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面的藍字“生命樹觀點”

就可以關注我們!

人間四月天;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的呢喃;也是紛紛揚揚的雨,讓斷魂的行人惆悵。
中國人骨子裡對於清明節的各種情愫和糾纏,也就在這草長鶯飛花木芳香的時節,生出各種的荒唐。
才發現不知道生命的價值,就不會明白活著的意義;看不到永恆的真相,一切都不過是虛空的虛空。
01
清明節的思辨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間,是祭祀、祭祖和掃墓的節日。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所以,關於清明節的話題和思辨,每年四月間都是最熱鬧的,但今年卻被清明節祭祀的話題搶去了風頭。
據某寶資料統計,在剛剛過去的清明節假期中,各種紙紮祭品的銷量同比增長300%,成為這幾天網路熱議的熱點。
而這個資料背後真正讓人唏噓和嘆息的,還是祭祀對於華人刻骨銘心並與時俱進的糾結。
清明的起源與寒食節有關,學界普遍認為寒食節是由周代仲春末禁火制度演變而來。
隋朝的杜公瞻,他在給《荊楚歲時記》作注時最早提出了這個觀點:今寒食準節氣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則禁火蓋周之舊制也。
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因火而引發的災難又常常給古人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於是對於這種異己的力量,古人們就形成了崇拜與禁忌意識,這也是中國人對於自己不明白的奧秘,最樸實的一種態度。
清明節在寒食後重燃火源,為人們帶來了光和熱,不僅解決了人們的飲食問題,同時也滿足了民間對火的崇拜心理。
而寒食期間禁火,人們只能用掛錢的形式寄託哀思,這種具有物質形體錢顯然是缺乏與冥界溝通的效力的。
於是清明節就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透過焚燒紙錢傳遞哀思的平臺,藉助紙錢乃至衣物、信件在火中消逝的形體來得到安慰。
02
升級的祭祀
所以,大多數人對傳統祭祀的記憶,還停留在黃紙、花圈、金元寶上。


但如今陰間的生活配置,卻因為陽間的慾望分崩離析;祖宗的“身後生活”,也必須要跟上時代的潮流。
於是最讓人崩潰的悖論和荒唐,也就在這種人定勝天的與時俱進中冉冉升起,不再是紀念和緬懷,而是現代人的慾望和貪婪。
自己住不上豪宅別墅,就給祖先燒去中式四合院、洋房別墅;自己想要美女豪車,就用紙折出來燒給祖宗。
於是人們之前樸素的紀念和祭祀,也就在人性的加速敗壞的大環境下,成就了今天這種荒誕劇情。
而“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憂傷,也就在各種赤裸裸慾望的飛灰湮滅中,被消解為笑談。
人類對於死亡的理解,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樣放肆,人類對生命的敬畏,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囂張。
人們之前對於絕望和盼望的糾結,也就因此被解構成後現代的無所謂,並後疫情時代的愛誰誰。
那曾經對於死亡恐懼所導致的絕望,早已被深埋在物質至上的洪流中;那曾經對於死亡哀鳴所產生的盼望,早已被肢解成了記憶中的碎片。
那些在電商平臺熱銷的紙紮新能源車,那些配備"智慧地府管家"的陰間別墅,不過是把現世的物質焦慮進行數字化轉碼。
我們正見證著有史以來最宏大的造神運動,人類不僅想用科學解構死亡的神秘性,更企圖用數字邏輯重建永生體系。
03
火焰中的思考
於是那些在火光中扭曲變形的紙紮品,也就構成了後現代社會的絕佳隱喻:我們越是精心製造永生幻象,越加速暴露存在的荒誕性。

當鍍金元寶在高溫下碳化,當電子蠟燭在灰燼中短路,這場集體行為藝術正演繹著海德格爾所說的"向死而在"的現代性潰敗。
讓我們看到焚燒行為本質上是精神分裂的外化:我們既渴望透過物質毀滅抵達永恆,又恐懼在灰燼中照見自身存在的短暫性。
自然這種矛盾造就了祭祀儀式的異化:人們透過製造更復雜的紙紮品來逃避存在之問,就像往深淵中投擲石頭以拒絕聆聽回聲。
所折射出來的就是啟蒙運動以來理性主義的根本困境:人類解構了傳統文化的彼岸想象,卻無法用物質主義構建新的終極關懷。
我們越是精心設計祭祀用品,就越會喪失對生命本質的質樸感知;人類最珍貴的情感體驗正在被壓縮成可批次複製的文化快消品。
所以,當我們站在這場荒誕劇場的中心,真正思考死亡、生命、意義、價值等終極性問題的時候,看到真相的機會也就來臨。
我們應該在痛定思痛的過程中承認,真正的紀念不應該是現世焦慮的轉嫁,而應該是對生命價值的確認。
在科技與信仰的張力中,需要真正勇敢的人不是簡單的拒絕,而是因為萬事相互效力,讓真正愛祂敬畏祂的生命得到益處。
就是徹底謙卑下來放棄自己的標準和以為,承認自己自我中心的邪惡,分辨出捆綁和轄制我們的謊言,真正回到活水的泉源。
04
終極的盼望
當最後一縷青煙消散於2025年四月的春風中的時候,一樹一樹的花開與燕在梁間的呢喃,都在喚醒沉睡的靈魂。

提醒我們只有穿越物質的迷牆,重建靈魂與永恆的對話通道,才能讓緬懷不再是恐懼的投影,而成為照向永生的稜鏡。
讓我們看到在灰燼升騰之處,其實是物質主義最後的祭壇,但穿透煙霧的微光始終在場從來都沒有離開過。
甚至調動萬有幫助我們停止用現世邏輯構建彼岸世界,引導我們從物質補償回歸靈魂對話,在火焰中看見被遮蔽的真相。
那就是死亡不是需要充電樁續命的電子幽靈,而是丈量生命深度的永恆座標。
讓我們明白人世間最大的悲劇就是在死人的墳墓裡找生命,卻不肯在祂那裡得生命!
因為這個日光之下的世界,沒有任何的力量能勝過死亡,無論人怎樣透過自身努力,以實現生的意義,都不能填平死的遺恨。
只有從日光之上來到這個世界的祂,用自己的生命解決罪和死亡之後,這個世界才有了永恆的盼望。
讓所有拒絕被火焰舔舐的生命,可以在時間中顯影為光的形狀:在對永恆不斷的追問和尋找中,真正認識自己是誰為什麼活著。
於是這些拒絕參與焚燒遊戲的人們,就在靜默中守護著精神世界的最後防線,並勇敢的大聲呼喊。
他們懂得,真正的永生不在仿製品燃燒的噼啪聲裡,而在於祂奇妙宏偉的拯救計劃中。
因為終極的突圍在於認知正規化的顛覆,就是不再效仿這個世界,而是心意更新而變化。
而真正的祭祀從來都不在火焰中,而在於每一個被造的生命,對於創造者的聽命和順服。


想看更多文章,請關注我們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點選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給別人更多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