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的中國學生錄取也很“高冷”。據統計,近3個申請季,它向中國籍學生髮放的Offer數量僅僅100-130枚。
什麼樣的中國孩子能俘獲這所老牌名校的芳心?棕櫚君邀請到濟南地區的棕櫚學員Z同學,分享自己2025 Fall“早申上岸”背後的故事。
{ 棕櫚學員美本錄取故事 Vol.93}
x
範德堡大學

棕櫚學員檔案
錄取學校:範德堡大學
申請專業:環境社會學
高中:濟南某高中國際部
GPA weighted:4.32
託福:112
SAT:未提交
AP:5*5+2*4
活動:SDG Innovation Hackathon可持續創新馬拉松,環保馬拉松Envirothon競賽,NIM下一個可持續理念競賽,教授科研papers x 3,塵肺病相關的個性化活動
夏校:布朗大學環境領導力夏校The Brown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Lab(BELL)



棕櫚學員說
大家好,我是ED錄取到範德堡大學的濟南棕櫚學員。


我一直認為美本申請跟做唱片一樣。
花好幾年的時間積累demo,從中選出最出彩的幾首;再結合音樂人本身的背景企劃專輯概念,定曲、編曲,精準傳達情感和氛圍;最後是錄音、混音,推向市場接受外界的反饋和評價。
而棕櫚,便是我的金牌製作人。運用自己的經驗和專業指導,從前期的規劃統籌,到後期的完善出廠,保證我申請材料的呈現水準。
最終可以早早拿到範德堡大學的錄取Offer,我一直認為,棕櫚老師的貢獻是比我大的。因為我的執行力和毅力,在沒有人時時鞭策的情況下,不支援我達到這麼好的結果。所以,我非常真誠的感謝棕櫚導師們帶給我的幫助。
陳珊妮曾經在金曲獎上發表過一段很有趣的對製作人的讚美。我在這引用幾句:
“製作人要開很多會,要平衡唱片公司的期望和歌手的夢想,要日復一日在通勤時間聽完本週最新發行,儲備與編曲溝通的能力;要為已經走紅,卻仍在懵懂中工作的藝人指引一道方向;要在歌手錄音期間放不下電玩的時候,提醒別浪費自己的青春;要在別人不相信他們可以創作的時刻,施予一些魔力;要即時切換時間管理大師模式;要在所有人躊躇猶豫時做出決定,告訴他們,你可以的。”

正如棕櫚對我的幫助,整合一切瑣碎和創意,用“匠人精神”做到極致。
及時糾正我的美本規劃誤區,指明活動方向;半夜起來提醒我給夏校交定金,告訴我再考不出來SAT就沒學上了;在我選校搖擺不定的時候及時分析利弊,早早拉著我頭腦風暴文書寫什麼;還幫助我給父母科普ED到底是什麼……


選校定專業是美本申請中的大事,但對於我這樣一個相對懶惰且容易滿足的人來說,沒有什麼糾結,一切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先說專業:
我其實沒有特別想清楚大學一定要學什麼,也沒有說一定就要選XX專業。但考慮到我高中學習環境相關的學科比較輕鬆,環境相關的活動做的也比較深入,最終在棕櫚導師建議下,我選擇了相對小眾的環境社會學。
這是一門比較年輕的交叉學科,主要關注環境問題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關係,探討環境如何與人類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的相互作用,與我的活動背景非常契合。

再說選校,我的衡量主要基於如下四點:
第一點,地區。
我既不想在特別大特別熱鬧的都市裡上學,也不想大學四年“禁錮”在很村的地方。選校調研後,我發現主校區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的範德堡,正好滿足我對地理位置的需求。
這裡規模不大,但購物中心和高檔餐廳應有盡有,公交系統健全,日常生活和出行便利。而且Vandy是聞名的音樂之城,對我的吸引力很大。
第二點,本科專業水平要平均。
雖然我決定了申請專業,但並沒有完全決定好大學專業,想給自己多一些探索的機會。所以我會比較看重一所學校的專業水平是否均衡,以及校內轉專業是否方便。
Vandy有四個本科學院——文理學院、工程學院、教育和人類發展學院、Blair音樂學院。
教育學全美第1,音樂學全美第5,心理學全美第6,經濟學全美第7,英語全美第8,人類學與社會學全美第9,歷史學、CS、公共政策、工程均是全美第11,政治學、數學、哲學、生物學、藝術均是全美前20……可選擇範圍很廣。
第三點,學生生活質量不能太差。
人生中能有幾個四年,要是在一個壓力特大、特別無聊的地方上四年學,我真得崩潰了!
Vandy在Niche學生生活最好的美國大學排第4,在《普林斯頓評論》校園最美大學排第10,生活質量沒得說,公認的學生生活幸福指數高。
第四點,綜合考量錄取難度。
Vandy超級適合早申。去年ED1和ED2,它一共錄取889人,錄取率高達15.2%;RD錄取1512人,錄取率卻只有3.66%,相差將近4倍。
加上Vandy標化可選(我的SAT沒有考出理想成績),我所在的高中往年有錄取,綜合考量之下,是非常合適的選擇。
Anyway,最後能被錄取,運氣也算特別好了。



高一沒確定專業的時候,我幾乎參加了能參加的所有活動 ,光是競賽就有UKMT、AMC、ARML、NAQT、NEC、丘成桐。
彼時我還處在一個以為美本申請就是“如果你做了xxx,有xxx,就能錄取到好學校”的初級認知階段。還計劃未來參加AMC12、NEC AS、UKCHO、CCC、CCO等,堪稱“競賽狂人”!
但加入棕櫚後,老師叫停了我所有跟專業相關性不大的競賽!
一是因為我環境相關的活動偏少,二是因為我的運氣和實力實在有點差,沒拿到過什麼重磅獎項。再就是,導師給我看了一些只有兩三個競賽,錄取結果卻非常好的案例。
我開始逐漸意識到,盲目跟風捲知名競賽並不會讓我區別於他人,重要的是活動的質量、參與程度、專業相關度以及影響力。
所幸覺醒還不算晚!
我在棕櫚導師建議下只保留了與環境學相關的競賽,參加了環境領導力夏校,跟著MIT導師做了碳市場的深入科研,完成了一個文章。我還想起之前資助的塵肺病人群體,這是環境導致的一個很顯著的職業病,有上百萬病友需要幫助,沿著這條線,我同樣做了科研。
真真切切的的活動經歷,讓我從刻板的符號變成了一個有思考、價值和行動力的人。


1,情緒表達與內容輸出一樣重要
整個申請季,我情感最充沛的一篇文書,便是範德堡大學的補充文書《Dare to grow》。
我放棄了環境社團、科研等其它申請材料裡已經體現過的素材,主要寫的是滑板。滑板是我堅持了幾年的所謂極限運動。它可能一些人眼中消磨時間的工具,影響學業的玩具,甚至是傷人的武器,但對我來說,它足夠有趣,見證了我的Dare to grow。
具體寫了什麼不重要,我想說的是,我是一個特別懶惰的人,別的文書可能要拖好幾天,但這篇一小時就寫完了,真正抒發了自己的感情,完成度很高。
2,生活中不止只有上大學這件事情
不止一次聽身邊人分享過申請季的緊張,但可能從小到大都比較鈍感,僅對我個人來說,我覺得自己還蠻“鬆弛”的。
畢竟任何事都有時間投入回報比和邊際效益的問題。做活動時避免花費太多時間,找到和學習的最佳平衡點;選校選專業時合理分配,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寫文書時適時休息,保持最佳效率……
不給自己太多壓力,不去盲目比較自己和其他人的成績,不對自己抱過多的希望,這樣說不定錄取結果會更好,會有更多驚喜。
與學弟學妹們共勉。



棕櫚導師說
Z同學是11年級加入棕櫚的種子計劃學員,剛開始接觸的時候,他參加的競賽多且雜,整體規劃比較偏體制內思維。
所以,棕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轉變學生的思路,告訴他美本申請中最重要的不是刷題、卷人人都擠的比賽,而是全方位呈現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學生雖然受衝擊,但非常認可棕櫚的規劃思路,在我們建議下將眾多不相關的競賽全部砍掉,專攻與申請方向相關的競賽,並明確了活動主線。
剩下的時間裡,我們重點完成了兩個任務。
其一,參加棕櫚貓頭鷹的教授科研,跟著MIT導師進行碳市場課題的深入研究,增加活動深度和專業深度;參加布朗大學環境領導力BELL夏校,鍛鍊實地考察的能力。
其二,確定申請者形象——“一名關注環境帶來的健康問題,從經濟角度出發尋求解決方案的學生”,並且做了相應的活動補充。
最重要的是結合z同學超強的同理心和人際溝通能力,棕櫚幫他策劃了塵肺病人的採訪,也是在這次採訪中我們敏銳捕捉到塵肺病人在政府政策解讀上的困難,提供了作為一個高中生能夠做到的切實可行的幫助。
最終申請時我們選了與活動更相關的環境社會學專業,選校有一些小波折,但考慮到排名、地理位置、學生生活、錄取率,以及專業開設,範德堡成為最適合的選擇。
不負眾望,Z同學成功在早申階段早早上岸!恭喜他,也期待他在未來的大學生活中,繼續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學科。

感謝Z同學和棕櫚導師的走心分享。
近5個申請季,來自山東的棕櫚學員們,美本錄取成績一年比一年好!拿到了UCLA、伯克利、範德堡、卡梅、南加大、喬治城、北卡、UVA、紐大等多所全美Top 30名校的錄取Offer!

詳情如下



{ 更多棕櫚學員的申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