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姚班,正走出一支軍團

薪火相傳。
作者 I 劉博
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最近幾次交流中,身邊投資人不約而同聊起了姚班系。
一家base上海的知名VC透露,他們每年定期舉辦一些聚會,邀請來自高校的院士和教授交流最新技術趨勢,其中就包括清華姚期智院士,由此總能第一時間接觸到姚班孵化的創業專案。
尤其AI熱潮下,姚班系師生正在成為VC爭搶的物件,“只要姚班大神傳出創業的風聲,很快就能收到投資機構的TS(投資意向書)。”
為何是姚班?時間回到2005年,已經是世界頂尖科學家的姚期智回國建立“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也就是後來的“姚班”。過去20年時間裡,姚班被譽為中國計算機界“黃埔軍校”。
今天(4月27日),清華大學迎來建校114週年。百年滄桑,水木清華,昔日極富傳奇色彩的班級“EE85系”撐起中國半導體半壁江山,如今在轟轟烈烈的AI大潮裡,清華學子身影更是層層疊疊。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他們都來自姚班
“其實從姚班開班那時起,我們就時刻盯著從這裡走出的學生。”一家北京VC合夥人聊起,早在上一波AI浪潮裡,姚班系創業者就留給創投圈深刻印象。
其中姚班三劍客創辦的曠視科技,一度引為創投圈佳話——三位創始人唐文斌、印奇以及楊沐,都是出自姚班的高材生,其中唐文斌、印奇是2006級同班同學。楊沐比他們小一屆,他曾經說,"在姚班,解決無人區問題是日常。"後來三人因為一場創業大賽走上創業之路,拉開了姚班系創業的序幕。
記得去年11月,小馬智行成功美股IPO敲鐘。身後掌舵人樓天城,便是姚班大神的代表之一——他於2004年進入清華計算機系就讀,機緣巧合下成為姚班首屆學生之一,後來又繼續師從姚期智攻讀博士。
薪火相傳,如今創業的火把傳到新一代姚班學子手中。
不久前,具身智慧企業原力靈機完成 2 億元天使輪融資,集結君聯資本、九坤創投、啟明創投。公司核心創始團隊都曾在曠視科技工作,成員包括範浩強、周而進和汪天才。
其中,範浩強 2017 年本科畢業於清華姚班。2010年10月,他還未進入大學,就應清華大學資訊學總教練唐文斌的邀請,成為曠視的 6 號員工。大學期間,範浩強不僅在姚班保持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還在大一軍訓時完成一篇 ICC 論文。
另一位90後學霸胡淵鳴,他在高一就被確定要保送到清華大學,後來經過二次招生,成功進入清華姚班。2017 年 7 月,胡淵鳴作為優秀畢業生從姚班畢業,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工作,不久後他又入讀麻省理工大學(MIT),攻讀碩博學位。
2020年初,一篇名為“99行程式碼的《冰雪奇緣》”的文章爆紅,讓胡淵鳴名震計算機圖形學領域。正是憑藉這篇文章,他成功拿到紅杉中國的天使輪投資,並在2021年創立太極圖形。
更多姚班名字在創投圈浮現出來——
過去幾年,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創投管理合夥人王光熙多次投資了姚班出身的創業者。在他的印象裡,早年的姚班創業者多在 AI 發展初期,專注於基礎技術研發;新一代創業者處於 AI 技術快速發展和融合階段,大模型、多模態等技術發展成熟,他們能站在更高的技術起點上。
王光熙向投資界總結,姚班學生都擁有紮實的計算機科學和AI理論基礎,能夠深入理解和掌握複雜的演算法、模型等核心技術。“況且姚期智院士強調培養學生回饋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使命感,這在兩代創業者身上都有體現。”
姚班是如何煉成的
這要從創立者姚期智講起。
1946年,姚期智出生於上海,祖籍湖北孝感。數十年裡,他遠赴美國留學,在哈佛大學獲得物理博士學位,後來又放棄物理學重新學習計算機技術,僅用兩年時間,便拿下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
此後,姚期智相繼在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任教,成為計算機領域國際頂尖的學者。直至2004年,作為首位榮獲圖靈獎的華人學者,姚期智放棄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職,選擇回國加盟清華。次年,“清華學堂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正式成立,“姚班”啟程。
姚期智與姚班畢業生合影(圖源:清華交叉資訊研究院官網)
官網顯示,姚班專注於“因材施教”和“深耕精耕”相結合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設定階梯式培養環節:前兩年實施計算機科學基礎知識強化訓練,後兩年實施計算機科學、人工智慧和量子資訊等方向的專業教育;著力營造多元化、富有活力的學術氛圍,建立多方位、多層次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
而能進入姚班的學生,大多是一群“天才少年”。他們可能是資訊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競賽的金牌得主,也可能是各省的高考狀元,亦或是透過二次選拔脫穎而出的佼佼者。
歷經二十年,姚班逐漸成為了清華大學的金字招牌,被譽為中國計算機界的“黃埔軍校”。圖靈獎得主、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Hopcroft)曾這樣評價姚班:“這裡擁有最優秀的本科生和最優秀的本科教育。”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6月,“姚班”已有17屆本科畢業生,總計663人,深造率為87%;“姚班”學生本科期間共發表468篇論文,155人次在國際會議上作報告;共湧現出7位“清華大學本科生特等獎”得主、5位“斯隆研究獎”得主。
VC歷來看重創始人的學習背景。在王光熙看來,姚班系在AI領域的地位不僅是技術實力的體現,更是教育模式、資源網路與創新文化的綜合結果。“某種程度上,姚班系創業者以‘解決無人區問題’為核心競爭力,推動了中國AI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時至今日,姚期智仍然對培養學生這件事充滿熱情,“我們必須要培養出世界上最好的本科生,這樣才能有足夠好的一流研究生資源。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要想盡辦法去培養一流學生、設計一流課程。”
中國AI最強門派
毋庸置疑,清華正成為中國AI江湖中最強門派之一。
不久前,智譜在北京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衝刺國產大模型第一個IPO。身後恰是一支從清華實驗室走出的團隊——CEO張鵬本碩博均畢業於清華,董事長劉德兵、總裁王紹蘭同為清華校友。炙手可熱的月之暗面,同樣由三位清華校友創辦,其中帶頭人楊植麟高中畢業後被保送至清華大學,大二時轉專業進入計算機系,在那裡開啟對人工智慧的探索。
成立僅16個月就累計融資10億的無問芯穹,也是一支由清華電子工程系推動集結的隊伍,發起人是汪玉教授。作為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最年輕系主任,汪玉曾與學生姚頌創辦AI晶片公司深鑑科技,後來在2023年發起創立無問芯穹,公司CEO夏立雪、首席科學家戴國浩均是汪玉的學生。

細細梳理下來,除了我們熟知的王慧文、王小川,還有小馬智行彭軍、Momenta曹旭東、商湯楊帆、銀河通用王鶴、無問芯穹汪玉、面壁智慧曾國洋……從清華走出的AI創始人,星光熠熠。清華企業家協會(TEEC)主席、清科集團董事長倪正東曾感慨,清華不僅是工程師和科學家的搖籃,還成為了越來越多創業者夢想開始的地方。

王光熙認為,清華系AI創業者的成功,本質上是“頂尖學術資源+產業生態網路+技術商業化能力”的綜合體現。其核心優勢在於:技術深度足夠解決真實需求,資源網路能夠加速商業化落地,而校友協同則形成護城河。
而在同樣是清華校友的原始碼資本合夥人王星石看來,清華系AI創業者擁有強烈的科技創新願景,善於深度探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踐行上堅守務實態度。同時清華一直推崇務實與創新,秉持為國家持續輸出優秀高科技人才的理念,鼓勵創業創新。“因此在整體文化和氛圍的烘托下,更容易催生和激發創業意識。”
不同以往,我們看到這一波AI創業者均是名校出身——正所謂“北清華,南交大”,上海交大系一直是AI江湖中響噹噹的力量。此外,坐落於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走出一支叱吒風雲的AI軍團。
今年以來,以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為代表的浙大系異軍突起,身後浙大系創業隊伍同樣壯觀。連投資人也開起玩笑,中國AI產業競爭的盡頭,可能就是一座座高校。
歷史的河流,浩浩蕩蕩。此時此刻,我們身處於AI新時代的起點,慶幸的是一批批來自不同背景的國產AI軍團,正從四面八方趕來,共同奔赴遠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