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老將逃離、有人“進去”沒出來…基金圈離職潮背後另有隱情?


有的基金經理卸任,換崗成了研究員,有的基金經理離職,只不過換一家基金公司幹,“公奔私”的大有人在。但有一部分人,從此退出了基金江湖,如今金融圈難混,就連基金經理這樣的“雙高”工作,也不好乾啊。
文丨金融八卦女特約作者:興華
八妹說:
根據公眾號平臺最新的推送規則,如果不想錯過八妹的文章,記得標星標哦,以前加過的也需要重新新增,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
人生總會有遺漏,但是不要忘記 “新增星標”哦!!!
· · ·
年過完了, 有基金經理卻突然加急離職,甚至有罕見的18年行業“老兵”。
去年基金經理離職人數創新高,達到359人。與此同時,業內的新聘任基金經理人數,不僅沒見增長,還減少了。
有的基金經理卸任,換崗成了研究員,有的基金經理離職,只不過換一家基金公司幹,“公奔私”的大有人在。但有一部分人,從此退出了基金江湖,或跳到上市公司當高管,或考公上岸,或皈依佛門,也有的人進去了沒出來。
高風險高收入,如今金融圈難混,就連基金經理這樣的“雙高”工作,也不好乾啊。
1.
突擊清倉式卸任,
基金經理為啥著急走人?/
1月24日,臨近春節放假了,突然有兩家基金同時官宣基金經理和高管卸任離職。
第一家是宏利基金,其基金經理王鵬卸任旗下的6只基金。
這6只基金也是他全部的在管基金,如此一來,他旗下就沒有基金了。另外,查詢發現,王鵬日前已經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登出手續。
公開資訊顯示,王鵬為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具有12年證券從業經驗,7年基金管理經驗。2015年6月,王鵬加入宏利基金,歷任於研究部,先後擔任研究員、基金經理等職務,此次離任前還在擔任宏利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
王鵬雖然沒有葛蘭、蔡嵩松、張坤那麼有名,但是他業績也是很不錯的,雖然在2022年和2023年出現了回撤,但是到去年又翻身了。
2019-2021年之間,王鵬押注新能源板塊,他旗下的“宏利轉型機遇”三年總回報超過了200%,分別為71.23%、104.9%和51.91%。因為收益率高,這隻基金也從2019年的0.52億迷你基,成長到了62.77億。
2022年和2023年這兩年內,“宏利轉型機遇” 分別下跌了22.24%和30.32%。去年王鵬踩著AI風口起飛,上半年就重倉了英偉達概念股,最後6只在管基金年度回報率全都超過了40%。
前陣子業內已經傳出王鵬可能會離任,也有傳聞說他可能會“奔私”,這次的公告算是石錘了。
第二家是永盈基金,其基金經理李永興卸任旗下永盈雙利債券A,離任原因是個人原因。
1月7日以來,李永興陸續卸任永贏匠心增利、永贏宏澤一年定開、永贏惠澤一年定期開放、永贏惠添益、永贏惠添利等產品的基金經理。至此,李永興旗下已暫無在管公募產品。
李永興簡歷顯示,李永興,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曾任交銀施羅德研究員、基金經理,九泰投資總監,永贏總經理助理。現任永贏副總經理兼永贏國際董事。其歷任多隻永贏基金的基金經理,包括永贏雙利債券型基金(2017.12.1起)、永贏惠添利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2018.5.31起)等眾多基金,任職期間涵蓋多種不同型別的基金產品。
李永興的業績還不錯,掙得也多,據統計,李永興管理過的16只產品,任職期總盈利金額26.61億元,任期內管理費合計5.74億元。
除了這兩家,1月23日,建信基金也釋出了公告,基金經理周智碩因個人原因離職,卸任旗下多隻基金產品。
更有甚者,從業超18年的頂級資深基金經理也離職了。
該公募基金行業典型的“價值派”基金經理之一,他做基金經理年限超過18年,在職業生涯中獲得過9座金牛基金獎、7座明星基金獎和6座金基金獎,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他擔任基金經理的18年來,所有在管產品均保持了任職正回報,平均年化回報率為14%,是全公募市場僅有的39位“雙十”基金經理之一(管理基金超過10年和年化回報率超過10%)。
2.
基金江湖不好混,
離任人數創新高/
不只是最近幾天卸任離職的基金經理多,過去一年的更多,尤其是百億級的基金經理。
2024年12月,就有嘉實基金的胡濤清倉式卸任在管的6只產品。有網友說,他是虧了錢跑了。wind資料顯示,在胡濤任職期間,嘉實新收益、嘉實優質精選A、嘉實優質核心兩年持有A分別虧損40%,還有嘉實遠見企業精選虧超38%。
11月,華夏基金張弘弢一口氣卸任7只在管產品,旗下剩餘2只產品。在管總規模也從4555.89億元縮減至8.34億元,千億級基金經理本來就只有三個(張坤、張清華和張弘弢),他這一下就轟動了整個基金圈。
8月,南方基金的茅煒因工作調整於8月卸任在管所有產品,旗下5只產品總規模為108.58億。不過,他並沒有離職走人,而是參與了權益投資管理和人員建設,還在9月的新聘任高管名單中,被提拔為副總。
7月,中庚基金的丘棟榮清倉在管產品,卸任之前,旗下5只產品在管總規模為147.08億元。走的時候他還專門發了朋友圈說是個人原因卸任的。
7月,華夏基金的鄭澤鴻卸任包括華夏能源革新在內的全部產品,共計4只,在管規模為145.77億元。wind資料顯示,近3年以來,華夏能源革新A、華夏核心製造A、華夏成長先鋒一年持有A分別虧損了40.37%、17.2%、31.96%,在同類產品中均排在中後段。
4月,圓信永豐的範研卸任在管8只產品,卸任前在管總規模超過170億元。
2024年全年,基金經理離任人數高達359名,為公募基金業26年以來新高。
2019年到2023年之間,基金經理離任人數分別為225名、252名、314名、321名、312名,去年的359名,又創了新高。尤其是開年頭兩個月,被基金經理離任的產品就已經超過了200只,相當密集。
一方面,他們的離開和2024年基金業費率和薪酬的調整有關,這塊是一降再降。
另一方面,全市場的基金經理總人數也創了新高,截至2024年12月31日達到了3945名,直奔四千人大關。總人數和離職人數在上升,但是2021年至今,每年新聘基金經理的人數卻在下降,2021年-2024年分別為761人、708人、696人、626人。
雖然人數多,基金經理的從業年限都比較短,平均只有4.77年,中位數為3.82年。從業超過10年的基金經理只有365名,超過15年的只有42名,像上文中說的曹名長這種從業超過18年的更是鳳毛麟角只有13名。
3.
公轉私、退圈、考公、被抓,
基金經理去向曝光/
這些個基金經理卸任全部產品,從公司離職,都去了哪裡呢?
首先,有一部分基金經理只是跳槽了,從一家基金公司換到另外一家,最常見的是“公奔私”,但也有少數人是反過來“私奔公”。
比如,今年8月在基金業協會備案的深圳市一諾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就是由泓德基金前任副總經理、基金經理鄔傳雁作為實際控制人並擔任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資訊填報負責人。
備案的時候,管理規模在0億元至5億元之間,全職員工人數為5人,其中,共有3人取得基金從業資格證。在一諾私募擔任合規風控負責人的黃文紅,履歷中也是“保險+公募”的複合背景,此前曾先後任職於華泰保險、泰康資產、泓德基金,在2019年就加入了一傢俬募北京祈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除了換家基金公司繼續幹,也有基金經理改行當研究員的,有些還在原基金公司待著。
今年6月,東吳基金髮布的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就在業內引發關注,原基金經理丁戈和王瑞,轉行做公司的研究員。7月,朱雀基金髮布公告,王壯飛卸任基金經理,轉任研究崗位;泓德基金髮布公告,毛靜平卸任基金經理,轉崗研究員;新華基金髮布公告,於航卸任基金經理,轉崗基金經理助理。
正常很多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都是先當研究員再爬上去的,這種逆行升職,算是“回爐重造”。
其實這樣的轉崗比較常見,還有基金經理跳到券商研究所當研究員的,這下,買方變賣方,甲方變乙方,也算是一種挑戰吧。
此外,還有基金經理直接轉行去上市公司當高管的。
去年9月,上市公司國光電氣釋出公告,聘任新董事會秘書王尚博,就是資深基金經理轉行來實業的。
他的簡歷中,2012年9月到2015年3月曆任諾安基金外匯交易員、股票交易員,2015年3月到2020年10月曆任寶盈基金股票交易員、宏觀策略分析師、週期分析師、週期組組長、基金經理助理;2020年10月到2023年9月曆任深圳創新投紅土創新基金專戶投資經理、公募基金經理;此後他離開了公募行業,2024年1月到9月期間任成都思科瑞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負責人。
幾天前,上市公司富吉瑞新聘任的董秘張大為,那簡歷裡可就更豐富了。他任職過的公司包括北京產權交易所、渤海證券投行部、北京正和正信投資管理公司、民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航天科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禎祥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江峽綠色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類似的,紐泰格的新董秘楊軍,也是圈內換過好多家的。他任職過的公司包括德邦證券投行部、國金鼎興投資有限公司、寧波梅山保稅港區鼎金嘉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國宸卓越(廈門)投資合夥企業等。
不過,這些轉行,都不如考上衙門的編制。
2021年,證監會的擬錄用人員名單中,出現了來自嘉實、易方達、匯添富、東方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的人。其中,基金經理高峰剛在嘉實基金幹了37天,手上有嘉實創業板ETF、嘉實恒生中國企業、嘉實新興科技100ETF等16只指數基金。當時突然爆出他離任了這些基金,外界還猜測,是不是“公奔私”了,結果發現,原來是上岸了。
隨後,大家發現,每年的錄用人員名單裡,都有很多基金公司的身影。
去年,有來自尚榮資本、立邦投資等機構的人士考入了地方證監局。前年更多,證監會擬錄用人員名單的原工作單位出現了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大連融泰私募基金、上海泰亞投資、上海光摯源投資、長沙麓山投資控股、北京潤成財富投資等。
就想知道一下,會計考上稅務局,基金經理考上證監會,哪個更能把前老闆嚇出一身冷汗?
哦對了,要說上岸,皈依佛門也是一種上岸吧。
當然,也有些基金經理,是沒有“去路”的,說的就是那些進去了的。
咳咳,比如說蔡嵩松,曾經是一位專搞高科技的明星基金經理,還因為“漲時蔡總跌時菜狗”的言論被評為接地氣。但是,他和同事曲泉儒參與了一起暗箱操作東窗事發,蔡嵩松失聯接受調查,從諾安基金離職。去年4月,有傳言說他已經獲刑,他回答道“我沒什麼好說的,這個是網上的說法”。到5月份,法院方面確認,該案件審理結束,並已當庭宣判,不過,判決結果沒有公開。
這顯然不是唯一的基金經理違法事件。
比如,諾安基金投資部原執行總監兼基金經理鄒翔將資訊洩露給弟弟鄒凡非法獲利。在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鄒翔竟然選擇行賄,最終鋃鐺入獄。
更奇葩的是40歲的上投摩根基金基金經理吳文哲,為了追求近50歲的女友,利用內幕交易虧損157.19萬,最終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堪稱為愛痴狂。
更不用說,被私募大V直接韋博舉報的市值管理相關的基金經理們、黑嘴和上市公司實控人等,一口氣帶出來一大堆的人,看來這些騷操作,也不是個別的基金經理才會做的。
基金圈茫茫江湖,要想坐得穩,還得守住底線,專心幫基民掙錢才是。
參考資料:
《傳言實錘!“官宣”離職,他已辦理登出手續》,21世紀經濟報道
《又一百億級基金經理卸任,旗下多隻產品淨值跌破1元》,財聯社
《中歐基金價值投資老將曹名長離任》,經濟觀察報

要想每天都能看到八妹的文章,記得點亮“星標”
—end—

金八傳媒往期獲得獎項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內容及商務合作,請聯絡八妹微訊號:bameihezuo

極揚文化,是一家新媒體、新消費為主業的新三板掛牌公司(股票程式碼:873375),旗下金八媒體矩陣包括金融八卦女、新10億商業參考等,超過1100萬用戶選擇關注我們的新媒體。

由於微信改版,公眾號文章不再按時間順序推送文章,而是根據權重推送。 


如果您還希望經常看到我們的文章,記得點在看和給八妹新增一個“星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