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美學子】第3560期
12年國際視角精選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
【陳屹視線】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歐遊驚魂 遭遇扒手記
文 曹小莉
在倫敦度假旅遊、探親訪友八天後,我盡情享受了黃葉飄零、鳥雀啾啾的秋光。
倫敦大氣磅礴的都會勝景、井然有序的交通、彬彬有禮的英國風情、全世界人種的大雜燴,以及燦爛偉大的文化與建築藝術,再一次深刻地印在我的心中。

我丈夫蘇阿冠的親戚共幾十人,分別從多倫多、倫敦和溫哥華相約乘地中海遊輪舉行家庭聚會。
我倆從倫敦乘飛機兩小時半抵達西班牙港口城市巴塞羅那,然後再乘火車進城。火車十分空蕩,可能是大部分人都趕早班飛機,我們比較悠閒,不願起早,直到下午兩三點才到達。
到了市中心旅館,才發現錢包不見了。我們回想在地鐵過關時,阿冠將車票插入檢票口,鐵欄自動開啟,他剛要透過,一個莽撞冒失的傢伙迎面衝來想擠出去。

我心想,這地方的人怎麼如此沒教養?
倫敦地鐵人流雖多,卻井然有序、彬彬有禮,大家依次排隊,此人怎能如此無禮?
阿冠被堵個正著,手裡拖著行李箱,只好側身讓路。
那人卻正面擠著,扭著身子,磨蹭了一會兒兩人才透過鐵欄門。現在回想恍然大悟,正是這一招,他趁機拉開阿冠的腰包拉鍊,偷走錢包,還技巧嫻熟地將拉鍊拉回原位。
我清楚記得此人大概的相貌和他扭來扭去的背影:一個穿白色上衣、身材肥壯、短寸頭、淺棕色皮膚的男子。錢包中的世界通用信用卡、駕駛執照、旅行保險、醫療卡、銀行卡,以及隨身攜帶的約合六百五十美元的英鎊和歐元現金全部不翼而飛。
幸好我們還有若干美元和英鎊留在倫敦堂兄家寄放的大行李箱中沒帶在身上,作為下階段去蘇格蘭愛丁堡的盤纏。
可此時缺乏現金真是叫苦不迭,剛進入西班牙就遭遇“擁抱式小偷”。
阿冠想起曾讀過關於“Hugging thief”的英語報道,沒想到竟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眼睜睜看著,卻未料到這也是一種偷盜方式。我們一路裝束簡單,十分小心謹慎,怎麼也沒想到會有這種近身偷盜手法,令人措手不及。
所幸我貼身口袋中還有兩百英鎊和一百多歐元可應急,上了遊輪還有眾多親戚可以借款週轉。
半路遭竊後,我深切體會到出門在外若無錢、無信用卡、無求助之人,寸步難行的威脅。

旅館小姐告訴我們可以去報警,警局就在市中心噴泉廣場附近。
進入警局一看,椅子板凳上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受害者。
西班牙警察不會英語或其他語言,只有一位翻譯懂英語,需排隊等待。
我們抓緊時間與旁人攀談。
一個日本五口之家在地鐵被四個小夥子明火執仗搶走揹包;
一對波蘭夫婦被兩個吉普賽女孩掏了包;
一對德國夫婦完全回憶不起在哪兒被偷,莫名其妙變得一貧如洗;
兩個法國女孩在飯館吃飯,放在身旁的挎包轉瞬被盜;
一對法國父母來探望在此上學的女兒,一男一女兩個壞蛋向女兒問路,父親幫忙檢視地圖時,賊手伸進他的口袋,等他回過神,錢包和租車鑰匙全沒了。
這些人好歹會講英語,大家一起交流受害經歷,還有一批完全不會英語的其他旅客,我們無從瞭解。
牆上貼滿盜賊照片,我看著個個都像嫌疑人。
後來走在街上,每個穿白衣服、短寸頭、肥胖的男子都成了嫌疑犯。我的判斷接連幾天都成了阿冠的笑料,真是又氣又好笑,“疑人偷斧”絕非虛構。
不聽則已,一聽這些故事真讓人害怕。這個遍地是賊的地方,讓我們旅客如何是好?
回到旅館,我們將剩餘的錢縫在身上,一部分錢藏在鞋子裡,踩在腳下,看小偷如何橫行,我恨不得踹他一跟頭。
本想揹著揹包瀟灑遊世界,後來卻像兩隻袋鼠,抱著揹包,謹慎小心地上街。
看到一群人打著標語牌示威遊行,不懂為了什麼,我們也決定湊熱鬧。原來他們在抗議政府稅收,我們也混入人群,抗議西班牙人偷錢,可惜沒有牌子,也不會寫西班牙文,只能嘻嘻哈哈,聊以自慰。
事先已支付了巴塞羅那兩天雙層敞篷旅遊車的費用,可在任何景點隨時上下。若因丟錢包不去遊覽,便是雙重損失。忍痛決定還是去玩。
在觀光巴士二層,鄰座一位來自舊金山的黑人女士是社會工作者,專門處理社群小偷小摸事件。
聽聞我的遭遇,她大罵歐洲小偷比美國猖狂得多,分享自己在義大利羅馬的經歷:花一百歐元買了個iPod,貪小便宜吃大虧,回家發現裡面是硬紙板,購買時明明看著是真貨。
她和我們一樣百思不解。
後來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節目,一位美國受害者不甘心,自費請人拍攝偵探片,親自混入賊群假裝購貨,揭露騙子三五成群圍住買家,用魔術師般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調包,屢屢得逞。終於有人為受害者出了一口氣,這部紀錄短片在全球播放,曝光了小偷的醜態。
這位女士豪爽,得知我乘坐的遊輪接下來幾站都在義大利,臨別贈我一個微型胡椒噴霧器,叮囑“該出手時就出手”。
我可不敢惹官司,這裡是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地盤,還是躲著走為上。紀念品我收下了,並與她合影留念,肩並肩、手搭手,凝結了美、加、中人民的患難友情。
後來在比薩、羅馬、那不勒斯等地,我又親眼目睹滿街的吉普賽小偷。
在那不勒斯這個曾滋生黑手黨的天堂,還遇到一對騎摩托車迎面而來試圖搶我揹包的狗男女。
幸好我早有警覺,迅速跑開,氣得他們調轉車頭衝上人行道追我。
我仗著年輕時百米賽跑的功夫,衝向三十米外有許多人的公交車站,他們只好放棄。
這極其緊張激烈的一幕,我的心都要跳出胸膛。這是我獨遊義大利那不勒斯海港之城的驚險遭遇,終身難忘。
我之所以逃脫光天化日下的當街搶劫,源於西班牙被盜後提高的警惕性。
巴塞羅那屬歐洲南部,十月天氣依然炎熱無比。阿冠有些熱傷風,到了義大利港口陪我走了一趟便想回船休息。我不甘浪費大好觀光機會,決定獨自到市中心遊覽。
阿冠放心不下,千叮嚀萬囑咐,讓我速去速回,以免他擔憂。我誇下海口,定會眼觀四路、耳聽八方,火眼金睛、料事如神,便上路了,處處留神,一刻不敢鬆懈。
那天在廣場上,突然有人對我打招呼。一看,我驚訝萬分,真是人間奇事!
一對俄羅斯舞蹈演員,數年前曾在從美國洛杉磯到墨西哥的遊輪上表演,他們是最出色的一對,還負責教遊客跳舞。
我回國後寫了一篇遊記,描述他們的舞姿:“晚宴過後,在燈光閃爍、忽明忽暗的舞廳裡,一對對情侶翩翩起舞,有的青春美豔,宛如電影明星;有的鬢髮花白,已近古稀之年。在華爾茲優美懷舊的樂曲中,一位駝背衰竭的老人幾乎全靠高他一頭的老妻手臂支撐,他們的形體已失去青春活力,但那份相濡以沫的感情使他們的舞步依然和諧,依然動人。
在激烈昂揚的迪斯科舞曲和撩人心絃的拉丁情歌中,俊男美女競相展示迷人的身段、柔軟的腰肢、性感的線條。
一位姑娘就像春風中飄擺的柳條,她的亞麻色頭髮令我回想起知青時代常唱的一首被指為修正主義國家的歌:《紡織姑娘》。
她的舞伴有著古希臘雕塑般的身段,後來才知他們是來自俄羅斯的舞蹈演員Roman Yarmakovich和Svetlana Cholodkovskaya。”
後來,我又看到他們在舞臺上優美絕倫的表演,宛如古典與現代芭蕾的結合。在遊輪上,他們還教遊客社交舞。
若說Roman像一棵高高挺立的大樹,枝條伸展天際,Svetlana便是那滿樹千朵萬朵的梨花,舞姿曼妙,舒展自如。
遊客們十分榮幸能向他們學習舞蹈,在歡聲笑語中得到藝術薰陶。青春與老去就這樣共存於浪漫的情人之夜,遊輪如一座燈火輝煌的大廈,靜靜行駛在深夜的墨西哥海灣上。
隨筆記錄本無稀奇,奇的是兩年後,我在西雅圖一日遊時,竟在街上偶遇男舞蹈家。因我寫過他們的舞姿,他將郵箱給我,讓我把文章寄給他,說會找中國人翻譯給他聽,作為遊客對他們的讚譽。
更奇的是,在歐洲義大利街頭,我第三次在茫茫人海中與他們相遇。

他立刻認出我這個曾寫文讚美他們的中國人,記憶深刻。他的妻子也驚喜萬分。他們曾在墨西哥之旅教我跳舞,一晃多年過去,這次他們還帶著一個漂亮的三歲女兒。
原來他們在另一艘豪華遊輪上表演,與我們的遊輪同一天停靠同一城市。他們在世界各地巡演,六年間與我在全球不同地方三次相遇,他們也覺得不可思議,嘖嘖稱奇。
問及阿冠為何未同行,得知我們的遭遇,Roman也大罵西班牙盜賊。
他在巴塞羅那也丟了護照和錢,幸好他不是普通旅客,不會淪為無國籍遊民,遊輪幫他解決了難題。我們嘆息、驚訝、驚呼,合影留念,揮手告別,但願後會有期。
茫茫人海中,陌生人如針尖麥粒,人生能有幾次這樣奇妙的相逢?
我獨自在市中心遊覽數小時,與擺地攤的溫州人閒聊,親眼見到小偷在巷口分贓,妓女在廣場拉客,分贓不均或爭奪地盤,狗男女吵鬧不休。不懂義大利語,也能從肢體語言看出他們不是善類,需躲避。
街上滿是中國商品,物美價廉,多為低檔仿造義大利工藝品,吸引遊客購買,真貨反倒冷清。義大利服裝美輪美奐,價格低於北美。
走在古城石板路上,眼中是高聳的教堂,腦海浮現義大利人文歷史,那份自在閒情讓我一陣陣忘卻身在何處。
多虧溫州女攤販警告我小心雌雄摩托手,專搶亞洲人揹包,還真讓我遇上了。
有心理準備,我未吃虧,有驚無險。她說每隔幾小時,她的搭檔會轉移現金,搶匪得不到多少油水,也就不冒風險了。
回船途中,一個吉普賽年輕女子帶著小男孩乞討。
出於好奇,我拿出遊輪上的巧克力和糕點給她的兒子,她揮手拒絕,要我給美元。
我說錢被壞蛋偷了,自己現在窮得沒錢,可能要和她合夥乞討。
我猜她十有八九也是偷錢家族的,故意強調我的處境,觀察她的反應,略帶諷刺。
她聽不太懂,我便比劃。
小男孩嘴饞,慷慨接受了我的禮物,用明亮無邪的眼睛望著我這外鄉人。
感動之下,我又掏出幾枚零錢給他,還抱起他。

天哪,他的體重不對,沉甸甸地與四歲幼童的身體不成比例。
他母親警覺地提醒我,千萬別把揹包放地上,暗示會被遠處飛跑而來的人搶走。或許被我的真誠和無知感動,她怕我吃虧,幫了我一把,也可能那飛跑而來的人就是她丈夫。
我懷疑男孩身上塞滿贓物,否則不會這麼重。
他母親是個窈窕女子,一雙黑色眼睛滴溜溜轉,似乎弄不懂我是個怎樣的東方人。


點選下圖 ↓↓↓↓ 閱讀作者更多作品
曹小莉,加拿大華裔作家
當過軍墾戰士、工人多年,七七級大學生,曾任大學教師。八四年移民加拿大,在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隨葉嘉瑩教授攻讀唐詩宋詞,也隨其他導師學習翻譯創作。自由撰稿人和工商法律翻譯,專長地產投資,四處旅遊,酷愛體育舞蹈。
擅長東西方文化衝擊相互影響的寫實故事,海內外各報刊發表散文、詩歌、小說、相 聲、小話劇等數百篇作品,部分作品被選編進"異域風情""世界民族研究""加華文集""白雪紅楓""楓情萬種""漂 鳥""風雨同路"等文集中。



近期發表
靠“它”是我偷偷活著的一種方式
女富豪多來自美國 華裔首富揭秘
天職·剪斷自己“臍帶”連線世界的女人們
我在美國當精神科醫生
新教皇登基了 選舉背後的八卦軼事
美國大學發生校園暴亂
賣房助兒海外接業 父母卻被逐出家門!法院判了
巴菲特接班人來自加拿大 高明之處?
蓋茨女兒公開爸爸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
筷子夾遍全桌·我們吃了多少細菌
董小姐的“桃色”為何引眾怒
屠呦呦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為何選上
海外銷量百萬的華裔作家們
與康有為後人追尋遺痕:不容青史盡成灰
40歲死於20歲時射入自己的子彈
用100所大學鑄造的城市 魅力何在
貝索斯再婚:一場現實的冷笑話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名校之路-父母如何匹配兒女未來
訪談千位世界高人的她 收穫了什麼
留學安全須知·實用大全


【穿越訪談】世界華人系列
【行走如歌】100個國家·1000座城市
【王妃傳奇】皇冠越重 幸福感越輕
喜歡就點“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