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就有的工業設計,為什麼還鼓勵出國學?

在藝術留學的眾多專業中,工業產品設計一直都是一個很有爭議性的專業:
有人覺得,出國學設計就要學國內沒有的專業,工業設計國內到處都有,沒必要留學;
也有人覺得,工業設計發展歷史悠久,如今已經衍生出了多個獨立的研究方向,只有出去才能學到最尖端、最新穎的技術,非得留學不可;
那麼工業設計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專業?它和產品設計有哪些區別?怎樣的工業設計才算是優秀的工業設計?
#1
出國的意義
Winland Art
雖然對於“工業設計是否有必要留學”這件事,很多人爭得喋喋不休,但有一點,所有人都沒有質疑過,那就是工業設計的存在價值與就業前景。
不同於藝術留學的其他專業,工業設計無論對學生還是家長而言,似乎都是一支“穩健股”;
它並不像新興專業那樣給人一種摸不著頭腦的感覺,在很多人看來:只要社會經濟還需要工業支撐,工業設計就不會失業。
工業設計之所以能獲得如此殊榮,還要從它的概念和定義講起。
工業設計是以培養立體工業產品造型為主、以視覺設計為輔,透過設計一件物品來提出解決方案的一門設計學科。
在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往往要研究人與產品之間的互動關係:從功能到顏色、從形態到氣味,每一個角度都需要我們去思考和打磨。
而國外由於設計學科發展歷史更久,尤其是歐洲各國作為最先享受工業革命成果的地區,在工業設計教育領域的積澱確實有著先天的優勢。
特別是以德國、英國、荷蘭、法國,以及北歐的瑞典、芬蘭、挪威等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它們的工業設計教育與理工課程深度捆綁,又有西歐各國之間頻繁的校企合作專案作為支撐,
別說是國內,即使是美國也很難集如此眾多的優勢於一身。
▲歐洲優選工業園區區位▲
反觀國內,由於這是一門支撐經濟社會正常執行的基礎學科,國內當然也有很多院校開設,而且相比於其他藝術設計學科而言,工設在國內的發展史要久得多。
然而,儘管開設院校的數量眾多,但其實除了清華美院、同濟大學等以設計著稱的頂尖院校之外,不少國內院校對於這門學科的關注點還停留在外觀造型設計上;
以至於畢業生的作品中也會時不時出現一些想法新穎、造型新奇,但實際上功能性欠缺的“無用設計”。
這也就更加印證了出國學習工業設計的必要性。
#2
不要盲目從眾
Winland Art
雖然工業設計在很多學生和家長的眼裡,無異於藝術留學界的“鐵飯碗”,但我們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
工業設計,並非適合所有人申請。
一般情況下,能夠成功入門工業設計專業的同學身上都該滿足以下四種要求:
第一,你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和立體思維,頭腦中要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模型感知力,否則很難讓設計最終落地;
第二,工業設計專業對於理性思維和邏輯能力的要求比較高,你需要有非常清晰的邏輯思維,才能保證工業設計專案穩步地推進;
第三,工業設計需要你獨立面對不少的技術難題,在過程中學習新的技術知識,畢竟無論是在設計過程中,還是在最終成果的落地階段,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援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工業設計過程中需要面對許多繁複的調研和資訊彙總,經歷方案的迭代修改,因此,耐心和堅持是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必不可少的態度。
除了以上的四點基本要求之外,由於工業設計大類下還有包括產品設計、互動設計、整合設計、創新設計等一系列的研究方向,因此在申請之前,你也要首先了解哪個方向更加符合自己的職業規劃。
雖然工設學科的分支眾多,不過其他方向都比較好區分,只是工業設計和產品設計經常容易混淆,我們可以從概念和就業兩個方面來進行區分:
概念層面來講,工業設計師需要透過產品來展示自己的設計,這就需要首先從一個動機出發,圍繞這個動機去進行使用者調研和場景模擬,細化使用者需求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而產品設計則是配合工業設計流程的重要環節,它是一個創造性的綜合資訊處理過程,需要考慮產品的線條、符號、色彩、形狀等元素,並將它們以平面或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
也許這樣說還是有些抽象,那麼我們還可以從就業層面來進行區分:
由於工業設計師需要熟練掌握包括3D建模/渲染、繪圖、使用者研究、快速原型製作、基礎工程製造等技能,因此畢業後參加工作的領域大多以汽車、3C數碼、傢俱、醫療、玩具及配件等為主。
而產品設計師的任務是創造完整的實質性的產品,所以他們的求職領域範圍十分寬廣,沒有什麼明顯的領域;
而且產品設計的產出也不侷限於實體產品,還包括虛擬產品,比如數字產品等,具體的職業表達包括產品設計師、原型師、產品經理等。
國外有哪些含金量高的工業設計專業?
它們各自對應哪些工設研究方向?
作品集/語言/文書有哪些要求?
📫 歡迎新增 A*學長微信 瞭解詳情!

👉 留學申請 / 作品集輔導 / 藝術實習
👉 Alevel/EPQ/GCSE課程提分
⭐ 請
💝  別忘了分享「推薦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