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來源:印客美學【id:ink20160101】
最近有個話題引起了激烈討論:“為什麼有錢人家的孩子都長得好看?”
從明星到身邊的素人,大家討論的熱火朝天,似乎總能找到例證支援這一論斷。
可是,這個論題真的能成立嗎?
“有錢”真能跟“好看”劃等號嗎?

最近,網上有個很火的議題:為什麼有錢人的孩子長相都很好看?
有網友表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星。娛樂圈公認的美女劉亦菲,就屬於“有錢人家漂亮的孩子”。
據說她的母親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是小有名氣的舞蹈演員,父親也是事業有成、家底豐厚。
考古劉亦菲小時候的照片,會發現她從小住的就是別墅,足見其生活條件優渥。

“不好好工作就得回家繼承百億家產”的虞書欣,最近也因為《中餐廳》中的表現,成了這一論題的例證。
網友們誇她外形甜美、性格好,還真實、情商高、情緒穩定,不愧是從小被寵大的有錢人家的孩子。

在網友們看來,富家千金們大多都面相很好。
因為她們一般都是大氣的方圓臉,臉型流暢,額頭飽滿,給人一種大氣、端莊、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

還有不少網友以自己身邊的帥哥、美女朋友為例,證明有錢沒錢,長相真的有壁。
“家裡有錢的孩子,一般都顯得很乾淨,說話辦事都很從容,連表情都很好看;而家裡拮据的孩子,一般都灰頭土臉,害羞,待人接物不利落,表情不好看。”
“家境富裕,看起來就是比同齡人年輕漂亮,穿衣打扮也更得體有品位。”

甚至有網友表示:有錢可以改變面相。
比如甘比,從前她當記者時,經常被嘲“豬鼻子”“三白眼”,面相憔悴、疲憊;嫁給劉鑾雄、成為“中國香港女首富”之後,氣質跟從前有了天壤之別。

雖然細看五官並沒有什麼大變化,整體面相卻好看了不少。
被拍的側顏圖,下頜線條清晰、面部五官柔和,甚至能看出幾分偶像劇女主的調調。

電影《寄生蟲》中有句臺詞:“有錢人家的小孩連衣服都沒有褶皺,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
為什麼網友會覺得有錢=好看?難道錢和容貌真的有關係?

在網友看來,家境好的孩子,會自帶基因優勢。
因為從生物學角度來看,有錢人家的父母往往擁有更好的基因條件和更多的擇偶權。
這種“強強聯合”,使得孩子在基因上具備優勢。

就算先天條件一般,有了優渥的家境,也足以對孩子進行後天培養、提供資源。
有錢人家的孩子能享受到更好的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而良好的營養攝入和均衡的膳食結構,有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外貌發育。

有錢人家的孩子還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包括藝術教育、禮儀教育等。
這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內在素質,還能夠透過形體訓練、氣質培養等方式,使孩子的外貌更加出眾。

條件優渥的家庭,往往也願意在美容護理和個人形象的打造上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就算日後要整容,“整商”也會高人一等。
網友還認為,有錢人家的孩子由於養尊處優又見過世面,在言行舉止上會更自信,這能夠提升其外貌吸引力。
在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詩齡。
經常能看到網友們滿懷豔羨的說:她的貴氣感是被愛和金錢滋養過的模樣。

網友們列舉的這些理由,貌似都很有道理。
但我心裡還是有一個疑問:“有錢”真能跟“好看”劃等號嗎?

雖然網友們從先天條件到後天資源的全方位解讀看似有理、邏輯正確。
但事實上,這只是社會上普遍存在著的、對有錢人家孩子的錯誤的刻板印象。
錢確實能讓人具備一定的優勢,但外表並不僅僅取決於經濟條件和家庭背景。
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有錢”和“好看”劃等號。

首先,遺傳因素具有不可控性,孩子不一定就會繼承到所謂“好看”的基因。
每個人的遺傳組合都是獨特的,基因組成可沒法透過財富來改變。

雖然有錢家庭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的外貌就會因此變得出眾。
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飲食和適當鍛鍊對於外貌的塑造固然重要,但這些因素也並非有錢家庭的專屬。
任何家庭,只要注重這些方面,都有可能培養出外貌健康、精神飽滿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有錢=更好看”的說法,本質上就是有問題的。
它暗示了只有金錢才能帶來美感和吸引力,是消費主義在審美層面的體現。
網路上充斥的各種美顏濾鏡、修圖軟體、網紅妝容、整形觀念……都在不斷塑造和引領著公眾的審美觀念。
之所以要鼓吹這樣的審美觀念,就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
但在潛移默化中,每個人都接觸到了這些外貌標準,有一部分人被PUA,於是開始相信它們就是對的、是真理。

當審美變得單一又乏味,變美的途徑自然也變得單一了——必須要有錢。
人們開始將對美好富足的理想生活的憧憬,外化為了對審美的追求;開始將財富與外貌聯絡起來,形成一種誤導性的價值觀。
可事實上,不是金錢造就了大眾所認同的“美”,而是大眾認為的“美”被包裝成了消費主義下的結果。
本文授權自印客美學【id:ink20160101】,一個美學和藝術的科普地,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審美,歡迎關注這個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