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拳”打完了,要賣房嗎?

👇關注我,提高財富和商業認知,實現五個自由
房地產股昨天尾盤猛衝,昨天又迅速回調。短短24h不到,玩了一把過山車。
昨天住哥的釋出會還是可以感受到壓力和努力釋放的政策。
但顯然,從資本市場用腳投票的結果來看,對於會議釋放的訊息,並未滿足預期。
昨天住哥的釋出會,打了一套“組合拳”——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
四個取消:
充分賦予城市政府調控自主權,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限制性措施,包括取消限購、限售、限價、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
四個降低:
  • 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25個百分點;
  • 降低首付比例,統一首套、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到15%;
  • 降低存量貸款利率;
  • 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稅費負擔;
兩個增加:
一、透過貨幣化安置等方式,新增100萬套城中村危舊房改造
這次,對條件比較成熟的100萬套,透過加大政策支援力度,提前幹、抓緊幹,主要採取貨幣化安置。
而且住建部領導的表態很有講究:“將透過貨幣化安置房方式新增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前期工作做得好,還可以在100萬套上繼續加大力度。”
這句話的意思是,先增100萬套,效果好可以繼續加。這樣的說法,大家有沒有熟悉感覺?
貨幣化棚改這一招,似曾相識。
早在2015年,在樓市岌岌可危的時刻,國家就曾釋放"棚改貨幣化"的大招。那一年,各地樓市坐地起飛,一年內少則上漲30%,多則翻倍。讓深陷泥潭的三四線城市樓市獲得了喘息之機。‍‍‍‍‍‍‍‍‍‍100萬套住房拆遷,平均每戶賠償150萬計,一輪拆遷下來,預計釋放資金1.5萬億。
按理說這個表態一齣,地產板塊莫非又要從ICU裡衝出來嗨了?
實際上,真金白銀的資本,看這個問題眼光要毒要準的太多。昨天用腳投票的結果就是:市場並不買單。
為什麼?
重啟棚改貨幣化100萬套,涉及三個關鍵的問題:
1. 這一次,錢從哪裡來?沒有明確。
這一點就足夠說明很多問題。
2. 從規模上來看,100萬套看著挺多,實際上經不起推敲。
  • 2015年貨幣化安置601萬套;
  • 2016年606萬套;
  • 2017年600萬套;
  • 2019年285萬套;
這次100萬套的規模看著刺激,但對2019年的樓市都沒作用,那麼對2024年的樓市作用也有限。
3. 模式疑問:這次貨幣化安置,是真金白銀給錢,還是給房票?
錢是錢,和房票就不是一個性質的東西,在當下國內戶籍制度加速退場的背景之下,錢和房票的潛在巨大的價值差距。
三個不確定性疊加,讓這次重啟貨幣化安置的新表態,被打折不少。
二、年底前,將“白名單”專案,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
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要將所有房地產合格專案都納入“白名單”,應進盡進、應貸盡貸,滿足專案合理融資需求。
現在一提到四萬億,似乎就像魔咒一樣,代表著向好的希望和救贖的良藥。
規模挺大,但實際用途更重要。當下國家放開信貸口子,給開發商增加流動性,開發商拿這個錢去會去幹什麼?
沒有任何的想象力空間,其實就是儘可能給還有救的房企貸款,讓他們趕緊保交樓,或加大供給力度。
貸款是要給利息的,按照當下樓市成交低迷,開發商去化艱難的實際情況來看,對貸款有什麼動力?
這個本質,都不需要什麼行內行外的說法了,一目瞭然的事情。
資本市場一看,喲,又是預期管理的那一套?
最後小結:
結合這次釋出會的措施,當前住哥對於樓市的判斷是:經過三年不斷調整,市場已經開始築底。意思是樓市正在回暖,對近期樓市政策雖然不能說“滿意”,但至少是給了“肯定”。
住哥上層對於房地產的態度,還是希望居民上槓杆,也為了能繼續槓槓,降低資金成本和門檻。
透過地方債、國債作為啟動資金和託底,來實現“止跌回穩”。注意,是回穩,不是回升。
再直白一點,“託而不舉,以穩為主”。心裡有數了吧。

Spenser,大灣區第一商業博主,base深圳&香港;加我個人微信,圍觀我的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