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凌晨,三星用 Galaxy S24 系列初次嘗試了 AI 手機。圈選搜尋、即時翻譯通話、生成式修圖……這些功能將繁瑣操作壓縮成按鈕,塞進螢幕角落。這是三星對 AI 的初步理解。經過了一年的打磨後,三星對 AI 與手機怎麼結合在一起這件事,有了些新的看法。今天,三星正式推出 Galaxy S25 系列,在釋出會的結尾,還有一個 One more thing。
AI 進化,跨應用,更主動Galaxy S25 系列對 UI 進行了全面重構,One UI 升級至全新的 7.0 版本。重構後的 One UI 帶來了更為統一和美觀的設計風格,而更重要的,是人機互動的全面進化——將 AI 深度植入系統底層。
這次 AI 的重點,是 Galaxy AI 與 Google Gemini 聯手達成的多模態感知能力,憑藉這個能力,三星 Galaxy S25 系列的超擬人智慧助理能像人類一樣「看、聽、理解」,可以更主動、更智慧、更準確地參與日常任務中。比如,當你使用截圖功能後,手機會跳出一個側螢幕面板。在面板中,除了常見的編輯或分享按鈕之外,還會出現一個名為 AI Select 的功能。
AI Select 能夠預判你對當前截圖後續的操作需求,並提供對應的功能選項,你只需一鍵即可完成後續操作,例如快速生成 GIF 動圖。這是 Galaxy AI 更主動的表現,不需要你額外喚醒,它會出現在任何可以幫上忙的地方,在合適的時機提供「恰好需要」的服務。
時至今日,識別螢幕上的文字和圖片可以說是 AI 的基礎功能,各大廠商在這方面的表現都相當出色。但多模態感知能力,讓 Galaxy S24 系列的「即圈即搜」功能更上一層樓——它不僅能看,還能聽。這並不是指自然語言的互動,而是 AI 可以識別到手機目前正在播放的影片中的聲音,藉助這一能力,你可以在大量資料中精準找到那段帶來深刻回憶的片段,或是識別目前影片中的 BGM,無需開啟其他軟體聽歌識曲,或是在相簿中費力翻找。這種智慧體驗將「聽覺」融入了搜尋的全新維度。
多模態感知帶來的智慧升級不止於搜尋影片,圖片也不在話下——以往,在相簿中查詢照片一直是一件難事,而憑藉多模態的感知能力,使用者只需要用自然語言進行描述,Galaxy AI 就能對相簿進行全面搜尋並精準定位所需照片。例如,一句簡單的指令:
幫我找上週在公園拍的狗狗照片,背景有藍天白雲。
在收到指令的第一時間,Galaxy AI 就能結合時間、地點、物件和影像內容,準確找到目標。這種「類人」的互動方式免去了記憶固定指令的麻煩,讓技術真正隱於無形,顯得更加自然。
如果說以上的能力,是單點 AI 功能的精細化升級,那麼AI 平臺化帶來的,則是跨越應用邊界的全新能力——跨應用執行鏈。傳統 AI 的侷限性在於應用許可權的隔離,使其功能只能侷限於單個應用中。而 Galaxy S25 的跨應用執行鏈,透過系統級的深度整合,成功實現了全域性聯動,讓任務串聯更加順暢無縫。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定一個明晚的日料,並將地址分享到微信群,只需要對手機說出這個需求,Galaxy AI 會同步呼叫地圖、社交、日曆應用,自動完成篩選、預訂、分享和提醒。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地方值得說道:無需跳轉:所有操作在後臺無縫銜接,結果直接推送至通知欄語境理解:AI 能結合聊天記錄中的「聚餐偏好」推薦菜品,甚至根據群成員位置推薦交通方案這一系列表現的背後,是 Galaxy AI 更智慧的體現,以及系統級別的整合——將 AI 能力開放給第三方應用,形成統一的互動協議。
AI 的「主動關懷」更體現在細節之中。基於端側學習的能力,Galaxy AI 可以深入理解使用者的日常習慣。透過對使用者行為的持續學習,AI 會建立一個個人的知識圖譜,根據這個圖譜提供的資訊,Galaxy AI 不僅能預測全天候的需求,還能在恰當的時機提供訊息、提醒或建議,並將其統籌在一個介面中,或是將即時資訊智慧篩選後直接呈現於鎖屏介面,降低使用者獲取資訊的操作成本。
不必擔心這樣「主動」的 AI 會打擾到你,Galaxy AI 的學習能力在這方面也發揮著作用,將根據使用者反饋持續最佳化行為模式:若多次忽略提醒,通知頻率會自動降低;若偏好簡潔回答,冗長解釋將被壓縮。這種「自適應學習」能力,讓 AI 真正成為個性化的延伸。
不過,隨著 AI 進一步進入系統層級,獲取了更大的許可權,且高度個人化,隱私問題也需要注意。三星專門宣告,所有敏感資料(如相簿內容、日程資訊)均透過個人資料引擎在裝置端處理,結合後量子加密演算法與 Knox Vault 安全處理器,確保使用者隱私「零外流」。即使是語音指令的解析,也優先透過本地 NLP 模型完成,僅必要場景才需端對端的雲上協同。
正如 Android 時代的 nexus 手機一樣,Google 正在將自己強大的 AI 正規化輸出到頂級硬體上。在與 Google Gemini 深度合作後,三星 Galaxy S25 毫無疑問是更適合大多數人的 AI 手機。這套合作正規化,未來可能會被複制到更多裝置上,顯然 Google 已經提前拿到了 AI 時代的船票。
效能之上,影像再進化AI 是手機使用體驗的破局者,但一切表現,依舊需要強大的效能作為支撐。跨系統、個人化的 Galaxy AI 背後,是高通專門為三星定製的驍龍 8 至尊版。這顆定製晶片的 NPU 效能相比前代提升了 40%,為更復雜、更智慧的 AI 計算提供了強有力的硬體基礎,也有助於提高階側的 AI 計算能力。
AI 功能,也為影像帶來了新的玩法。曾經出現在 Google Pixel 9 上的 AI 合影功能,也來到了三星 Galaxy S25 系列上。這個功能可以幫助你避免合照時的尷尬瞬間,AI 會在同一位置的多張合照中,挑選出每個人的表情最合適的瞬間,並自然地合成在一張照片上,以防止按快門的瞬間,有參與合影的人閉上了眼睛或者不合時宜地翻了白眼。
基於這個特性,三星的步伐可以說是穩紮穩打,但放在硬體突破愈發緩慢、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Galaxy S 系列的更新看起來就有些過於「穩重」了,往往都是零點幾毫米的變薄、一點點的電池變大。但若拉長五年以上的尺度,會發現持續的技術迭代,會一點點構建更多的可能性,使得量變成為質變。這種「穩重」,也是另一種態度無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