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一下”讓動作變少,讓價值變大


這一段魔性的音樂上熱搜了!
這是江蘇衛視的跨年夜晚會上,周深和支付寶“碰一下”的即興演出,這並不只是簡單的娛樂效果,我還看到一種更深層次的影響,那就是,國民互動方式正在進行迭代進化。
從“掃一掃”,到“碰一下”,需要的動作變少,背後承載的價值卻在變大。
所有的支付邏輯、互動動作、通訊技術,都濃縮到人體最簡單、最基礎的運動:碰!
可以說,碰一下的出現,讓2024年的“數字化升級”不再是空標頭檔案,而是真切落實在街頭巷尾的路邊門店之上。
我經常去公司樓下的老鄉雞吃飯,收銀臺掃碼槍全部更換成了碰一下小藍環,什麼開啟二維碼付款、什麼出示會員碼、什麼掃碼核銷驗券……全部省略到一個步驟裡。
據統計,碰一下可以將品牌經營效率提升10-40%不等,這節省下來的,全都是真金白銀的人力成本!
碰一下不光能幫你節省人力,還能啟用品牌的會員體系。
以前我要加入某品牌的會員,得經過掃碼、輸手機號、簡訊驗證碼一系列繁瑣的操作,現在的入會服務,僅僅只需要碰一下的時間,我常去的連鎖便利店,全家,就利用碰一下打通了會員矩陣,讓會員拉新率增加200%,讓客單提升15%。
對於一家線下門店來說,什麼最重要?
人力成本!
什麼復購率最高?
會員體系!
現在,都濃縮在碰一下的小藍環之中。
碰一下的玩法多種多樣,商業空間也很大。
除了餐飲零售賽道的線下門店,就連一些大型商業綜合體,都和碰一下一起搭建了營銷和核銷新體系,就比如我家門口的大悅城,我剛進去點了杯星巴克,就“碰”出來一張九木雜貨社的滿減券,在兒子的軟磨硬泡下,只好進店給他買了件玩具。
這是一種多業態複雜場域的營銷新玩法,綜合體、商圈可以透過碰一下串聯域內所有商家,原本獨立經營的商家也可以打通商圈會員運營,實現跨店營銷。
層層刺激下,消費者也願意多跑幾家店,多買幾件商品。
這不就把線下生意盤活了嗎?
你以為這就是碰一下的極限嗎?遠遠不夠。
碰一下還在嘗試打破傳統營銷的邊界,實現無界營銷。
就比如說農夫山泉、可口可樂,沒有線下門店的快消品牌、水飲品牌,以往它們想做一些經銷活動,只能去連鎖便利店或者在大商超搭臺,沒辦法深入到街頭巷尾的夫妻店,但夫妻店卻是最接近消費者的一環。
全國有700萬家,佔零售賽道40%的體量,這是任何一個快消品牌無法忽視的重要高地。
現在,只要夫妻店裡裝上了碰一下的裝置,品牌就可以延伸網路觸角到門店,為品牌大事件製造撬動線上線下聯動。
比如,老國民品牌康師傅,最近在大力推廣年底促銷活動,嘗試透過碰一下與線下小店結合,只要能碰一下,就能核銷,單店銷量劇增,同一品類下份額超9成。
這就是碰一下的願景:
更少的步驟、
更快的互動、
更廣闊的場景。
同樣,這也是社會對於資訊及服務的交換、社會關係溝通方式的再次演變。
沒準在幾年後,外國人來到中國後,學會的第一句話就是:
“可以碰一下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