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被遺忘的歷史—-9/02/2023“矽谷領袖論壇“及歷史記錄片和書會分享記實

1945 年的9月2日是第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 歷史上的那天日本正式宣佈投降。這一天也被命名VJ日,用來紀念世界人民共同抗爭殘酷的法西斯的勝利。
七十八年後的同一天,為了讓後人不遺忘這段歷史,緬懷在戰爭中獻身的華人,重現在美華人的奮鬥史, “丁丁電視” 和“華人歷史頻道” 在位於矽谷Santa Clara 的總部, 舉辦了一場“矽谷公民領袖論壇及歷史紀錄片”分享討論會。會上放映了周敏導演的三部記錄片。周敏導演 和“尋找塵封的記憶” 的作者李安女士也在放映後回答了觀場觀眾的問題。
“丁丁電視”主編,“全美亞裔聯盟“主席黃錦航先生, “丁丁電視“創辦人丁維平女士和Claire Wu 共同主持了會議。 當日的分享會除了有電影放映外,還有全場合唱互動,Q&A,抽獎, 作者簽名等環節,節目緊湊精彩,顯示出主辦方的精心準備和舉辦大型會議的實力。
整個會場座無虛席,近百位各界人士從四面八方聚集一堂,更有從沙加緬度,桑塔克魯茲等遠道趕來的觀眾,席間有耄耋長者, 也有翩翩少年。 加州前參議員朱感生伉儷,僑領”何大姐“何孔華女士,導演周敏, 作家李安, UC AAPI 亞洲聯盟領袖李瑞老師,《一英哩》中的演員Randy Sabado 等出席了分享會。

活躍於灣區媒體的著名導演周敏摒持著“尊重歷史,為華人發聲”的執念, 十多年來致力於追蹤,探索, 研究在美華人在美的發展歷史和影響力,已製作發表了多部關於華人的歷史記錄片,在國內外獲得了多項獎項。 周敏導演這次帶來了她的三部近作: 《一英哩》;《我的58 個叔叔》和《生為藍天》。 影片作風樸實, 看似娓娓道來的故事,卻場景, 人物, 線索絲絲入扣, 其背後是大量的資料史記的濃縮。 影片場景感人,觸發了觀眾的情感,席間有不少觀眾唏噓不 已。片結束後,現場觀眾沉浸在思考中片刻, 然後全體起立鼓掌, 感謝周敏導演為呈現這些被遺忘的歷史片段, 展現華人的正面形像所作的努力和貢獻。 記錄是為了不再遺忘,是反思,警醒戰爭,為世界祈福和平,平等, 仁愛。
記錄片《一英哩》以透過採訪只謀面一次, 驟逝的華人第五代後裔羅金愛(Gerry Low-Sabado)尋找其祖先蹤跡開始,至為華人社群正名作貢獻的事蹟為導索,講述了加州蒙特瑞灣華人漁村的興衰歷史。 1851 年, 一艘從中國廣州出發的木船在加州蒙特瑞灣觸礁沉沒, 倖存者上岸後發現這裡有豐富的海鮮資源,於是在那裡開始安居樂業。 勤勞刻苦的華人很快在那裡開啟了加州的捕魚業, 華人漁村從此繁榮起來。 但不幸,1906 年5 月14日的一場大火,將漁村於一夜之間夷為平地。 痛失家園的華人,遭到當時的社會的排擠和屈辱,排華出蒙特瑞灣的捕漁業。
在美華人的血淚史,隨著時間的流逝, 倖存者越來越少, 倖存者也大多不願再回憶痛苦的過往,所以製作這樣的記錄片有很大的難度。 但在美的華裔後代,也有像羅金愛一樣, 希望瞭解他們的祖先,希望社會“帶著善意”, “去改變人們對華人刻板形像”。 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促成了周敏導演“和時間賽跑”完成的作品。 歷史又有何其驚人的相似, 今天我們還在抵抗社會上殘留的對亞裔的歧視。這部作品也展示了周導演從拍攝19 世紀華工,延伸到記錄二十世紀戰火紛飛中的華人事蹟的時間軌跡。 我們期待周導演更多的作品,讓主流社會了解華人為歷史作出的貢獻。
《我的58 位叔叔》是以曾生活在灣區,現旅居加拿大的著名女作家李安女士的“尋找塵封的記憶“一書為藍本, 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作者三代,為尋找二叔李嘉禾所經歷的苦難滄桑。58 位赴美受訓時犧牲的戰士,當時都是正值青春年少的才俊, 他們本來可以有美好的前途,但為了抗日, 走向了一條為國捐軀的不歸路。 歷史的一小粒塵埃,落在一個個家庭上,就是一座座山一樣的沉重。影片中:在德州的墓地處八十多年無人問浸,雜草叢生的一景,讓人淚目。影片展示了中美及兩岸三地誌願者在尋找“58 位叔叔”的家屬過程中的感人故事。 影片結尾發人深省,還有二十幾位”叔叔“還未找到後裔,我們還會用各種方式尋找,尋找仁愛, 和平,關懷。
記錄片《生為藍天》講述了”飛虎隊“隊員, 灣區百歲老人朱安琪參加抗戰的故事。當時的華裔飛行員後來大多加入了陳納德將軍的隊伍, 但這些士兵本人卻鮮為後人所知,他們戰後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榮譽和評價。如今能找到的,還在世的老兵已經廖廖無幾了。周敏導演在會上再次表示自己是在和時間賽跑,”被推著“拍這個記錄片。
影片放映後,丁維平女士和黃錦航先生共同主持了Q&A論壇。
漁村第五代後裔羅金愛的丈夫在會上分享了其妻子生前為華人發聲,推動至蒙特瑞市市長,公開為歷史上受不平對待的華人漁民致歉的感人事蹟。
周敏導演也分享了她拍華人記錄片的初衷和理念,及拍攝幕後大量的研究蒐集工作。
從加拿大趕來參加會議的作家李安,則分享了她在世界各地尋找”58 位叔叔“後裔的”尋找塵封的記憶“的經歷和感悟。席間一位年青人站起來分享他的感受, 他說在來之前, 他不知道華人的這些歷史, 看了電影, 他很感動。 他問李安作家為何要寫這本書, 李安說她認為:歷史在每個階段, 為人的評價是不一樣的。 如若沒有這58 位熱血青年的獻身,也許歷史就會有不一樣,也許沒有我們今天的生活。當她看到雜草叢生的墓地時, 她就覺得有責任應該要做些事, 有一種要把歷史記錄下來的衝動和責任感。
前州參義員朱感生也分享了他父親70 年前參加和“二叔”同一個軍校受訓的經歷。他表示,他是拜讀了”塵封“這本書後, 才較瞭解這段歷史。 他也表達了對李安作者和周敏導演的感謝, 感謝她們的努力把華人的歷史記錄下來。
整個活動由Youth Ambassador Ethan和Sophia現場採訪。
由“丁丁電視”發起,成立於2017 年的“矽谷公民領袖論壇“已經成功地走入了第八個年頭。論壇每年密集舉辦四次不同主題的系列活動,主題聚焦在美各族裔深切關心的實事話題。丁丁電視創辦人丁維平女士說:“我們致力於利用媒體的影響力,擬在:凝聚在美華裔的力量, 讓主流社會能聽到我們的聲音和訴求,從而建立一個平等和諧的社會機制等方面持續作出努力。所以我們每年都會特意邀請一些民選官員參加我們舉辦的活動。 活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也見證了由此而來的一些積極成果。”
這次的分享會是今年舉辦的第4個主題:我們每個人都屬於這裡!(All of US Belong Right Here!)。透過宣傳在美華裔移民在美奮鬥的故事,這樣的承上啟下的傳承,讓我們的下一代更多地瞭解華裔的歷史背景,大聲地對社會發出吶喊:我們不是掠奪者, 我們是貢獻者!也順應了在疫情時期民間自發的”停止對亞裔的仇恨!” (Stop Asia Hate!)的強烈呼聲, 讓主流社會能瞭解, 尊重我們的文化, 認可亞裔在美國曆史和社會的貢獻。
我們每個人如果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 看似微小的努力,就會聚沙成塔,眾志成城。 我們的今天其實就是在創造明天的歷史。 “丁丁電視“和“華人歷史頻道“本著張揚,宣傳在美華人的貢獻,提升華人的團結和形像,為華人”講述自己的故事”提供一個平臺。希望更多的華人以各種方式積極參與我們後續的一系列活動,正如”丁丁電視”製作的主題歌裡唱到的” I Belong, you Belong”. 這世界屬於你,我, 他, 她。 屬於我們每各人的共同努力。
墾請大家持續地支援,關注, 參與,傳播我們的論壇。行動起來,讓歷史不再重複, 不再被遺忘, 不再遭“塵封”。

更多內容請看www.AAStories.org

編輯|丁丁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