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不能當女婿,DeepSeek比董宇輝差到哪了?

DeepSeek+電商,省去主播中間商。
薛亞萍
編輯王靖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封面來源IC photo
“DeepSeek推薦”正在成為年輕人新的消費決策儀式。
開啟購物APP之前,在北京工作的白領劉雪先去尋求DeepSeek的幫助:“我27歲,敏感肌,請你幫我推薦幾款適合我的防曬霜”。
幾秒鐘後,DeepSeek列出了一份詳細報告,並結合皮膚狀況、成分、匹配度等多個緯度分析,推薦了多個品牌的防曬霜。最終,劉雪根據她的情況,購入了其中一款防曬霜。
從事產品運營工作的陳鵬,今年26歲,他想要透過閱讀提高自己的眼界,便向DeepSeek提問“最應該讀的十本書是什麼?”DeepSeek同樣給他列出了書單,並且分類附上了理由。陳鵬選擇了購入其中幾本書。
這曾是李佳琦和董宇輝們在直播間的工作:導購。
過去幾年,頭部主播們透過建立和使用者之間的信任,構建了以主播為核心的商品分發機制,將他們認為最好的、最適合的東西推薦給粉絲朋友們。
但現在這套推薦體系,正在被DeepSeek解構。DeepSeek深度思考模式的長思維鏈優勢,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精準的優質解答,進而形成一對一的個性化推薦,應用到購物領域,儼然已經成為D選——DeepSeek優選。
“D選”的本質是“AI導購”,輔助使用者高效進行消費決策,“AI導購”這個場景並不陌生。
早在多年前,一些電商平臺就試圖藉助大模型實現“種草+購物”的交易閉環。
譬如淘寶的AI助手“淘寶問問”早已接入通義千問,功能包含個性化推薦,並生成選購建議。京東的言犀大模型,也接入消費導購場景,“京東京言”也被明確定位於“專屬AI購物助手”。抖音APP的AI搜尋服務也接入了豆包大模型。
電商平臺都想做“AI+電商”這門生意。但電商平臺並未給予這一功能顯眼的流量位,AI搜尋並未出現在主流電商平臺APP的一級入口。比如淘寶的“淘寶問問”和京東的“京東京言”,均需要在APP搜尋框主動輸入淘寶問問或京東京言,才能進入相應頁面。
另一方面,受限於技術、使用者習慣等種種原因。這一功能也並未成為消費者購物方式的主流選擇。
技術實力更強、大眾討論度更高的DeepSeek的出現,正改變這種情況。
《每日經濟新聞》援引資料分析平臺QuestMobile報道,截至2月9日,DeepSeek的App累計下載量已超1.1億次,周活躍使用者規模最高近9700萬。龐大的使用者中,一部分人已經將DeepSeek當作自己的購物助手。“D選”正在成為年輕人新的消費儀式,進入到網購流程中。
一些品牌如安慕希、安克,也主動將“DeepSeek推薦”貼在主圖上,將其當作營銷點。
不過面對DeepSeek浪潮,電商平臺卻並不積極。截至目前,除了阿里旗下的1688商家版接入DeepSeek,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各大電商平臺,尚未宣佈接入DeepSeek。
因可以直接在推薦參考後附購物連結形成交易閉環,電商平臺在AI推薦方面更具優勢。使用者向接入電商平臺的AI提問,AI給出建議並附價格較為優惠的連結,就能省去主播這個中間環節。從搜尋推薦、個性化推薦、內容推薦、主播推薦到眼下的AI推薦,電商平臺的推薦方式正經歷一場新的遷移。
“D選”正成為年輕人購物前的優先選擇。劉雪不止一次在DeepSeek上搜索適合自己膚質的化妝品。
“你好,我27歲,請幫我推薦一款護膚品,功效包含混油膚質、面頰泛紅、T區泛黃、改善膚色不均勻,單價在200-400元以內的產品。”
不到一分鐘,DeepSeek輸出了一份詳細的報告,從潔面、精華水,到精華、乳液,DeepSeek給每樣產品分別推薦了一個品牌,並且將價格、核心功效、適配需求等特點都一一列舉出來。
更關鍵的是,DeepSeek還將如何分割槽護理等使用建議也梳理出來。看過詳細的報告後,劉雪決定購入DeepSeek推薦的某個品牌的乳液。
劉雪曾在某主播的直播間,購買過用於敏感肌的乳液,但是使用後,發現這款產品讓她臉頰刺痛。在劉雪看來,“敏感”只是她膚質問題之一,“主播在推薦的時候沒辦法考慮到我全部的膚質情況,但是DeepSeek卻可以做到一對一,根據我特殊的膚質推薦產品,比主播講解的還要清楚。”
DeepSeek在化妝品垂直領域的解析能力,得到了專業人士的認可。在某化妝品公司從事產品開發的陳火表示,DeepSeek能夠幫助他們分析成分,用於護膚品新品開發。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不少網友分享了自己使用“DeepSeek推薦化妝品”的經歷,這些案例均顯示DeepSeek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做到精準化推薦。比如有網友說出自己的使用場景和膚質,請DeepSeek推薦口紅;還有人結合自身收入和膚質情況要求DeepSeek推薦彩妝品牌。
DeepSeek的個性化推薦不止被使用者用在化妝品方面,零食、服飾、3c數碼、生活用品等領域的推薦,都可以尋求DeepSeek幫助。
對於他們來說,DeepSeek推薦的優勢之一是,一對一的精準推薦;其二就是客觀真實。
一位用DeepSeek挑選冰箱的小紅書網友分享說,“用DeepSeek配合購物,簡直絕了,不怕得罪廠商,低成本的隱患說的一清二楚,還有如何鑑別冰箱,再也不怕被各種軟廣坑了。”
DeepSeek正在對以種草和推薦為主的李佳琦、董宇輝們形成挑戰。當DeepSeek開始解構李佳琦們的“推薦邏輯”,從KOL主導到AI賦能的導購權轉移或許將改變電商生態。
不過,目前來看“D選”尚還不能替代主播導購。
最主要的問題是“AI幻覺”。這和大模型的訓練資料有關,訓練生成式AI的大量網際網路資料是準確性和偏見的混合體,模型可能會無意中吸收和複製這些資料。
DeepSeek也避免不了AI幻覺的問題,這也導致D選並不能起到最重要的篩選作用,需要人為因素對AI輸出內容進行篩查。
這也是主播推薦的優勢之一,雖然主播無法做到一對一的精準推薦,但是主播的背後有專業機構做選品。“D選”並不能完全取代主播。
比如DeepSeek推薦給劉雪的防曬霜中,排名第一的是一款白牌商品,從起推理過程可看,DeepSeek推薦這款白牌商品的原因是,抓取了多篇營銷廣告。使用者不希望自己被軟廣干擾,但是DeepSeek卻會把營銷號的文章當參考源。
不過見過許多軟廣的劉雪她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最終她基於自己的認知做出了購買決策。這並不影響DeepSeek推薦成為時代大趨勢,逐步進入到年輕人消費決策的流程中。
另外,與直播間一站式購物下單不同,劉雪尋求DeepSeek幫助後,依舊要跳轉到電商平臺比價、交易,而低價恰是李佳琦們的核心優勢。
從這個角度看,因可以直接在推薦參考後附購物連結形成交易閉環,電商平臺在AI推薦方面更具優勢。
過去幾年,電商行業經歷了一輪推薦方式的流量遷移。
“今年雙11,個性化推薦帶來的流量,已經超過了搜尋帶來的流量。”時任淘寶總裁的蔣凡在2018年表示。當時正在崛起的拼多多正是以演算法推薦見長,與此同時,行業內也衍生出主播推薦、內容推薦等形式。
現在,電商平臺們就試圖抓住AI推薦這種新的推薦形式。實際上,電商平臺早已進入AI大模型時代,AI+電商形成的導購場景並不陌生。不過,電商平臺並未給予AI產品一級流量位。
早在2023年4月,前阿里CEO張勇就曾表示阿里所有產品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接入的產品自然包括淘寶。
不過,通義千問並未直接出現在淘寶APP的搜尋入口,而是透過淘寶問問接入通義千問來實現AI服務。使用者需要在淘寶搜尋框搜尋“淘寶問問”,方可進入AI助手頁面輸入問題,包括商品挑選攻略等”。
2023年,京東也在消費導購、商家經營等多個供應鏈場景中嘗試接入京東的言犀大模型。同樣,“言犀大模型”也並未出現在APP一級入口,而是需要在京東APP的搜尋框搜尋“京東京言”。
圖源:京東
2024年底,抖音商城APP上線AI導購服務“智慧購物”,由豆包大模型提供演算法,其入口位於抖音商城APP的個人中心內。這是一款AI導購型產品,使用者可以向AI詢問商品的諮詢和對比服務。從服務體驗上看,其與淘寶問問、京東京言類似。
最新訊息是,抖音App正在內測為豆包開放兩個超級入口,入口位於抖音短影片介面和訊息列表內。當然從入口位置看,接入豆包主要是為抖音內容場服務。2023年底,抖音還曾上線“AI搜尋”服務,由豆包大模型支援。
圖源:抖音內嵌AI搜尋
另外,快手和拼多多,尚未直接在APP內接入大模型。
儘管上述電商平臺早已佈局AI電商,但是僅就AI導購能力來看,他們的導購能力較DeepSeek稍遜一籌。
淘寶問問的產品經理伽楠曾透露,他們對淘寶問問的最初設想是使用者購物不需要去百度、小紅書、知乎搜尋,直接在淘寶完成體驗。
但就實際體驗來看,淘寶問問有問題字數限制,問題僅支援500字以內的文字;其次,淘寶問問的內容來源不如DeepSeek多,比如,同一個問題“我27歲,敏感肌,請幫我推薦一款防曬霜,價格在100~200元之間。”淘寶問問的搜尋結果顯示,它參考6篇文章;DeepSeek的搜尋結果則顯示,它參考49個網頁。
淘寶問問不支援深度推理和深度思考。比如上述問題,淘寶問問只是簡單給出品牌以及簡單的成分解釋;而DeepSeek卻將成分特點、適用場景、注意事項以及選購建議等都列了出來。
圖源:淘寶問問
京東言犀的功能也類似。儘管今年2月,京東言犀全系產品接入DeepSeek。不過,不過京東京言並未展現出DeepSeek的深度思考能力。在京東京言詢問上述問題,得到的結果就更為簡單,京東京言會直接附上幾個產品連結,以及一段總結性話語。
基於豆包大模型的抖音AI搜尋,同一個問題也並未像DeepSeek那般給出全面、深度的分析。
也有電商平臺宣佈接入DeepSeek,不過功能並非面向消費者,而是面向商家。今年1月,阿里旗下的1688宣佈接入DeepSeek.
字母榜發現,“1688”APP並未接入DeepSeek,而是“1688商家版”APP接入了DeepSeek。在“1688商家版APP”底部導航欄的正中間,點選AI員工即可進入AI數字員工頁面,底部即可選擇“DeepSeek-R1”思考問題。
圖源:1688APP商家版
早在2024年,1688就推出了免費的AI數字員工,集資料專員、運營專員等崗位能力於一身,平均可為每家商家減少4個人力成本。相關負責人卓含表示,藉助AI技術,買家無需與商家溝通即可直接下單,目前靜默下單比例已達70%,預計很快將提升至90%。
一位入駐1688兩年的服裝商家表示,目前,DeepSeek能夠幫忙解決一些客戶問的問題;但在節省成本方面,還沒有什麼實感。
字母榜體驗發現,同一個問題,以賣家身份諮詢1688深度思考,得到的結果和直接使用DeepSeek得到的結果大不相同。
在1688使用DeepSeek-R1深度思考提問,“我賣水杯,請幫我出一份詳細的推廣策劃”後,產品給出的結果包含“目標客戶群體”“最佳化產品資訊”“參與平臺活動”等6點,內容簡潔。並且提示“由於知識庫中沒有相關資料,我將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您提供一份詳細的推廣策劃建議”。
而將“我在1688平臺賣水杯,請幫我出一份詳細的推廣策劃”發給DeepSeek後,它給出的策劃非常詳細且具體,具體到預算分配和風險應對等。
電商平臺的核心是促成交易。在商家端,已經有第一個接入DeepSeek的電商平臺了;但是在消費者端,電商平臺尚未直接接入DeepSeek,且目前電商平臺在AI導購方面的佈局並不盡如人意,如何抓住C端使用者、精準挖掘消費者需求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難題。
多個網際網路平臺已宣佈接入DeepSeek,並且早已擴散到汽車、能源、金融、雲、通訊等眾多業態。比如騰訊和百度已將DeepSeek帶到了自家最核心的APP中。
不過在接入DeepSeek這一競賽中,除了阿里旗下的B2B平臺1688接入了DeepSeek,淘寶、京東、拼多多、抖音等各大電商平臺卻集體缺席。
“藍鯨新聞”也曾報道這一現象稱,相較於騰訊的積極,阿里和位元組更為謹慎,目前側重於辦公場景。它們商業生態裡更核心的淘天、支付寶和抖音等應用目前尚未宣佈合作。
對於這個問題,參與大模型投資的恆業資本創始合夥人江一,先從“騰訊和百度接入DeepSeek的適配性”方面解釋,百度的搜尋引擎依賴大模型回答開放性問題,核心指標與大模型直接掛鉤;微信的“AI助手”也與DeepSeek的多模態對話能力高度契合。
但電商平臺們顧慮的因素就比較多。
首先是資料敏感性強,電商平臺的核心資料直接用於推薦演算法(如協同過濾)、廣告投放(如即時競價)等核心商業邏輯;而且模型適配成本高,若接入外部大模型,需解決資料脫敏、特徵工程重新構建、模型微調(Fine-tuning)等問題。
其次,電商平臺(如淘寶)已構建完整的AI技術棧(如NLP引擎“淘寶問問”基於通義千問、視覺識別基於商湯),切換外部模型需重構底層架構,ROI風險高;DeepSeek當前以API形式開放能力(如文字生成、程式碼理解),但電商平臺需深度整合到業務流(如搜尋排序、客服對話),涉及複雜的系統對接(如訊息佇列、日誌埋點)。
尚且不論接入DeepSeek,電商平臺甚至對於接入自己的大模型產品也不是很積極。
截至目前,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均未將自研大模型產品置於APP首頁一級入口,相關AI功能需透過特定搜尋路徑觸發。只有抖音正對其自研的豆包大模型進行灰度測試,計劃將其整合至抖音APP內。
這可能受到多重因素制約。在技術可靠性層面,以“D選”為代表的AI推薦系統雖具備搜尋引擎功能,但存在“AI幻覺”導致資訊失準,可能影響使用者體驗與平臺公信力。
在商業邏輯層面,大模型推薦搶的正是搜尋流量和猜你喜歡這類推薦流量的蛋糕,而此前電商平臺已經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付費流量體系,大模型推薦獲得更高的權重,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搜尋流量和推薦流量的價值,打破原有的商業生態平衡。
當然,AI搜尋結果也是可以商業化的,在技術成熟度與商業價值未充分驗證前,平臺可能更傾向於優先選擇低風險場景進行功能嵌入。
不過,不接入DeepSeek,並不意味著電商平臺放棄“深度思考”,而是透過自研大模型來實現。
阿里的通義千問官方賬號Qwen最新發布了QwQ-Max-Preview深度思考模型。新京報貝殼財經也報道,近期,字節跳動旗下AI助手豆包正在小範圍測試深度思考模型的不同實驗版本。
今年2月,雷鋒網報道稱,拼多多內部已經組建了電商推薦大模型團隊,負責人為原百度鳳巢的核心成員。訊息人士透露,目前,拼多多大模型產品分為幾個應用:比價系統、推薦、廣告、搜尋、客服領域等。
顯然,電商平臺也需要深度思考大模型。
但是與這些還在路上的產品相比,已經過大範圍驗證的DeepSeek更有優勢,在導購方面更能抓住這一代年輕人的消費心理。
李佳琦和董宇輝們曾用詩意和信任搭建起與使用者之間的橋樑,而DeepSeek的答案則像一臺精密引擎,將需求、場景等逐一滲透。在這場“推薦權”的遷徙之中,技術或將解構大部分問題。
江一也提到了DeepSeek切入電商的技術可行路徑。比如透過隱私計算框架(如Google Federated Learning)實現跨平臺資料聯合建模,例如為電商平臺提供“使用者偏好預測”服務而不暴露原始資料;開發稽核機器人,自動檢測商品描述是否違反廣告法(如“最有效”“國家級”等停用詞),降低平臺監管成本。
但是,各大電商平臺集體在這場賽事中沉默了。電商平臺也需要一個“騰訊”,來做第一個接入DeepSeek的平臺。
參考資料:
1.《抖音接入豆包,位元組發起反擊》Tech星球
2.《淘寶內測大模型AI應用“淘寶問問”,電商+AI準備怎麼玩?》第一財經
3.《豆包:正小範圍測試深度思考模型的不同實驗版本》新京報
4.《真“Open”AI來了!DeepSeek即將開源5個程式碼庫,這意味著什麼》每日經濟新聞
5.《大力搞AI,阿里、抖音、快手看準了》電商派
6.《拼多多AI大模型暗戰》華爾街見聞
7.《淘寶多了一個“新入口”》天下網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