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騰訊正式釋出了《2024大模型十大趨勢——走進“機器外腦”時代》報告。目前,這一報告正在AI產業界各大社群快速傳播。

報告中,騰訊研究院試圖透過10個關鍵性的趨勢,去理解全世界範圍內正在發生的AI鉅變,並勾勒出一個由大模型驅動的新未來。
經i黑馬現場編輯,“2024大模型十大最新趨勢”如下:
趨勢1:算力底座
邁向十萬卡叢集量變,速度和效率雙提升
生成式 AI 的訓練叢集規模,已步入萬卡量級,正在向十萬卡邁進。我們預測整合、網聯和分散式是未來一段時間AI Infra核心硬體系統主要演變路線,新一代算力底座能夠為機器外腦提供更強大的能量,使其能夠處理更加複雜的任務,是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生產要素。

趨勢2:推理分析
LLM帶來推理能力躍遷,開啟“智力即服務”
大型語言模型(LLM)為人工智慧帶來了所未有的推理能力,極大地擴充套件了機器的認知邊界。成為了人類的"智力外腦",能夠提供深入的分析、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和複雜的決策支援,開啟了“智力即服務”(IQaaS)的新時代。這種服務模式讓人類的推理能力得以在雲端實現,未來,智力將變成像電力一樣的公共服務。

趨勢3:創意生成
AIGC應用爆發,降低專業創作門檻
在這個精神追求引領物質需求的時代,AI的進步與社會文化的演變緊密相連,專注音樂和影片生成的AI平臺應運而生,為熱愛創作的“斜槓青年”們提供了更低門檻的工具,建立了自我表達和創意釋放的新社群。

趨勢4:情緒感知
LLM賦予機器情感價值,開啟人機陪伴市場
情感智慧是AI領域的新前沿。流式語音識別、多模態AI和情感計算等領域的突破為AI陪伴奠定了技術基礎。兼具情商(EQ)與智商(IQ)的大模型將在未來2-3年內開啟人機陪伴市場,未來人機陪伴市場將從以互動遊戲、興趣社群為主的年輕人市場,進一步破圈到包括各年齡層的更廣泛使用者群體。

趨勢5:智慧製造
大模型提升工業新質生產力
在工業領域,多模態大模型有望與當前普遍使用的專用小模型互補融合,並深度賦能工業製造的各個環節,從而推動生產製造的提質增效。透過最佳化生產流程、提高效率和質量,實現智慧製造的新質飛躍。

趨勢6:遊戲環境
大模型與遊戲共生,打造Agent最佳訓練場
大模型與遊戲環境結合,為AI Agent打造最佳訓練場。遊戲環境為Agent的訓練提供了豐富的場景和資料,這不僅推動了遊戲AI的發展,也為AI Agent在其他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趨勢7:移動革命
端側模型最佳化帶來應用入口變革
端側模型的最佳化正在改變我們與移動裝置的互動方式。隨著AI原生OS的發展,作業系統可能會發展成API直接呼叫的模式,減少對傳統圖形使用者介面的依賴,端+雲的混合模型可能更加符合未來長期的發展趨勢。

趨勢8:具身智慧
人型機器人與大模型共同進化,為外腦提供“軀體”
機器人技術與大模型的結合,為機器外腦提供了“軀體”。大模型的利用極高提升了機器人的學習效率和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使物理動作更加細膩和靈巧。人型機器人有望成為人工智慧的終極載體。

趨勢9:開源共享
開源生態實現降本普惠,推進外腦共享和迭代
透過對國內外100多個開源大模型的分析,預計在未來2-3年內,AI開源將迎來繁榮發展,開源大模型從“可用”到“好用”演變。開源社群將推動全球知識分享與技術協同,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解決方案。

趨勢10:人機對齊
人機對齊是大模型產品的重要競爭力,也關乎通用人工智慧的未來
隨著AI模型越來越有類人能力,如何讓AI模型的能力和行為與人類意圖一致越來越重要。人機對齊是大模型產品成功的關鍵,也是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的前提。透過確保AI的行為與人類價值觀和目標一致,我們可以構建更加安全、可靠和倫理的AI系統。

在大會現場,騰訊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提出,人工智慧在三個方向上有了實質性的飛躍:第一是推理能力,第二是創意的生成,第三是廣義的情感陪伴。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人工智慧研究院副院長馬利莊則認為,人物-行為-場景一體化視覺表達與理解,是具身智慧、智慧生成等人工智慧的核心基礎,是連結物理世界的關鍵,一系列頂尖高校以及公司人員都已經下場研究這一新的AI正規化。
聯絡我們
i黑馬,創業黑馬旗下媒體,讓創業者不再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