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探沃爾瑪新開的社群店:向奧樂齊、盒馬挑戰?

出品/聯商專欄
撰文/雲棲居士
編輯/薇薇
沃爾瑪開始把目光瞄準“小業態”超市。
最近,老牌零售巨頭沃爾瑪重返社群店賽道,在深圳前海新德家園小區底商新開了一家面積約500㎡的社群小店(以下簡稱沃爾瑪新德家園店)。筆者到現場看了看,並對沃爾瑪對標盒馬NB和奧樂齊的戰略突圍路徑思考做一些分享。
01
差異和突破
1、品類組合差異化定位與供應鏈能力重塑
(1)即食品類的結構性突破
沃爾瑪新德家園店以烘焙與即食加工品為核心突破點,依託沃爾瑪積累的供應鏈優勢,實現差異化競爭。門店烘焙品類日銷顯著增長,單品如瑞士捲、切片面包、蛋撻等均採用自有品牌“沃集鮮”,透過強化烘焙等高毛利品類,提升客單價。
現烤麵包及蛋撻
即食三明治及沙拉
常溫吐司&麵包
冷藏即食熟食
(2)標準化生鮮的精準卡位
門店生鮮品類佔比約30%,採用預包裝標準化模式,包括鮮肉、果切、淨菜等加工品。此舉既降低損耗,又契合社群家庭快速烹飪需求。但對比盒馬NB的價格,沃爾瑪在價格敏感度管理上尚存差距。
冷藏包裝鮮禽
冷藏包裝鮮肉
冷藏包裝蔬菜
冷藏鮮制面點
(3)標品的效率化精簡
全店SKU控制在2000以內,對標盒馬NB和奧樂齊的極簡主義策略。快品類聚焦高週轉爆品,自有品牌SKU佔比約20%(沃集鮮乳製品、清潔用品等),而盒馬NB自有品牌SKU佔比達25%左右,沃爾瑪可進一步整合全球採購資源,提升自有品牌SKU佔比。
日銷冷藏飲品&奶製品
快消常溫乳品
2、空間佈局邏輯
(1)小型化業態的近場截流策略
門店面積500㎡,覆蓋半徑500米內的常住人口,精準卡位最後500米消費場景。相較盒馬NB的城市倉+社群店雙層體系(補貨響應時間4小時),沃爾瑪依託華南配送中心,實現生鮮日配2次的高頻次補貨,但效率上仍可提升。
(2)動線設計的場景化重構
採用16個消費區塊劃分(早餐、烘焙、燒臘等),採用開放式貨架。烘焙區佔據黃金區位,冷藏蛋糕搭配現烤檔口提升體驗感,打造網紅商品+體驗式消費邏輯。
入口處的烘焙冷藏蛋糕
入口處的熟食燒臘
入口處的鮮花
02
特點變化
透過現場實地探店,筆者對最新開出的沃爾瑪小店的特點與變化總結如下:
1、門店形態與定位方面
面積精簡與場景聚焦:沃爾瑪創新試點的社群小店,將單店面積從傳統大賣場的萬平米級大幅收窄至500左右,精準錨定社群高頻消費場景。以深圳新德家園店為例,500左右的精緻空間內,SKU嚴格控制在2000個左右,這種“小而精”的物理空間重構,本質上是對社群居民日常消費動線的深度解構——透過壓縮非必需品類,集中資源服務於高頻次、高黏性的生活剛需場景。
客群定位與價值主張升級:“你的新鄰居”為情感化品牌敘事核心,延續“天天平價”的零售基因,精準鎖定城市中產小家庭客群。該定位不僅契合核心客群對品質與價效比的雙重追求,更透過“高頻消費+即時觸達”的業態設計,有效填補了社群商業中“大賣場太遠、便利店太貴”的市場空白,構建起“家門口的品質生活驛站”的差異化認知。
2、商品結構最佳化
高頻剛需商品矩陣構建:圍繞生鮮、熟食、烘焙、家庭日用品四大核心品類展開商品組合,大幅削減長尾商品佔比,強化“必需品專家”的門店心智。同步引入現制烘焙工坊與快手菜中央廚房直供體系,既滿足消費者對新鮮即食的品質需求,又透過標準化品控實現成本最佳化,形成“社群廚房”的場景化聯想。
自有品牌戰略深化:自有品牌“沃集鮮”以高滲透率深度覆蓋鮮食、烘焙、肉類等核心品類,透過小規格包裝創新,精準適配小家庭的消費場景。這種自有品牌策略不僅有效提升了商品毛利空間,更透過差異化的產品設計強化了門店的品牌辨識度,構建起難以複製的商品壁壘。
3、全渠道融合創新
智慧供應鏈網路賦能:構建門店+雲店”的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實現線下門店與線上庫存的即時動態同步。當門店特定商品缺貨時,系統將自動觸發智慧調撥機制,從周邊大店或雲倉進行極速補貨,確保線上線下訂單的履約效率同時覆蓋從即時性需求到計劃性採購的全場景消費需求。
數字化消費體驗升級:引入自助收銀系統、掃碼購小程式等智慧互動裝置,透過數字化工具重構消費動線,顯著提升消費效率。
沃爾瑪新德家園店品類佈局100%還原CAD圖(筆者繪製)
03
核心競爭優勢
1、運營效率提升
成本結構最佳化:門店小型化帶來的直接效益是房租成本下降人力配置精簡,同時庫存週轉週期縮短,顯著降低資金佔用成本。坪效(每平米銷售額)對比傳統大賣場有明顯提升,實現了從“規模驅動”向“效率驅動”的商業模式轉型。
供應鏈協同效應:依託成熟的配送物流網路與冷鏈物流體系,沃爾瑪小店在生鮮品控、應急補貨、配送時效等關鍵環節建立起競爭壁壘。特別是在3公里半徑內的即時配送場景中,藉助雲倉資源,可實現門店庫存不足-雲倉極速調撥-騎手無縫銜接的全鏈路閉環,配送履約效率明顯提升
2、需求精準匹配
社群商業精準卡位:選址聚焦高密度住宅社群,嚴格遵循500米生活圈輻射原則,單店覆蓋人口約1.5-2萬人。這種毛細血管式的網點佈局,精準捕捉城市中產碎片化購物+高頻次到店的消費習慣,成為家庭日常食材採購與生活應急補給的重要場景。
高質價比策略落地:透過規模化集中採購、自有品牌直採直營等供應鏈最佳化手段,實現核心商品的價格競爭力。資料顯示,其冷鮮肉價格較周邊菜市場低15%-20%,烘焙單品定價集中在10元左右區間,既保證了品質感又符合目標客群的價格敏感度,形成品質不妥協、價格更驚喜的消費認知。
3、全渠道運營領先
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線上銷售佔比突破成為門店業績的核心增長極。透過與美團等本地生活平臺的深度合作,構建起全域流量匯入-即時配送履約-使用者資料反哺的全渠道閉環。特別在疫情後時代,消費者培養的線上下單+即時達習慣持續鞏固,沃爾瑪小店的全渠道模式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與場景適應性。
04
潛在挑戰與最佳化方向
1、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
面對奧樂齊(自有品牌佔比90%+)、盒馬NB(社群折扣店)等競品的合圍,沃爾瑪需在商品差異化與成本控制上構建雙重壁壘。建議強化“沃集鮮”自有品牌的產品創新,開發社群專屬SKU;同時透過供應鏈規模效應進一步壓縮成本,在價格帶與品質感上形成區隔。
2、模式驗證與盈利挑戰
借鑑2018年“惠選”社群店因供應鏈效率不足折戟的經驗,當前模式需建立更柔性的供應鏈響應機制。建議投入建設區域中央廚房,提升現制商品的配送半徑與品控效率;同時構建數字化損耗管理系統,將生鮮損耗率控制在3%以內,確保高週轉下的盈利空間。
3、供應鏈協同複雜度
大店與小店的商品協同需要更精準的資料分析支援,避免出現“大店庫存積壓、小店補貨不及時”的矛盾。建議建立智慧分倉系統,透過銷售資料預測動態調整各店庫存;在現制烘焙等依賴中央廚房的品類上,最佳化冷鏈配送路線,確保4小時內新鮮送達門店。
4、消費者心智培育
相較於奧樂齊長達百年的高質低價品牌積澱,沃爾瑪需透過持續的品質管控與價格承諾建立信任。建議開展社群品質承諾計劃,公示商品溯源資訊;定期舉辦平價日活動,強化天天平價的心智認知,逐步積累社群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
寫在最後
沃爾瑪的社群小店戰略,本質上是對傳統大賣場模式的結構性革新,透過業態小型化、商品精準化、體驗場景化、渠道全鏈路化的四維改造,試圖在社群零售藍海中建立新的競爭正規化。其核心優勢在於依託沃爾瑪現有供應鏈網路與資源進行賦能,在效率提升與成本控制上具備先天優勢;但能否突破社群零售的規模不經濟瓶頸,關鍵在於能否在商品差異化、供應鏈柔性化、運營精細化三大維度實現持續迭代。
此次沃爾瑪新德家園店的開業,標誌著沃爾瑪在硬折扣賽道的戰略性反攻。沃爾瑪依託其全球採購網路與供應鏈積澱,有望透過商品差異化+場景體驗升級重構社群零售價值。未來的競爭決勝點,不僅在於物理網點的快速複製,更在於能否構建起資料驅動需求預測-供應鏈敏捷響應-社群生態深度融合的智慧零售體系,真正成為消費者信賴的社群生活解決方案提供者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