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埃及的吸引力不再只有金字塔和尼羅河,精打細算的年輕人,逐漸將自己薅羊毛的手伸向海外,解鎖起新的省錢姿勢。
來源 | 電商線上(ID:dianshangmj)
常年乾燥少雨的埃及大概也沒想到,自己會在中國的社交平臺上,和“滑雪”關聯在一起。
“花22塊錢在埃及滑雪”“150塊錢在埃及滑雪一個月”“地板價學滑雪就來埃及”……小紅書、抖音、豆瓣和微博上,無數年輕人分享自己在埃及滑雪的經驗,把冬季最低氣溫都在9.7℃以上的埃及,變成一個超高性價比的“滑雪勝地”。
當年輕人在國內靠著50元夜校、團購平臺9.9元體驗課擼福利,低成本增加生活方式豐富度時,遠在非洲的埃及,也迎來了一批瞄準價效比、前來體驗不同生活的中國年輕人。
2023年年底,埃鎊匯率一路下跌,全球遊客紛紛前去“薅羊毛”,中國遊客同樣沒有缺席:《觀察者網》報道顯示,2024 年前三季度,埃及接待中國遊客達26.5萬人次,同比增長65%,航班數量激增三倍。
暴跌的匯率,讓精打細算的年輕人心動,更進階的玩家,則已經瞄準埃及豐富的地理和文化資源,設計出一條深度“薅羊毛”路線,一邊在埃及感受古老文明、欣賞千年景觀,一邊在埃及學起昂貴的“中產”專案,花幾十元人民幣速成“貴族”:滑雪、馬術、潛水、網球、鋼琴……還有人直接看準匯率差,在埃及考雅思、做醫美和近視矯正手術。
“有一種不上幾節課就虧了的感覺。”今年剛去埃及自由行的青瓜,在埃及陸續上了滑雪、馬術和網球課,平均每節課的價格不超過50元人民幣,“上課偶爾還會遇到中國‘同學’”。
當埃及的吸引力不再只有金字塔和尼羅河,精打細算的年輕人,逐漸將自己薅羊毛的手伸向海外,解鎖起新的省錢姿勢。
在埃及旅居了近兩個月的咔咔,剛到開羅沒多久,就辦了一張滑雪卡,讓她衝動消費的原因,就是便宜——“1000埃鎊(約合人民幣148.3元)一個月,這個價格在國內連滑雪場的雪票都買不了”。
今年26歲的咔咔算是一個“數字遊民”,遠端為一家企業工作,一年有3至4個月的時間在旅居,在到埃及前,咔咔在小紅書上刷到埃及旅居的帖子,最吸引她的,就是各種低到“地板價”的“貴族運動”,“國內很貴的滑雪、網球和馬術,在埃及都很便宜,花很少錢就能體驗一把”。
同樣在埃及上了滑雪課的青瓜,用自己在北京的滑雪經歷做對比,那是她第一次滑雪,租用雪場的雪具,找了一對一教練,算下來一節課要花近500元。在埃及,雪票包含了雪具費用,初學者5節課只需要750埃鎊(約合人民幣107.8元),即便進階選擇一對一私教,6節課的價格也只要6000埃鎊(約合人民幣862.8元),“可能是我這輩子滑過最便宜的雪”。
和咔咔、青瓜一樣前去埃及體驗各類課程的人不在少數。
從2023年年底開始,小紅書、抖音、豆瓣和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陸續出現了不少關於埃及低成本生活學習的帖子,發帖的人,大多都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即便埃及遠在中國直線距離7000多公里之外,飛行需要超過10個小時,也沒有阻擋住年輕人的學習熱情——平均下來22元一節的滑雪課,不到15元的游泳課,低至50元的馬術課,50元的網球課……眾多在社交平臺上被稱為“貴族運動”的專案,在埃及顯得格外親民,全英文教學,更是讓不少中國年輕人狠狠心動:“聽不懂阿拉伯語,總能用翻譯軟體搞懂英文吧?”
今年27歲的香菜,在埃及旅居了近三個月,還租了一套房子。租房期間,香菜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在埃及綜合學習各種專案,她在埃及學了近30節馬術課,從level1練習到了level3,“相當於從進階練習到了可以學習高階動作,這算是我在埃及學的最值的東西。國內野騎一個小時都要三百多,這裡一節課就幾十塊”。
在埃及,傳統的文化習俗中就有“騎馬”的文化,馬術的受眾本就比較多,成本自然會低一些,馬術教練的個人素質也普遍比較高。對於中國人而言,匯率讓埃及的馬術課顯得價效比更高了。在埃及學習馬術時,香菜還碰到了一位在美國讀書的女生,“她正在gap year,也選擇來埃及學馬術”。
今年22歲的趙茂竹剛剛結束了為期一個多月的埃及旅居生活。她在埃及體驗了中國社交平臺上“冷門”的埃及鋼琴課,自己練習300埃鎊(約合人民幣43.17元)一小時,教練陪練425埃鎊(約合人民幣61.2元)一節40分鐘的鋼琴課程,“估計國內小縣城一節課都要200元左右”。
暴跌的匯率,還讓不少中國年輕人瞄準了手術和醫美。小紅書上,還有不少在埃及花1000多元人民幣做近視手術的分享,和去埃及花1000多元打玻尿酸、花800元打肉毒做醫美的帖子。
抱著“薅羊毛”心態前去埃及的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讓這趟旅途不斷增值。
“中國的埃及遊客越來越多了。”在浙江某旅行社工作的蘇文表示,2024年年初,去埃及旅遊的人就變多了,一方面是疫情放開的影響,一方面則是埃及匯率下跌。
在紅海危機的影響下,從2023年底開始,埃鎊的匯率就一路下跌,在2024年3月6日,埃鎊甚至一天之內暴跌40%。
世界各地想要“薅羊毛”的遊客都瞄準了埃及,中國遊客也不例外。
《人民日報》報道顯示,今年第一季度,赴埃及的中國遊客約9萬人次,同比增長178%;《觀察者網》報道,預計2024年埃及接待中國遊客將達到30萬人。
橫跨亞非的埃及,遠望是紅海的海水,而與金字塔相鄰的則是廣袤的沙漠,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還經歷過三次文明的更迭,從法老時期到羅馬時期,再到現在。文化、地理和歷史因素,讓埃及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紅海的存在,讓埃及有著天然的游泳和潛水優勢,眾多文明在這裡交匯,又讓馬術、滑雪和網球等運動在埃及生根發芽。
旅遊業火爆,去埃及學習也越來越火。很難挖掘出是誰最早發現了埃及的“薅羊毛”課程,但可以直觀看到的,是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正在直接跳過旅行社、地陪等“中間商”,前去埃及學習。
“其實埃及遊客的人物畫像就是分了兩撥人的。”在香菜看來,前去埃及遊玩的人,一部分是選擇跟團或找地陪的,他們會更偏向於不要思考太多、舒舒服服地在陌生國家遊玩,另一部分,就是有精力和能力去做自由行攻略的,他們會更偏向於用更低的價格玩到更多的東西,大多數在埃及學習課程“薅羊毛”的年輕人,其實都屬於後者。
同時,多位受訪者都表示,在埃及學習面臨著語言關,即便大多數教練都會英語,但英語水平不一,想去學習,還需要先聽得懂英語,能理解可能有著阿拉伯口音的英語。
蘇文同樣認可了這一說法,“大多數旅行團都是體驗人文風光為主,可能會安排一個潛水體驗這類活動,但還是以安全性為主,滑雪、馬術其實都是有一定危險性的”。而對於國內旅行社而言,增加埃及學習課程體驗,也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跟團的遊客很多英語能力都不算好,而且也不能確保有多少遊客想去體驗這個課程”。
同時,多位受訪物件都表示,自己在社交平臺上刷到了去埃及學習的帖子後,還是會選擇自己再次做攻略,做對比。
“國內和國外還是不一樣的,而且埃及還是有一定危險存在的。”咔咔表示,自己在小紅書和抖音刷到相關帖子後,基本都會選擇先去谷歌地圖搜尋相關的場所或者地點,先看評分再打電話過去諮詢,還會去國內外的社交平臺上看有沒有避雷的,她體驗滑雪、馬術和網球的俱樂部或者機構,基本都是評分較高的機構。
大多數前去埃及學習的年輕人,之前也或多或少有著海外生活或者旅居的經驗,能夠應對在埃及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性。
咔咔曾在馬來西亞、泰國旅居過三個多月,今年還去了克羅埃西亞;青瓜曾在日本留學,幾乎玩遍了東南亞和中亞;香菜在英國留學,去過多個歐洲國家;趙茂竹在去埃及前剛結束了自己在英國的遊玩。
去埃及學習某一門課程,更像是這些年輕人在遊玩之餘給自己開的一個新副本,多一門體驗,就是賺到了,這個羊毛就已經足夠。
在埃及生活的兩個月中,青瓜遇到了不少同樣旅居學習的人,埃及的滑雪場更是“快成了一個唐人街”,一起學習的人是中國人,出了滑雪場吃個飯,隔壁桌坐著的還是個中國人。
“對於當地人而言,這些運動依舊不便宜。”在青瓜看來,能夠去體驗或者去學習的,要不就是當地比較有錢的人,要不就是地理套利的人。
2004年,《福布斯》上出現了“地理套利”這個概念,這是數字遊民的重要概念,指的是高收入高生活成本地區的人,自主選擇到生活成本更低的地方生活。在香菜等去埃及旅居學習的人看來,選擇去埃及學習眾多課程,也屬於地理套利的一種,靠著收入和匯率差薅埃及羊毛。
“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趙茂竹在埃及主要上的就是鋼琴課,她有著一定的鋼琴基礎,老師更多起到的是陪練作用,俱樂部安排的老師並不固定,她陸續換了有10個老師,“有一兩個老師真的水平不錯,有些就不怎麼樣”。
趙茂竹選擇的俱樂部已經算是開羅當地比較高階的俱樂部了,但一共只有四架鋼琴,兩架機械鋼琴,兩架電子鋼琴,“國內稍微好一點的機構都不會用這種裝置,但是價格擺在那裡,就不要有過度要求了”。
至於在埃及學滑雪,冬季最低氣溫都在9.7℃,夏季最高氣溫能達到45℃的埃及,並沒有天然的雪場,埃及只有室內雪場,用咔咔的話來說,約等於“在大冰箱學習”。
香菜選擇的馬術機構,教學水平不錯,她和當地阿拉伯女同學、教練的相處也不錯,但這是因為馬術在埃及有著比較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她自己也提前做了篩選,“排除了不好的機構和不好的教練”。
香菜也表示,對於埃及商業化程度較高的潛水來說,踩雷的機率可能會更大,“潛水我們也篩選了很多機構和教練。同伴裡中國女生還有被潛水教練騷擾的,如果馬術體驗感打分能給9,那潛水只能給7”。
在受訪者看來,並不值得專門為埃及的便宜課程去埃及,在旅遊之中抽空去體驗學習,才是最優解。
和參差不齊教學水平、可能踩雷相對應的,還有埃及逐漸變貴的機票。
2024年年初,咔咔還能看到兩千多元埃及往返的機票,但現在,這樣的“好價”越來越少了,“國內遊客變多了,機票也就貴了,現在埃及的住宿也比較貴了,去埃及旅居的整體成本在上漲”。
去埃及薅羊毛,學滑雪、馬術、鋼琴或者網球,其實與曾經在國內風靡一時的“夜校”“9.9元體驗課”類似,用高性價比的體驗和學習,給自己增添新的可能,豐富自己的生活方式。
社交平臺上,依舊有不少人發帖找埃及學習搭子,想要去埃及狠狠薅一把羊毛,花幾十塊錢體驗“貴族運動”:能學多好,收穫多少,或許不算多重要,大多數人或許更看中獨一無二的情緒價值,享受著“學得不算好也可以”的自由感,畢竟,去埃及,旅遊是主要目的,體驗學習是次要目的。
文章經授權轉載自電商線上(ID:dianshang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