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刷牙的方式,可能已經錯了幾十年!
最近,美國芝加哥的知名牙醫Dr. Joy Poskozim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大多數人一直在用“錯誤的工具”和“錯誤的方法”刷牙,結果不僅起不到保護作用,反而可能損害牙齒健康。

很多人認為,用硬毛牙刷刷得更乾淨,但這其實是一個被廣泛誤傳的“牙科神話”。
Dr. Poskozim指出,硬毛牙刷會對牙釉質造成“牙刷磨損”(toothbrush abrasion),時間久了,牙齒就會變得更黃、更脆,尤其是在靠近牙齦的部分,甚至還會變薄、斷裂。
更嚴重的是,如果刷牙太用力,還會刺激牙齦,讓牙齦逐漸“往後退”,這就是英文裡“long in the tooth”(一把年紀)這個詞的由來。

她解釋說,早在上世紀50年代,像高露潔這樣的牙刷製造商就已經推出了柔軟尼龍刷毛的牙刷。
但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堅持使用“中硬”甚至“硬毛”牙刷,認為刷毛越硬越乾淨。
Dr. Poskozim強調,這種“50年代的錯誤觀念”至今仍在影響很多人,尤其是老年群體。

除了牙刷的問題,大多數人刷牙還經常犯一個錯誤:刷牙時間根本不夠!
根據她的觀察,美國人平均每次刷牙時間只有37秒,遠低於專業建議的“兩分鐘”。
澳洲人稍微好一點,平均45秒,但仍不合格。
她還補充說,過去大家以為“氟化物”只是停留在牙齒表面起保護作用。
但隨著科學進步,現在已經發現氟還能防止牙齒中的微量營養流失,讓牙齒保持“礦化”,更健康、更堅固。

另外一個誤區是“早上起床先刷牙再吃早餐”。
她認為,真正刷牙的目的,是清除口腔中可能形成蛀牙的細菌殘留。
所以,正確順序是飯後刷牙,及時清除殘留食物才更有效。

除了以上這些,Dr. Poskozim還列舉了很多人從小養成的“危險刷牙習慣”:
—— 不用牙線,完全不知道牙線的重要性。
—— 除非牙痛,否則從不去看牙醫。
—— 覺得乳牙時期不需要看牙醫。
—— 擔心牙痛,乾脆把所有牙齒拔掉。
—— 十幾歲就裝全口假牙,至今在美國某些地區還在發生。
來源:news.com.au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閒話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