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商業角度 破解世界變化」
這是「商業偵探佳」的第 126篇影片
大家猜猜看2024年,經濟增長最猛的是哪個國家?算了,你們也別猜了,估計你們也猜不到,答案是:蓋亞那!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預計蓋亞那今年的GDP增速能達到33.9%,比第二名超過了整整20%,零頭都比歐美要快得多!

而根據蓋亞那政府的官方資料,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速更是衝到了將近50%!

這是碰上什麼一夜暴富的好事了?到底蓋亞那解鎖了啥財富密碼?它的經濟值得期待麼?是投資寶地麼?關注我,商業偵探佳今天帶你認識一下下一個能源帝國:蓋亞那。



蓋亞那 第一感?
說到蓋亞那這個國家,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了解,不瞞各位,在認真研究它之前,我一度認為這是個非洲國家,遍地叢林和動物,不是說法語就是說西班牙語,就因為這,我還被老公吐槽是不是地理不及格,Well,後來我發現確實我這些奇怪的印象都錯了,但真不全怪我,為什麼?
首先是一直以來存在感是真低,蓋亞那地理位置不是在非洲,而是在南美,國土面積約21.5萬平方公里,差不多就是一個湖南省那麼大,人口只有80萬,算是南美國土第三小,人口第二少的小國家。

再來說說為什麼我會誤會它為非洲國家:OK,先看看南美各國的總統,是這樣的,基本都很白,你再看看蓋亞那的,基本都是黑哥哥,你難道不覺得更接近非洲大家庭麼?

而說到語言,在南美,不是說西班牙就是葡萄牙語,蓋亞那Guyana這三個字讀著都更有拉丁感,但偏偏人家的官方語言是英語,是不是有點特立獨行色的意思,那它的經濟到底怎麼樣呢?
我們先說結論:一直到2015年,都特別特別不怎麼樣?到2015年的GDP才只有32億美元,啥概念,也就和賣醜鞋的Crocs的年營業額差不多,也就是個中型企業的規模。

人均GDP只有5600多美元,在本來也不算富裕的南美都是倒數,經濟體量還不到古巴的一半。

但從2015年開始就突然騰飛了!

騰飛之前蓋亞那什麼樣?
接著我們先說說2015年前蓋亞那經濟扶不起來的原因:要說蓋亞那,自然資源還是可以的,它的名字來自南洲當地語言,意思是多水之地,擁有一部分亞馬遜熱帶雨林的蓋亞那也是對著起這個名字,水系豐富,山清水秀,怎麼拍怎麼出片 ,原本這片土地,養育著當地9大部落,大家過著捕魚打獵種地,靠天吃飯的日子。

而哥倫布在1498年發現蓋亞那之後,這份平靜就此被打破,蓋亞那先是被荷蘭殖民,後來又被英國搶走。殖民時沒有發現啥金礦銀礦的圭那亞,在英國人手上,就是發展農業,生產糖和乳膠。
要說英國人對蓋亞那是很不地道,一直到1966年獨立,圭那亞80%的出口還是被3個英國公司掌握,錢都讓英國人拿走了。

但賺了錢的英國人也沒建設基礎設施,也沒有發展工業,幾乎沒建立教育,唯一的大學還是1963年才建立的,卻留給蓋亞那一個到今天都還沒完全解決的大問題,一直“卡著蓋亞那的脖子”……怎麼回事呢?

英國留了啥爛攤子?
英國殖民期間做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從非洲運來黑奴,另一個是從印度引進了勞工,造就了現在蓋亞那的兩大主流種族是非洲裔和印度裔。

英國殖民政策一個核心內容,就是“divide and rule”,分而治之,就是說在殖民地,透過經濟文化宗教等等方面劃分出水火不容的兩派,透過保持兩派間的內部矛盾,穩固自己的統治。

英國殖民1966年停止前,為了抑制偏向社會主義,代表印度裔蓋亞那人的人民進步黨,簡稱PPP,英國人和美國人聯合扶持了代表非洲裔蓋亞那人的人民國家大會黨簡稱PNC,進行對抗。

但非洲族人一直比印度裔少啊,所以臨走前,英國人又順手改了一下大選選舉規則,讓他倆掐得更勢均力敵。獨立後的蓋亞那,長期深陷PNC和PPP,非洲裔和印度裔的權遊當中,雖然近二三十年政局動盪不斷改觀,但種族矛盾一直是蓋亞那政策文化環境的底色。
可以想像從獨立開始,沒有工業,沒有基礎設施,也沒人才的蓋亞那,在兩權相爭之間,發展得有多艱難,到了2015年,蓋亞那還只是依靠農業和礦產業,因為基礎設施太差,雖然守著好山好水,旅遊業沒基本發展起來,在南美經濟鄙視鏈的末端苦苦掙扎。
那2015年怎麼突然蓋亞那就轉運了呢?,不是遇見神龍,而是發現了原油。


石油是如何被發現的?
說起來蓋亞那發現石油的過程也很戲劇化,雖然新能源發展了很多年,但是人類對原油的依賴依然只增不減,而全世界油越用越少,還動不動就因為打仗啦自然災害啦,受影響,所以能源企業一直在找油,特別是Exxonmobil。

上個世紀蓋亞那鄰居蘇利南境內發現石油後,地質學家們就盯上了蓋亞那附近海域的海底盆地。

猜測是潛在的原油儲備大戶。還沒被美孚收購的Exxon在90年代末就和當時缺錢的蓋亞那政府簽了一份開採協議。條款是有史以來最有利於原油公司的之一,不但允許開發的海域大,而且開發者可以拿走開採所得利潤的一半。
但因為勘探難度高,經過很多年,合作方換了幾茬,也沒勘探清楚到底有油沒油,只得出結論,在蓋亞那勘探石油和賭博一樣,挖到寶的機率只有五分之一,但是成本卻是天價,隨便開口井就起價1.75億美元。

2013年,Exxonmobil也犯了選擇困難症,不知道到底是要把開發權還給圭那亞政府,還是砸錢豪賭一把。
就在這個時候,能源企業Hess以及中海油,分別出資買走這片資源30%和25%的份額,並願意承擔勘探挖井的大部分成本,這才開始了對這片寶藏海域的正式勘探。奇蹟還真得發生!

2015年的5月ExxonMobi宣佈在蓋亞那附近的海域發現了大規模的原油,這還只是開始,之後不斷挖寶,到今年5月為止在這一片海域總共發現了30個油井,加在一起的總儲備量超過110億桶原油。

這是啥概念?就是意味著人口不到百萬的圭那亞一下子就超過科威特,成了全球第六大原油儲備國。


蓋亞那火力全開?
這一重大發現後,蓋亞那發生啥了呢?ExxonMobil帶頭的能源三兄弟,很快進入全力開採的狀態。

目前已經在圭那亞整體投資了550億美元,這個投資規模就是蓋亞那2015年GDP的17倍多,可想而知對於蓋亞那的經濟刺激能有多大,從2019年圭那亞開始產油開始一直到去年,原油開採從每天不到10萬桶,暴漲到64.5萬桶,而按照現在的計劃,2030年,蓋亞那的日產量還將能達到160萬桶,成為南美洲第二。

而且蓋亞那的原油儲備不但多,而且開採成本很低,才35美元一桶,大家想想國際油價有多高,就知道有多賺錢。
蓋亞那的GDP,也跟著原油開採的上升,大步向前,從2020年開始,多次成為全球GDP增長第一,三年時間翻了3倍,人均GDP在去年上升超過2萬美元。

而今年上半年,蓋亞那原油產業的增長達到了67.1%,貢獻了蓋亞那GDP的主要增長。圍繞原油開採,其他產業也受到刺激,酒店餐飲紛紛落地圭那亞的首都Georgetown。光為建總部,ExxonMobil就投資了1.6億美元,而ExxonMobil的到來,給當地創造的就業機會有6200個之多。

蓋亞那簡直就是“窮小子中了彩票頭獎”啊,但happy life真的來了嗎?

蓋亞那石油 福兮禍兮?
可沒那麼簡單。惦記蓋亞那這點家底的人太多了,靠著當年簽訂的偏向能源企業的合同,光是去年ExxonMobil,hess和中海洋就分別拿回家29億,18.8億和15.2億美元的利潤。

這是這一年,他們從蓋亞那拿出的現金流是蓋亞那GDP的三倍。預計從今年到2024年,這三家能源公司可以從蓋亞那賺到1350美元。
除了“貪婪”的石油公司,蓋亞那還面臨著更大的危機,和不消停的中東一樣,發現石油之後的蓋亞那,和“鄰居”的關係也變得劍拔弩張,“眼紅的”委內瑞拉,甚至在去年底搞了場公投,投票要入侵圭那亞,佔領有油的地區。


比如1995年發現原油的非洲國家赤道幾內亞,將近30年過去,除了當權者靠腐敗賺得朋滿缽滿,老百姓還是很窮。

那這幾年蓋亞那發展得怎麼樣呢?

蓋亞那真實情況如何?
雖然蓋亞那的GDP翻了好多倍,但蓋亞那現在依然有將近一半的人口還是生活在世界銀行每天5.5美元的貧困線之下。

大部分人並沒有因為原油產業的發展而找到更好的工作,獲得更多的收入。更慘的是,巨大的投資和快速的經濟發展衝擊了當地物價,通脹率在去年達到6.6%,特別是食品,越來越貴,很多老百姓根本負擔不起,所以教師等行業人員都在罷工,要求加薪,能分享到石油財富。

能源是有限的,在開採完之前,蓋亞那能不能發展出更多元更平衡的經濟,就是最大的問題。不然等被榨乾之後,還會回到原點。石油經濟在蓋亞那在剛剛開始,到底這是詛咒還是轉運,其實就看蓋亞那如何和時間賽跑,在有限的時間當中如何快速發展更多產業,發展教育,發展基礎設施,為明天的明天作準備。

作為一個地少人少的小國,面對富可敵國的大公司和複雜的國際環境,蓋亞那能打好手裡的牌麼?你看好它的未來麼?
文中非原創影片截圖且未標明出處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所有


「商業偵探佳」系列影片
系三橙傳媒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點選閱讀原文,回顧影片「“英國蓋茨”滅門案最全覆盤:商業陰謀 vs 情報滅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