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500強出爐:華為重回前100

2025.07.29

本文字數:3959,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劉佳、李娜、陸涵之、陳楊園、錢童心、王珍、呂倩
7月29日下午,2025《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榜單出爐。今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企業的營業收入總和約為4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1.8%,超過全球GDP的三分之一。500家上榜公司的資產總額和淨資產總額均達到自《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創立以來的最高峰。
從科技公司的表現來看,排名前十的企業中,亞馬遜位列第2,蘋果較去年下降1位排在第8,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軟位列13位和22位。去年首次上榜、今年市值站上4萬億美元的英偉達,成為了榜單中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美國公司——從第222名升至第66名。
中國科技公司中,排名前100的企業包括鴻海精密(28)、京東(44)、中國移動(58)、阿里巴巴(63)、華為(83)等。其中華為時隔兩年重返前100名,拼多多成為榜單中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國公司,京東集團仍然是排位最高的中國大陸民營公司。

這些科技公司最賺錢

《財富》世界500強榜單反映了全球產業格局的最新動態。今年以來,國際環境更加錯綜複雜,人工智慧技術引領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全球創新版圖加快重構,全球價值鏈正在面臨重塑。
在科技領域,進入2025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的高技術企業共34家,它們的平均營業收入為967億美元,平均盈利達18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9.6%和24%。《財富》稱,高技術企業的營業收益率居於最好的行業之列。華為依然是這個領域中國公司的龍頭,今年銷售額保持了增長勢頭,營收接近1,200億美元,但盈利相比去年有所下滑,約為87億美元。
在最賺錢的50家公司裡, 英偉達公司利潤同比大幅增長約145%,首次進入利潤榜前十位,位列第六。另外三家美國科技企業——微軟、Meta Platforms公司和亞馬遜分別位居利潤榜的第五、第七和第八位。此外記者注意到,該排名中的中國科技公司包括了臺積公司、騰訊、阿里巴巴。
在利潤率最高的50家公司裡,英偉達以超過55%的淨利潤率位居榜首。利潤率最高的前十家公司中,還有兩家來自半導體、電子元件行業,分別是臺積公司和SK海力士公司,分別位居第1、第3、第8位。還有一家中國科技公司騰訊位居利潤率榜第9位,拼多多位列第12.
在淨資產收益率最高的50家公司中,只有一家中國公司拼多多以超過36%的淨資產收益率位列第25位。中國公司在這個子榜單中排位前10的分別是:拼多多控股公司、臺積公司、廣達電腦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想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美團公司、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此外,今年共有34家公司未能實現盈利,其中昔日晶片巨頭英特爾公司排名第二,虧損額超過187億美元。

華為時隔兩年重返前100

在 2025 年《財富》世界 500 強榜單中,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第 83 位,營收 1198.128 億美元,較去年上升 20 位,時隔兩年重返前 100 名。
作為高技術領域中國公司的龍頭,華為在過去幾年經歷了較大起伏,其中手機業務在總體業務的營收佔比中逐漸從50%縮減至35%,去年佔比恢復至40%,不過整體手機出貨量距離往日高峰仍有距離。此外,去年華為五大業務板塊均同比增長,汽車業務收入增長數倍且首年盈利。
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評價稱,華為晶片取代英偉達只是時間問題 。
從持續發展角度來看,華為依然面臨著複雜外圍環境帶來的挑戰。從制裁常態化走向正常運營,從求存到發展,華為如何構建更加堅韌的供應鏈能力,確保高質量的業務連續性和產品競爭力是未來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
此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未來三年,華為要與經濟規律逆週期,加大戰略縱深投入,錯位發展,在根技術上壓強式投入。她特別強調,鴻蒙生態處於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歷史節點,此外,最近一到兩年,則是AI終端格局形成關鍵期。

英偉達是晶片業最大贏家

當前,受AI以及算力影響,晶片行業正處於快速變革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從市場格局來看,全球晶片企業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
英偉達公司堪稱最大贏家,英偉達2025年排名由2024年的第222位升至第66位,年收入超過1300億美元,增長約114%,去年英偉達首次出現在全球財富500強榜單,當時年收入還剛剛超過600億美元。英偉達過去兩年收入的大幅增長受益於全球科技行業對AI晶片的需求。
臺積公司在榜單中的排名也躍升了 60 位,位列第 126 名 。儘管面臨地緣政治和貿易爭端等挑戰,但其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關鍵地位愈發凸顯,尤其在利潤率榜中位居第三,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
然而,曾經的晶片巨頭英特爾公司卻陷入困境。作為昔日晶片霸主,英特爾在虧損榜中位列第二,虧損額超過 187 億美元 ,這是自1986年以來首次出現淨虧損,主要原因是鉅額減值,代工業務的投入直接影響了盈利能力。由於業績困局,2024年英特爾市值縮水了一半。截至今年7月29日美東時間盤前交易,這家晶片巨頭市值只有906.04 億美元,不足千億美元,和臺積電、AMD、英偉達等差距拉大,僅為 AMD 的 41%以及英偉達的2%左右。
高通公司位列第399名,比去年的426 位上升了27位。從去年高通全年財報來看,總營收為389.62億美元,同比增長9%,淨利潤為101.42億美元,同比增長40%。汽車晶片業務貢獻突出,去年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55%。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手機市場需求仍相對低迷,導致高通部分高階產品利潤率承壓。此外,高通與蘋果的基帶協議 2026 年到期,若不再合作,可能影響高通10%-20% 的收入。

拼多多成排名躍升最大中國公司

在電商企業中,亞馬遜維持了上一年的第2名的排名,僅次於沃爾瑪。2024年亞馬遜淨銷售額增長11%,達到6380億美元,其中AWS 部門銷售額同比增長19%,達到1076億美元。
從趨勢看,亞馬遜在2025年繼續重視人工智慧的投入,今年第一季度亞馬遜的資本支出為243億美元。但另一方面,人工智慧讓亞馬遜降本增效。亞馬遜CEO安迪·賈西此前表示,在未來幾年亞馬遜預計這將減少公司員工總數,因為公司在廣泛使用人工智慧中獲得效率了提升。7月,亞馬遜宣佈裁減AWS特定團隊中的部分職位。除了人工智慧帶來的業務變化,今年上半年亞馬遜在零售業務上面臨來自關稅的壓力。
在國內電商領域,京東集團今年的排名較去年上升3名至44名,阿里巴巴今年排名上升7位,位列第63位。去年首次上榜的拼多多今年排名上升176名,位居第266位,成為榜單中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國公司。美團的排名從去年的384名升至327名。
從各家表現看,過去一年,阿里巴巴集團對非主營業務的“瘦身”,持續投資雲計算業務,重振電商業務的戰略初見成效。總體來看,阿里國內電商客戶管理收入正在重拾快速增長,通義千問的技術能力和阿里雲的收入提升讓外界看到阿里巴巴的“第二增長曲線”,不過AI市場尚未成熟且競爭激烈,全球供應鏈波動風險較大,能否保持對雲計算的高資本開支,以及高投入能否撬動阿里雲的持續快速增長,仍是阿里巴巴的一項挑戰。
對海外業務仍是拼多多最大的想象力之一。Temu在北美與歐洲市場實現快速滲透,但同時在履約成本、人力運營與商品合規性方面面臨壓力。 此外,拼多多正面臨嚴峻的增長壓力。拼多多一季度調整後淨利潤169億元,同比下降45%,管理層曾表示拼多多未來利潤將逐步進入下降趨勢,這是長期健康必要的代價。
自今年開始的外賣大戰讓大眾對美團、京東等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關注度上升。京東在2月初官宣上線京東外賣服務,並且在騎手待遇上層層加碼,美團在後續也宣佈了騎手保障措施。
京東上線外賣業務被認為意在即時零售,這恰好是美團過去一年重點發力的方向,隨後京東上線“百億補貼”擴大戰場,吸引了美團、阿里跟進,外賣“三國殺”由此展開。後續京東轉變了策略,不再以補貼“硬剛”,而是在7月開出了首家自營外賣門店。
進入7月後,美團的競爭物件從京東轉變為了淘寶閃購。7月5日,美團外賣給出大額補貼,不少商家都經歷了爆單,美團也即時零售訂單創下新高。不過在7月底,平臺先後發聲稱反對內卷,美團也召開了外賣行業懇談會,提出行業應從“比價格”迴歸“比品質。”

蘋果排名下滑

在此前的2025年美國500強排名中,曾連續四年蟬聯“最賺錢公司”的蘋果跌落寶座,被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超越。
在今日的世界500強榜單中,蘋果公司2025年排名較2024年下降一位,位列第八。2025年蘋果年收入約3900億美元,增長2%。蘋果公司正在中國市場面臨激烈競爭。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是蘋果公司重要的代工企業,排名從去年的32位升至今年28位。AI助推了該公司伺服器業務的增長。此前鴻海精密預計,到2025年,包括AI伺服器在內的雲業務銷售額將與手機銷售額大致相同。
果鏈企業立訊精密也已連續多次上榜,2025年以約374億美元的年收入排名第423位,排名較上一年的488位有所上升。另一家果鏈企業和碩從去年的375位降至461位。
聯想集團位列196名,較去年上升52名。AI助推了PC行業的新一輪爆發。2024/25財年聯想全年收入達到4985億元人民幣,實現了年比年21%的增長;全球所有大區的營收實現年比年雙位數增長。
小米集團從去年的397名躍升至297位。去年小米收入3659.1 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智慧電動汽車收入321億元。不過智慧汽車業務尚處成長初期,雖然SU7交付量亮眼,YU7訂單數也超預期,但行業毛利率偏低、研發投入高、供應鏈複雜,短期內仍依賴集團其他業務持續輸血。此外全球智慧手機市場競爭白熱化,海外手機業務也在承壓。
在家電行業,美的集團和海爾智家兩大白電龍頭的排名繼續提升。美的集團今年排名第246位,比去年提升31位。海爾智家今年排名第390名,比去年提升17位。兩家企業受益於科技轉型、全球化佈局等,去年業績都創下歷史新高。
日韓電子企業中,除了三星電子今年排名從去年的31位提升到27位之外,LG電子、索尼、松下今年的排名均有所下滑,排位分別為第215名、第146名和第261名。
微信編輯 | 小羊
第一財經持續追蹤財經熱點。若您掌握公司動態、行業趨勢、金融事件等有價值的線索,歡迎提供。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
推薦閱讀

多個“新大學”首年招生分數線直超985高校,原因何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