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美股無人入睡,也無人生還

4月7日,美股開盤便遭遇重挫。道指開盤即跌 2.85%,納指跌幅更是高達 3.89%,標普 500 指數也下跌 3.19%。大型科技股無一倖免,集體陷入普跌困境,英偉達跌逾 7%,特斯拉、蘋果跌逾 6%,亞馬遜、AMD 跌逾 5% 。
不過,好訊息隨之而來。美聯儲官網釋出訊息稱,將於當地時間上午11:30舉行理事會閉門會議議程主要聚焦於審查並確定美聯儲銀行所收取的提前和貼現利率。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會議正值特朗普關稅政策引發美股大幅調整的敏感時期。
此後,重磅利好再度傳來,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稱,特朗普正在考慮對部分國家暫停90天的關稅。
但好景不長,CNBC報道稱,美國白宮無人知曉90天關稅暫停的訊息。
訊息面此起彼伏,美股也上演ICU到KTV的反覆橫跳,好像一個精神失常的病人。美股行情先是突然逆轉,直線拉昇,道瓊斯指數從36611點的低位絕地反轉,盤中一度暴漲超2500點。不過,隨後又是風雲突變,道指從39207的高點暴跌1000點翻綠,跌超1%。
而國內,早些時候也傳來利好訊息。中央匯金公司釋出公告稱,公司堅定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充分認可當前A股配置價值,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未來將繼續增持,堅決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執行。這一舉動在全球市場震盪的陰霾下,為投資者帶來了信心與希望。
未來市場走向如何?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又是否能讓製造業迴流美國?鳳凰“說聯盟”特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階研究員、鳳凰“K說聯盟”成員邵宇,以“#全球暴跌空前不確定性下如何應對#?”為主題進行直播連線。
01
全球市場未來兩三個月很難看到起色
在全球經濟相互交織的當下,各國在全球化浪潮中相互依存、協同發展,已然構建起一張複雜且穩固的經濟網路,而特朗普關稅政策的橫空出世,就如同在這張網路上強行撕開一道大口子。
此舉引發全球性恐慌。 7 日,全球金融市場在 “對等關稅” 的陰霾籠罩下,迎來了令人膽寒的 “黑色星期一。多國股市開盤便大幅下挫,美國也持續下探,原油期貨、貴金屬、加密貨幣等各類資產紛紛遭受重創。
在直播中,邵宇表示,(關稅戰)這種激烈的衝突方式可能是如今這一代職業經理人此前都沒有見到過的,包括1987年的美國股災、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後來的疫情衝擊,都沒有引起如此大的變動。

邵宇指出,這次的衝擊之所以如此嚴重,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關稅戰直接破壞了原有的全球化結構。“簡單來說就是,全球化的‘老大’(美國)自己把桌子掀翻了。”
在他看來,不管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還是後來的疫情,實際上都只是對於全球化的重要警告,但這次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是把對全球化的衝擊都表現出來了,所以這次的衝擊幅度比想象要大。
而對於本輪大跌,邵宇認為,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來看,特朗普自己的資產肯定也受到很大影響。“特朗普有很多的地產和股市投資,虛擬貨幣也配了一些,當前的走勢下,他的資產肯定暴跌,資產大幅縮水,換句話說,他也會覺得疼痛。”
邵宇同時調侃道,特朗普總說如果跌了1000點,美國總統就應該被大炮發射出去,(按照最近的情況)他要發射出去好幾次了,因為好幾個大跌都是在他的任期內實現的。
儘管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將這場市場浩劫淡化為“有機動物”造成的短期反應,但對於美股或全球市場未來兩三個月的發展,邵宇認為全球市場短期還要承受壓力,除非有比較大的流動性釋放的政策或者是救市政策。
“除非在最後一刻達成一個關稅的新故事或者調整的方向,否則我覺得蠻難看到市場起色。”邵宇稱。這意味著,在關稅問題懸而未決的情況下,市場的不確定性將持續高企。
02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有經濟理論支撐?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背後是否有經濟理論支撐?
邵宇認為,其實是有一個比較複雜的政治經濟學考量的。二戰之後至今,大約80年的這樣一個繁榮的時間,主要是基於新一輪的全球化產生的,即全球化 3.0 時代。它其實就是由美國和美元帶領,其他國家加入的。
美國最大的出口是什麼?肯定不是它的商品,而是它的貨幣。
全球化3.0時代,本質上就是美國透過貿易逆差的方式,把印出來的鈔票給到世界各個地方,以此來換大家的資源這樣一個歷程。
在中國巨大的產能加入以後,全球化來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從全球的效率跟產出來看,它肯定是把整個全球的生產邊界,消費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擴張,所以,全球經濟才會有一個快速並且穩定的經濟增長。
對於不同的國家來說,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程序裡,有的人可能賺到錢了,收穫了更多的利益。跨國公司就很典型,高科技公司也是,因為他們可以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分享成長的成果。
但另外一方面,美國的製造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不斷的發生轉移,包括戰後向歐洲和日本的轉移,特別是當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作為勞動力供應加入來之後的話,毫無疑問,美國覺得普通的製造業可能就無利可圖了。

在製造業的轉移過程中,會有一部分美國人成為所謂的“利益受損群體”,也就是所謂的鐵鏽地帶的這樣一個概念。
當然,這些人雖然在經濟上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他們也得到了兩個方面的補償:
一方面的補償是他們獲得了比較廉價的商品,因而它的通脹是可以控制的。
第二方面的補償是,他們獲得了很多信貸,可以去買房子。
但是,2008年次貸危機的時候,信貸購房這個模型破掉了。
現在特朗普被很多人看作代言人,他要透過關稅戰,或者透過更深層次的製造業迴流美國,來彌補這些所謂的利益受損階層。
03
特朗普讓製造業迴流美國就是一種掙扎,肯定無法實現
為推動製造業迴流美國,特朗普一直採用 “胡蘿蔔加大棒” 策略。在 胡蘿蔔” 方面,他於 2017 年簽署減稅法案,將企業所得稅率從 35% 降至 21%,還對大量小企業實行穿透性稅收優惠政策,減免部分收入的稅收,試圖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吸引企業迴歸美國設廠。而在 “大棒” 策略上,關稅成為他的主要手段。
但關稅“大棒”真的能如特朗普所願,讓製造業大規模迴流美國嗎?
直播中,邵宇表示,特朗普關稅帶來的是通脹而不是製造業迴歸
從理論上來說,關稅是一種特殊的流轉稅,僅對大部分進口貨物和少量出口貨物徵收,由此構成了進出口貿易的特殊成本。美國推行 “對等關稅,意圖透過提進口商品的成本,削弱進口產品在本土市場的競爭力,從而為本土製造業創造優勢,吸引製造業迴流。但是在現實中,情況遠比理論複雜得多。

邵宇直言,(特朗普想要製造業迴流)更多是一種掙扎,“我覺得這樣一個目標至少在可以看得見的特朗普任期內是無法實現的。”
他認為,這主要在於製造業迴歸美國的成本太高了。和二戰後發達國家之間轉移產業鏈不同,如今想在不發達國家跟發達國家之間直接轉移產業鏈非常困難,比如人工成本,發達國家的人工成本是不發達國家的六七倍。
以特朗普第一任期高調引進的富士康液晶面板超級工廠為例,該專案就遭遇了嚴重困境。原計劃投入 100 億美元,最終實際投資僅 10 億美元;原本承諾創造 13000 個工作崗位,可最後落實的崗位數量還不到 1500 個。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美國缺乏完善的供應鏈叢集,零部件供應、物流運輸等環節難以緊密配合,大大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與難度;另一方面,當地勞動力市場無法滿足富士康的用工需求,難以招募到足夠數量和技能適配的工人,使得專案推進舉步維艱 。
“因此,美國想要透過關稅實現製造業迴流,(現實和預期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落差,(關稅戰)短期內可能帶來更多的是通脹,而不是製造業的迴流。”邵宇說。
邵宇認為,製造業迴流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需要三個因素的共同推動——首先,貨幣要保持弱勢;第二,員工的工資要跟新興經濟體相比有競爭力;第三,商品可以像以前那樣行銷到全球,而且不會受到貿易保護的衝擊。“三方面內容積累下來,我們花了30年時間才慢慢做到了這一點。美國想要重新建立起來,沒有二三十年肯定做不成的。”邵宇說。
04
人民幣機會越來越大,黃金依然閃耀
DeepSeek的爆火不僅成為觀察中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視窗,更折射出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層變動。當這家中國AI初創企業以開源策略和超低訓練成本,推出效能比肩GPT-4o的模型時,其引發的連鎖反應已超越技術範疇——市場有觀點稱這驗證了“東昇西落”的投資趨勢。
對此,邵宇認為一定程度上符合邏輯。“與其說‘東昇西降’,不如說是全球最堅硬的幾大泡沫紛紛破開了,比如美國的高科技股票,”邵宇表示,“DeepSeek展現了中國追趕的能力,換句話說,中國強大的地方是我能用足夠高的價效比去生產世界上最優秀的東西。對於用算力、演算法與私有模型所帶來的護城河相比是重大的一次突破。”

疊加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兩天時間內,蘋果、微軟、亞馬遜、特斯拉、Meta、英偉達、谷歌等美股“七巨頭”的市值總共損失1.8萬億美元。
而在全球經濟局勢如此動盪的背景下,另一種趨勢也在悄然孕育。儘管在關稅風暴的影響下,美元處於下行態勢,但離岸人民幣匯率卻並未如人們預期的那樣大幅貶值。
邵宇認為,人民幣在未來的機會會越來越大。“按照以前簡單一個貿易戰加稅的話,人民幣匯率會貶值比較明顯,這次美元也在下行,但離岸人民幣匯率沒有大家想得貶那麼多,而且有一段時間相對比較強勢,當然這可能跟我們後續政策處理有一定關係。
此外,在直播中,邵宇還談到了黃金市場的情況。他表示,“目前黃金的跌幅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的,也就是說它還是有這樣一個避險的屬性。他認為,黃金會依舊閃耀,“道理很簡單,如果美元真的放棄了它全球領導地位的話,肯定需要其他貨幣(替代),貨幣的競爭會變得更加的劇烈。(作為交易媒介有)3000年曆史的黃金,可能它會更令人接受。”
往期推薦

誰在製造“陷阱”?年輕的生命逝去七天後,再談車企智駕營銷

特朗普砸下關稅大棒,中美兩國商人“塌了同一片天”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