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7個月,他說“放棄吧”

   嘿 你 睡 了 嗎 ?
⊰ 文/ 格姐 ⊱
“你這個月的KPI又沒達標。
小A看著自己遠超其他組的專案資料,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哪裡沒達標。
那時候小A心裡已經有了預感她要失業了。
因為,她懷孕了。
懷孕這個話題很奇怪。
它明明代表著一個小生命即將來到這個世界,在職場上,大家卻不約而同地把它看做致命點。
因為職場上有個約定俗成的暗號:懷孕,就容易失業。
這種恐慌折磨著每一個還沒有生育的女性。
不止普通人,哪怕是家庭事業兩手抓,令我們羨慕不已的人生贏家Papi醬,也免不了有這樣的恐慌。
Papi醬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坦言,剛畢業的她,最擔心的就是懷孕之後休產假,回來工作丟了怎麼辦?
小A一開始決定要孩子的時候,就已經被同為女性的領導提醒過要做好心理準備。
當時小A不以為然,認為自己不會在工作和孩子中手忙腳亂。
可真正懷孕之後她發現,雖然在工作上她沒有認輸,公司卻先給她發了黃牌。
手頭的專案莫名其妙就交給了其他人,該漲的薪資也遲遲未漲,甚至到最後,公司開始臨時提高小A的KPI指數,只是為了找一個理由把她遣走。
那一瞬間,小A覺得氣憤不已,憑什麼女性懷孕,就得失業?
可隨即又一陣無奈:女性懷孕就走人,原來早已經成為職場裡心照不宣的秘密。
近期來的新聞,總會讓人感嘆一句:生而為女性,實在太難。
被家暴,被PUA,被猥褻。女性先天的身體弱勢和感情弱勢使她們遭受了比男性更多的苦難。
在職場上也一樣。
調查研究發現,即使是同樣的學歷,女性就業也一樣難於男性,就業率低於男性17%,失業率卻是男性的一半。
而這一現象的存在的原因,只因為她們是女性。
小A的朋友能力超群,27歲辭職跳槽,面試成功率卻幾乎為0,理由無一例外,並不是因為工作不合適,而是“已婚未育”
公司擔心,一旦她準備懷孕,她就沒辦法再好好工作了。
朋友覺得很荒唐,明明她的能力有目共睹,只是因為她有潛在的懷孕可能,就被剔除在工作之外。
然而在當下,這種現象層出不窮,從中折射的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女性,天生是賢妻良母,該照顧小孩,打理家務。
男性會心安理得認為照顧小孩是女性的工作,在一段親子關係中,大部分人的爸爸是消失的狀態。
生孩子之後,辭職在家照顧小孩的幾乎也只有太太。
此外,女性在工作上得到認可比男性要難上十倍百倍。一旦做了媽媽,無論在工作上取得多大的成就,別人的評價仍然基於你是不是一個好母親。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女主角金智英的上司金課長非常能幹,卻被辦公室的男性當面嘲笑不是個好母親,在課長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年,一直得不到升職的機會。
而女主角金智英懷孕之後,辭職的不是丈夫,而是她。
她被迫做了兩年的全職媽媽。
她丈夫的女同事的孩子因為生病沒法去幼兒園,只能帶來公司,卻遭到了領導的吐槽,說她生完孩子以後為什麼不辭職在家,幹嘛非要工作孩子兩手抓。
領導把沒法好好工作的原因歸結到女性身上,絲毫沒有考慮到如果她的丈夫也能幫忙,她的壓力會減輕多少。
小A有個朋友是企業高管,外人眼裡典型的家庭事業雙贏。可沒人知道她為了兼顧孩子和工作,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
有一天晚上她哄睡孩子之後準備加班,一轉眼看見丈夫早已經在沙發上呼呼大睡了,當晚她就下定決心離婚。
朋友覺得,看不見那個什麼事都不做的丈夫:
“我從來沒有這麼輕鬆過。”
當代的獨立女性,提及事業與孩子時,大部分都願意選擇事業。
一個調查顯示,中國女性就業率排名世界第四,中國男人做家務的時間則排名世界倒數第四。
這意味著,中國大部分的女性,都在不服輸地一邊做著媽媽,一邊努力發展事業。
她們說到“全職媽媽”,可能還會有幾分不屑。
在《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表明,中國95後的全職媽媽比例,已經達到了82%。
實際上對於全職媽媽來說,她們也渴望重返職場,重新廝殺。
只是丈夫的缺席和公司的制度,不僅使他們在“被迫”的情況下成為全職媽媽,還要求她們有快感。
但這不是她們的錯。
國內大部分媽媽,都在過著“喪偶式育兒”的生活,丈夫在照顧孩子這一“工作”中,幾乎沒有付出。
也就是說,很多還在職場拼搏的媽媽,要面對著育兒、家務、工作的三重壓力。並且育兒和家務經常被預設為是媽媽的工作,屬於隱形壓力。
一個男性做了父親,他什麼都不用做,職場上的人自然會為他們冠上“有責任感”的評價。而一個女性做了母親,只會降低她在職場上的優勢。

此前已有多位女性表示,在職場受到生育歧視,成為了她們職業幸福感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男人只需要好好工作就能得到認可,而女人把家庭管理的井井有條,卻被認為是天經地義。
但是她們也應該擁有姓名啊。
她們也不希望只做誰的妻子,誰的母親,她們只是她們。
她們首先,該是一個被平等對待的人。
社會無權抹去她們的存在,更不應該將懷孕與否當成她們是否能適應工作的理由。
她們的丈夫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無權缺席,上帝只是賦予了女性生育的能力,可並沒有要求教育和撫養孩子都由女性全權代理。
在中國結婚率和生育率創新低的當下,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媽媽,也許才是解決雙低的唯一途徑。
生完孩子後的一個月,小A迫不及待地找到了新公司。
面試很順利,至少沒人再擔心她還有要生二胎的問題。
入職之後,無論家裡人如何勸說,小A堅決不肯放棄自己工作的權力。好在丈夫尚且通情達理,她們約定好單雙週,雙方輪流照看孩子。
丈夫的父母對丈夫的這一決定頗有微詞,婆婆反應尤為激烈,說來道去無非就只有一句:“為什麼要讓老公帶孩子?
每到這時,小A都喜歡大聲地懟回去:
“為什麼老公就不能帶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的
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