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華人資訊網》出品,
轉載須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卡尼的勝選被視為對川普揚言吞併加拿大、將其變為“第51個州”的全面否定。這些言論——連同對加拿大商品的懲罰性關稅——激發了前所未有的加拿大民族主義浪潮,也打破了兩國多年來的穩定關係。
卡尼表示:“我已經警告了幾個月,美國覬覦我們的土地、我們的資源、我們的水源、我們的國家,這些並非只是空洞的威脅。川普正試圖擊垮我們,以便美國可以擁有我們。”
“這永遠不會發生。”
“我們與美國之間建立在日益融合基礎上的舊關係已經結束。”卡尼在渥太華的勝選演講中說。
“由美國主導的開放全球貿易體系,加拿大自二戰以來一直依賴的體系,儘管並不完美,卻為我們國家帶來了數十年的繁榮,這個體系已經結束了。”他說。
“這是悲劇,但這也是我們的新現實。”
卡尼還說,“讓我們結束過去的分裂和憤怒,我們都是加拿大人,我的政府將為所有人服務,並與所有人攜手合作。”“無論你住在哪裡,無論你說什麼語言,無論你如何投票,我都會盡我所能代表每一個把加拿大視為家園的人。”

卡尼是一位幾乎沒有正式政府從政經驗的中央銀行家,他在上月底自由黨在民調中迅速上升、從年初落後逾20個百分點的情況下突然宣佈舉行選舉。
自由黨實現“驚天逆轉”
截至4月29日,幾乎所有選票已完成計票,加拿大選舉局的結果顯示,自由黨贏得了168個選區,其次是保守黨獲得144個。
保守黨領袖皮埃爾·波利耶夫(Pierre Poilievre)在3個月前還被普遍認為將輕鬆贏得大選,但他卻在安大略省的卡爾頓選區敗給了自由黨候選人布魯斯·範喬伊(Bruce Fanjoy)。
執政已超過9年的自由黨在今年1月的民調中曾落後多達20個百分點。之後,由於不受歡迎的賈斯廷·特魯多宣佈辭去總理職務,加之川普開始發出關稅和吞併的威脅,形勢出現逆轉。
“這是‘任何人都比保守黨好’的情緒,是川普關稅的影響,再加上特魯多的退出……讓很多中左翼選民和傳統自由黨支持者重新回到黨內,”民調機構安格斯·裡德研究所(Angus Reid Institute)主席沙奇·科爾(Shachi Kurl)表示。
自由黨未能贏得多數席位
儘管取得了可觀的進展,但自由黨仍未能實現卡尼尋求的絕對多數目標,這一目標原本旨在為其與川普就威脅加拿大經濟的關稅問題談判提供更大政治籌碼。
加拿大眾議院共343個席位,自由黨需要至少172席才能在無需聯合其他小黨支援的情況下執政。
卡尼表示,接下來的數月將充滿挑戰,需要做出犧牲。
波利耶夫承認敗選,並表示保守黨將繼續對政府進行監督。
來自歐洲的祝賀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向卡尼表示祝賀。
馮德萊恩表示,“歐洲與加拿大的關係非常牢固,而且正在不斷加強,我期待在雙邊關係以及七國集團內部與卡尼密切合作。我們將共同捍衛民主價值,推動多邊主義,支援自由和公平貿易。”
斯塔默則表示,他期待卡尼在國際事務中的發揮作用,並希望繼續在國防、安全、貿易與投資等領域展開緊密合作。
左翼陣營達成聯盟?
卡尼承諾將對華盛頓的進口關稅採取強硬立場,並表示加拿大將需投入數十億資金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然而,右翼的保守黨展現出意外的韌性。
在加拿大,少數政府的執政時間通常不會超過兩年半。如果卡尼能與左翼的新民主黨和綠黨達成協議,他將有望勉強拼湊出一個微弱多數。
“這……非常脆弱,”渥太華卡爾頓大學(Carleton University)教授、憲政問題專家菲利普·拉加斯(Philippe Lagasse)表示,“每一次信任投票都將充滿壓力。每一次補選都可能帶來重大影響。”
加拿大的選舉
加拿大選民投票選出了下議院全部343名議員,每個選區一名。在議會中贏得172個席位的政黨,即可獲得多數地位。
加拿大的總理並非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由議會決定。
按照慣例,在眾議院中能夠組成多數的政黨將組建政府,無論是單獨執政還與其他政黨結盟。這一程序預計將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完成。
組建政府政黨的領袖將成為新一任總理,並負責組建內閣。
現任自由黨領袖卡尼已於3月14日在特魯多辭職後宣誓就任總理,此次則是在選舉中贏得完整任期,正式成為政府首腦。
川普“助攻”卡尼?
川普的威脅引發了一股愛國主義浪潮,助推了對卡尼的支援。卡尼此前領導過加拿大和英國的中央銀行,是一位政壇新人。
川普上週再次成為競選話題,他宣稱可能對加拿大製造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理由是美國“不需要它們”。此前他還表示,可能會使用“經濟手段”促使加拿大成為“第51個州”。
卡尼稱,自己在經濟事務方面的經驗使他成為應對川普挑戰的最佳領導人,而波利耶夫則聚焦於民眾對生活成本、治安和住房危機的擔憂。波利耶夫獲得了億萬富翁、川普顧問埃隆·馬斯克的背書。
川普週一在社交媒體上再次呼籲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
“祝加拿大人民好運,”他說,“選出那個有力量、有智慧的人,可以把你們的稅收減半,把你們的軍力免費提升到世界最高水平,讓你們的汽車、鋼鐵、鋁材、木材、能源和所有其他產業規模翻4倍,而且無需繳納任何關稅或稅款——只要加拿大成為美國珍貴的第51個州。結束那條多年前人為劃定的邊界線。”
由於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兩個小黨——左翼的新民主黨和魁北克分離主義政團魁人政團(Bloc Québécois)的部分支持者也轉向自由黨。新民主黨領袖賈格米特·辛格(Jagmeet Singh)在本選區敗選,並表示將辭去黨領袖職務。
保守黨遭遇挫敗
波利耶夫原本希望此次大選成為與前總理賈斯廷·特魯多的對決。特魯多在執政近10年後,因食品和住房價格上漲而支援率下滑。
波利耶夫在敗選後表示,“我們清楚地認識到,我們還沒有衝過終點線,我們知道變革勢在必行,但變革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它需要時間,也需要努力。這就是我們必須從今晚吸取教訓的原因。”
麥吉爾大學政治學教授丹尼爾·貝蘭(Daniel Béland)指出,波利耶夫即使失去議席,也沒有法律障礙阻止他繼續擔任保守黨領袖;但若他決定留任,就需要在其他選區再次參選——也許會請求某位來自安全保守黨選區的議員辭職讓位。
“不過,當黨內一些人認為你是保守黨未能勝選的主要原因、是你自己失去了議席時,這毫無疑問會成為波利耶夫的一大問題,”貝蘭表示。
“此外,如果我們最終確實進入一個少數政府時期,而反對黨領袖又不在眾議院,這對保守黨來說顯然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即便加拿大人正在應對節日發生在溫哥華街頭的致命襲擊事件,川普在投票當天仍對加拿大人進行了嘲諷,自稱他也在選票上,並宣稱美國正在補貼加拿大。他寫道:“除非加拿大是一個州,否則這一切毫無意義!”
川普的咄咄逼人激怒了加拿大人,導致許多人取消赴美度假、拒絕購買美國產品,甚至可能促使部分選民提前投票。創紀錄的730萬名加拿大人在選舉日前完成投票。
多倫多居民裡德·沃倫(Reid Warren)表示,他投票支援自由黨,是因為波利耶夫“聽起來像是迷你川普”。他稱,川普的關稅政策令人擔憂。
“加拿大人團結起來應對來自美國的種種攻擊,這當然令人欣慰,但這毫無疑問也帶來了動盪。”他說。
自1988年以來,加拿大大選中極少有哪一次像這次這樣被外交政策主導——諷刺的是,那一年主導議題也正是與美國的自由貿易。
自由黨的未來道路
卡尼和自由黨也面臨著艱鉅的挑戰。
若未能在議會贏得多數席位,自由黨可能需要依賴小黨支援。預計排在第三的魁人政團來自法語區魁北克,他們主張獨立。特魯多時期的自由黨曾依靠新民主黨執政4年,但這個進步派政黨在週一表現不佳,其領導人賈格米特·辛格已宣佈辭職。
“看來自由黨將無法獲得多數席位,但新民主黨會像之前一樣支援他們。我不認為兩黨之間會達成任何正式協議。”多倫多大學榮休教授尼爾森·懷斯曼(Nelson Wiseman)表示。
除了與美國的貿易戰和與川普的冷淡關係,加拿大還在應對生活成本危機。而其超過75%的出口面向美國,川普威脅加徵關稅,並敦促北美汽車製造商將加拿大的生產線遷往美國,這些都可能對加拿大經濟造成嚴重打擊。
卡尼承諾,加拿大政府從對美反制關稅中獲得的每一分錢都將用於補償受影響的加拿大工人。他還表示,計劃為中產階級減稅,將移民數量恢復至可持續水平,並增加對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CBC)的資金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