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加州響尾蛇活躍季來臨,舊金山灣區多地現蛇蹤,民眾慎防被咬傷

(東灣區域公園管理局提供)
隨著氣溫攀升,加州原生北太平洋響尾蛇進入年度活躍高峰期,整個灣區從山徑步道至城市邊緣地帶均出現蛇類活動跡象。各地公園管理部門與野生動物專家近日接連發出警告,呼籲民眾提高警惕,避免因疏忽引發危險接觸。  
據東灣區域公園管理局通報,近期Mission Peak、Sunol Wilderness及Black Diamond Mines等熱門戶外景點已發生多起蛇類目擊事件。南灣聖塔克拉拉縣的Almaden Quicksilver與Rancho San Antonio保護區、北灣Marin Headlands及Point Reyes海岸區域,以及庫比蒂諾、核桃溪等郊區住宅區後院,均通報響尾蛇出沒。  
加州野生動物部門指出,響尾蛇活動週期橫跨春、夏、秋三季,尤以氣溫回升時最為活躍。儘管這類毒蛇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若受驚擾或感到威脅,其自衛性反擊可能導致嚴重傷害。資料顯示,灣區醫院每年接收數起蛇咬傷病例,部分孩童與寵物因傷勢危重需緊急注射抗蛇毒血清。  
為降低風險,各地公園局建議民眾採取以下措施:  
1. 結伴而行:避免單獨進入山林,同行者可在緊急情況下提供協助;
2. 緊守步道:勿穿越高草叢或灌木叢,減少意外遭遇機率;
3. 管束寵物:遛狗時需繫緊牽引繩,並阻止寵物鑽入草堆;
4. 聽覺警戒:留意響尾蛇尾部發出的“沙沙”警示聲,保持安全距離;
5. 環境檢查:野餐或休憩前,務必檢查石頭、倒木等隱蔽區域。
若不幸被咬,需立即採取以下行動:  
• 要冷靜:保持鎮定,避免劇烈運動加速毒素擴散;
• 要就醫:第一時間撥打911,並將傷肢置於心臟水平以下;
• 要等待:在專業醫療支援到達前切勿自行處理。
同時需嚴格避免三大誤區:  
✘ 勿用止血帶:可能造成肢體缺血性損傷;  
✘ 勿吸出毒液:口腔黏膜可能吸收毒素;  
✘ 勿切割傷口:引發感染風險且無法排毒。  
加州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禁止捕捉、傷害或帶走任何野生動物,違者將面臨法律處罰。專家強調,隨著都市擴張侵蝕自然棲息地,人蛇接觸頻次增加屬必然趨勢,民眾更需尊重野生動物生存空間。  
目前,各縣公園局及加州漁獵廳官網已提供蛇類辨識手冊下載、安全教育影片及即時通報地圖。野生動物學家補充,北太平洋響尾蛇雖具潛在危險性,但透過及時醫療干預,其風險可控,公眾無需過度恐慌,只需謹記“保持距離,尊重自然”原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