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擦邊被禁,她卻更紅了

又一個網紅,因擦邊被禁。
不過這次,不是一般的網紅。
是昔日世界體操冠軍,吳柳芳
吳柳芳,14歲就入選國家隊。
2008至2013年期間,拿獎無數。
包括亞洲體操錦標賽、體操世界盃分站的冠軍。
被稱「平衡木公主」。
從為國爭光的運動員,到擦邊引流的女主播?
如此身份反差,很快就引發熱議。
有人斥其為「不良風氣」,支援平臺限流、封殺。
也有人認為這屬於個人自由,不該橫加干涉。
到底孰是孰非?

魚叔今天扒了扒發現,這事沒那麼簡單。

這次事件,讓魚叔想起一部美國電影《銅牌巨星》
女主也曾是一位受盡矚目的體操運動員。
摘得奧運會銅牌之後,更是成為美國人眼中的傳奇,親友與同鄉的榮耀。
她的名字甚至成為家鄉名片,被高掛在路標上。
但,因傷退役後,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頓、迷茫。
整日無所事事躺著,還染上偷竊惡習。
賺來的獎金早就揮霍盡,只能靠父親的薪金生活。
眼看父親也即將退休,她不得不去謀求新的生路。
這是很多退役運動員都要面對的處境。
尤其是體操運動員。
他們從小就被剝奪了童年,全身心投入艱苦的訓練中。
退役後,因其他知識技能和教育水平受限、社會化不足,所獲得的關注和收入驟降後,他們能選擇的出路並不多。
國產紀錄片《紅跑道》,就曾向我們展示了一群從小開始練體操的孩子。
如編導所說,他們在一個沒有盡頭也沒有退路的跑道上
前體操運動員吳柳芳,也概莫能外。
吳柳芳轉行做網紅,不是這兩天的事。
今年4月,她就簽署了MCN公司,開通了平臺賬號。
認證標籤赫然寫著:「中國體操運動員 運動健將(已退役)」。
主頁影片大多是性感熱舞,置頂影片還是身著運動服拍攝的。
截至11月,她已經開了超400場直播。
經常在晚間,甚至凌晨上播。
直播名有時是「退役體操運動員」,有時是「性感主播線上陪聊」。
但一開始,流量並不大,粉絲數僅幾萬。
直到最近,這件事才進入公眾視野,引起廣泛討論。
主要源於評論區一次爭吵。
同為體操運動員的師妹管晨辰,毫不留情批評:
「前輩姐姐,你要擦就擦你的唄,就不要給體操扣屎盆子了。」
很快遭吳柳芳回懟。
這一吵,事件就開始發酵。
數家媒體接連報道,網友也開始紛紛站隊。
11月23日,吳柳芳在直播間鞠躬致歉。
「我跟我師妹拌嘴耽擱了大家的時間,佔用了公共資源,真的很不好意思。給大家道歉,對不起。」
24日晚,平臺顯示,吳柳芳賬號因違反社群規定,被禁止關注。
主頁大量影片被刪,身著運動員服裝拍攝的置頂影片也不見了。
但當晚,粉絲數卻從最開始的幾萬,暴漲到兩百多萬

很多網友據此懷疑,是否師妹故意為之,幫忙引流?

不過後來,管晨辰在採訪中堅稱,吳柳芳的行為價值導向有問題。
「以後遇到類似事情,我還是會站出來說,只不過會委婉點。
目前,網友們也是眾說紛紜。
一部分人表示支援、理解,至少是不反感。
覺得這不是什麼傷天害理的大事,應該尊重個人選擇,理解他人生活的不易。
很多人認為,更應該關注這件事折射出的退役運動員群體性困境。
一部分人批評、指責吳柳芳的選擇。
認為她作為國家培養出的運動員,做擦邊博主違背公序良俗,有辱國家榮譽。

從性別角度,指責她從一個彰顯女性力量的運動健兒,墮落到「媚男」的地步,是向下的自由。

還有很多人持中立態度,懷疑這件事從頭到尾都是炒作。
吳柳芳和師妹管晨辰,分別隸屬於不同的MCN公司。
那麼,同行的內訌,也可能不是個人價值觀的衝突。
而可能是背後團隊精心策劃的,以吸睛、引流為目的的一場戲。
說起來,「擦邊」影片,今天人們都見怪不怪了。
這件事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爭議。
主要還在於吳柳芳的退役運動員身份
就像電影《奪冠》中新老兩代教練的觀念分歧一樣。
如今吳柳芳身上的爭議,也折射出人們對國家運動員身份的不同認知。
是揹負榮光的國家代表,還是有個性、有獨立追求的個體?
不論如何,運動員退役後的現實困境是切實存在的。
運動員大部分吃的是青春飯,所擁有的終究只是一剎那的光輝。
在今天資本橫行的社會,很多現役運動員都在不停接代言,趁還有名氣時多撈一筆,更別提很多退役運動員。
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
知名度高的明星運動員,可以上綜藝、接代言,不乏其他賺錢機會。
但能被看到的運動員,終究是少數。
而體操、舉重這類商業價值較低的運動專案,除了奧運會這樣的盛大賽事,基本沒有更多曝光機會。
對於沒有獲得重量級獎項、沒有名氣的大多數運動員,退役後很快就會被遺忘。
之前新聞就多次曝出,退役後落魄的體育冠軍:
世界技巧錦標賽冠軍劉菲,始終無法找到正式工作,仍居住在狹小房間內;
亞運會高低槓冠軍樊迪,因經濟困難,還時常接受教練接濟;
全國體操冠軍張尚武,地鐵賣藝。
雖然,相比之前,近年來政策和社會支援的力度明顯增強,但這種困境依然存在。
管晨辰和吳柳芳正好相差十歲,其職業生涯的對比,也折射出運動員內部的資源分配差異,以及10年間整體環境、認知的變化。
其實,吳柳芳的運動員之路並不順
2008年入選國家隊,但很快被退回。
2009年,再次入選國家隊,卻也沒能衝到頂尖位置。

沒有絕對的競爭優勢,

多次以替補身份出戰

2012年奧運選拔賽中受傷,次年退役時已經是18歲。
沒拿過奧運獎牌,獲得的世界盃分站冠軍,在業內人士眼中算不上「世界冠軍」。
而相比之下,管晨辰的體操生涯較為順遂。
2021年東京奧運會,年僅16歲的她,就憑高難度的平衡木「袋鼠搖手」一戰成名,拿下金牌
次年,她就主動退役,回到地方隊,選擇去讀書。
職業生涯中,並無重大傷病記錄,也有明確而清晰的現實規劃。
她在採訪中說,拍影片只為玩一玩順便賺零花錢,主要精力還在學習上。

由此可以理解,她對吳柳芳的不滿,根植於對體操運動員這一身份的珍視。

雖然都簽約了mcn公司,但她和吳柳芳不能完全一概而論。
吳柳芳的處境可能更能代表大多數沒有名氣,缺乏商業價值的非頭部運動員。
相關資料顯示,已有超過2500名退役運動員活躍在短影片平臺。
但顯然,大多還像事件發酵前的吳柳芳,賺不到多少流量。
只是,相比那些賣藝、靠人接濟、無人關注的退役運動員,還能引發大眾同情和支援。
吳柳芳則遭受了更多批判聲。
因為,擦邊被認為是關乎道德底線的問題。
被認為是對今天追求力量之美的新時代女性的背刺。

最近受此事影響,一名退役舉重運動員直播時,也被彈幕要求「跳舞」,被說「穿得太多了」。

拍攝擦邊影片,固然不值得推崇。
但更值得思考的是:
大眾的不滿背後,似乎蘊含了雙重道德標準。
運動員作為競技場上的拼搏者、國家榮譽的代言人,被賦予了更高的道德期待。
指責為國爭光的奧運冠軍不能拍擦邊影片。
似乎另一層意思是,普通網紅做擦邊就可以被接受。
更引人深思的是,爭議曝光後,吳柳芳的擦邊賬號又瘋狂漲粉
這種大眾反應,有性別的割裂,也顯示出現實裂痕。
一邊對擦邊嗤之以鼻,一邊又對擦邊賬號趨之若鶩。
更說明了這件事很難停留在對個人行為的評判上,背後亦有市場的推手,大眾的票選。
其實這件事,在探討「對不對之前,是不是」也許都很模糊。
畢竟,「擦邊這一概念本身就曖昧不明
到底怎麼算擦邊?
的確,像管晨辰說的,很多時候大家都心知肚明,知道是怎麼回事
任何一個短影片平臺,看到穿著性感、動作充滿挑逗性,卻故作無辜的網紅,相信很多人都能一眼辨識出擦邊與否。
但具體到很多爭議上,卻也經常出現分歧。
比如,官方給出的擦邊定義是:靠衣著暴露、行為挑逗吸引眼球的低俗行為。
這次也有很多人就替吳柳芳說話,說她很多影片並不裸露,穿得比體操服多多了。
這一爭議也曾出現在網紅狗頭蘿莉身上。
她被指責擦邊時,也有不少人叫屈,她只是穿了緊身衣服,並沒有暴露,身材好也不是她的問題。
有人提出,擦邊博主的主要受眾是男性。
也會有很多女粉絲跳出來說,自己也愛看好身材的美女跳舞。
類似爭論,往往爭到最後也沒有結果。
除了認知參差外,也是因為平臺規則系統中,缺乏沒有明確的界定,長期處於灰色地帶。
乎一直在整治、打擊擦邊內容,但也沒有形成明確的社會共識。
反而在實際運作中依賴其引流。
尤其是現在AI檢測下,經常有很多正常的畫面因為擦邊被封,真正有問題的影片大行其道。
吳柳芳這件事,在爭議發酵前也並沒有遭到封禁、限流。
這就導致,這兩年「擦邊」「低俗」的說法也被濫用。
之前很多新聞報道,穿著緊身衣的女性,遭蕩婦羞辱。
楊麗萍的舞劇都被說「擦邊博眼球」。
吳柳芳這次被罵,某種程度上也折射出整個流量經濟的邏輯。
演算法驅動下,平臺默許灰色地帶的內容創作博取觀眾。
而創作者或是背後公司,則在生存、競爭的壓力下迎合市場需求。
因此,這起事件中,吳柳芳固然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但,將她完全歸咎於「墮落」過於簡單,而尊重「個人選擇」也並不準確。
她的選擇,離不開流量規則和商業化運作。
更應該放在現如今的價值觀和流量規則的語境中審視。
流量經濟的逐利本質,不僅僅影響了內容創作者,也在不斷操縱和挑釁大眾期待的心理。
身份反差、道德觸底、民族榮辱……種種爭議話題疊加之下。
管晨辰自己可能也沒想到,對師姐的批評不僅沒有抑制內容的傳播,反而挑起了觀眾的興趣。
當大眾對特殊身份附加了更高的道德期待,對跌落神壇的反差充滿好奇時,反而加速了負面內容的傳播。
批評和關注之間,形成了一種弔詭的雙向推動力。
吸睛的底線就是這樣不斷降低的。
奧運冠軍擦邊,比一般網紅擦邊更吸引人。
奧運冠軍擦邊被同行罵,又比奧運冠軍單純擦邊更吸引人。
《絕世網紅》
性別話題、階級差異、群體困境……種種話題都化成具體的流量。
無論是不是有意為之,都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公眾的參與度和平臺的演算法機制共同推動了事件擴散。
而受益者不是大眾,也不是當事人,而是掌握流量分配規則的資本和平臺。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