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 劉潤 主筆 / 由之 責編 / 黃靜
今天是2024年高考的第一天,將有約1300多萬考生踏上人生新徵程。
加油,祝福。
之前,有小讀者問我,有關高考填報志願的建議。
確實,報志願,是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這個決定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人的一生,必須要慎重。
關於高考報志願,城市、學校、和專業,到底哪一個更重要?
我覺得這基本已經是共識了。
選擇的排序是:城市,學校,專業。這背後,當然有它的商業邏輯。
今天再分享給你,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發。


大城市越來越大,這是不可逆的趨勢。
大城市人多,所以經濟體量大,優秀的教育資源多,好醫院多,甚至藝術設施多。
一個紐約的演出到中國,只能選一個地方演出,幾乎一定選北上廣深。
反過來因為這些設施,人們心裡想著逃離北上廣,身體卻很誠實。
優秀的人,必須和優秀的人扎堆。
獨自回到家鄉,其實是加速了專業性的折舊。
這就是網路效應。
所以,大學的首選因素是城市。
優先選擇北上廣深,然後是其他的一線城市和經濟發達的省會城市,比如南京、杭州、武漢、成都、西安等等。
利用四年的時間,尋找機會,讓自己可以待下來。


學校的重要性,是大於專業的。
你可以問問你周圍的大朋友,他們大學分別是學什麼專業的。
(你也可以在留言區說說,你曾經學的是什麼,而今天正在做什麼。)
我相信,很多人(甚至是大部分),今天做的事情,和專業沒有關係。
為什麼?
因為你讓一個18歲的孩子,來判斷自己喜歡什麼,未來熱門什麼,甚至擅長什麼,太難了。
如果今天有人對我說:“嘿,潤總,我認識一個18歲的男孩,高三了,學習成績還不錯。他很想幫你選擇你之後從事的專業,聽他的吧。”
你一定會覺得我這個朋友是不是瘋了。
我工作後十幾年都還沒有完全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又怎麼可以放心的把這關乎一生的重大決定,交給這個未經世事、只知道讀書的小孩子?
但不幸的是,我真的,把自己交給了這個18歲的小孩子。
更不幸的是,其實你也這麼做了。
我們都在自己18歲報考大學的時候,無所畏懼地選擇了一個我們其實都不太懂的東西,叫做專業。
並且還要用四年到四十年的時間,來執行這個選擇。
當年我報志願的時候,我聽到很多人說:
“我媽媽說女孩子應該讀會計,穩定!”
“國際金融很熱,全校的優秀學生都在報考,所以我也要報!”
“計算機行業的薪水高!”
“爸爸讓我出國…”
……
選專業這個決定,對大部分人來說,做得有點早。
可能我們的父母,甚至很多報志願的指導老師,其實也並不懂,他們所推薦的專業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們總是在不懂什麼是專業的時候,選擇專業。
反過來說,如果你是公司的HR,或者經理。
你看一個人的簡歷,你主要是看他的學校,還是看他的專業?
很多大公司招人,不會開一個“計算機專業”招聘會,讓本市所有大學的計算機專業都來。
他們只會去本市最好的學校,很多專業都可以來報名。
好學校的分數線,其實是比專業更重要的篩選器。
所以,學校的重要性,大於專業。
另外,在選擇學校時,可以優先選擇綜合性大學。(如果你想學醫科、藝術、表演等等專業除外)
綜合性的大學平臺大,能夠給你提供的資源多。
同時,如果你讀了不那麼理想的專業,之後想轉專業或者讀第二學位,你的選擇空間也會更大。


在本科階段,選專業,我建議你不要選太“操作層面”的專業。
什麼叫操作層面的專業?
我讀大學的那一年,國際金融是最火的專業。
我們很多學霸都去讀了國際金融,想出來找個好工作。
可是還沒等畢業,國際金融就不行了。
國際金融,就是操作層面的專業。
研究某個具體行業裡面的具體方面。這些知識和技能,是變化特別快的,特別容易過時的。
那應該選擇什麼專業呢?
選擇儘量底層的專業。
比如數學。
所有的職業,都是這些底層能力的外顯。
雖然數學看上去沒用,但其實最為有用。
在你有興趣、有能力的情況之下,我建議你選類似數學的底層專業。
它“抗衰老”的能力更強。
我舉個具體的例子。
之前有一位高三小朋友給我寫信說,她非常喜歡商業,所以打算本科報考工商管理專業。
看到這封信,我有一點點擔憂,所以給她回信說:
如果你想要為未來做更好的商業準備,其實我會更建議你,在有可能情況之下,儘量去報考一些比較底層的專業。
為什麼?
大學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很多人大學畢業之後,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再有這麼完整的四年,來系統學習,來養成學習習慣,來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這個階段,你的試錯成本非常低,因為你沒有什麼可失去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你反而不要把學習內容限定在商業這個範圍之內。
因為商業是應用層面的東西,它是很多基礎能力的綜合。
比如,商業中要用到與人打交道的能力,談判能力,銷售能力等等,而這些能力它本質上都是什麼?是同理心。
商業中也經常要做市場分析,做市場規劃,這用到的是什麼能力?是數學的能力,是經濟學的能力。
商業中還經常要演講,寫作,這用到的是什麼能力?是語文的能力,甚至心理學的能力。
所以商業的背後,其實都是一些通用的底層能力。
而這些底層能力,越早打下基礎,對你未來的收益就越大。
有了這些底層能力之後,上面才能開出各種學科之花。
所以,越是在本科,如果越能學一些底層的專業,未來可能就會走得更長遠。
當然,在本科階段學一些操作層面的專業,也會立刻有很多用處。
但是操作層面的專業很容易隨著時代的變化而發生很大變化。
能夠支撐你走得更遠的,可能還是基礎專業中能學到的底層能力。
那到底什麼叫基礎專業呢?
比如,文科中更基礎的專業,可能就是哲學、文學、歷史等等。
理工科中更基礎的專業,可能就是數學。
如果你對商業特別感興趣,跟商業相關的基礎學科是什麼?是經濟學。
如果還要更基礎一點,那就是數學。
所以我會建議你,如果有可能,可以去學數學。
退一步,可以學經濟學,而不一定必須在本科階段學工商管理。


城市 > 學校 > 專業。
儘可能選擇一線城市,選擇綜合性的一流大學,選擇儘量底層的專業。
在你的選擇範圍內,接受你所能接受的最好教育。
這是我關於高考報志願的個人看法。供你參考。
當然,退一萬步講,不論你選擇了哪個城市、哪所大學、哪個專業,如果最終你覺得不是特別理想,你也不要氣餒和沮喪,覺得人生就完了。
千萬不要這樣想。
這只是人生路上的第一個選擇,沒選好沒關係,並不會完全決定你的終局。
後面還會有千千萬萬個選擇,你要在下一個選擇到來之前,做好萬全的準備。
不管在哪,你都要儘可能地跟優秀的老師、同學學習,榨乾你能學習的一切。
為自己設定一個更高的目標,比如考某所大學研究生,去到某個特別好的公司等等。
在本科四年,不斷為你的目標努力。
積極進取、不停進步的人,不管現階段在哪,未來都一定不會太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