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上午火的,房是下午塌的……

編輯 | 小溫
果然跟娛樂圈沾點兒邊的地方都不會很太平,最近有大震盪的是短劇圈。
穩居第一梯隊的何健麒,就是當初在高鐵站賣票因為長太帥走紅的那位,上週被給他砸了15W的“榜一大姐”公開指控戀愛期間出軌,原話是“時間管理、多人運動一樣不落”。
事情發酵到今天下午,何健麒才釋出超長小作文,表明“交往時尊重彼此,沒有違背道德和法律的行為”,並且這段時間已經和前女友協商友好分手。延遲這麼久回應黃花菜都涼了,何健麒的口碑該損的也損差不多了。
而另一邊,跟何健麒一起參與錄製《無限超越班》的新晉一哥柯淳,在憑藉《好一個乖乖女》擁有姓名後,接代言、拍雜誌、上節目混得風生水起。
短劇頂流男演員們一夜爆紅後,有著不一樣的下半場?
1. 
其實相比長劇男演員,短劇男演員的生存條件好太多。
單單戀愛這事兒,都知道戀愛無罪,然上升期小生膽敢衝破禁區,生粉分分鐘教你做人。反觀柯淳能大大方方在直播裡聊和前女友談了三年;
“短劇F4”(曾輝、馬小宇、柯淳、何健麒)之一的曾輝,跟正牌女友韓雨彤一搭二搭勾勾搭搭,談著演著就把錢賺了。
只是戀愛灑灑水,不代表大家對道德問題一樣寬容。
何健麒之前,最早的爆款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讓神似肖戰、霍建華的男主角蘇袀禾成功升咖,然而很快他就被扒出ig關注了大量擦邊博主、玩梗偷拍女生裙底的段子,可以說人是早上火的,房是下午塌的。
本來短劇圈的流量更新就飛快,榜單上已經找不到蘇袀禾的名字。
怎麼著何健麒都火了這麼長一段時間,估計不會像蘇袀禾那樣都不用風吹走兩步路就散了。
但輿論已經在響應。有記者就“何健麒塌房”採訪了頭部短劇公司聽花島(老闆咪蒙,何健麒很早拍攝的《當替身我月薪百萬》就是聽花島出品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如果負面訊息屬實,何健麒本人的後續合作可能會比較困難”。
於正速度更快。
去年他籌備短劇《吉天照》的時候,舒童、馬小宇、劉擎、何健麒、許夢圓、滕澤文之類有姓名的短劇演員都去見了組。
最後除了馬小宇和何健麒,其他人都參與到了專案裡,而且霸總專業戶劉擎(《妖妃在上》《野狗月亮》,跟《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的“後媽”滕澤文,還被於正簽到了歡娛。

(右上何健麒)

新劇《玉茗茶骨》,倆新鮮簽約的人也被塞了進去。該說不說,這戲的劇情看著就很短劇,六姐妹,但大女主古力娜扎1V7,侯明昊有福了,身後頭還有那麼多個男的排隊追女主。
於正估計對劉擎滿意得不行,給他安的角色是老本行霸總,女主第一個要嫁的男人,同時劉擎還得一人分飾兩角演雙胞胎兄弟;這顯得滕澤文的待遇就沒那麼優越,演娜扎的小丫鬟。

(劉擎《玉茗茶骨》定妝照)

當時於正還親熱喊話了何健麒,約他來《玉茗茶骨》露臉,沒成想人約到了但塌了。於正多雷厲風行啊,一招“out”明哲保身,還特意強調“網傳某人”不是男二,不在女主的幾對cp裡,原本就只是來客串。
內娛變臉大師,於正第二沒人敢當第一。
2. 
何健麒這波算闖娛樂圈未半而中道崩殂,隕落之前,他跟現在幾個頭部短劇男演員一樣,都正趁著勁兒往上闖。
一方面短劇的聲量日漸增大,娛樂圈需要新鮮血液,所以提供給了他們一些渠道。
比如何健麒、孫樾、柯淳,登上春晚特別節目。
《無限超越班》,柯淳、何健麒作為短劇代表選手出戰。

(這一鬧不知道何健麒的part還保不保)

前段時間《時裝男士》的“愛上短劇”企劃,邀請了正當紅的柯淳、何健麒、馬小宇、申浩男。整天搞純愛的、虐戀的,走痞帥、瘋批路線的霸總們,聚集到攝影棚的鏡頭下,接受時尚圈的洗禮。
網友銳評:崎嶇的,

(柯淳)

油膩的,

(馬小宇)

活零活現的,

(申浩男)

勉強能看的(還塌了)。嗯,可能還是豎屏更適合他們吧。

(何健麒)

另一方面,這些演員在下沉市場的號召力,足夠支撐資本選擇他們。
尤其是柯淳。他已經算得上現象級短劇演員,《好一個乖乖女》播出前粉絲數不到10萬,後續暴漲至300萬+。
說起來很怪,短劇和長劇一樣“爆男不爆女”,《乖乖女》明明是大女主成長故事,被關注到的卻是男主。
可能是甘願被心愛的人利用,永遠當她忠犬的人設吃香,能一把給女主扛肩上明目張膽搶婚;
又會流著眼淚求女主愛自己,可憐無助但大隻(188cm)
就連某音上模仿柯淳出圈的挑眉、拍方向盤片段,輕輕鬆鬆就是十幾二十萬點贊。
總之柯淳是真的好起來了。《費加羅》拍單封,1小時不到賣出8000多本,開售24小時銷售額破71萬,拼不過大明星但在短劇演員中斷層第一,碾壓一些娛樂圈小明星也不在話下。
粉絲消費能力超群,隨之而來的是炸雞代言、化妝品摯友等商務合作。
演戲事業上,柯淳也迎來了人生中第一部橫屏劇《當星光墜入花海》。
看起來柯淳是半隻腳邁出了短劇的大門,正乘東風往上衝,只是內娛不是花海,不知道他這陣星光墜進去能持續多久。
3. 
不是故意唱衰柯淳,單純是從過往短劇演員闖內娛的經驗看,這件事的結果並不樂觀。
短劇演員進入長劇,勢必會遭到更苛刻的對長相、演技的審判,失去短劇的濾鏡氛圍,很多人根本頂不住。
早期靠《長公主在下》《東欄雪》出圈的錦超,不咋有效地客串了《長月燼明》《白日夢我》,戲份少是一方面,臉也不如短劇裡那麼驚豔。對他最後的印象停留在《無限超越班》當隊長被李菲兒懟哭了。
曾經的短劇一哥孫樾,最早是從長劇N番配角轉到短劇男主,和一姐徐藝真搭檔那段時間他是實實在在風光過,但倆人鬧掰解綁後,熱度雙雙下降幾近過氣。如今孫樾又重回了在長劇打醬油的日子。

(《大河之水》)

張集駿《被謝醫生拒絕加好友99次》《脫韁》)思路最清奇,不拍戲想不開跑去參加選秀,好嘛一嗓子嚇退導師和觀眾,不退賽也遊不了兩輪。
看來看去,真正混出名堂的短劇男演員,恐怕只有丞磊一個。《雲之羽》男二一朝上位,現已經搭上童瑤、周也、王楚然演男主,該說不說比很多小生都混得好。
對於短劇演員來講,蠻殘酷的點在於,不往上走,即便是想維持現狀也不是易事。
短劇創作週期短,10天能拍出200集的體量,在超高速的更新頻率下,市場正趨近飽和。於創作,翻不出新花樣,作品、角色越來越重複;於演員,沒有強劇情、出彩的人設做支撐,難有代表作,演起來也疲勞。
加之演短劇,本身門檻就比演長劇更低,並不需要分數多高的演技,只需要你稍有姿色。
而中文網際網路,最不缺的就是更高更帥更年輕的人,短劇演員更新迭代之快,可替代性之強,後浪都還沒來得及把前浪拍在沙灘上,新的浪又打過來了。
在這個快餐時代,短劇是快消品,短劇演員何嘗不是?
送分題!戳圖片檢視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