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

本文字數:3059,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據“杭州釋出”公眾號訊息,7月16日,餘杭區部分小區發生供水異常。事情發生後,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衛健委和國家、省級專家等組成的聯合調查組開展調查,省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參與指導。現將調查處置情況通報如下:
一、關於水質異常原因調查情況
聯合調查組結合各項水質檢測結果、環境監測資料及水文水利資料,對問題發生及處理過程進行了全面調查。經查,水樣中檢測出的硫醚類物質是一種有機硫化物,在水中較低濃度即可產生蒜味、沼澤味、腐臭味等異味。7月初以來,持續高溫晴熱,東苕溪仁和水廠取水口上游及周邊一些水體藻類快速繁殖。隨著前期降雨匯流,部分藻類及其降解產物(含硫醚類異嗅物質)彙集到仁和水廠取水口附近,並於7月16日凌晨進入取水口。綜合分析,此次供水嗅味異常是氣候、環境、水動力條件等多種因素疊加情況下導致的。
關於市民群眾關心的自來水出現“發黃”“發渾”問題。根據調查分析,目前供水管道主要是鐵質管道,事情發生後餘杭制水有限公司、餘杭水務控股集團下屬供排水公司先後採取水源切換、供水排程和水管沖洗等措施,引發供水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水流速度突變,沖刷管壁導致鏽層脫落產生“黃水”或“渾水”,部分進入供水水箱或使用者,一般放水一段時間後可恢復正常。目前,餘杭區已組織完成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群)支管及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工作。如使用者發現仍有水質渾濁情況,可聯絡所在村(社群),村(社群)將及時安排專業人員上門處理。
二、關於突發應急處置情況
7月16日8時許,餘杭制水有限公司下屬的仁和水廠工作人員巡查發現異味。
8時30分,仁和水廠對進廠水、出廠水進行檢測。
9時,仁和水廠檢測結果顯示,原水“臭和味”指標異常(3級),餘杭制水有限公司立即報告餘杭水務控股集團排程中心要求切換水源並獲同意。
9時20分,仁和水廠完成水源切換。
10時,仁和水廠檢測結果顯示,出廠水“臭和味”指標異常(3級),餘杭制水有限公司要求檢測公司進行“臭和味”指標具體成分排查。
11時許,餘杭水務控股集團下屬供排水公司現場研判,需實施主幹管網沖洗,報餘杭水務控股集團排程中心獲批准後啟動主幹管網沖洗。
13時30分,仁和水廠出廠水水質指標顯示恢復正常。
16時22分,餘杭水務控股集團分管領導向餘杭區政府、餘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分管領導報告仁和水廠水質異常。
16時30分許,主幹管網水質恢復正常,供排水公司開始對支管及小區二供泵房、水箱逐步沖洗。
17時,檢測公司確認仁和水廠上午送檢的水樣檢出硫醚類物質。
20時,餘杭區政府分管領導召開會議研究處置措施。
21時44分,餘杭水務控股集團釋出第一次情況通報。
7月17日15時許,供水支管和受影響村(社群)水箱完成排空和換水,供水基本恢復正常。
7月17日16時20分,餘杭水務控股集團釋出第二次情況通報。
7月19日15時22分,餘杭區政府釋出情況通報。
三、關於水質檢測情況
經調查,7月16日仁和水廠8時30分取樣的出廠水檢測結果顯示除“臭和味”指標異常外,總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均未檢出;切換水源後,13時30分出廠水水質指標顯示恢復正常,仁和水廠對“臭和味”指標加密為每2小時檢測頻次、結果均合格;7月17日,餘杭區疾控中心對仁和水廠水源切換後出廠水樣本開展檢測,38項常規指標均合格;7月17日供水基本恢復正常以來,餘杭區疾控中心對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群)開展末梢水(使用者水龍頭水)抽檢,指標均合格。
7月17日,杭州市疾控中心採集仁和水廠切換水源後的出廠水並進行水質全分析檢測和硫醚類物質檢測,結果顯示硫醚類物質未檢出,全分析檢測的指標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22)要求,其中:總大腸菌群未檢出,大腸埃希氏菌未檢出,菌落總數1CFU/mL(標準值≤100CFU/mL),渾濁度<0.5NTU(標準值≤1NTU),無異臭、無異味,遊離氯0.56mg/L(標準值出廠水0.3-2mg/L)。
事情發生後,供水行業主管部門已對全市33座城市供水廠全面開展檢查排查,出廠水質均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後續將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加密水質檢測頻次,加強對硫醚類物質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參考指標的檢測,採取綜合治理措施,確保供水水質安全。
四、關於應急處置問題和問責情況
經調查,餘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的處置存在以下問題:
(一)餘杭制水有限公司在檢測結果顯示出廠水“臭和味”指標為3級後,未執行專項應急預案的應急響應要求,未提請餘杭水務控股集團對異味出廠水涉及區域的使用者告知用水注意事項。
(二)餘杭水務控股集團在獲悉下屬餘杭制水有限公司報告“臭和味”指標為3級時,未執行專項應急預案的應急響應要求,未及時向區政府和區級相關部門報告;在同意供排水公司沖洗主幹管網時,未充分考慮實施水源切換、管道沖洗容易產生末梢水“發黃”“發渾”的情況,未及時對供水涉及區域的使用者告知用水注意事項;餘杭水務控股集團向餘杭區政府、餘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報告時間嚴重滯後。
(三)餘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接到餘杭水務控股集團水質異常報告後,未複核水質異常的有關情況、分析問題的嚴重程度,未及時開展相應處置工作。
(四)餘杭區政府接到餘杭水務控股集團水質異常報告後,協調處置和決策遲緩,且未按規定向市政府報告。
餘杭區部分小區供水異常,充分暴露出當地在公共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防範應對等方面存在問題和短板,尤其是對水質變化監測預警不足,突發應急預案不完備、機制不健全、應急響應遲緩、資訊釋出滯後,部分涉事部門見事遲、行動慢、監管不力,少數黨員幹部風險意識不足、工作作風不實、宗旨意識淡薄,教訓十分深刻。
根據市委部署,市紀委市監委成立調查組,對相關單位和人員存在的履職不力、失職失責問題進行深入調查,並依據調查結果,依規依紀依法對7名領導幹部嚴肅問責:
給予餘杭區分管住房和城鄉建設、水務工作的區委常委、副區長黨內警告處分;給予餘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委書記、局長誡勉處理;給予餘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分管水務工作的局領導(二級調研員)黨內警告處分;給予餘杭水務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黨內嚴重警告處分;給予餘杭水務控股集團黨委委員、餘杭環保科技公司總經理撤銷黨內職務、政務撤職處分;給予餘杭水務控股集團分管客戶服務工作的黨委委員、董事、副總經理誡勉處理;給予餘杭制水有限公司董事長、黨支部書記黨內警告處分。
五、關於群眾訴求服務保障情況
為更好回應群眾關切,在前期開展走訪、水箱清洗、末梢水取樣檢測、居民健康服務等工作基礎上,街道、村(社群)的專項服務組將強化對接,根據已登記的居民群眾訴求,持續上門做好跟蹤服務;持續主動做好安全供水質量檢測,堅決做好供水安全保障;及時提供健康監測和醫療服務。針對供水異常導致使用者淨水器濾芯受影響的情況,免費更換淨水器濾芯;考慮到受影響的2個街道49個村(社群)自來水使用者近期供水管存水排放的實際情況,明確7月份水費全額免收;16-17日期間,2個街道有生產的食品企業生產的相關產品已進行封存,下一步根據檢測結果做分類處理。我們將持續關注居民群眾訴求,積極穩妥推進後續服務工作。
杭州市委、市政府和餘杭區委、區政府對此事給廣大市民群眾生活生產帶來的影響和不便,深表歉意;市、區兩級將直面問題,痛定思痛、舉一反三、全面排查,提升防範和應急處置能力,健全從“源頭到龍頭”的全流程管控機制,牢牢守住城市供水設施安全底線,切實維護群眾飲用水安全。
誠摯感謝社會各界、媒體朋友的監督。
微信編輯 | 格蕾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