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傅林林
編輯丨曹蓓
屢次失敗後,餐飲企業綠茶正準備發起其第五次衝擊港交所的征程。
近日,綠茶集團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書,在此前的2021年3月、10月、2022年4月、2024年6月,綠茶的四次IPO嘗試均未能成功。
就在綠茶更新招股書的同一天,其競爭對手小菜園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收盤漲超10%。
在新一輪的衝擊中,綠茶的業績仍舊實現了增長,但包括翻檯率、同店銷售額、客單價等關鍵指標均有下滑。
餐飲行業在這一輪的競爭中愈發“白熱化”,企業需要有不斷的資金來進行門店的擴張,上市融資成為其中的關鍵一步,綠茶五次衝擊港交所的執著,也或多或少反映出當下餐飲企業面臨的困境。

核心資料下滑
招股書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綠茶集團實現營收29.2億元,同比增長7%,期內利潤為2.85億元,同比增長10.47%。
這看上去不錯的增長背後,是綠茶諸多核心指標的下滑。
其整體人均消費57.7元,翻檯率為3.05次/日,同店銷售額為16.73億元,上年同期相關資料分別為62.2元、3.43次/日、18.56億元。這一客單價是近6年來的歷史新低,跌破60元,翻檯率也不及2018年、2019年的水平。
綠茶在招股書中稱,與2023年同期相比,公司的餐廳表現整體有所倒退,主要由於在當前經濟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普遍改變,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行業整體亦呈現相同趨勢。

根據剛上市的小菜園最新招股書資料,過去幾年,小菜園的業績較為穩定。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8個月,其分別實現營收32.13億元、45.49億元、35.4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1.43%、41.58%、15.44%;同期,其淨利潤分別為2.38億元、5.32億元、4.01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85% 、123.53%和1.52%。
小菜園門店經營分為堂食和外賣兩個部分,今年前8個月,其堂食顧客總數同比增加了15.20%至3209.8萬位,但是堂食人均消費額減少了5.7元至59.5元,翻檯率由3.4次/日下跌至3.1次/日,單店堂食日均銷售額同比下滑了21.77%至1.54萬元。
在門店方面,今年綠茶集團計劃開出120家新門店,其中116家已經開始營業,4家開始裝修,這一數量較6月披露的招股書計劃中的112家還多了8家。招股書顯示,綠茶餐廳通常開在購物商場內,截至2024年12月10日,其餐廳數已達461家。
公司表示,收入主要受營業中的餐廳數量影響,而未來的收入增長則取決於開設新餐廳的拓展餐廳網路的能力。所以,在規劃中,公司仍將繼續開新的店:2025年將新開150家餐廳、2026年200家、2027年213家。
根據灼識諮詢報告,2023年,在中國休閒中式餐廳品牌中,綠茶按餐廳數目計排名第三,按收入計排名第四,2023年綠茶佔據0.7%的市場份額。

被質疑的大額分紅
四次衝擊港交所均未能成正果的原因是什麼?
在綠茶第四次申請IPO之後,證監會官網釋出公示,要求綠茶餐廳說明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違規被處罰情形及整改情況,同時要求其說明食品供應鏈具體模式和預製菜佔比;還要求綠茶公司補充境外發行上市備案材料,包括股權架構、股東情況、股權激勵、大額分紅、合規經營等5方面材料。
“餐飲行業很難找出完全合規的企業。”一位行業人士坦言。
比如,證監會提到的大額分紅問題,2023年5月,綠茶集團曾向公司當時的股東,即Time Sonic(由創始人夫婦控制)、Partners
Gourmet及股權激勵平臺Longjing Memory
Limited派發股息3.5億元。
Gourmet及股權激勵平臺Longjing Memory
Limited派發股息3.5億元。
而2021年-2023年,綠茶集團實現年內利潤分別為1.14億、1657.9萬、2.96億。綠茶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於往績記錄期,董事會並無向股東宣派任何股息,也就意味著綠茶集團報告期三年內累計分紅佔同期淨利潤的81.97%。
此次大額分紅引起了外界質疑,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這個分配金額很多,是在要上市前需要做的一個動作。如果公司賬面上保留大量現金,聯交所可能認為公司擁有大量現金,沒有必要上市,因此把現金分走以便公司有藉口說需要發展資金。”

低價換客
餐飲行業在2024年正經歷“暴風驟雨”,“整個餐飲行業的大盤非常不錯,今年會接近5.6萬億的規模。但是整個行業的迭代也在提速,上半年倒閉了大概160萬家。另外有150萬家開業,所以整個創新升級迭代的速度在不斷加快。”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
在這種變化之下,上市餐飲企業的業績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股價表現也不理想。
聯商網統計了20多家主要餐飲上市企業釋出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包括百勝中國、海底撈、瑞幸咖啡、九毛九、呷哺呷哺等。從公佈的各餐飲上市企業業績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餐飲行業的盈利空間持續收窄,業績下滑成為普遍現象,部分企業甚至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態勢。
以最近上市的小菜園為例,其發行價為8.50港元/股,發行1.01億股,籌資8.6億港元。
上市首日,小菜園股價報收9.66港元/股,上漲13.65%。此後兩個交易日卻表現平平,12月23日下跌1.45%,12月24日僅微增 0.84%。截至12月27日,小菜園的股價近一步下挫至9.28港元/股。
小菜園兩次申請即獲得上市資格,已經足夠幸運,更多的企業在港交所門外大排長隊。
“上市之後,投資他們的基金股東才能套現,而且企業要跟別人卷,也要有資金支援。”一位資本市場人士向《鳳凰WEEKLY財經》表示。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餐飲企業上市之後很難擺脫破發命運,而且港股整體的融資能力也有限。”朱丹蓬表示。
另外,整個餐飲市場已經從產品到價格進入了“白熱化”的競爭,特別是低價策略,基本成為餐飲企業的慣用手段。

比如,2024年上半年,海底撈客單價為97.4元,回到2017年水平;呷哺呷哺在上半年也宣佈,門店套餐價大部分降至50元價格帶,新選單套餐均價降幅超10%。
對此,2024年6月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表示,“整個餐飲市場都在降價,我們不調也不行。這個市場你不搶就只有餓死。”
綠茶創始人王勤松對於綠茶的定價曾對外表示:“是在用近乎於成本的低價換取客流,所以必須重視翻檯率。”在他看來,高性價比意味著綠茶和其他餐廳不同,必須有高翻檯率才能賺錢,“一天翻檯率4次是保本”。而他也對各個城市的定價進行了劃分,一線城市中餐在50到60元,甚至40到50元,晚餐不超過70元,二線城市中餐則再減去5元。
但從此次的招股說明書來看,翻檯率已經跌破了他所說的保本線。
關於大量的餐飲企業等待上市,黃立衝表示:“資本市場已經知道這個行業非常捲了,那麼就衍生兩個問題,在這麼卷的環境之下,這些上市公司的財務是否真實?這可能導致聯交所的審批更加嚴格。第二,投資者願不願意買單,如果整個行業前景不好,那麼投資者的興趣就會減弱。”
無論是已經上市還是等待上市,餐飲企業無疑都面臨著不斷的變化和挑戰,而上市只是解決當下難題的其中一把鑰匙。
鳳凰WEEKLY財經(ID:fhzkfinance)原創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