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告!紐約市約有63萬華人亞裔中最多法拉盛第一

週三(5月14日),亞美聯盟(AAF)釋出最新報告,全面檢查了幾個紐約華人社群的人口面貌。報告發現曼哈頓著名而古老的華人居住地——中國城(華埠)仍然在萎縮,而外區的華人區如王后區的法拉盛和布碌崙的八大道仍然在茁壯成長。
這份名為《擴大的社群、擴大的需求:市議會選區中的亞裔社群》的報告,綜合審視了紐約市華裔美國人在今年關鍵的市長和市議會選舉前面臨的增長、遷移和挑戰。報告顯示了法拉盛和日落公園的興盛與唐人街的衰落。
報告說,華人社群擁有超過63.1萬名居民,保持了紐約市最大亞裔群體的地位,然而華人社群的動態正在改變。第20區(法拉盛)仍然是紐約市最大的華人人口中心,擁有超過8萬名華人居民;第43區(布碌崙日落公園/班森賀)緊隨其後,擁有6.8萬名華人居民;其他華人人口較多的地區包括王后區第19區(白石鎮、大學點、貝賽、小頸等)和第25區(艾姆赫斯特、傑克遜高地和木邊等)以及曼哈頓第1區(唐人街)。
報告同時分析了唐人街人口減少的原因,認為是年輕一代搬到了其它行政區而只有老人留下來的緣故。華埠華裔居民自2018年以來人口減少了8.7%。
另外,報告發現英語仍然是華人社群的障礙。在法拉盛,70%的華人英語能力有限,是全市最高的;而在日落公園、邱園與新鮮草原,超過一半的華人也面臨類似困境。
報告也發現,法拉盛的亞裔居民有超過21%生活在貧窮線以下;18%的家庭依賴SNAP(糧食券)福利;住房支出佔收入的30%以上。
此外,華人社群也呈現老年化日益嚴重的趨勢。在唐人街老年人比例最高(27.6%);法拉盛為21.4%,凸顯了擴大老年人和健康服務的迫切需求。
報告指出,根據新劃分的選區邊界,華人人口在城市中的分佈使得其政治參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華裔選民是第20、43、25和19選區的強大群體,其影響力延伸至史坦頓島和布朗士區。
“華人社群歷代一直影響著紐約,”亞美聯盟執行董事陳文心(Catherine Chen)在一份宣告中說,“這份報告提醒我們,即使人口變化、新的挑戰出現,他們的根基仍然深厚,他們的貢獻仍然強大。”
因此,報告提醒華裔社群市議員的參選者們:必須優先考慮語言便利、經濟適用住房、老年護理和經濟穩定等議題。
紐約生活資訊 免費釋出
請掃描分類資訊微訊號二維碼
版權宣告
1、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平臺系資訊釋出平臺,僅提供釋出功能;
2、平臺所釋出的原創文章與圖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3、平臺上釋出或轉發的文章與圖片有任何侵權行為,請在平臺發訊息給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