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海洋軍事情報戰的一場殊死較量(下)

導語:1983年6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電子對抗偵察船——V350船完成專業試航,交付部隊使用。這標誌著我海軍開始有了自己的電子情報遠洋收集手段。由此,結束了我國沿海屢遭他國軍機、艦船的偵察騷擾,而我毫無還手能力的歷史。為我海軍經略海洋、貫徹中央軍委戰略和海軍戰略、作戰方針,提供了重要的遠洋電子情報資訊支撐。
本文記述的,是我海軍根據中央軍委的批覆,在海軍1號首長的直接領導下,組織V350船,對相關國家(地區)沿海和有海洋權益爭端海域實施的首次電子情報偵察。
這次行動成功地開闢了對相關五國的偵察航線、截獲了大量美、蘇、日、韓等國海上活動艦船飛機的電子情報;查明瞭日本及其他有關國家的岸基雷達預警網,越軍空情網、南沙通訊網的基本情況;判明瞭有關國家應對海上威脅的反應原則等態勢情報;
首創了在長達近萬海里、針對多個不同國家的偵察中,交替運用無線電靜默、雷達靜默、電子欺騙、電子佯動、電子挑逗等電子鬥爭策略,配合以相應的海上機動,為保障自身安全,也為啟用電磁環境、獲取電子情報創造了先決條件。
經過嚴格脫密處理和稽核,現將有關情況披露如下。
(續昨)
第二部分:行動——海狂卷孤船,前     
1987年夏季。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湛江某軍港內眾艦齊發,赴大黃江錨地開始了一天的集訓。混在其中的V350船,在到達錨地後,即在兩舷放下吊板,開始改舷號。至傍晚其他艦船返航時,V350船已從人間蒸發,V351船正在向南航行。
一、對越南沿海和南沙群島、黃巖島偵察
V350船在駛出我海南島以南領海區域後,即降下國旗軍旗,轉向西南,在與越南岸線保持1.5-2倍雷達視距的連線上南下。
差不多到越南芽莊以東海域時,發現在我船前方3海里處有一條冒著黑煙的柴油機動力木殼漁船正在自西向東穿越我航線。其船艉後不遠處還有一前一後兩個躺在海面上的長形物體與其隨行。因疑其是越軍對我設下的的圈套,我船立即減速,與該漁船保持距離並繞過其拖帶物,以避免中其招數。
航至曾母暗沙後,我船對越沿海偵察告一段落,遂向東轉向,進入對南沙越、馬、菲佔島礁偵察。查明瞭我南沙群島被他國侵佔島礁的數量、名稱,越佔島礁的通訊聯絡方式、網路組成、有無雷達部署及火力配備等情況。爾後在永暑礁附近錨泊並報位。
略做休整後,進入對黃巖島的偵察。我船駛抵後,方知“黃巖島”在高潮時只是多塊裸露出水面的礁石。但水面下,卻有一個巨大的礁盤。原來的明礁面積比現在大出很多。但因美軍自二戰進駐菲律賓後就將其作為空軍靶標,在幾十年的火炮導彈轟擊下露出水面的明礁越來越少。我船航經時,礁上燃燒剩餘仍然殘存的導彈推進劑,不時隨風飄來刺鼻的氣味。我船對其偵照完畢後繼續北上。
二、瞞天過海,隱蔽透過巴士海峽,“偷襲”釣魚島
至某天掌燈時分,我船抵巴士海峽西口附近海域遊弋待機。晚上九時許,見兩艘噸位大小與我船相近的商船正在向東航行,一前一後相距約二、三海里,欲進入巴士海峽。我船即尋機插入兩船中間,三船呈一字魚貫狀大搖大擺地通過了巴士海峽。從我們守聽的蔣、菲相關通訊網路中未見任何反映。“瞞天過海”順利達成。
臺灣東北角西北側100海里之外的太平洋海域,是一片寂靜之海。我們在長達2天的航行中,竟未見一艘船隻。我船遂向北,在釣魚島以東海域遊弋。其間在航經的百餘海里區域內,未見任何船隻、飛機。鑑於此,指揮員大膽決定,直插釣魚群島偵察。
當我們對釣魚列島環行偵照完畢至北上宮古列島期間,也未見任何艦、機出現。遂繼續北上,進入琉球群島以東海域。
三、對日本相關海域的情報偵察
1、挑起日本自衛隊對我“潛艇”的反潛戰
當我船航至沖繩以東某突出角正東約50海里時,按預定方案進行第3次報位。這次報位還應起到一個重要作用:引起日方做出有潛艇為V350船伴航的判斷。我船發射報位訊號後,即轉向西行,向日本沿海靠近。
我們的目的達到了,日本人真的將這一報位訊號判為潛艇通訊訊號了。他們先後派出4架次反潛巡邏機(P2JP3C各兩架次)、8架次F15戰機、艘反潛護衛艦對我船活動海域進行了海空一體、長達近5個小時的反潛搜尋。我船則“配合”其行動,向其領海線方向緩慢機動航行。
其間日方反潛巡邏機投放了近百枚聲納浮標,戰鬥機發射了上百發光彈。使我偵獲、記錄了一場日本自衛隊的海空一體反潛戰。此戰,是我海軍首個在實戰中成功運用電磁欺騙戰術的案例。
2、偵獲日方複雜技術體制雷達、聲納訊號
我方對日方電磁欺騙的成功,大大激活了日本週邊海域的電磁環境。在我船航經對馬海峽以南日本沿海期間,日岸基雷達警戒網不僅沒有關機反偵察,反而全時開機搜潛艇。
使我偵獲了日方岸基雷達訊號及座標,判明瞭其岸基雷達網的組成;偵獲了日方艦、機發射的電磁、水聲訊號。當時日雷達、聲納均為美製,這就使我得到了當世界上最先的大量美製復體制雷達及聲號引數(相控陣、多波束、脈衝編碼、脈衝多普勒等)。
當時我雷達偵察裝備相對落後,無法適應對複雜技術體制雷達訊號的偵察。副指揮員、高階工程師雷聲現場改裝了一臺電視訊號檢測儀,配之以錄影裝置,用其記錄、回放和分析這些訊號的波形特徵,用人腦代替電腦達成了對雷達訊號的“傅立葉變換”,判明瞭許多雷達訊號的技術體制和非常規引數,創造了我軍電子對抗史上首個以弱鬥強、以劣偵優的成功戰例。
3日本海上的中美蘇多方艦船纏鬥
按照預定方案,我船在完成對日偵察後,應繼續向日本海津輕海峽西口方向航行,並進行第四次報位。而後轉向西行,進入對蘇聯偵察階段。
自中蘇關係破裂後,蘇聯每年都會例行性地對我國沿海甚至領海偵察騷擾,我們一具備遠航偵察能力,也必然會將蘇俄列為首要偵察物件。來而不往非禮也。
正在這時,蘇聯的北極號破冰船由津輕海峽自東向西穿出,將我船截住,以近距擾亂機動對我船進行戲弄、糾纏,使我船無法保持預定航線。
蘇船為核動力,排水量1萬多噸,航速達30多節,為我船航速的一倍。使用變距槳,有著十分靈活的機動效能,我船無法擺脫其糾纏。
突然間,蘇船發現了原本跟蹤我船任務完成後正在返航的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立即放開我船,追上日艦,開始對日艦進行纏鬥。
因日艦的最大航速也遠低於蘇船,因而也無法擺脫蘇船。遠遠望去,蘇船對日艦的纏鬥,就象貓抓老鼠的遊戲,日艦欲罷不行,欲逃不能,十分狼狽。玩夠了,蘇船才放開日艦轉向西行。
與此同時,美國的一艘佩裡級護衛艦,也已在向西穿過津輕海峽。
加上在日本海水下待機的不明國籍潛艇,至少是四國三方在四維空間的多人非零和對陣已露端倪。
在蘇北極號破冰船從我船視距中消失後不久,我船即向西轉向,往海參崴方向航行。日艦在先前對我船的跟蹤中,長時間多次使用明語上報情況,蘇軍籍此已掌握我船航行動態。
當我船航至納霍德卡以西海域時,蘇太平洋艦隊的北極號破冰船和一艘大型拖船已在“列隊”漂泊,等待著我們的“檢閱”。
我船駛抵後,即以他們的速度優勢、噸位優勢和撞擊優勢(蘇北極號破冰船的船頭裝甲厚1.2米)挾持我船航行。
這時,美海軍的那艘佩裡級護衛艦從我後方出現,從艦上起飛的一架直升機飛到我船前方,好像在為我船提供引導並激活電磁環境。
一場中、美、蘇三方的混戰由此開始……。一時難以判斷出在這場混戰中,隱含著多少政治、外交方面的博弈。
當晚九時許 ,一場風暴突至,蘇、美艦機先後離去。
四、海參崴外海的拼死之搏
而未接到風暴通報的我船,以為這只是一個短時瞬變氣象,便仍沿計劃航線西行。當判明是一場風暴時,指揮員下令抗風。
風暴中心在蘇岸線以南20-40海里、海參崴港外水雷陣以東、納霍德卡以西中間區域長時間逆時針旋轉駐留。911級的風(根據該海域北側蘇聯一地方廣播電臺事後對當地風力的報損新聞。估計海上瞬時風力已達12級。
V350船設計的最大抗風力也只有12級)六至十米的湧浪持續了30多個小時。我船瞬間最大橫搖達40餘度,已接近該船設計橫搖的極限回擺值(出航前機電業務長黃山命船機電部門將壓艙水全部注滿,船的穩性得到增加。也許是這一舉動救了船一命)。
船體震顫著持續發出咔咔吱呀的巨響(該船在主機的一定轉速上存在共振現象,出廠時廠方專門給出了可以使用的轉速和不可使用的轉速。該船的原型船因嚴重共振報廢)。海況惡劣程度已接近V350船的極限抗風能力。
同時,船員們長時間的暈船,多次、反覆、劇烈嘔吐及由其引起的脫水使船上許多人的身體狀況已接近生理能夠承受的極限。在風力增大時,我船進入風眼中以防傾覆,被捲入風眼牆時便尋機順勢脫離。我船最大航速僅為8.7/秒,而當時瞬時最大風速已達34/秒。
在多次反覆嘗試衝出風眼牆的過程中,均因船的航速無法抗拒風流壓的合力未果。在風流壓作用下,我船曾一度漂至水雷陣以東不足20海里處,並繼續以5-6節的速度向西移動,繼續下去,再有3個小時,將漂入水雷陣。面臨著或傾覆、或被水雷炸沉的雙重危脅。
面對死神,指戰員們臨危不亂,視死如歸。指揮員坐陣指揮台,從容淡定指揮抗風,副大隊長、船長輪流指揮操船人員反覆尋勢機動,不僅使我船突出了風暴中心,而且抗避了被風暴捲入水雷陣。然後繼續向南機動脫離出風暴區,從而化險為夷。在整個抗風過程中,官兵們表現出了生死無懼的革命精神,體現了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無限忠誠。
五、與美韓海上聯合軍演的遭遇戰
我船撤出海參崴風暴區後,接到氣象通報,在蘇岩礁附近有一熱帶低壓正在形成颱風並向北移動,可能會進入日本海。
鑑於對蘇偵察階段已基本結束,ω-GPS組合導航儀故障後因配件用完已無法修復,海指報經海司批准,南下撤出日本海避風。
當我船航至鬱陵島以西海域時,得知美、韓海上聯合軍演將在朝鮮半島東海海域舉行。我船即奔赴該海域尋偵。但我船在海上並未掌握這次美韓聯合軍演區域的四至座標。
鑑於氣象原因,當日只在日出時(當時的水天線不很清晰)測得一個天文船位,其推算船位精度不能保證偵察需要。指揮員遂決定先航行至獨島北口,從其大、小島之間的國際水道向南穿出,利用該島南口地標可得到一比天文推算船位誤差更小的船位。
穿越大、小島時,恰逢一艘日本民間保“竹”(日本人稱獨島為竹島)船駛入該水道,船上人員欲登上大島碼頭,與碼頭上的韓國民眾及警察進行爭鬥。
穿過獨島水道後,我船先與蘇偵察船相遇,而後發現了集結漂泊的多艘美軍艦船。
當我船欲穿越其集結區到其演習區域以南海域時,恰逢美軍兵力展開,我船不得已穿插在美軍艦群中幸未出事。
自然,短兵相接,使我方獲得了大量態勢、訊號情報。
六、和韓國軍艦對峙延坪島 
我船穿過美、韓海上聯合軍演區域後,即轉入環朝鮮半島對韓國東西海岸的偵察。其中三八線的西向海上延長線,是南北朝鮮的控制海域分界線。自朝鮮戰爭後,南韓對北韓實行海上封鎖,不允許任何國家船隻進出北朝鮮,形成一潛在的衝突熱點。
原先設想,我船進入這一敏感區域後,勢必引起韓軍動態反應並激活電磁環境,我即可將此情報收入囊中。
果不其然,當我船航至朝鮮半島西海的大延坪島附近時,受到3艘韓軍護衛艦從左中右三個方向的攔截,對我船形成扇形包抄之勢,艦炮統統瞄準我船。意在阻止我船向三八線方向航行,不從即打。
韓軍有反應在我意料之中,但沒有想到反應如此暴烈。越是小國,匪性越強,絲毫不按規矩出牌。我船無炮,應把控對恃強度,鬥而不戰,但又不能退卻示弱。
韓軍艦上有多部攝像機對著我們,決不能讓其發有損我軍形象的負面新聞。指揮員捕捉到韓三艘艦中的西側艦與中間艦的空隙稍大,便命我船全速從韓中間艦與西側艦之間向三八線公海側西北穿出。
一直航行至黃海(韓國人叫西海)中心線我方一側時,方轉向東南,返抵蘇岩礁西南海域。指揮員在此過程中反應敏捷、戰機把握準確、即維護了我軍的尊嚴,又安全地組織完成了我船對朝鮮半島西海延坪島附近海域韓軍反應強度的試探。

七、返航中,諜影重重
我船欲穿越對馬海峽南下時,是一天的凌晨。剛剛躍出水天線的太陽,以很小的傾角斜射在微波拂動的海面上。我站在頂甲板上俯身下視,在我船艉後的航跡旁,並行著一條與海面他處光感不同的亮帶。這條亮帶的頭在我船旁如影隨形。
我知道,這是一艘某國潛艇正利用我船噪聲隱蔽他的航行。過了對馬海峽,這條亮帶突然加速,消失在茫茫汪洋之中。
當我船沿國際航線航行至蘇岩礁以南海域時,螺旋槳被漁網纏住不能動了。船長組織人員下水割網,最後拖到甲板上的漁網長達幾公里,堆起了一座高高的小山。從網上還沒掛住幾條魚來判斷,網下了沒多久。我們跑的這條航線十分繁忙,船流密度很大。
顯然,這是某國有意在“忙裡偷閒”,佈下一具不設任何水面標記的長網,在以逸待勞,“請君入甕”。
……
難以逆料的多國艦、機、潛艇、水鬼充斥在我第一、二島鏈這一冷戰前沿的周邊,多方多角、四維空間的明爭暗鬥無處不在。
浪跡於一、二島鏈、穩坐在“釣魚”之船、明察於秋毫之變、鬥智於四維空間,正是當年我海軍海上電子對抗偵察的真實寫照。

尾聲:
這次偵察,是我海軍史上的第一次作戰類遠航,是海軍情報史上的第一次遠航偵察,更是海軍電子對抗史上的第一次遠航偵察。
也是海軍1號首長升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之前領導、決策的最後一次海上作戰行動,是海軍3號首長生前指揮的最後一次海上作戰類行動。
由於成果甚豐,在軍隊高層產生了一定影響。總參將我們拍攝的實況錄影下發到大軍區司令部作戰部,允許軍隊上層一個很小的範圍知情。這在情報工作中是罕見的。
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秦基偉將軍看了這個錄影後,興奮地說:“海軍今年辦了一件大事。過去我們總是受別人欺負,現在居然能跑到敵人的老窩裡搞偵察了,很受鼓舞,很是高興!”
當年正值我軍建軍60週年。這次偵察的實況錄影入選“建軍60週年展覽”絕密展館。二十多位軍隊大軍區以上首長和中央正部以上領導觀看了這個錄影,獲得好評。
我在興奮之餘,寫下了《狂曲》——
海狂卷孤船,前。棄身刃,生死無懼,忠心赤膽。馳騁島鏈,浪跡深,世界強頑鬥遍。有我在,敢犯,祖國河山
(全文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