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人覺醒第一步:學會守錢

不知不覺,又一年要結束了。
這一年,大家似乎都過得有些艱難。
金三銀四的招聘黃金期不再人聲鼎沸,反而一整年身邊都是工作難找的唉聲嘆氣;
全員狂歡的購物節也似乎熱情冷卻,大家開始更小心地對待自己的每一份花銷。
知乎上甚至有個熱門話題:哪一瞬間發現你的消費降級了?
(圖源網路,侵刪)
有回答說,是習慣性捲起了9塊9的咖啡,6塊錢的奶茶也喝著越來越順口了。
比起炫耀新買的東西,各種省錢大法在社交媒體上更受歡迎。
乍一看,似乎是我們的消費慾望變低了。
但實際上,只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生活中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
學會精神和物質的極簡,把存下來的錢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才是一個人心智成熟的開始。
消費降級,不一定是生活質量變低
前段時間,各種直播間的負面訊息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而所有的質疑和吐槽背後都是因為:我們變得更在意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這個東西我真的需要嗎?這個價格真的划算嗎?這個優惠力度真的有那麼大嗎?
經歷了前幾年,很多人的消費觀念都有了轉變。
我們不再容易將金錢和注意力,放在那些並不能提供什麼價值的衝動消費上。
而是開始研究,怎麼用更低的價格買到質量更好的東西,怎麼花小錢讓自己獲得更高的情感價值。
所以與其說這是“消費降級”,不如說是“消費觀”的一種升級。
網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假裝消費”的年輕人佔領了商場。
大家表示,現在人們逛商場,好像真的只是“逛”。
各種小店轉個遍,拍個照吃吃飯,然後空著手回家。
大家為什麼都“只逛不買”?更多的情況是覺得沒必要。
很多精緻漂亮的小掛件、玩偶,乍一看挺新鮮,也並不怎麼貴。
但新鮮勁兒回家以後就沒了,最後大機率都是在一旁落灰,還佔地方。
正如李銀河所說:
“精緻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識到自身存在的。”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一旦從衝動消費裡跳了出來,就會更開始用局外人的姿態對自己進行審視。
這個時候,我們就更傾向於把錢花在更有用、更長久、更實惠、更具有價效比的地方。
而這種清醒地活,才是“消費降級”背後真正的意義。
遠離多巴胺,追求內啡肽
有人說,“消費降級”代表低慾望的生活。
個人覺得恰恰相反,大家的慾望本身並沒有變低,只是聚焦在了更深層的地方。
在豆瓣攢錢小組裡,看過幾個挺有意思的事兒。
90後碼農小趙,年薪60萬,卻全身上下都是平價基本款,手機也從不追求大牌;
還有個二胎媽媽,透過和同事朋友拼單,直接找廠家批發,省了不少生活用品和日常零食的支出。
這些點滴的支出,對他們來說,更像是壘起帝國大廈的金磚。
因為他們早已學會把存住的錢,統統用在“刀刃”上:
有的把錢用於報網課,透過學習提升自身競爭力;
有的把錢花在家人身上,給父母養老金,給孩子報學習班,給妻子買護膚品;
有的把錢用來付房子首付,給自己和伴侶一個安穩的家;
有的把錢進行了再投資,一步步擴張事業版圖。
其實很多時候,驅動我們消費的並不是物質需求,而是某種情緒價值。
即使前方充滿不確定,我們也不想降低生活質量。
這時,選擇更高性價比的快樂,把省下的錢用來投資自己也就成了理所當然。
當我們能用更少的錢,得到更精準、更持久的精神快樂。
這種理性選擇帶來的內啡肽,要遠遠大於物質消費能提供的短暫的多巴胺。
所以說,表面上看是似乎是“消費降級”,其實背後是精神層面的精準出擊。
確認哪些東西是必須的,哪些目標是一定要完成的,而哪些是無效的,哪些的是內耗的。
擺脫了“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而不是隨波逐流。
新的一年,讓自己更幸福的幾個方法
舊年已盡,新年將至,許多紛繁複雜的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我們大多會期盼:經濟更寬裕,精神更充實。
但說到底,還是更平和安穩的幸福。
想要實現這一點,這裡給大家幾條建議。
1)物質精簡
首先,給家裡做一次大掃除,徹底“斷舍離”掉那些根本沒用的“殭屍物品”。
徹徹底底收拾一次,才知道自己有那麼多沒有用又擠佔生活空間的東西。
把沒用的東西清理掉,把自己的家還給自己,也許還能找到失落已久的寶藏。
或許是一件很久不穿的衣服,丟在角落裡已經遺忘了的首飾,給生活增加一些小驚喜。
其次,如果你是個很愛“買買買”的人,可以嘗試給自己設定一個購物冷靜期。
在網上看到了喜歡的東西,不妨先加入收藏或購物車,彆著急下單,等過幾天再回來看看。
也許到時候你就發現,原來這東西我也沒那麼喜歡。
最後,拒絕“囤貨焦慮”。
尤其是蝸居在小小出租屋裡的打工人,或是家裡堆滿孩子東西的寶爸寶媽。
看到網上的囤貨、收納影片頭腦發熱。
但真實的世界沒有濾鏡,只有各色包裝雜亂地堆在家裡的各個角落,而且消耗的速度遠遠比不上購買的。
時間久了,錢包癟了,生活空間被擠壓了,生活質量也降低了,得不償失。
2)情緒分離
除了物質,精神世界也要“刪繁就簡”。
有時候面對一件事,腦袋裡好像有無數個聲音在說話。每種情緒似乎都想要跳出來佔據主導權,讓人不堪其擾。
所以請不要過早地給一件事貼上“情緒標籤”。
放平心態,解開執念,是提升幸福感最好的方式。
3)能力沉澱
電影《天下無賊》中有一句著名臺詞:“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
這並非是喜劇的調侃,而是社會的現實。
提升自己的硬實力,成為不可替代的那個,才是在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的唯一方法。
無論你有什麼樣的計劃,不妨開始立刻實施。
做自己擅長的事,沉澱自己的專業能力。
當我們足夠強大,就不會因小小的風浪慌張。

寫在最後


很贊同毛姆的一句話:
人追求的當然不全是財富,但至少要有足以維持尊嚴的生活,使自己能夠不受阻撓地工作,能夠慷慨,能夠爽朗,能夠獨立。
生活最好的狀態,其實無需昂貴的花費,也不需要緊鑼密鼓的安排。
我們只需要選擇自己真正需要的,用帶著鬆弛感的眼光對待身邊的一切。
安利時刻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2025社沒共讀會】

正式跟大家見面

了。


如果你對【2025社沒共讀會】感興趣,可以加入社沒共讀會交流群,推薦共讀主題和書目,第一時間瞭解共讀會的最新進展,參加共讀會的部分活
在群內,四大福利:
1、領取2023年【美好關係】主題書單和12本電子書
2、領取2024年【自在成長】主題書單和12本電子書
3、一些梁老師讀書寫作、搞錢成長閉門會名額等
4、第一時間瞭解最新進展,參加部分公益共讀活動。
加下方老梁社長的微信,即可進入共讀交流群,成長快人一步。
暗號:2025共讀

作者:帆書 · 落落
來源:帆書樊登講書
圖片:圖蟲創意
編輯:KK
我知道你也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