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強硬派暫時接受了一項不穩定的休戰協議

西方媒體認為,當前伊以雖達成停火,但伊朗內部權力已轉移到更強硬的革命衛隊,新領導層在民族主義高漲中獲得鞏固,反而更具進攻性。核武衝刺意圖未改,外交妥協意願減弱。表面和平背後,新的安全風險正在累積。下面是他的詳細看法,發上來僅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以色列偷襲伊朗#中東局勢#伊核談判#美國偷襲伊朗
伊朗的強硬派暫時接受了一項不穩定的休戰協議

在特朗普宣佈伊朗與以色列達成停火協議後,雙方的戰火併未完全停歇。以色列繼續摧毀伊朗剩餘的導彈陣地,並暗殺一名伊朗核科學家。與此同時,一枚伊朗導彈突破以色列防禦,擊中了居民區,造成至少四人死亡。伊朗官方雖然否認與美國有任何私下協議,但同時表示,只要以色列停止進攻,伊方也會結束戰鬥。
表面上看,這場停火暫時緩解了局勢,但其背後卻隱藏著伊朗國內正在發生的一場深刻而複雜的權力重組。戰爭加速了伊朗革命衛隊全面接管國家權力。現年86歲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戰事初期被隔離保護,很長時間消失在公眾視野之外。據知情人士透露,決策權已被移交給一個由革命衛隊主導的新領導小組。即便哈梅內伊未來重返政治舞臺,其個人權威也難以恢復。整個伊朗實際上已經處於軍方主導的半軍事統治狀態。
隨著革命衛隊高層的更替,一批信奉“戰略耐心”的老一代將領被清除,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更加激進的年輕軍官。早在2020年,特朗普授權暗殺蘇萊曼尼時,革命衛隊的領導層已經出現動盪。而在本輪衝突中,新領導層表現出比以往更加強硬與冒險的姿態。過去內部還在爭論是否應當緩和反以政策,而如今內部已沒有溫和聲音,所有人都成為了鐵桿強硬派。
此前一年,伊朗國內的派系鬥爭持續激烈。革命衛隊內部的商人集團、職業軍官與意識形態派系不斷爭奪權力,溫和務實派系則被邊緣化。2024年總統神秘直升機失事,更一度加劇了高層內鬥。但本次短短十二天的戰爭,卻意外在共同對外作戰中整合了內部力量。長期的內部紛爭在對外強硬姿態下暫時擱置,形成了新的內部團結局面。
以色列原本寄望透過打擊削弱伊朗內部的支援基礎,激發國內反對力量。然而戰爭反而激發了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政權與民眾的距離被進一步拉近。面對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流亡王儲巴列維的起義動員,伊朗民眾幾乎沒有響應。起初對革命衛隊失誤的質疑,很快被民族自豪感所取代。大量原本逃離德黑蘭的民眾紛紛在轟炸尚未結束時返回。連流亡歌手、政治犯母親等曾批評政權的群體,也紛紛呼籲全民團結一致捍衛國家。
然而,這種表面團結能否在停火後延續,仍充滿不確定性。許多伊朗人希望透過新的社會契約削弱神權體制的宗教控制。霍梅尼當年曾警告不可讓革命衛隊染指政治,擔心軍方架空神職權威。如今神權體系已經被邊緣化,國內已有放鬆跡象浮現,例如官方媒體中女性頭髮暴露畫面的出現。革命衛隊龐大的經濟利益也使他們有穩定內外局勢的現實需求,以便繼續掌控經濟資源,恢復與國際市場的聯絡。
儘管如此,伊朗對核武器的執念始終沒有放鬆。伊朗原子能組織高層已明確表示核生產繼續進行。議會中已有激進派提出伊朗應徹底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中止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甚至有聲音主張伊朗應直接衝刺核武突破口。據傳部分高丰度濃縮鈾已被秘密轉移至地下設施。一位海灣國家調解人悲觀表示,他們必然會全力衝刺核武,這是非常危險的訊號。
伊朗長期對外交談判保持高度戒備,這源於歷史上的兩大教訓。卡扎菲在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被西方推翻,薩達姆在全面配合核查後依舊難逃被顛覆的命運。這些經歷深刻影響了伊朗強硬派的戰略心理。如今連曾經的溫和派也因美伊最近一輪談判破裂而失望,背叛敘事再次成為伊朗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
新一代革命衛隊領導人堅信,是他們的導彈攻勢迫使以色列接受停火。這種自信將推動他們在國內持續鎮壓,在對外戰略上繼續擴張威懾。他們將加快重整軍備,鞏固戰略威懾力,並將隨時準備在必要時衝刺核武能力作為最後保險。外界過去認為伊朗的專制源自神權體制,如今軍事集團接管政權,表面看似理性務實,但其實變得更加難以預測。他們是否真有能力打破長久積累的猜忌與封鎖,實現和平與繁榮的新局面,仍充滿未知。特朗普描繪的中東和平新時代,現實中仍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