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本文字數:3614,閱讀時長大約6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林春挺
廣西境內群山連綿,驅車行駛在蜿蜒於深山老林的高速路上,透過車窗望去,有時會看到一座座小水電站在蒼翠的林海中若隱若現。走進電站,你會聽到水力帶動機組發電的轟鳴聲。但自去年秋季以來,持續的少雨乾旱天氣,讓這些依賴水力發電的電站長時間停擺,陷入沉寂。
位於廣西賀州市八步區的上坪電站便是其中之一。四月末,幾場“貴如酥” 的春雨終於降臨,這座因乾旱而發電時斷時續的電站,機組終於重新轟鳴運轉,打破了長久以來的安靜。
廣西氣象部門資料顯示,自去年11月以來,全區平均降雨量僅11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七成,創下1961年有記錄以來的同期最低值。截至4月21日,廣西12市的55個縣份出現乾旱災害。
上坪電站正是這場乾旱的直接受害者。4月28日上午,在上坪電站值守的老覃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已在此堅守多年,但從未見過如此長時間的乾旱。自去年秋季開始,電站頻繁停機。今年1至4月,電站發電量僅為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微薄的收入甚至難以覆蓋工人工資。
在賀州市八步區,像上坪電站這樣的小水電站就有數十座之眾。電站所有制形式,有國有的,有集體的,有民營的,甚至還有中外合營的。其中,民營的最多。多座小水電站相關負責人均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電站今年的收入,要看4月之後的降雨情況。
除了乾旱少雨的天氣,小水電站還面臨其它的挑戰。受訪者表示,當下電站機組等裝置老化問題日益凸顯,與此同時,政策對環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持續加碼。裝置維護成本的增加、合規改造所需的投入,都使得運營成本節節攀升,給電站經營帶來壓力。


今年五十出頭的付先生,是上坪電站的站長。自2011年接手管理這座電站以來,他經歷過無數風雨,但眼前這場罕見的旱情,卻讓這位在水電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也深感無力。他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今年以來,整整4個月時間,該電站所發電量僅有區區10萬度左右,只有去年同期的1/10,“一、二月,機組甚至停發。”
同在賀州市八步區,另一家小水電站也難逃乾旱的“厄運”。該電站一名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他們電站的發電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少了好幾百萬度,僅有去年的兩成左右。“沒雨,山上的水根本就不夠發電,水不夠,機組就只能停機。他苦笑道:以前總說水電站是靠天吃飯,但今年這老天爺,實在太“吝嗇”了。
“大家的情況都差不多。”廠址距上坪電站只有幾公里的魚跳電站負責人李先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過去這幾個月,不少小水電站基本上都是處於沒怎麼發電的狀態。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上坪電站一直在虧本中運營著。付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電站目前有14名員工,每月光是工資支出就有近三萬元。但如今電站的發電收入卻少得可憐,一個月還不到3萬元。即便按照該電站一年的平均上網電價0.29元/度來計算,上坪電站過去這4個月的售電收入,也只有3萬元左右。
在這艱難的處境下,付先長和電站的幾個股東只能咬著牙,堅守著電站,期待著雨季的早日到來,能為電站帶來一絲生機。
4月27日,賀州終於迎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不同於前幾日的零星小雨,這場雨持續數小時,傾盆而下的雨水讓乾涸許久的河道重煥生機。上坪電站門前的小河再度響起嘩啦啦的流水聲,成群的鴨子撲進河中嬉戲,而就在幾天前,這裡還是一片乾涸的河床,鴨子們只能在裸露的河床上踱步。
上坪電站機房內,兩臺發電機組轟轟作響。不過,負責機組看管工作的老覃並不高興。“今天電站又跳閘了,沒法發電,機組只能空轉。白白浪費了這麼好的水。”

作為站長,付先生對運營壓力深有感觸。
他向記者介紹,電站發電機組大修一次費用高達十多萬元,自2011年接手電站以來,這樣的大修至少進行了3次;此外,整個電站各類設施每年一次的冬修,費用也將近20萬元。這些高額的維修費用,已然成為壓在電站肩頭的沉重負擔。
不僅如此,電站每年還需支付近20萬元的土地佔用費。由於該電站引水渠長達9公里,途經多地,涉及大量用地,進一步加劇了運營成本的壓力 。
上坪電站這兩臺機組的裝機容量,分別是2000千瓦,總裝機容量4000千瓦,在賀州市八步區算得上小水電站中的 “大型電站”。記者透過查閱賀州市八步區水利局2023年公佈的相關資料瞭解到,該區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小水電站裝機容量不足3000千瓦。
但放在全國範圍內,上坪電站仍屬於“小型電站”—— 按照行業定義,裝機容量在5萬千瓦及以下的水電站均為小水電。
儘管小水電在能源回報率和發電效率上優勢顯著,根據世界能源理事會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資料,其能源回報率是風電的9倍、光伏的56倍、火電的68倍,發電效率分別是風電、光伏的2.2倍和3.5倍,但上坪電站的經營狀況,卻與這些亮眼的資料形成了巨大反差。
上坪電站位於賀州市八步區南鄉鎮南中村。南中村村支書李興林,曾參與上坪電站開發建設時的土地徵用相關民事工作。他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2006年,上坪電站由廣東清遠連南水利局下屬公司開發建設。而彼時的賀州,小水電站建設正如火如荼。
在中國,小水電站真正迎來“春天”,要追溯到23年前。2002年,國務院批准 “十五” 期間在全國建設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恰逢全國性“電荒” 出現,從2002年到2005年,浙江、廣東、福建等地的沿海投資者,紛紛湧入水資源豐富的西南地區投資小水電站。
正是那時候,小水電站被視為拉動地方經濟的力量之一—— 既能帶動 GDP 和財政收入增長,又能解決電力供應難題,還能助力能源結構調整,堪稱地方發展的“香餑餑”,好比最近幾年的光伏和風電。
付先生是廣東人,從2004 年起就投身小水電站的管理與投資。他回憶,當時的小水電站被視作“印鈔機”。相比需要大量煤炭燃料的火電站,水電站在燃料成本上幾乎為零,這讓投資者趨之若鶩。
2011年,上坪電站現有的幾個股東斥資2000多萬元,從上家公司接手了這家電站。但14年過去,他們不僅投資成本未能收回,當時銀行貸款的近千萬元也尚未還清。
付先生說,自接手以來,上坪電站就從未實現過4000千瓦的滿負荷執行,通常只能維持在3000千瓦左右。除機組裝置陳舊等因素外,電站引水渠裡的各種垃圾、淤泥堆積,導致水位升高、水量減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電站的發電量。引水渠,是指將河流、水庫等水源中的水引導到水電站水輪機處的渠道。
上坪電站的高光時刻定格在2016年,當年發電量高達1000多萬度。但此後,電站年平均發電量僅六七百萬度,最低時甚至只有300多萬度——那一年,廣西大洪水致使電站引水渠塌方,導致電站無法正常發電。
付先生回憶,早年建設運營小水電站,只需取得營業執照和取水證即可。但如今,政策監管日趨嚴格,環保要求不斷加碼,每一項改造與合規舉措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他向記者透露,過去幾年,為達到相關部門對電站的改造要求,僅在電站安全標準化建設等方面,公司就投入了近百萬元。

儘管是國際公認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但過去由於開發理念和技術條件限制以及違規建設、監管不到位等原因,國內一些地區小水電開發過度,造成區域性河段減水、脫流甚至乾涸,影響了生態環境。
2018年,水利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開展長江經濟帶小水電清理整改工作的意見》指出,堅決糾正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情況審計等發現的小水電違規建設、影響生態環境等突出問題,決定開展長江經濟帶小水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清理整改工作。
經過一系列的清理整頓後,全國小水電站數量逐年減少,從2017年的超過47000座減少至2022年底的約41000座。而在此次清理整改過程中,國家已明確要求健全小水電綠色可持續評價管理制度,鼓勵打造綠色可持續電站。
在賀州,根據賀州市八步區水利局2023年公佈的《關於賀州市八步區小水電清理整改綜合評估結果的公示》,該區目前共有保留類小水電站41座,整改類小水電站41座,退出類小水電站3座。而根據該公示,整改類水電站需採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整改完善相關手續,滿足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等要求。
多名小水電站投資者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小水電站實現綠色、安全轉型,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更離不開政策支援與引導。“我們現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盼著天氣好轉,也盼著政府出臺扶持政策,幫我們渡過難關。” 有投資者說。
中國水力發電學會原副秘書長張博庭在2024年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指出,小水電在能源轉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透過加強技術創新和環保改造,提升小水電站的發電效率和安全性,同時注重其生態環保效益的發揮。同時,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援也至關重要,以推動小水電的可持續發展,為未來的能源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如今的小水電站,早已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幾年前,我就轉讓了。”廣西一名小水電站投資者對記者說。而在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記者注意到,近期也有不少人掛牌出售小水電站。
小水電站的困境,還體現在人員的薪資待遇和老齡化上。老覃的月薪只有1000多元。記者在上坪電站採訪當天,站裡有3名員工在上班,其中兩人已年過半百,而老覃今年已經70 歲了。“現在還哪有年輕人願意到這裡來上班啊。”他說。
微信編輯 | 小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