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按:廣東、福建,盛產外國領導人。前一篇《廣東,出了多少外國領導人》提到,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李顯龍父子,泰國前總理泰國前總理他信與英拉,柬埔寨首相洪森與洪瑪奈,巴布亞紐幾內亞前總理陳仲民,祖籍都是廣東。
福建,海鮮與湯羹的福地,樂天又開放的沿海省份,傳統民俗愛好者一生必去的快樂老家。
福建人似乎永遠都不會被生活擊敗,他們喝的是芬芳沁人的本地茶葉,吃的是海撈山採的新鮮食材,拜的是歷朝流傳的神佛天王,講的是溫和舒緩的胡建普通發。似乎一切糟心的事情,都能在福建的生活節奏中被淡化、消解,最後成為一句無傷大雅的玩笑。
然而從這樣一個“佛系”省份走出來的福建華僑們,卻“卷”得驚人。他們在海外突破重重艱難,紮根生長,從白手起家到枝繁葉茂。其中更有不少人登上了權力高位,成為了一國領袖。
▼

福建籍領導人,排隊上崗
提到祖籍福建的外國領袖,絕對繞不開一個國家——新加坡。
一方面,新加坡政壇不會排斥本土外的族裔,另一方面,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華人勢力龐大,也為華裔角逐高位創造了條件,因此在新加坡出現了華裔領袖“排隊上崗”的景象,像國父李光耀便是華裔。
1985年,掌握實權的時任總理李光耀,發現總統蒂凡那因酗酒而行為異常。他懷疑在酒精的侵蝕下,蒂凡那已難當大任,這一懷疑隨後被醫生診斷證實。
在李光耀的建議下,蒂凡那很快便提出辭呈,結束了四年的總統任期,接替他的是深受民眾喜愛的新加坡廣播局主席,黃金輝。
▼

黃金輝是新加坡的第四任總統,也是新加坡歷史上第一位祖籍福建的總統。黃金輝的祖輩在清末定居福建龍海。
根據黃氏族譜記載,黃金輝的父親旅商至新加坡地區,從事電報行業。也有記載稱,他的母親李玉全則曾任職新加坡教育部長。而黃金輝,就是在這樣一個“高知”家庭長大的。
黃金輝的民眾基礎,絕不是空穴來風。早在1930年,他就投身新聞行業成為記者,並在1960年深入剛果戰區,冒著槍林彈雨採訪。
命運的垂青開始於1965年,時值印尼總統蘇加諾對馬來西亞(當時馬來亞與新加坡等國一度合併為聯邦國)發動武裝襲擊,造成了大量民眾死亡,被稱為“馬印對抗”。
而在面對黃金輝採訪時,蘇加諾親口表示,自己願意結束馬印對抗,這成為了轟動世界的大新聞,黃金輝也因此成為新聞界名人。
其後,黃金輝轉戰政壇,30餘年的新聞行業經歷令他深諳民間疾苦與世間百態,這也成為了他日後備受百姓愛戴,被譽為“平民總統”的重要原因。
因為人民支援,在1989年任期結束後,黃金輝成功連任總統。直到1993年,才將總統的接力棒交到了另一位福建籍華裔領袖——王鼎昌手中。
早在1918年,王鼎昌的祖父便從當時的福建同安縣明盛鄉仁德里(今屬廈門集美區)來到新加坡。而王鼎昌的父親是一位公務員,也是一位畫家,因此王鼎昌與兄弟姐妹的經濟條件原本也算優渥。
然而當二戰爆發,王家陷入困窘,少年王鼎昌為了補貼家用,甚至曾賣過魚,可算在底層打拼過。自1968年從政後,王鼎昌因在公共交通事業上的突出貢獻,不斷攀爬而上,在1985年榮任第二副總理。
王鼎昌在1993年擔任新加坡第五任總統,這對於新加坡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新加坡實行責任內閣制,此前實權掌握在內閣與總理手中,總統為內閣指定擔任,象徵意義大於實權。
然而在1993年,新加坡修訂憲法,不僅賦予了總統對國家儲備金的部分管理許可權,還包括一定程度的官員委任權以及否決權,總統開始擁有實權。另外,總統不再由內閣指定,而變成了選舉制,任期也延長至六年。
這意味著,王鼎昌是新加坡第一位來自民選、手握實權的總統。
令人惋惜的是,在任職總統前,王鼎昌已罹患惡性腫瘤,在任期結束後,便因治病而放棄連任競選。繼任總統在兩次選舉都無合格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連續任職12年。直到2011年,新加坡才迎來了第七位總統——陳慶炎。
祖籍福建廈門的陳慶炎,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者總統”。他曾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等國際頂尖大學攻讀物理學、數學等專業,並取得數學博士的學位。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在2017年被授予南開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
在2011年,陳慶炎擊敗其他三位對手,以35.19%的絕對優勢當選新加坡總統。
在六年的任期裡,陳慶炎與中國交往頻繁,不僅受邀來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還曾到過天津、福建廈門等地區。他的夫人也是祖籍福建永春的華裔,雖然在新加坡出生,但他們夫妻二人都會講閩南話。

福建籍領導人,遍地開花
新加坡附近的印度尼西亞,一位一生中多次承認自己華裔血統的政客瓦希德,在1999年當選為印尼總統。
阿卜杜勒拉赫曼·瓦希德(右)
(圖:壹圖網)▼

據瓦希德的描述,他的祖先姓陳,來自福建晉江,而在他上位後所實行的一系列政策,也確實展現出了對中國的友好態度。在上任後,瓦希德的第一個國事訪問國家便是中國。
在菲律賓,一對祖籍福建漳州的母子則先後登上了政壇的最高位。早在民國時期,一位許姓商人來到菲律賓,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曾經的許氏一躍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科明昂科家族,菲律賓第一位女總統科拉松便來自這一家族。
在嫁給政治家阿基諾後,科拉松被稱為“阿基諾夫人”,與丈夫一同活躍在政壇。在丈夫遭受刺殺後,科拉松接管丈夫的事業,並最終率領人民取得了抗爭勝利,自己也登上了菲律賓的領袖之位。
雖然出生在菲律賓,但科拉松從未忘記自己的祖籍,她曾帶領女兒來到福建尋根,並來到許氏家廟中祭祖,還親手種植了一棵南洋杉。
但並不是每一位華裔政客,都會對華友好。她的兒子阿基諾三世,在2010年成功當選菲律賓總統。

領導人多,華人華僑更多
這麼多外國領導人的背後,是更加龐大的華人華僑基數。
現在旅居世界各地的閩籍華人華僑多達1580萬人,而在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是4183萬人。雖然達不到福建晉江等地俗語所說的“十戶人家九戶僑”,這一比例也是相當之高。
福建華僑不僅多,而且富。他們鄉土意識強,在賺到錢後,往往會在家鄉投資。在2005年,全省華僑華人投資第一產業實際資本14多億元,第二產業1609.77億元,第三產業446.31億元,這個數字即使放在20年後的今天,依舊十分驚人。
正因如此,福建華僑在本土的影響力巨大,形成了一整套以海洋、鄉土情感為核心的僑鄉文化習俗。
福建民俗中“神明”眾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保佑航行安全與沿海事務的媽祖。媽祖在福建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呢?在福建甚至出現了“媽祖評理室”,專門用於矛盾調解。據說在媽祖畫像的慈祥注視下,大家連說話都變得有禮貌了。
她也會保佑所有出門在外的遊子
(圖:壹圖網)▼

福建華僑出海,也有一套十分考究的習俗:
在華僑出國前,親友要“送順風”,即贈送當地茶葉、龍眼乾等特產,祝福親人出國平安順利,一路順風;
華僑出門後,還需要多次回頭望家門,叫做“三回頭”,寓意不忘本、早回家。
當華僑安全迴歸時,親友也要擺宴接風,贈送食物,華僑則要以自己在外國購買的特產回贈,由於從前“下南洋”時人們習慣穿著草鞋,因此接風的習俗也被稱為“脫草鞋”。
福建華僑還一度流行贈送針線,寓意思念綿長。90年代的一項關於福建華僑匯款的研究表明,僑匯的目的逐漸由從前單純的“補貼家用”,轉向捐助家鄉建設、投資家鄉產業了。
這說明福建人思念的,不僅是親人朋友,更是這片山海相連的土地。身在異國他鄉,福建在他們的夢中縈繞不去,織成了百年未散的鄉愁。

1.https://www.chinanews.com/gj/gj-yt/news/2009/12-31/2048872.shtml
2.https://news.sina.com.cn/comment/1999-12-8/39376.html
3.https://news.ifeng.com/c/7fYmUv7Nc9b
4.https://www.chinanews.com/gj/gj-yt/news/2009/12-31/2048872.shtml
5.福建政府門戶
6.書籍《華僑華人與僑鄉發展》
7.期刊 林金枝:《析華僑匯款及其作用》,《八桂僑刊》1996年第3期。
8.書籍《東亞的價值》
▼
往期推薦
縣域 |中西部,又一個千億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