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可以掃的△
[溫哥華頭條Vancouverheadline 編輯]

別看表面降價,這背後的倉庫正在“爆炸”
【加拿大樂活網lahoo.ca 菜綜述】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原本運往美國的貨物改道至加拿大,以規避高額關稅,並希望藉此緩解日益緊張的貿易局勢。但部分專家警告,這種做法可能會讓大量折扣商品湧入加拿大,加劇本已緊張的倉儲空間競爭。
從中國轉運加拿大,貨運量暴增
根據全球物流協調平臺 Flexport 報告,僅在4月中旬的一週內,從中國發往加拿大的貨運量就猛增了50%。報關行和相關行業專家指出,越來越多消費品、化學品和汽車供應商正集中在加拿大建立庫存。
據悉,連Amazon和Walmart的第三方賣家也開始在加拿大囤貨。他們的策略是:將商品暫存於加拿大的倉庫,尤其是保稅倉庫,在未正式報關繳稅前暫不繳納關稅——這一切的背後,是對美國高達145%關稅可能放鬆的期待。

圖自:theglobeandmail
保稅倉諮詢激增,物流公司應接不暇
位於卑詩省本拿比的18 Wheels Warehousing & Trucking Ltd.執行長 Michael Kotendzhi表示:“我們的諮詢量每天都在增加。”他透露,近期有源源不斷的企業聯絡他們,詢問有關保稅倉儲的服務。
在多倫多,A&A Customs Brokers 的 CEO Steve Bozicevic 在短短三天內就接到五家企業的電話,其中三家希望轉運至墨西哥,兩家改道至加拿大。
“美國有不少外部顧問真心相信關稅很快會下降,他們正圍繞這一點向客戶提出建議。”Bozicevic說。

圖自:theglobeandmail

倉儲成本恐超過關稅,企業或將折價出售
密西沙加Orbit Brokers的總裁Clayton Castelino同樣注意到,客戶對這一策略興趣濃厚,但他本人通常不推薦這麼做。
Castelino指出,除非等到明年《美墨加協議》重新談判,南方邊境的貿易緊張才可能緩解。否則企業可能最終不得不尋找替代市場來消化這些庫存。
“長期存放在保稅倉的成本,往往超過了需要支付的關稅。”他說,“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更有可能選擇在加拿大市場折價銷售,而不是無限期等待。”
Castelino估算,這種拖延可能令每個集裝箱每天損失200至250加元。僅倉儲成本,就可能每週額外增加1,750加元。

加拿大倉儲資源告急,這進一步加劇了企業成本。滑鐵盧大學供應鏈與物流教授 Jim Bookbinder 表示,加拿大保稅倉庫的容量有限,根本無法承受如此大規模的庫存轉移。“以這種方式囤貨是不可持續的。”Bookbinder強調。
即便是非保稅的傳統倉庫,也迎來一波客戶轉運潮,目的同樣是“等待關稅落地”。Hamilton的 3D Warehousing and Logistics 總裁 Lauren D’Amico 表示,他們4月新增的諮詢量中,有38%與此類需求有關。

價格或將下跌,但本地製造業受威脅
Bookbinder指出,對於季節性商品,尤其是服裝等類目而言,庫存積壓意味著貶值與風險雙重疊加。如果美國關稅政策不放鬆,囤貨的企業將被迫以大幅折扣價投放加拿大市場。
消費者也許因此受益,但對本地企業卻可能是另一場“經濟風暴”。

Castelino警告說:“特朗普加徵關稅的初衷是保護本國製造業,現在這些商品如果轉戰加拿大市場,同樣也將衝擊加國本地的生產。”
舒立克商學院運營管理副教授 Isik Bicer 補充道,這些改道策略並非適用於所有企業。部分商品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庫存編號、包裝標識不一致,直接轉銷可能面臨困難。他甚至認為,更極端的情況可能會出現:庫存商品被迫銷燬,造成浪費。
來自供應鏈管理軟體公司 Kinaxis 的商業運營總裁 Mark Morgan 指出,一旦貿易戰結束,企業可能還將迎來新一輪挑戰。“那時,加美之間的貨運量將迅速飆升。之前積壓的供應與激增的需求疊加,將使運輸成本再次大幅上漲。”
文源:theglobeandmail


歡迎關注加國報告影片號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注:為了及時收到我們的推送,請至本號首頁點選右上角,將公眾號加星標,感謝諸位讀者。
本文所有內容未經版權方許可,請勿轉載。
編輯:菜
責任編輯:林伯儒
平臺:溫哥華頭條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請點“贊”和“在看”,賞小編一朵小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