ITX 小型商用平臺,這讓 OEM 在構建整機時能夠選擇更寬泛的配件,也能設計出更為豐富的整機型別——透過銳龍 8000G 系列,不僅可以輕鬆打造高效能商用臺式電腦平臺,也能構建小型化的商用終端,可以節省桌面空間,也能靈活、精準地部署在各個業務節點上,甚至滿足邊緣端的AI即時運算需求。

與競爭對手 i7 14700 相比,雖然同屬 N-1 代產品,但銳龍 8000G 系列在CPU、GPU、NPU 等效能要素上均可領先競爭對手,從平臺購置成本與企業後期使用成本上看,更是擁有絕對的優勢,正如開篇所說的,AMD APU 產品已經超越了傳統處理器的設計要求,除了核心效能不落下風,其整體性更加全能、更加均衡,對於更新節奏穩健的商用臺式電腦而言,是 OEM 商非常適合的決策選擇。

如今,AMD 在商用臺式電腦處理器上已經建立起強大的產品陣容,打造出無短板的優勢產品特性,不論是處理器架構、CPU 效能、還是集顯、AI NPU 等配置,均領先於市面上的 N-1 同類產品,特別是整個平臺展現出的高能效、穩定性與超高的價效比,均是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面對企業使用者日益變化的需求,AMD 更是在銳龍 8000G 系列上提前佈局了多種面向未來的配置,包含強大的效能潛力、寬泛的相容性與可維護性、豐富的產品形態,與滿足AI應用的三引擎算力。在企業使用者對成本提出高挑戰的當下,AMD 銳龍 8000G 系列更具商用桌上型電腦領域決策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