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玄圭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ID:hunyinyujiating99)
《乘
風2023》一公舞臺上,龔琳娜和美依禮芽帶來了一首雙語合唱《花海》,驚豔全場。
中日兩大實力唱將的聯袂演出,浪漫夢幻的舞美設計,讓觀眾如醉如痴。

儘管這個節目最終只獲得了第五名,但龔琳娜和美依禮芽的表演讓觀眾們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不少年輕網友表示,被47歲的老龔圈粉了。
初舞臺上,龔琳娜就將一首土味情歌《愛如火》玩成了炸場子的“神曲”。

表演完,還收穫了全場姐妹的芳心,喊她“老龔”。

相信大部分人對龔琳娜的印象還停留在神曲《忐忑》。
其實,龔琳娜成名更早。她曾因一首《走西口》走紅,被文化部評為“民歌狀元”,獲得過2000年“青歌賽”銀獎,曾是炙手可熱的“民歌王后”。

2005年,她卻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追隨愛情去了德國。時隔5年回到北京,當年端莊優雅的龔琳娜,搖身一變成為忐忑“神母”。
2010年,《忐忑》風靡大江南北。龔琳娜唱歌時投入的狀態、豐富到誇張的表情直到現在仍舊讓人印象深刻。

這首讓她火遍全國的神曲,正是出自德國老公老鑼之手。

兩人結婚19年,生有兩個兒子,卻始終甜蜜如熱戀一般。

曾在節目裡親吻5分鐘,當眾撒狗糧。

龔琳娜和老鑼是如何做到越來越愛的?

2002年春天,北京某場小型音樂會上,龔琳娜和老鑼初遇,前者是觀眾,後者是臺上的琴手。龔琳娜的同伴被老鑼手中那把巴伐利亞琴迷住了,表演結束後拉著她去後臺看。
那個彈琴的男人,來自德國,名叫Robert Zallitsch,中文名老鑼,是一位致力於中國新音樂創作和研究的作曲家。得知龔琳娜也是歌手,正和另外3個德國人籌備“五行樂隊”的老鑼,要了龔琳娜的電話,說日後要向她請教。
當時的龔琳娜大名鼎鼎,有《走西口》、《斑竹淚》、《孔雀歸來》等多首耳熟能詳的代表作。

一天,龔琳娜把已經多次向自己“請教”的老鑼請到家裡做客,媽媽驕傲地把她的演唱錄影放給這位外國客人看。沒想到老鑼剛聽完一首歌,當著龔琳娜媽媽的面就跟她說:“這不是你。聲音很好聽,妝化得很漂亮,但看看你的表情和動作,太假太生硬!”
一路走來,聽到的都是誇讚和掌聲,曾經跟自己表白的男人,無一例外地說被在臺上唱歌的龔琳娜所吸引。
現在,這個從德國來的男人,這個剛剛還叫自己“老師”的人,竟然把龔琳娜一直引以為豪的成就批得體無完膚。老鑼沒發現龔琳娜和媽媽的臉都變色了,繼續說:“你的表演沒有表現靈魂,僅僅是表演而已,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歌手對口型假唱。換成別的人唱,也會有同樣的效果。”
老鑼的話讓龔琳娜極其震撼,她回想前不久自己參加一次大型商演,臺下掌聲雷動,但她卻“聲情並茂”地假唱。沒有人責備她,她自責一陣後也覺得沒什麼了。
時隔這麼久,這個從德國來的男人,卻一眼把自己看穿。那段時間,龔琳娜開始厭倦當下的生活了,她很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卻一直沒有人來指明方向。
這一次交談之後,龔琳娜和老鑼開始無話不談,她跟他說自己的愛情夢想:不要錢財,只要自由。老鑼深情作答:
“我沒有錢,但是我特別富有。因為我有自由。”
他們相愛了。


2004年,兩人在龔琳娜的老家—貴州一座大山裡舉行了婚禮。婚姻來得水到渠成,是因為兩人交往一年多後的某天,突然不約而同地說:“我想要孩子了。”
沒有求婚戒指,沒有美麗的誓言,婚禮更像是一個熱鬧的集市,老鑼的30位歐洲朋友——同樣也是鼎鼎有名的音樂家遠道而來,藝術家在這裡舉辦畫展和石雕展,他們用山裡的石頭堆砌“城堡”。

老鑼的父母特地從德國趕來,他們穿著傳統的巴伐利亞服裝,在婚禮現場演唱了一首德國民歌。老鑼說是中文歌曲,但龔琳娜根本沒聽清他們唱的什麼,公公婆婆又聲情並茂地唱了一遍。龔琳娜這才聽清,他們唱的德國民歌填的是中文歌詞。
而老人為了這次在中國的表演,之前曾多次特意打電話向中國朋友學了中文。“1234567,永遠相愛不分離,大家幸福在一起,恭喜恭喜發大財。”多麼可愛的一對老人啊!
公公婆婆很喜歡這個中國兒媳婦,但岳父岳母卻對老鑼不是很中意。認識老鑼後,龔琳娜推掉了很多商業上的表演和應酬,對名利不再像原來那麼在意。

2005年,龔琳娜離開中央民族樂團,放棄在國內如日中天的事業,跟著老鑼去了他的故鄉:德國慕尼黑。
當時懷有身孕的她住在婆婆家裡,不會一句德語。婆婆就在冰箱上貼字條,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教她。這個可愛老人教給兒媳的第一句德語是:“我餓了!”

龔琳娜懷念老家的飯菜,老鑼就去網上訂貴州的臘肉、臘腸,還專門去買了大海碗。龔琳娜端著一大碗米飯,上面蓋滿了她最愛吃的臘肉、臘腸,叉開腿坐在門前的臺階上吃得津津有味,一旁的老鑼忍不住說:“這個媳婦兒,真好養啊。”

儘管是德國赫赫有名的作曲家,老鑼在生活中完全不像個藝術家,更像一個居家男人。看妻子大腹便便行動不便,老鑼說:“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只有女人能懷孕,而男人就只能在一旁為心愛的女人乾著急呢?”
龔琳娜生大兒子海酷時,老鑼徹夜陪在身邊,和她一起做深呼吸、做產前運動操。孩子出生後,他很自豪很興奮地朝妻子大叫:“你是世界上最最最最最最好的老婆!”
老鑼是演奏家和作曲家,還是德國一年一度最大的音樂比賽“世界民樂比賽”的評委會主席,工作非常忙碌。但他每天都會給妻子做好早餐才出門,晚上也一定跟妻兒共進晚餐。如果妻子不能一起出席,老鑼會推掉所有應酬和聚會。
龔琳娜說:“老鑼知道我遠離父母很孤獨,在生活上對我照顧得無微不至,比我的媽媽都要體貼細心!”

2007年1月,當時龔琳娜肚裡懷著二兒子雅酷5個月,和幾個老師去陝北農村採風。他們乘坐的車在黃土高原出了故障,險些連車帶人滾下山坡去。第三天回到德國,龔琳娜的羊水破了。
那一刻她既後悔又絕望,擔心孩子會保不住。老鑼安慰她:“媽媽快樂,孩子就快樂,若我們的孩子有問題,也要面對現實!”龔琳娜突然覺得踏實了,在醫院躺了10天,傷口癒合了,胎兒安然無恙。那一刻,龔琳娜覺得丈夫就是自己和孩子的保護神。
2007年初夏,龔琳娜生下雅酷,第二次做了母親。她仍然只負責孩子的“進”,老鑼包攬了所有家務,當然包括了孩子的“出”。

“春天郊遊,夏天游泳,秋天採蘑菇,冬天堆雪人。”龔琳娜說,老鑼給了她以前從未想過的普通卻也豐盈的生活,幸福總是近在咫尺,抬手便可握住。

有時兩人也會吵架,龔琳娜嗓門兒高、語速快,吵起架來氣勢十足;老鑼則相反,溫文爾雅地講道理、一字一頓,到最後聳聳肩繳械投降:“我不跟你吵了。”
架沒吵完,怨氣還在,兩人各自帶一個孩子,朝不同的方向走去。儘管兒子不懂,但他們都習慣跟孩子傾訴,各自帶著孩子看看風景,晃盪一圈後回到家,夫妻倆再坐下來交流。“衝突”從來不會持續超過3個小時。
在安享幸福家庭生活的同時,曾在中國待過多年,潛心研究中國民樂,並出過多張中國民樂專輯的老鑼,也在為把龔琳娜的中國民歌帶進德國而努力。並不富裕的他,卻可以大手筆地為妻子主辦個人音樂會。

但最初幾年,龔琳娜在國外發展得很不順利,由於演唱的是外國人聽不懂的中文歌曲,最慘的一次演唱會只來了9位觀眾。每到這時,老鑼都說:“他們會懂的,因為你是用靈魂歌唱。”
漸漸地,老鑼開始潛心為妻子創作歌曲,在保留中國民歌基本元素的基礎上,融入了世界新民樂的風情,《走生命的路》、《高山流水》、《靜夜思》,龔琳娜唱著老鑼為她創作的新中國民樂,漸漸走向德國甚至歐洲。歐洲各國的大型音樂節,開始紛紛邀請龔琳娜做嘉賓甚至舉行獨唱音樂會。


2009年,龔琳娜憑著一首老鑼創作的沒有歌詞的中國新民樂《忐忑》,奪得歐洲“聆聽世界音樂”最佳演唱大獎。同年10月,龔琳娜回到北京,在人民大會堂的一場音樂會上演唱了《忐忑》。

她沒想到,這首曲調糅合了多種風格、歌詞是從兒子小時咿呀學語中獲得靈感的歌曲,竟然在網上瘋傳,點選量很快超過了10萬次。來自國內的演唱邀請、採訪紛至沓來,老鑼開始為兒子聯絡北京的學校,收拾好行裝,準備隨時跟妻子回中國。
當年龔琳娜放棄如日中天的事業跟老鑼去了德國,儘管愛情幸福生活甜蜜,但老鑼也知道:真正能讓妻子大展才華的地方,還是她的故鄉——中國。
當2010年《忐忑》在國內走紅後,龔琳娜的生活重心從德國轉移到了中國老鑼二話不說,安排打點好德國的一切,帶著兩個兒子,陪妻子回到北京的家。
在中國,龔琳娜是大名人,老鑼則是她背後的男人,是走到哪裡都不可或缺的“跟班”,也總是臺下最忠實的觀眾。看妻子在臺上表演,“混跡”在觀眾席裡的老鑼也跟著一起喝彩、鼓掌。

他們在北京的家,裝修是百分百的中式風格,古色古香。但在這個家裡,老鑼的“地位”依然和德國沒有區別。
從小就習慣了讓媽媽包辦家務的龔琳娜,在德國那幾年被老公“調教”“不懂生活怎麼懂藝術”,倒是能做一些簡單的菜式和家務。但回到北京後,她根本無暇顧及柴米油鹽的“生活”,中餐西餐、端茶倒水、收拾灑掃,都由老鑼一手包辦。

他做得歡天喜地,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好。有時,連岳母都替老鑼叫屈,他卻靦腆地笑著說:“琳娜小時候的夢想是當歌唱家,而我則一心想做個好廚師。現在,我們都實現了各自的夢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感到幸福呢?”
當然,龔琳娜也將老鑼付出的一切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並回饋給他同等豐盈的愛。
比如誇讚老鑼的手藝。

曬老鑼親手做的生日禮物。

就算在公開場合,龔琳娜也“毫不收斂”地讚美老鑼。

龔琳娜還說她要感謝公公婆婆,能給自己這麼好的一個老公。

有著這樣一位熱衷於誇自己的妻子,老鑼的家務活自然是越幹越起勁兒。
因為“神曲”《忐忑》,龔琳娜曾被網友奉為“神母”,她很喜歡這個稱呼,“對我來說,老鑼就像是‘神父’一樣聰慧又寬厚的男人。所以,我願意做這‘神父’身邊最幸福的‘神母’!”
祝福這跨國“神仙眷侶”,也願龔琳娜能在姐姐的舞臺上繼續乘風破浪,為大家帶來更加精彩的表演。


/ 回覆關鍵詞,看好書推薦 /
清華書單
度假書單
校長書單
俗名書單
30必讀
科幻入門
暢銷書單
經典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