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6

本文字數:2977,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鄭栩彤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暨人工智慧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在上海開幕。7月26日下午,記者在上海世博展覽館看到,現場人山人海,觀眾參展熱情十分高漲。
本屆WAIC以“智慧時代、同球共濟”為主題,大會規模創歷史之最,展覽面積首次突破7萬平方米。現場吸引了800餘家企業集中亮相,展出包括40餘款大模型、50餘款AI終端產品、60餘款智慧機器人在內的3000餘項前沿展品。
隨著AI行業持續演進,推動技術落地應用與加強全球治理成為業界關注焦點。今年年初,DeepSeek-R1一經面世就火遍全球,彰顯了國內AI研發的領先地位。在此背景下,本屆大會的論壇緊扣熱點,圍繞智慧終端與具身智慧、科學智慧、安全治理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
WAIC已是第八年在上海舉辦。包括舉辦WAIC在內,上海依託開放胸懷匯聚全球創新資源與海內外優質人才,正加速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人工智慧高地。

海內外AI人才匯聚上海
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圖靈獎得主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在WAIC開幕式上討論了AI安全的話題。“人類習慣了作為最智慧的生物,很難想象AI超越人類的場景。”辛頓表示,人類創造的AI智慧體已經能幫我們完成任務,未來還會為了生存和完成目標而尋求更多控制權。辛頓寄希望於國際社會在“預防AI統治世界”這一問題上達成一致,防止AI從人類手中奪走控制權。
除了AI安全話題,參會嘉賓還將在WAIC期間探討最新的學術突破、軟硬體結合等多個話題。本屆WAIC知識共創陣容是歷屆之最,包括傑弗裡·辛頓在內,本屆WAIC匯聚了圖靈獎、諾貝爾獎等共計12位國際頂尖獎項得主,以及80餘位中外院士和多個國際頂尖實驗室代表。共有3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餘位嘉賓確認參會。
從規模上看,隨著AI產業迅速發展,WAIC的規模近年則持續擴大。
2023年,WAIC世博主展覽面積5萬平方米,2024年展覽面積超5.2萬平方米,今年突破7萬平方米;WAIC參展企業從2023年的超400家增長至2024年的500餘家、2025年的800餘家;大會集中展示的大模型數量從2023年的30多款增長至2024年的近百個,今年展出的AI產品形態則尤為豐富,囊括了大模型和AI終端產品近百款;2023年的WAIC有20餘款機器人亮相,2024年WAIC有18臺人形機器人矩陣亮相,今年參展的智慧機器人數量則達到60餘款。
WAIC也成為促進產業交流、合作的平臺。從參展人數看,2023年WAIC線下參觀人數突破17.7萬人,2024年線下參觀人數突破30萬人次。從促成的投資看,2022年WAIC閉幕式上有25個“上海人工智慧代表性產業專案”簽約,總投資近150億元;2023年WAIC推動32個重大產業專案簽約,專案投資總額288億;2024年大會則推動了24個重大產業專案簽約,預計總投資額超400億元。在此基礎上,今年WAIC有望繼續促成行業的深度交流和合作。
記者現場看到,參會的知名人工智慧創業企業包括智譜、階躍星辰、MiniMax、面壁智慧、月之暗面、無限光年等,具身智慧企業包括銀河通用、宇樹科技、智元新創、雲深處科技、靈初智慧等,AI算力企業包括燧原、摩爾線程、沐曦、無問芯穹等,還有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網際網路大廠。
據瞭解,在為期4天的WAIC期間,還將有多項人工智慧技術與治理成果釋出。
世界氣象組織和中國氣象局組織的論壇將釋出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和城市多災種早期預警智慧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政法大學組織的論壇將釋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規則地圖”,併成立“全球人工智慧規則合作研究平臺”;上海工業智算雲平臺、工業語料公共服務平臺將於WAIC期間釋出;大會期間還將釋出《中國人工智慧安全承諾框架》。

在WAIC看見AI成長
本屆WAIC的焦點包括AI大模型和AI在硬體上的應用,AI終端硬體應用中,具身智慧機器人又是主要形態之一。
去年WAIC展出了人形機器人“十八羅漢”,記者當時在多個展臺看到,人形機器人可以跳舞、模仿人的手部動作。不過,當時不少人形機器人還需要支架支撐,並用繩子吊起來,去年多數人形機器人廠商也尚未開啟量產。而今年WAIC召開時,則有多家人形機器人公司已經開啟了量產程序,正在將人形機器人年產量推至上百臺乃至上千臺。隨著人形機器人走向更大規模的生產,此次WAIC展覽上,一家靈巧手廠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去年出貨量很少,而今年出貨量達到一千臺左右。
機器人技術也在演進。記者還在展臺看到,不少人形機器人能模仿人類的動作,例如打鼓、拿物品、分揀零件。在智平方的展臺,通用智慧機器人AlphaBot展示了打咖啡和冰淇淋、碼垛、打架子鼓。打架子鼓時,機器人1秒內可以完成多次敲擊,機器人打一杯咖啡或一個冰淇淋的時間則在1分半到2分鐘之間。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機器人的操作依託於全域全身VLA(視覺語言動作)大模型,機器人已經進入汽車製造、生物科技等領域進行上下料、物料轉運等操作。

此外,智元的機器人在現場表演了寫書法、打鑼鼓;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機器人在現場演示工業領域分揀,機器人可以從流水線上拿起零件,並放到另一處地方;銀河通用的機器人在現場演示零售場景的應用,當用戶在iPad上選好商品後,機器人會轉身從貨架上拿到相應商品交給使用者。

除了人形機器人,還有一些新興AI硬體產品出現。在智慧硬體廠商Mochi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開發了一款AI電子寵物,寵物的眼睛是一個顯示屏,使用者觸碰電子寵物,電子寵物就會透過眼睛和聲音給出反饋。電子寵物搭載了多模態情感模型。這款電子寵物還未售賣,此次參展是為了判斷使用者的接受程度並收集使用者反饋。

除了人形機器人技能進化、AI硬體形態更加豐富,在今年的WAIC,還可以感受到大模型商業化步伐加快。多家廠商的相關負責人都告訴記者,去年WAIC業內比較關注大模型的技術,而在今年的WAIC上,AI商業化落地比以往更受關注了。
記者採訪瞭解到,一些端側模型廠商已經在推進與手機等終端裝置廠商的合作,搭載端側模型的車機將加快面世。面壁智慧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的端側模型已有至少三家手機合作廠商,車機合作廠商有四家。公司模型都是開源的,與手機等廠商合作時,還會開展更定製化的工作。合作的車型今年下半年要開始售賣。近一年來,公司最大的變化是商業化更穩健,與更多車企達成了合作。
階躍星辰相關負責人則表示,公司已與三家手機廠商合作,手機接入了端側和雲端模型,與手機廠商的合作也涉及定製化工作。該公司在手機端的端側模型引數量2B~3B(B為10億),端側模型可以辨識手機螢幕,幫助使用者完成相關工作。
記者瞭解到,目前端側模型廠商與終端裝置廠商的合作模式各不相同,端側模型廠商會收取技術服務費,或按終端裝置銷售臺數結算費用。
一些AI廠商在WAIC上釋出了新產品,繼續推進AI商業落地。百度慧播星釋出新一代數字人技術NOVA。百度稱,超頭部主播能力復刻進入規模化量產時代。無限光年也在推動AI在科研和金融領域落地,該公司聯合上海科學智慧研究院、復旦大學推出星河啟智科學智慧開放平臺,並展示了可信AI金融創新解決方案矩陣。
在WAIC上,還能感受到DeepSeek掀起的大模型開源潮繼續激盪。此前採取閉源策略的月之暗面,在7月早些時候釋出開源的Kimi K2,該模型引數規模高達一萬億,在SWE Bench Verified等基準效能測試中達到開源模型SOTA(特定領域最先進)表現。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現階段,開源是一種能讓更多人使用、證明模型能力的方式。
微信編輯 | 夏木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