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路繁花》裡,看懂女性不被定義的人生

中老年女性在熒幕上是少見的一方,更多時候,她們以母親和妻子這樣的附屬身份出現,她們的情感和表達被遮蔽、被忽視,形象被邊緣化、臉譜化。
但是,我們應當知道她們也是自己,她們身上蘊含的能量,值得被所有人看見。所以,當綜藝《一路繁花》裡,一群“姐姐”以獨立個體出現,她們的喜怒哀樂,她們的一言一行,才會如此讓人觸動。
我們會記得劉曉慶的勇氣、倪萍的直接、蔡明的溫暖、張薔的爽利……女性不該被定義,每個年齡段都有獨特的魅力,每個女性都可以綻放閃光亮點。
01.
年齡應是一種狀態,而不是數字
社會時鐘對人的影響比想象中大。我們的人生指令碼大多是這麼寫的:按部就班地求學多年,考入好的大學,找份好的工作,幾年後跳槽、升職、加薪,與某人組建家庭,養育孩子。然後一切重頭再來。
如果你是一名女性,那腳本里可能會多出一些細節,比如貫穿青春期的體重控制;30歲不到就開始繁瑣的皮膚管理;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被告知自己在婚戀市場中的“價值”……意志再堅定的人,也會在持續的社會壓力下,被甩入年齡焦慮的漩渦。
對抗這些無形的焦慮源,最好的方式是找到真實的榜樣。如果把目光轉向活躍於一線的中老年女性,會發現人生有諸多可能性。
在《一路繁花》中,74歲的劉曉慶爬雪山要登頂,游泳一遊就是好幾圈,不想盪鞦韆就果斷拒絕,探討生死時一句霸氣的“就不死”更是火遍全網,被網友戲稱為“哪吒型人格”。
很多觀眾驚歎於劉曉慶的情緒狀態和身體素質,“比年輕人還健康”。但事實是,劉曉慶經歷過很多風浪,而她總能看向積極的一面。

她1970年代就入行當演員,在50年的演藝生涯裡,留下了武則天等經典熒幕形象。當然,不如意的時候也很多。節目中,劉曉慶分享自己在事業低谷期,曾揹著小板凳去當群演,在現場等待機會;如今短劇盛行時,她一口氣接拍十部作品,直言“現在短劇是最時尚的,比電影好發揮”。
在公眾的認知裡,劉曉慶的人生非常戲劇性,但她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體會人生。很難說劉曉慶是不服老,她不服的,是“什麼年齡就幹什麼事”的社會共識。劉曉慶一直在向前看,正如她在《一路繁花》裡說的,“我覺得我的人生像一列火車,是永遠往前跑的。”
她有生機、有主見、不內耗,她的存在鼓勵著很多女性:別管年齡,大膽往前走就對了。
《一路繁花》裡的張薔,也同樣給人跳脫出年齡框架之感。爆炸頭、超短褲、身姿輕盈、直率愛冒險……很難想象這是位57歲的女性。
1980年代,張薔是內地流行樂的領軍人物,音樂風格前衛獨特,被譽為“迪斯科女王”。她的性格也如喜歡的音樂一樣,自由隨性有活力。
她在事業巔峰期可以為愛退圈,平時喜歡參加音樂節和年輕人一起玩,在《一路繁花》的旅行中也是敢於體驗高空鞦韆、海上甜甜圈這樣的刺激專案。張薔身上,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女性鬆弛又過癮的生活。
而肆意張揚的性格下,張薔還有著擔當的一面。節目第一站旅行經費有限,是她主動站出來找朋友幫忙,成功運送了幾十件行李;當司機把行李運錯了地點,姐姐們沒能拿到行李時,也是張薔穩定大家的情緒,和弟弟們一起尋找。她始終是那個積極解決問題的人。
無論是劉曉慶還是張薔,都完全沒有“步入人生後半場”的落寞感。她們只是忠實於眼下的感受與生活,演戲、做音樂、拍旅行綜藝。她們打破了常見的女性年齡敘事和刻板期待,在50+歲的階段,依舊擁有年輕的狀態。
或許,年輕從來不應該被一組數字定義。看著這些“姐姐”,好像沒那麼害怕變老了。
02.
真實地活在世界上,堅持自我
一位女性的一生常常由諸多詞彙組成,她是妻子、母親、女兒,是全職主婦或者職業女性。在社會對於性別分工的狹窄想象下,每一種角色都大於女性的自我。
對中老年女性而言,這種困局尤為明顯。她們的價值常年被丈夫和子女勾連,即便是成功的職業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輝煌不再,她們所面臨的機會越來越少,似乎沒有人期待她們能夠在人生的下半場活出怎樣的自己。
但是,在種種身份之外,她們始終是自己,可以非標準化、可以不被規訓,她們的自我應當被看到。而她們中的許多人正在打破年齡、性別和身份偏見,從未停下腳步,始終在不同人生階段真實地生活。
節目《一路繁花》中,我們看到了蔡明積極、豁達的一面,她會在聽聞張薔想家的時候,講幾個笑話,幫她疏解情緒,逗她笑;會在玉龍雪山上,面對鏡頭,向所有觀眾朋友傳遞好運;會與好朋友倪萍手挽手,走過一程又一程。
此時,蔡明不再只是那個春晚上的著名小品演員,而是一個活生生的、貼近觀眾心靈的姐姐。她活得真誠而不偽裝,如果我們願意認真瞭解她,會發現她一直在嘗試新的內容,她把內心袒露給大家,希望能夠提供自己的一份能量。
2020年以來,蔡明一直以虛擬主播“菜菜子Nanako”的身份在B站與年輕人互動,影片裡,她的虛擬形象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手提燈籠,寓意著為迷路的人照亮前路。
接受採訪時,蔡明說,她決定將菜菜子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人到了18歲以後,不太跟父母說心裡話了,覺得自己長大了”,但菜菜子可以成為“一個永遠不會背叛你的朋友”。節目中,她也會耐心聆聽年輕人的生活和職業困惑,開導他們可以更勇敢去嘗試、不要害怕犯錯。
蔡明所給予的溫暖陪伴被觀眾接收,她始終如一地堅持做最真實的自己,我們記得的,也是全部的她,她是我們遠方的朋友。
陳嵐更為人所熟知的是“向太”這個稱呼,她作為向華強的妻子縱橫香港影視圈,也作為向佐的母親、郭碧婷的婆婆被更多人所關注。
但是要知道,在結婚之前,她是一個學習成績優秀,努力考上大學的女性。然而,因為父母欠下賭債,她被二人親手賣給舞廳,不得不從大學退學。絕望之下,她曾選擇自殺,被救活後,決定頑強地活下來。這些苦痛是不為人知的,也是殘酷時代背景下,一個女性被擺佈的命運。
後來,陳嵐與丈夫一起創業,監製電影、投身房地產,幾十年後的今天又嘗試直播帶貨創業,始終緊跟時代潮流。
節目中,陳嵐是那個給予默默支援的人,也是可以隨時站出來提供幫助的人。第一期裡,她帶了六個行李箱造成經費緊張的困擾,並沒有急於解釋,後期大家才知道箱子裡很多是為大家帶的食物和用品,以備不時之需;出國遊時,她擅長英語,主動分擔領隊李小冉的責任,用行動證明自己對團隊的貢獻。
節目中,還有一幕能夠窺見她被隱藏在公眾角色背後的、不易察覺的情感。當被要求寫下一封有關告別的信,她所寫的是,“我希望,這個世上還有人記得有個我”,那封信的落款,她寫下的名字是陳嵐。
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面臨著不一樣的標籤,傳統標準之下,她們的可能性被低估了。不過,螢幕內外,越來越多女性試圖打破它們,做回那個被忽視卻珍貴的自己。比如電影《出走的決心》的原型蘇敏阿姨,在進入中年後選擇出發遠方,今年一月,她成功離婚,她所開的那輛車只會奔向自由。
哪怕成為自己要經過一段漫長的旅途,但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路上。
03.
不同代際的女性,
在重疊的經驗中看見彼此
不同世代的女性,生長於不一樣的背景,但是,她們仍然共享部分生命經驗,身為女性,她們能夠看見彼此的痛苦和掙扎,理解彼此的不易。
節目中,劉曉慶少見地講述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她在集體活動裡遲到,是因為有官司要處理,如果不及時應對,會錯過時機,而她手中同時進行的官司有五個。在倪萍的詢問下,劉曉慶進一步吐露,家人也不能為她提供依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在)下雨的時候幫我打一把傘”。
劉曉慶訴說的時候,蔡明為她端來一杯水,坐在旁邊的張薔摩挲著她的手,倪萍抹著淚問劉曉慶,自己可以在哪裡幫到她。後來,張薔說,“你跟我過吧,我給你養老”。
寥寥數語,無需多言,劉曉慶的苦痛已經被準確地看到,張薔、倪萍、蔡明心疼她的遭遇,這是屬於女性間的惺惺相惜。劉曉慶說她會自力更生的,則體現著她強大的勇氣。
事實上,這是一場意外發生的對話,如果不是倪萍在閒聊的時候,提到劉曉慶和李小冉之前因溝通而產生的誤會,劉曉慶甚至不會提及自己的經歷。在她看來,自己確實不應該在集體活動中遲到,李小冉是一個“小女孩”,看到對方提意見,自己心裡是樂呵的,她希望新一代能過得好。
李小冉得知內情後,愧疚得痛哭,劉曉慶抱著她,安慰她,自己不在意曾經發生的誤解,或者說,她從未把這段矛盾放在心裡。
節目之外,劉曉慶多次在直播中表示很欣賞李小冉的直爽,還提及瀋陽之行的時候,很感動李小冉為自己擋風。
《一路繁花》中還有一幕,倪萍與蔡明與摩梭族的婦女攀談,瞭解對方走婚習俗(男女雙方不結婚,透過夜晚走訪對方家中來實現婚煙關係,白天則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母系家庭中),現在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
蔡明問她,一個人帶兩個孩子不辛苦嗎?她說,我們這裡的女性都辛苦。原本,對方想把好吃的土豆送給倪萍和蔡明,但倪萍堅持付給對方六十元,並祝她生活順利。
節目規則之下,姐姐們是不能花自己的錢的,但於倪萍而言,顯然心意重於規則,一點錢幫不了大忙,而她衷心希望女效能過得好。

《一路繁花》呈現出了不同年齡女性的映象,一段段發生於女性之間的故事,同樣給予我們觸動。或許,不同代際的女性所熟悉的語言存在差異,她們有著各自更重視的部分,但是,那些湧動於女性生命長河中共同的情感是不變的,那些情感是包容、共情和託舉。
不得不承認的是,中老年女性在公共空間經常被動隱身。她們出現時,常常揹負著家庭身份,社會鮮少從個體層面體察她們。
而社會對變老、更年期的錯誤認知,導致中老年女性幾乎和“不好相處”、“情緒化”劃上了等號。諸如“婆婆媽媽”、“婦人之見”這樣的表述,都是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這種偏見反映了潛移默化的年齡焦慮,是對女性群體生命經驗的高度簡化。
《一路繁花》的最大意義,或許就在於跨出了關注中老年女性群體的微小一步,試圖呈現豐富的、不被定義的女性群像,讓更多女性的人生被看見、被討論,也讓螢幕前看節目的觀眾重新審視當下生活、思考未來可能。

所以節目中,就有了許多鮮活的瞬間。劉曉慶會特地為蔡明多遊一圈,展示自己的游泳技術;當張薔終於爬上火山,她說硫磺味是臭的;蔡明和倪萍講起現在的孩子不想結婚,有些困擾但理解;去往目的地的路太陡,那就換個方向看海……當女性越成熟,越不會包裹自己過多,反而會更加鬆弛自在。
電影《好東西》裡有這樣一句話:“如果能讓你開心,那就是好東西。”在摸索成長的路上,你我不妨再自我一些,再勇敢一些,保持愛自己也愛世界的能力。明明,我們都可以活成“繁花”。
參考資料:
1.人民文娛專訪蔡明:菜菜子在B站的別樣人生
2.超級演說家:《我是隻五彩斑斕吃肉的老虎》劉曉慶
撰文:flower 4、deepfried

策劃:看理想新媒體部


配圖:《一路繁花
商業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或其他事宜:[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