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練馬進:“中國媽媽”,在墨西哥培養世界冠軍

2025年世界泳聯跳水世界盃總決賽將於5月初在北京舉行,墨西哥隊憑藉分站賽積分獲得參賽資格。
近年來,墨西哥運動員在國際跳水賽場頗具競爭力,實力不俗的背後離不開一位來自中國的跳水教練——馬進。
在墨西哥,馬進不僅被運動員們親切地稱作“中國媽媽”,也被當地民眾所熟知。近日,中國援助墨西哥教練團團長馬進接受中國僑網“華人故事”欄目專訪,講述她海外執教20餘年的經歷與感悟。
從芭蕾到“空中芭蕾”
在北京出生的馬進自小跟隨家人學習芭蕾舞。芭蕾舞在她眼中優雅舒展,十分優美。在看似鬆弛的動作中,需要精確的肌肉控制,協調身體力量。
或許是跳水與芭蕾的相似之處為馬進帶來了新的橄欖枝。當時,北京跳水隊教練任少芬到學校挑選苗子,看中了身體條件優秀的馬進。她回憶說:“家裡覺得練體育對身體好,就同意我去學跳水。”
從排練室到跳水池,馬進起初並不適應從芭蕾到“空中芭蕾”的變化。“最初的感覺是害怕,那時候人很瘦小,跳臺又高,跳水池裡的水也非常涼,還有消毒的氣味,這些都讓我覺得恐懼。”馬進說。
訓練的日子並不輕鬆,時常要挑戰體能極限,出早操也十分考驗小隊員的毅力。“雖然當下覺得難熬,但是這種經歷磨練了堅強的意志品質,培養了我要戰勝一切事物的決心,也影響了我以後的性格。”馬進說。

16歲的馬進。受訪者供圖
即便艱苦,在家人的鼓勵下,馬進還是漸漸適應了訓練隊的生活。“隊裡營養好,加上訓練,我的身體更健康了。隊裡同學們一起上學、一起訓練,生活也十分有趣。”她說。
運動員時期的馬進領悟動作極快。在教練任少芬看來,她是一名有天賦、有悟性的運動員。因此,當馬進因傷不得不暫停運動員生涯後,任少芬邀請她在完成學業後,以教練身份,重回北京跳水隊,繼續跳水事業。
“當時我20歲,跟隨我的教練任少芬一起,開始帶領隊員訓練。”從學習技術到學習如何指導技術,在馬進看來,恩師任少芬不僅是她運動員時期的伯樂,更是她教練事業的領路人。
此後,馬進在北京跳水隊執教10餘年,直至援助墨西哥的通知到來。
初抵墨西哥
2003年,馬進隨首批中國援助墨西哥體育教練團前往墨西哥,開始異國執教生涯。
離開生活了30多年的家鄉,遠赴大洋彼岸的陌生國家,馬進對於生活中的這種變化欣然接受。
“我看過墨西哥的影視作品,對那裡的熱情奔放印象深刻。所以當我得知要去墨西哥的時候,沒有什麼擔心,反而十分想要迎接挑戰,去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她說。
但現實與影視劇不同,剛抵達墨西哥的馬進發現,當地情況與想象中並不相同。最初,她被安排到墨西哥北部城市蒙特雷工作。“那裡的氣候四季分明,有點像北京。”馬進回憶,在那裡,她發現雖然墨西哥跳水曾取得佳績,但整體訓練環境堪稱艱苦。
“訓練裝置簡陋,跳臺、跳板老化,沒有保護帶,訓練場地也很緊張。”馬進說,這種背景下,墨西哥運動員基本技術訓練不到位,即使身體條件優越,也難以完全發揮優勢。
硬體條件外,語言也是不小的挑戰。雖然臨行前,教練團進行了短暫的西班牙語培訓,但仍然難以與當地人自如交流。
面對挑戰,馬進十分樂觀。語言溝通不暢,就透過肢體動作交流;訓練習慣不同,就根據情況靈活調整計劃。工作之餘,還常與當地朋友共聚小敘。“對我來說,一切都充滿未知,每天都在接觸新東西,雖然辛苦,但生活十分充實,心情也很愉快。”她說。
競技體育以成績說話
紮實的執教經歷和靈活的訓練策略讓馬進的工作很快就見到成效。
在蒙特雷執教1年多後,墨西哥跳水隊在2004年世界青年錦標賽上收穫多枚獎牌。2005年,馬進帶隊的跳水隊又取得了當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墨西哥代表團的唯一一塊金牌。
此後,馬進與團隊被調至首都墨西哥城,又先後帶隊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羅馬世錦賽等國際賽事,取得優異成績。
“2009年羅馬世錦賽,我帶教的埃斯皮諾薩奪冠,這是我工作中的一座里程碑。”馬進回憶,埃斯皮諾薩奪冠後,時任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特地致電,向團隊表示祝賀。
取得新突破後,馬進為團隊爭取了更專業的訓練裝置和場地,成績也水漲船高。2011年泛美運動會,墨西哥隊包攬跳水專案全部8枚金牌。2012年倫敦奧運會,墨西哥跳水隊在女子雙人十米臺專案拿到銀牌,實現了該專案在奧運會上的突破。
2012年底,墨西哥政府授予馬進“阿茲特克雄鷹勳章”。受訪者供圖
2012年底,為表彰馬進為兩國體育文化交流所作貢獻,墨西哥政府授予其“阿茲特克雄鷹勳章”。這是墨西哥政府向外國人授予的最高榮譽,馬進也成為獲此榮譽的中國體育第一人。
榮譽之路並非坦途。即使赴墨執教至今,馬進已經帶領運動員獲得近300枚國際賽事獎牌,但她坦言,自己也曾遭遇質疑。
早年間,曾有一位記者在報道中發出疑問:“中國教練給墨西哥帶來了什麼?”馬進表示,競技體育以成績說話,因此當時她並未正面回覆,但後來的一切成績,都以事實回答了這個問題。
同樣的,在賽前被問及比賽目標時,馬進也從不誇口。她說,雖然成績是競技體育中無法迴避的議題,但她從不在賽前制定所謂目標。“我們有信心,只是不宣之於口,尊重競技體育的未知性,希望大家可以卸下包袱,輕裝上陣。”
如今,爭議早以平息,回首20多年來的援墨執教生涯,馬進用“欣慰”和“幸運”兩個詞概括。“欣慰工作收穫了成績與認可,也很幸運能體驗這份特別的人生經歷。”她說。
取得信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回應外界的質疑固然需要厚積薄發的時機,取得運動員的信任則需要潤物細無聲的細心浸潤。
“訓練也講究因材施教,所以我沒有把中國的訓練方法照搬到墨西哥。”馬進表示,她根據不同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做出了不同的訓練計劃,在執行過程中,也會根據隊員情況隨時調整。
每天訓練開始前,馬進會觀察運動員的狀態,決定訓練科目。“不能讓他們覺得訓練難以接受。”馬進表示,跳水是一項需要勇氣的運動,有時在訓練中,透過一個表情,她就能察覺到運動員的恐懼。
這種恐懼需要逐漸引導克服。馬進表示,對於曾經失誤的動作,有時運動員在跳臺上猶豫1個小時也不敢再次嘗試。“這就需要透過各種訓練方法,修正技術,讓運動員在一次次訓練過程中確信,聽教練指導,就不會‘拍’。”
技術上得到認可,感情上贏得信任,在這樣日拱一卒的訓練下,馬進的付出也得到運動員的回應。
2007年墨爾本世錦賽女子十米臺決賽,馬進帶教的首批墨西哥運動員埃斯皮諾薩在第一跳出現失誤,隨後在跳臺上淚流不止。
當時,馬進不知道她流淚的原因,只是繼續指導她完成後續比賽。賽後,馬進詢問得知,埃斯皮諾薩是在擔心,如果比賽中發揮不好,可能會影響馬進在墨西哥的去留。
“她心裡不捨,不想失去我。”明白過來的馬進下定決心,要對得起隊員的信任和依賴。“我一定要給她練出來,給她一個好結果。”馬進這樣安慰埃斯皮諾薩,也這樣告訴自己。
在她們的努力下,埃斯皮諾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子雙人十米跳臺專案收穫獎牌,實現了墨西哥該專案奧運會上的突破。2009年羅馬世錦賽,埃斯皮諾薩更是打破中國隊“雙保險”,獲得女子十米跳臺專案冠軍。

2011年大運會女子十米臺決賽上,埃斯皮諾薩奪得冠軍。
埃斯皮諾薩也在一次次成功中成為墨西哥的體育明星,在當地家喻戶曉,被稱為“跳水公主”。
但與“中式教育”一脈相承的是,馬進也遵循著“勝不驕敗不餒”的處世哲學。在運動員取得成績後,她總是第一時間指出比賽暴露的問題。
“拿到好成績後,他們更加信任教練,這時候的指導更聽得進去。”馬進說。
運動員們的“中國媽媽”
賽場之外,馬進也在運動員身上傾注頗多心血。
從在墨西哥帶教的第一批運動員開始,馬進就格外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放學回家時間晚,就發信息確認他們安全到家;有時運動員生病,看病吃藥,煮粥照料,事必躬親;運動員節假日回家探親時,馬進還曾為他們買機票、接送機。
“真是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馬進說,在這樣的相處下,加之姓氏諧音,運動員們自然而然就會叫她“媽媽”,這樣的稱呼也延續至今。
墨西哥跳水新星奧斯馬爾自13歲起跟隨馬進訓練。在他看來,這並不是容易爭取到的機會。
馬進與奧斯馬爾。受訪者供圖
他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己幾乎是聽著馬進的名字長大的,懷揣著跟隨馬進訓練的願望,他不斷努力訓練,加入馬進帶領的隊伍。但在強者如雲的隊伍中,小小年紀的奧斯馬爾並不起眼,他暗自用功,希望達到足夠高的水平,得到教練的重視。
在這樣的信念下,他一步步成長為如今墨西哥隊最具競爭力的選手之一。2024年巴黎奧運會,20歲的奧斯馬爾收穫兩枚獎牌。
馬進欣賞奧斯馬爾堅定的品質,奧斯馬爾也十分珍惜跟隨馬進訓練的機會,有時在外比賽,他也與馬進時時聯絡。
“最近一次比賽時,他告訴我有一個動作沒有做好,看起來有些沮喪。我告訴他專注過程,不要考慮結果,我相信你。”馬進說,收到資訊的奧斯馬爾回覆她:“非常謝謝你,媽媽,我愛你。”

馬進與帕切科,在馬進指導下,帕切科參加過4屆奧運會。受訪者供圖
多年來,一代代運動員就這樣在馬進的帶領和陪伴下成長起來,又薪火相傳。墨西哥首位男子跳水世界冠軍帕切科曾師從馬進,如今他已經成為墨西哥全國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專注墨西哥體育事業發展。
“他從運動員成長為這個行業的決策者、管理者,帶領墨西哥體育事業發展進步,這讓我有一種‘授人以漁’的成就感,我沒有辜負祖國的期望。”如今已是中國援助墨西哥教練團團長的馬進表示,她將堅守崗位,帶動更多年輕運動員加入跳水運動,繼續助推中墨體育文化交流深入發展。
馬進與帕切科(左一)。受訪者供圖
本年度世界盃總決賽將於5月初在北京舉行,對於比賽結果,即將率隊參賽的馬進表示:“還是以平常心態看待,靜候佳音。”
而賽事之外,馬進不僅期待與家人朋友團聚,也希望帶領隊員感受中華文化和北京生活。“可能會帶他們去吃中餐,畢竟我們在墨西哥就喜歡一起去吃中國美食。”她說。
2025年世界泳聯跳水世界盃溫莎站,塞拉亞·埃爾南德斯/奧斯馬爾在男子雙人三米板專案摘銀。受訪者供圖

記者:門睿
責編:馬海燕
製圖:劣青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