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精英”崇洋媚外隱患,警惕文化滲透下自信崩塌

復旦大學沈逸教授曾犀利指出:當下最為危險的,並不是來自外部的打壓,而是國內某些“精英”骨子裡根深蒂固的崇洋媚外思想。這一觀點猶如警鐘,振聾發聵,深刻揭示了隱藏在內部的一種不容忽視的危機。
而那些“偽公知”,正是這種崇洋媚外思想的典型代表與積極傳播者,他們的存在對社會產生了太多負面的影響和危害。 這些“偽公知”的惡劣行徑可謂層出不窮。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熱衷於透過網路等各種渠道,大肆宣揚國外的“美好”。描述國外生活時,往往無限放大優點,對存在的問題卻視而不見。
比如,曾有“偽公知”聲稱美國的醫療體系各種完善,看病容易還便宜。可事實卻相反,美國醫療費用不是一般高,太多普通人無力承擔醫療費而破產。
還有“偽公知”鼓吹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完美無缺,全世界都應該學,卻對金錢政治、社會撕裂等問題避而不談。 在面對國內熱點事件時,“偽公知”們更是充分暴露了不良用心。當國內發生一些社會問題時,他們不是客觀理性地分析問題、尋求解決辦法,而是藉機大做文章。
例如,在某食品安全事件發生後,“偽公知”們迅速行動,將個別不良商家的問題無限擴大到整個行業,甚至上升到質疑國家監管體系和社會制度的層面。
他們利用網路,煽動公眾負面情緒,製造社會分裂和對立。 不遺餘力地引導崇洋媚外,背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一方面,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已被國外勢力收買,成了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和意識形態攻擊的“馬前卒”。
透過傳播崇洋媚外思想,試圖瓦解我國民眾的民族自信心和對本國文化、制度的認同感,從內部削弱我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偽公知”的行為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在思想層面,他們的言論誤導了部分民眾,尤其是一些辨別能力較弱的年輕人,使他們對本國文化和民族產生自卑心理,盲目嚮往國外,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我國民族精神的傳承和文化自信的樹立。
在社會層面,“偽公知”製造的對立和分裂情緒,破壞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秩序,不利於社會問題的妥善解決和國家的長遠發展。 
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的偉大,從而樹立起強大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要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對於“偽公知”的言論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盲目跟風,不被其誤導。對於那些惡意傳播有害思想、擾亂社會秩序的“偽公知”,要依法予以打擊,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不排斥學習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優秀文化成果,但這絕不能成為崇洋媚外的理由。我們要堅定地相信,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過去的歲月裡,我們創造了無數的輝煌,為人類的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新時代,我們更要挺直民族脊樑,以自信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