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丟,加星標 🌟
科視點:科學挑戰直覺
Science challenges intuition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身體裡的某個“零件”壞了,能不能像修車一樣,不經過“大卸八塊”就能直接在內部把它修復或者替換掉?比如,牙疼得不行,醫生直接在你牙齦裡“biu”地一下列印個新牙根?或者更厲害的,腫瘤旁邊直接“長”出一個精準釋放藥物的“小倉庫”?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科幻?以前可能覺得是天方夜譚,但現在,科學家們正讓它一步步接近現實。
01

新聞詳情 News details
5 月 8 日,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在《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提出了一種可以利用超聲波引導,直接在人體深層組織內進行 3D 列印的新技術——“深層組織體內聲音列印(DISP)”。

(DISP 技術原理)
這項技術聽起來高深,但原理其實可以這樣理解:我們有一種特殊的“墨水”(複合物墨水),這種“墨水”其實是一些對低溫敏感的脂質體,裡面包裹著能讓材料凝固的“膠水”(交聯劑)。
這些“墨水”的作用是來運輸的。它可以把藥物,或者碳奈米管、銀奈米顆粒等運輸注射到體內。
然後呢,當“墨水”帶著這些有用的“貨物”到達人體內的目標位置時,只需要利用聚焦超聲波將目標區域的溫度升高一點點,大約 5 攝氏度就可以,那麼“墨水”裡的對低溫敏感的脂質體便會釋放出內部的“膠水”,固化成我們想要的 3D 結構,就像在身體裡完成了一次微型雕塑。

(利用 DISP 打印出來的不同形狀的聚合物結構)
這一技術尤其適合腫瘤治療中的靶向送藥。這就好比在腫瘤旁邊建了一個“彈藥庫”,可以持續、精準地釋放藥物,火力全開攻擊腫瘤。研究團隊在使用 DISP 將藥物送至小鼠膀胱腫瘤附近後,發現與透過直接注射藥物溶液相比,幾天內腫瘤細胞死亡的數量明顯增多。看來這個“定點爆破”效果還真不錯!

(研究團隊對老鼠進行實驗)
02

背後故事 Behind the Story
其實,科學家們早就想在活體動物身體裡直接“列印”點東西了。以前有人琢磨用光來試試,畢竟光也是一種能量嘛。
比如 2023 年 9 月,《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就有篇文章專門分析了用不同波長的光在生物組織里進行 3D 列印的可能性。結果發現,就算是穿透力最強的紅外線,也就能勉強鑽到皮下那麼深,想再往裡走就“光”有餘而力不足了。

“我們的新技術可以深入深層組織,列印各種材料,應用範圍廣泛,同時保持優異的生物相容性,”此次研究的作者在加州理工學院官網新聞中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嘗試在更大的動物模型上進行列印,並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在人體上進行評估。”
該團隊還認為,要讓超聲波“指哪打哪”更精準,或許可以請人工智慧(AI)來幫幫忙。未來,他們希望能借助 AI,實現在心臟這種跳個不停的器官內,也能穩穩當當、自主觸發高精度列印的技術。
如果以後醫生問你:“今天想在身體裡列印個啥形狀的?”可別太驚訝哦!
03

參考資料 Reference materials
1.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t0293
2.https://advanced.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304942
3.https://www.caltech.edu/about/news/3d-printing-in-vivo-using-sound

更多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