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鄒奕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發表題為“Transthyretin, a novel prognostic marker of POCD revealed by time-series RNA-sequencing analysis”的最新研究成果。

術後認知功能障礙(POCD)是一種多發於老年人的在手術後發生的認知功能損傷,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序的發展,其影響範圍和嚴重程度日益凸顯。POCD的診斷包括測試量表、臨界值和評估時間,這些引數的不同導致對POCD的診斷出現很大的異質性。目前也發現多種外周和腦脊液炎症標誌物與POCD風險增加相關,但是這些標誌物大都缺乏特異性,無法用於POCD的診斷。
本研究參考臨床《精神健康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第五版,結合術前和術後不同時間點小鼠的行為學實驗結果的z-score評分來診斷髮生POCD的小鼠個體並對POCD小鼠海馬進行轉錄組和蛋白組測序,透過時序分析發現轉甲狀腺激素蛋白(TTR)在術後所有時間點的POCD小鼠外周和海馬中均顯著低於術前,也低於未發生POCD的對照小鼠。
更有意義的是TTR在臨床術後發生POCD的患者外周血中也顯著低於沒有發生POCD的老年手術患者。進一步的表達和功能研究發現,TTR主要定位於小鼠中樞小膠質細胞和細胞外間隙,過表達TTR能顯著抑制體外培養的小膠質細胞活化和促炎因子的釋放,並且能保護炎性環境中少突膠質細胞的分化。

圖1. 基於個體的小鼠行為學評估以及小鼠海馬組織中TTR表達的檢測
這一發現提示TTR與POCD的病理發生和病程進展相關,是POCD診斷和預後的潛在生物標誌物,為POCD的早期診斷和干預提供了新的視角,但其具體機制尚需深入研究,未來可透過靶向TTR進行藥物研發,以期改善POCD患者的預後,為臨床提供更全面的診斷依據和個性化治療方案。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鄒奕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再生研究院博士(現為暨南大學博士後)梁曉昇、暨南大學博士研究生宋超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麻醉科林景潤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是在廣東省重點研發專案 (#2023B1111050011) 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2023A1515010293) 的支援下完成的。
全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0-025-02918-0
本文僅用於學術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若有侵權,請聯絡微信:bioonSir 刪除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