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譜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美國華人雜談

編輯
| 美華雜談、資訊正義編輯部
本文為非營利調查新聞編輯室“Information Justice(資訊正義)”原創作品,與“美國華人雜談”聯合發表。歡迎轉載、分享、轉發。
請使用網站Justicepatch.org檢視完整文章及更多內容,為防失聯,請透過郵件訂閱網站,或關注我們的電報頻道:https://t.me/piyaoba
眼看就到了美國 2024 年大選選舉日了。因為現在很多地方都提供早投票的方便,所以,投票早就開始了。截至11月2日(週六),據《華盛頓郵報》統計,美國人已經投出了超過7400萬張票。如果計票順利的話,所謂選舉日,更合適的說法是選舉結果可以開始陸續揭曉的日子。
隨著大選日子的接近,與投票選舉相關的謠言,特別是各種陰謀論,也鋪天蓋地般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其中一個宣稱密歇根州早投票選民中有眾多人多次重複投票的推文(下圖),掀起了軒然大波。

這是保守派活動人士、律師、前司法部長候選人馬修·德佩爾諾(Matthew DePerno) 10 月 29 日發的貼,他在試圖捕捉密歇根州選民舞弊的蛛絲馬跡。他的推文說:“在審查了截至昨天(2024年10月29日)實際投票的合格選民檔案(QVF)後,資料庫確定了 114545 名密歇根選民,從全州多個地址投出了 279113 張選票。截至2024年10月29日,這導致 164568 張多餘選票。以下是其中一個選民身份證(相關的資料)。”上面的圖中顯示,那個選民證為 159607018 的選民在今年 10 月 25 日這天共在不同投票站投票 29 次。
截至本文發稿,該推文已被閱讀 600 多萬次。也難怪,如果一個州的早投票就有多於 16 萬的重複投票,選舉結果真的是無法讓人信服了。
只是,如此聳人聽聞的熱聞有多少真實性呢?
作為已經在投票站工作了十多年的資深選舉工作人員,我先來講一個我親眼目睹的“重複”投票的故事吧。
一個選民一次選舉一次投票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個選舉日,那時我們郡的投票系統還沒有更新成現在的可以連線核查選民資訊的機器,選民登記資訊是在一個個大厚本子上。核對選民身份只需要地址和姓名。(現在的系統,在核對時又加上了生日這個資訊。)
有個選民報了姓名和地址,一個工作人員查詢之後告訴他“你已經投過票了”,這個選民立即大聲否定,驚動了我們所有人。原來,住在一起的爸爸和兒子同名同姓,除了兒子名字中有個 Jr.。那個工作人員粗心大意,沒注意到 Jr.,等於把兒子當成了爸爸,而爸爸那天已經投了票。凡是投過票的,本子上都有記錄,不會再獲得第二次投票機會。
就是說,一個選民在一次選舉中,只能投一次票。
這是人人都知道的最簡單的概念,是吧?那麼投票系統的設計會連這個因素都不考慮嗎?
坊間傳的選民舞弊,不管真假,都是在說冒充另外一個人去投票,或者不合格投票的人也登記為選民並投票了,產生了“額外”的一票。以同一個身份多次投票的事情,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就是造謠都不敢來這種的,因為完全不可能啊。
果然,這不是造謠,而是一個錯誤。密歇根州務卿在此推文發表後的第二天下午表示,每位選民在每次選舉中只能投一票,所謂“重複”投票是資料匯出過程中的錯誤造成,已經糾正。
怎麼會發生這樣的錯誤?
其實,在剛看見那個圖表,還沒有看見任何解釋時,作為曾經的資深資料庫 IT 從業人員,我就已經猜到是怎麼回事了。後來查詢到的相關新聞報道也證實了我的猜測。
密歇根州務卿辦公室發言人切裡·哈德蒙(Cheri Hardmon)在一份宣告中說:“最近,選舉委員會發現了一份常規報告存在格式錯誤,該報告列出了在本次選舉中透過缺席投票或提前投票方式投票的選民名單。資料匯出過程中的格式錯誤導致在匯出的報告中,每個選民的每個先前關聯地址都生成了一行,導致同一個選民的同一張選票出現在多個資訊行中,而這些資訊行都與同一個選民ID相關聯……這些選民在選舉中只有一票。資料匯出過程中的這個錯誤已經得到糾正,報告中不再出現這些多餘的錯誤行。”
這是因為,資料庫裡資料的儲存是經過專業設計的,與我們平時看見的 excel 表不同。撇開專業概念,用通俗易懂的 excel 表舉例,資料庫裡的資料結構可以理解為,選民的地址、姓名、生日等基本資訊都儲存在一個獨立的 excel 表中,這樣的表裡每個選民的記錄就是一行。另外,每個選舉季的投票記錄也放在一個獨立的表內,其中每一筆資料都代表了某個選民的一個投票行為。該表的結構設計上可以有很多選擇,但有一點是肯定也是必然的,就是同一個選民在這個表中可以有很多筆記錄。
資料庫裡與選舉相關的表,可以有很多個,包含登記選民的投票歷史記錄。所謂做報告,就是把多個表的內容關聯起來產生一個大型的表。這種時候,如果關聯條件或其他條件沒有控制好,比如沒有將資料限制於今年參與投票的那些選民,報告中就會有多餘的記錄,這就是州務卿辦公室所說的“資料匯出過程中”的問題。
如果顯示的是實際投票日,那也沒有問題,無非就是同一選民在報告中出現很多次,每次都代表了一個選舉,每筆記錄有相關的投票日。可惜這個報告又人為地將投票日顯示為今年的投票日子,所以才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讓人以為一個選民在同一個選舉中投票了 29 次。
說到底,這是一個非常低階的技術性錯誤,但政治傷害非常大。
不可能的事情有那麼多人相信——這就是川普要的
發那個熱傳推文的德佩爾諾曾聲稱計票裝置操縱了密歇根州 2020 年的選舉結果,他在安特里姆(Antrim)郡提起訴訟。雖然訴訟失敗,但他贏得了大批保守派活動家的支援,也獲得了前總統川普的支援。但也是這個德佩爾諾,因 2020 年選舉後涉嫌破壞投票機被起訴,現正等待庭審。
我想不明白的是,作為一個律師,怎麼會沒想到不可能發生同一個人用相同身份在一次選舉中投票 29 次呢?更大的可能性是,他知道這事不可能,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利用來傳播有大量選舉舞弊的謠言。遺憾的是,真的就有那麼多人信了。
我真的認為,會相信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更多的是反映了信者的問題,而不是系統的問題。
那個報告的錯誤很容易糾正,就技術處理來說,幾分鐘的事情。但這事造成的政治影響卻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而這正是川普希望的。
川普知道自己贏不了,2020 年敗選後就一直在製造選舉舞弊的謠言,試圖以這樣的方式將他的輸變成贏。
根據《底特律自由新聞》(Detroit Free Press)的報道,德佩爾諾的帖子引起了包括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聯合主席拉拉·川普(Lara Trump)和得克薩斯州律師西德尼·鮑威爾(Sidney Powell)在內的高調共和黨人的關注。好啊,那就把這個事交給共和黨這個強大的政治機器,普通選民真不需要多操心了。鮑威爾因轉發 2020 年選舉中的欺詐理論而在密歇根州和其他地方面臨制裁,如果她到了這個地步還不學點教訓,怕是也沒人能幫她了。
密歇根州務卿喬斯林·本森(Jocelyn Benson)在週四上午釋出的一篇文章中說,“預計不良分子會利用一些小問題來助長毫無根據的陰謀論,以推進自己的議程,不要被他們製造混亂、困惑和恐懼的企圖所迷惑。”
在共和黨參議員埃德·麥克布魯姆(Ed McBroom)及其參議院監督委員會牽頭的一份報告認定選舉舞弊指控毫無根據後,密歇根州當選的共和黨議員大多不再支援選舉舞弊對密歇根州2020年選舉產生重大影響的指控。
希望普通選民也能夠認清真相。
不信謠,不傳謠,可能的話,還參與闢謠
德佩爾諾不負責任的推文在美國華人中也反應強烈。正是一篇“民主黨開始瘋狂作弊,11萬人投出28萬票!”的貼(簡稱“28萬票”貼),讓我忍不住以投票站工作人員和資料庫 IT 從業者的雙重身份出來闢謠。
希望華人選民能夠認清真相,不信謠,不傳謠,可能的話,還參與闢謠。
“28萬票”貼還談到了最近發生的一位非美國公民的中國留學生,因在密歇根州登記為選民並參與了投票,被以選民欺詐罪起訴的事,文中還多次用“離奇”來形容此事,說該同學能夠成功登記選民“離奇”了,投票後沒有馬上被抓“離奇”了,而那張票無法撤回也“離奇”了。
好在對此事的闢謠文章也出來了,“怎麼看中國留學生假投票案”一文將此事分析得清清楚楚。簡單來說就是,這只是一個個例,選民舞弊絕對是少之又少的事情。而且,剛發生的事情沒被抓出來不代表就不會暴露,否則如何解釋已經被起訴的那些案子?至於那張票無法撤回,則與投票流程設計中必須保證匿名投票這個因素有關。有時候,為了一個更重要的原則,個別地方可能就必須做出點犧牲,付出點代價。這種不會影響選舉結果的代價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有興趣瞭解更多細節的,請閱讀“怎麼看中國留學生假投票案”這篇文章,作者也是投票站工作人員。
最後,希望這兩件事能教會人,很多看似“實錘”的選民舞弊,其實並不實錘。在漫天謠言的今天,我們都該長點心眼,學習獨立思考。
關注我們,不再失聯
電報頻道t.me/piyaoba

檢視更多精彩文章,請前往正義補丁網站justicepatch.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