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春節前調改了41家店,有了哪些改變?

出品/聯商網
撰文/袁則
節後,永輝將再次開啟令人關注的門店調改。
而在2025年除夕前的1月22日,隨著永輝莆田九華廣場店及阜陽店的調改開業,永輝完成了2025年春節前41家門店的調改任務,那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經過春節的驗證,這些調改門店的表現令人振奮,不僅為永輝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為整個零售行業注入了信心。
從2024年5月31日鄭州信萬廣場店的重新開業開始,永輝的自主調改就備受關注。一個連鎖百強頭部大連鎖品牌接受一家地方公司的幫扶,這種力量對比本身就充滿了看點。
此前,業界一直流傳著“胖東來,你學不會”的說法,但隨著步步高的起死回生和永輝調改門店的逐步推進,輿論似乎也在悄然變化。正如人們經常鍛鍊並不能確保不生病一樣,企業踐行美好,就有了跨越邊界、相對優秀的更大機率。
2025年春節,不少零售企業的業績並不好,所以,調改煥新仍將是本年度的關鍵主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從永輝的轉型調改中汲取能量。
01
調整改變了什麼?
對於整個零售行業來說,一個大型連鎖系統的轉型具有重要的代表意義。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相對較大的團隊方差,都使得永輝的調改充滿複雜性。大象轉身,正是這種複雜性,使得永輝的調改更具示範效應。
胖東來幫扶永輝,究竟改變了什麼?
不同人能看到不同的價值。以下是主要調改內容:
我們得承認,一棟房子的驚豔,是磚牆木瓦各種元素一體化發生作用的結果。儘管許多企業在調改時也有類似的舉措,但為什麼效果卻大相徑庭呢?
有人會說,是因為胖東來的幫扶。
但胖東來只幫扶了幾家店,為什麼後來的幾十家店能延續這種態勢呢?為什麼胖東來的幫扶能起到作用呢?為什麼企業不能一開始就自我調改實現大突破呢?未來我們自己的調改,又能請誰來幫扶呢?
面對這樣一個樣板,我們值得多一些追問!
我們認為,其中有幾種改變值得強調:
1、動力本源的改變
變革,必須是企業動力本源發生重大改變。不同規模的企業,由於團隊的不同,動力源差異很大。這不僅僅是企業老闆、管理團隊或員工隊伍的問題。
企業老闆:我們常說,企業家的認知決定了企業的上限。有些企業老闆很善良,但企業運營不佳;也有一些企業老闆強勢,但企業問題很多。在“老闆—老闆影響圈—中層組織—基層員工”這一管理鏈條中,不同的勢能分配決定了動力效能的差異。許多企業老闆對自己的企業問題非常清楚,但缺乏改變的意願。對於永輝來說,創始人、董事長張軒松是關鍵因素,他的覺醒和決心為永輝的改變奠定了基礎。
中層:對零售企業來說,中層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層的格局和心性。由於零售行業的從業者多為普通大眾,管理的漏斗現象和災難化推理效應經常非常明顯。企業的一個美好願望,如果缺乏有效的鏈路運營,落到基層往往會變樣;而老闆的一句批評,經過各個節點的放大,可能會變成一場風暴。因此,企業對中層幹部的“”至關重要。要讓他們具備強勁的正能量,企業必須真正踐行“尊重、信任、認可、鼓勵、幫助”的人才觀,這樣才能產生良性的槓桿效應。美好商業,強調員工是一方面,做好中層組織建設,也非常迫切。
基層員工:當前及未來,員工薪酬優勢和幸福狀態,已經成了零售企業成敗的開關!零售門店可以裝修得很漂亮、商品也可以精選優秀企業同款,但唯有人的覺悟、開心和幸福,一群人的真誠、陽光、善良、簡單,無法靠硬力實現。正如永輝超市副總裁兼全國調改小組負責人王守誠所說:“員工的幸福狀態,是我們持續調改的底氣,一切回到以人為本!”

讓員工願意幹,基層團隊就能填補企業人貨場出現的空隙,並作為動力源發揮向上的作用。
當下,有些企業想學胖東來,但捨不得利益,也有些故步自封。我們只能說,沒有這個動力源,企業可以少提“別人家的孩子”。2025年,相信會有更多的企業尤其是企業家有改變的意願。
2、結構力的變化
近年來,大賣場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沒落的業態,高成本和模式禁錮使業態各方面似乎都病入膏肓。但步步高和永輝的調改,讓全行業看到了希望。以優質商品為基礎,新3R(即烹、即熱、即食)承載心智,以空間美學和精緻服務立體重構的人貨場,使大賣場煥發了新的業態能量。
當然,無論是烘焙、零食還是時尚雜百,每一個單點要素都面臨競爭壓力;但大賣場透過更新內容組合,釋放出全新的結構力。也就是說,賣場的所有要素都不是全新的,但組合在一起就能產生全新的效果。這可能是我們需要理解的調改邏輯。
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在1萬平方米左右的物業面積中,大賣場可以表現良好,並且可以長期向好。當然,這需要持續地更新,包括:
(1)保有足夠的體驗內容規模,並做好持續升級
強化人間煙火專案,根據商圈情況,持續升級烘焙和輕食簡餐。這包括當前大賣場熟食、烘焙的強化,開食堂、麻辣燙、煎炸、蒸煮等地方特色小食等。
這些專案集中在一起,面積不能過小。在小商圈內,要考慮坪效、通達性、空間感、衛生及現場管理,要在顧客心智中樹立“那兒煙火氣挺足的”這一認知,成為聚集商圈人氣的能量場。
它的優勢在於,這些經營專案的構成、質量及服務,既能媲美購物中心的餐飲市集,又有足夠的便利性。這一片區絕對不是有這些專案就行,評價的尺度,要定義為年輕人願不願意來逛逛,願不願意在這買些東西吃。
所以,專案組合、空間感、服務、便利性都需要不斷打磨,我們不一定期待能達到購物中心的勢能,但也要有一定的擁擠度,實現自我集客。
(2)“重資源”支援,做透商品價值
保持品質及價效比優勢,這並不是一個新話題,包括當前的會員制、品質化、折扣化。核心在於企業以何種路徑實現目標。
對許多企業來說,採購系統的腐敗、利益糾葛問題根深蒂固,這是一道深重的利益、人性和認知鐵幕。在當前整體形勢承壓的情況下,企業需要搭建有長期性的商品力和採購隊伍的組織力,既不能急於求成,也不能放任不管。
裸價採購、自有品牌、陽光供應鏈構建等動作,需要與企業信譽重塑、前端銷售能力釋放及週期性市場創新相適配,最終形成正向飛輪。例如,現採對採購的選品能力、鏈路管理能力、銷售能力、庫存處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前期操作中,可能出現選品不準、消費者不認、庫存處理難等問題,企業能否保持高度容錯能力,並有持續迭代團隊能力的科學機制,是需要“重資源”支援的;否則一旦犯錯便追責,團隊很容易對這些事情過敏。
至於體驗和到店這些話題,只要有價值、有時代性,無論線上線下都不是問題。就像山姆和胖東來,線下好,線上也不會差。
商品是需求的載體,業態中,從差異化到同質化再到再差異化,供需有自己的互馴流變,價值是動態的。我們可以在邊緣和結構化力中找到力量。
3、尊重規律,穩穩地生長
2024年,行業還面臨一個普遍的話題:閉店。我們認同,這是中國商業過去快速發展階段的滯後表現,受時局的影響。大環境對企業決策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世易時移,今天許多企業深刻認識到,企業做強,走得健康,比做大更重要。但另一方面,像山姆、奧樂齊當前仍在迅速拓店,似乎在逆週期而行,企業強了,什麼時候都有機會。
對中國零售業來說,今天可能才算真正走完一個“成長、發展、鼎盛、下滑、低迷再到爬升”完整週期。所以,更核心的問題是,如何在下一個週期健康發展。胖東來和永輝用實踐給出了答案:穩健地做好單店、做好區域,能力有溢位再做安全的發展,這應該是零售的至真規律,任何時候都要切記慾望不能大於能力。
當然,不同業態對“穩健”的定義是不同的,這需要企業的自我評估。例如,大賣場一城一店物流也有規模性,而像小業態、便利店,城市組團能夠滿足管理和物流規模性才算穩健。因此,奧樂齊、盒馬NB必然要快速拓展,而許多大賣場則更值得本地深耕。
商業的背後一直會有人的成長、企業利益分配機制的平衡、企業營造生態角色的合作品質等挑戰存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爭奪”,最重要的是讓這些角力尊重規律,保持生態性、平衡性。
02
調整帶來哪些啟發?
1、營造企業內部環境,先解決思想問題
企業品質向上或折扣向下,認知都是第一位的。就像人很難抓著自己的頭髮跳起來一樣,人的成長經常需要外部打破,企業也一樣。蛻變,經常要借勢和內功一起才能發揮作用。
已故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認為:人的行為不簡單由自己決定,而是極大程度上受情境的影響。人一旦有了一個持續行為,就會覺得這個行為是對的,人們往往只會留意自己原本認同的東西,所以想法經常無法改變想法,環境才能改變想法。
一線員工很多時候在意的並不是“忙”,而是“忙”的環境反饋,如主管的肯定、顧客的讚揚、業績的轉化。因此,讓辦公室整潔一些、倉庫有序一些、讓員工幸福一些,環境能帶來改變。壓力已經夠大了,形勢不好,苦大仇深不會改變現實,樂觀的心態和科學的方法才會。
因此,調改、煥新,對外是讓使用者感受到環境變化從而轉變對企業的品牌認知;對內,更重要的是尊重、信任和反饋。
2、科學的方法以先進的思想為前提
對於思想,我們必須認識到其層次性和系統性,就像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的區別。
在當前的壓力週期下,中國零售出現了大量的反思和批判,但展望未來,更重要的是獲得生長和進化。向標杆企業學習是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式,因為這最省力。但現實的問題是:向誰學?怎麼學?
標杆容易找,但許多企業又覺得“我有我的現實和邊界”,所以最後的決策必然是篩選性學習。經歷2024年的調改週期,對比胖東來幫扶下的調改和大量行業的自主調改,我們會發現,拉長時間軸,要獲得長效機制,最終還是要以先進的思想為尺度。
透過永輝,我們還能看到,知道美好的大方向重要,但要習得先進的思想、科學的體系,需要時間、經歷和歷練,可能更加考驗企業的悟性和耐性。對此,我們需要覺知。
踐行美好商業,我們值得放低姿態,走進“學校”。每個企業都要有所捨棄,找到自己的細節體系。
3、構建以信任、幸福、關愛等為主題的行動反饋體系
進入存量階段,商業對很多事情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要求迴歸本真。對零售企業來說,動起來,內外部就有了反饋的基礎。許多企業對標胖東來還有巨大空間,但圍繞進化和生長的目標,每進一步其實都給自己一種確定性。
所以,思想正確,企業的行動體系會越來越正確,美好商業會成為尺度、過濾器,能讓企業自己在反饋中迭代升級。

總的來說,永輝的調改不是一場“模仿秀”,而是傳統零售業對“人客貨場”關係的重新思考,是商品、員工、文化三者的重構,其本質更像是一場從“資本驅動”到“人性驅動”的轉型。
胖東來董事長於東來說過:“企業最大的慈善,就是讓員工和顧客幸福。”或許永輝的終極目標不是成為第二個胖東來,而是證明:在效率至上的時代,零售業依然可以“有溫度地賺錢”。
2025年,零售行業調改的大幕將再次開啟。不斷挖掘和追問調改的底層邏輯,並以美好為尺度構建行動框架,新的一年,我們一定會有自己的進化和生長。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