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是群裡的畫風,就變成了我苦口婆心勸大家做好防曬……
最讓我驚訝的是,很多姐妹對防曬的認知還停留在「晴天打傘就行」階段。
諾,這幾個防曬誤區,看看你們中招了沒?


這讓我突然想到了小D,我們出去玩一般會讓她自己收拾洗漱用品,她現在會把防曬霜和牙刷、牙膏整整齊齊裝在一起,11歲的女孩竟比我們這些大人都懂得。
挺感慨的,所以趕緊寫了這篇文章,和大家好好說一說,防曬這件最要緊、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小事。
小D的洗漱包👇🏻

防曬,不是為了防曬黑
而是為了守住皮膚的健康底線
現在都在關心變美抗老,但大家要知道,護膚品也好、美容儀也好,要有更好的效果,除了堅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健康的皮膚底子。
而在所有對皮膚的損傷裡,光損傷是第一位的。
這張卡車司機的照片就是個經典例子,因老是坐一邊的駕駛位,靠窗接受陽光直射的一側,衰老變化十分明顯👇🏻

對皮膚來說,防曬真的超出想像的「剛需」。
你可以不做,但你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曬黑可逆,傷害不可逆,不做就一定會有傷害,而防曬一定能減少傷害。
“光損傷”是有積累性的,一次兩次看不出來,但長年累月下來,一定會讓我們更早地長斑、細紋,皮膚鬆弛,甚至各種皮膚炎症都要找上門來。
這也是我一直提醒大家給孩子建立防曬習慣的原因,18歲前受到的光照佔人生總紫外線照射量一半以上,小時候沒有做好的防曬,總有一天會在臉上“秋後算賬”。
我自己這麼多年捨得在“變美”上砸錢,學到的一個道理:美麗的底子是“健康”——認真做保護健康的小事,比花大錢上手段的一時漂亮重要多了。
防曬真就是護膚裡,花小錢辦大事,細水長流看得到的小事,越早做越好!
在我的“薰陶”下,小D對這個認知已經很清晰了:我們防曬不是為了“白”,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皮膚健康”。
這也是我想教給她的,學會愛護、愛惜自己身體的一種方式。

到底什麼適合我
其實要“從我出發”
在群裡聊防曬的時候,我發現,最冤枉的不是沒有做,而是做了這麼多年都做錯。
比如,團隊堅持做防曬的小夥伴,皮膚檢測時候發現,平時“擠一點,對著臉三下五除二就完事兒”的擦法,結果是:同一張臉,分割槽的皮膚質量。


防曬偷懶的理由,還有有千千萬萬個,比如昨天好多姐妹在問我:

講真,我當時還挺驚訝的,因為我覺得每天擦完面霜順手擦一下防曬霜,並不是多麻煩的事,大家為什麼總在問這個可以不塗嗎?那樣可以不塗嗎?
我們花了大量時間精力在做這些“無謂”的決策,其實也是一種消耗啊。
但團隊小夥伴們卻非常有共鳴,一個勁和我說,因為防曬霜塗完不舒服,因為防曬霜塗了還要卸很麻煩。
……但說實話,這不就是選個產品就能解決的問題嗎?現在的防曬霜有太多好膚感的選擇了,也有直接清水或者洗面奶就能洗掉的。
——核心不就是,我的需求是什麼,然後找產品滿足我的需求。
分享幾個我選防曬的思路給大家參考,防曬其實也可以變成一件順手又舒服的事兒。
看成分
市面上的防曬霜,主要分為物理防曬和化學防曬。它們的優缺點挺明顯的,大家看圖就知道個大概了👇🏻

點選圖片檢視大圖
除此之外,還有物化結合的,集合了兩者的優點,不會過於厚重悶痘,又能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一般來說,給孩子或敏感肌的大人用,我更推薦物理防曬,刺激小更安全。但相對來說要犧牲一些膚感。
但也並不絕對,現在也有新型的物理防曬,已經能夠透過特定成分的配比,來達到清爽不假白的效果。
看這個水質感,有些物理防曬,膚感就已經做到護膚品的級別了👇🏻


大家可以在選擇範圍內多嘗試幾款。不管商家怎麼宣傳,自己感受一下,用完感覺清爽舒服不假白的那個產品是什麼?自己的感覺不會騙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純物理的防曬霜,也不是絕對安全,有的產品會因為選用了小分子顆粒,特別是奈米級成分,容易滲透到皮膚裡被吸收。
所以我們在實際挑選時,注意看一看商品詳情頁,關注是否選用的是非奈米顆粒的防曬霜。
看場景:
防曬產品都有的功效指標:SPF(防UVB曬傷)、PA(防UVA曬黑),它們的指數越高,防曬能力越強。
大人選防曬看這兩個指標就夠了,但咱們給孩子選,只看這兩個是不夠的,還要看超長波防護範圍(500nm以上)。
孩子一曬太陽,小臉蛋就變得乾燥、泛紅、敏感、長痘,就是超長波造成的光熱損,全波段廣譜防曬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敲下重點,不論季節,不論晴天還是陰天,只要紫外線指數>3(手機自帶的天氣預報會有顯示),外出都必須做好防曬。
你們看,這還是雨天,紫外線一樣不低的👇🏻

這裡也回答上面朋友說的“室內不需要防曬”的問題,室內玩耍/辦公區域如果是靠近透光玻璃窗戶的位置,紫外線是不亞於室外的,也是需要防曬的!
還有夏天出門,即使戴著防曬帽,也是會有漫反射到臉上的,所以做好了物理防曬,也是需要塗防曬霜的哦!
當然防曬霜的防曬指數也不是一味追求高的就好,還是那句話,看自己的生活需求:
日常給孩子選用SPF30、PA+++、全波段廣譜的防曬霜其實就夠了,也能滿足我們日常、通勤使用。
如果要去戶外徒步、滑雪、海邊旅遊,加上孩子玩起來又特別容易出汗,我就會給小D用上能夠防水防汗的SPF50高倍防曬。

看膚質
如果孩子皮膚敏感、脆弱,那我們在選防曬的時候,除了對安全和產品質地膚感格外注意,也要多考慮選擇有養膚效果的產品。
畢竟一天要補塗好幾次,除了對外要有效防護,對內也能夠及時“補給”。
比如,有的產品內裡新增保溼成分,讓孩子在高溫下皮膚中的水分也不被“蒸乾”,保持滋潤。
像這種成分表裡,有植物基底的型別就是👇🏻

防曬產品成分表:截圖自美麗修行APP
還有可以選具有修復鎮靜作用的(一般有這類功能的,產品詳情頁也會介紹),這類就是可以修復光損屏障的。這樣比曬後皮膚出現了乾燥、曬傷了再去彌補更方便也更安心。
防曬霜要有效,用的方法也要注意
有效的前提,一定是掌握了正確的用法,之前也嘮叨過好多遍,大家直接看圖,就不贅述了。
所以不要再問帶防曬係數的粉底液/隔離霜可以嗎?你對照一下,有沒有用夠量?比如我,粉底霜肯定用不了那麼多的量的,全塗上去臉都能去唱戲了。咱們還是乖乖地用防曬霜,然後再上粉底哦。

關於補塗,不瞞你們說,我之前也覺得好麻煩

我在美國也是試了不下四五十個品牌,這兩年的防曬我測評過不少,才知道,防曬原來已經卷到了全世界了,像是防曬水、防曬氣墊、防曬安瓶等各種新型防曬霜,噴一噴、拍一拍就能輕鬆解決掉這個問題。
像這種氣墊型的防曬霜,補妝的時候用它補塗,就很方便了

這裡必須說一下,不管多安全,不建議給孩子用氣霧劑型防曬噴霧,會有吸入風險。
曬後修復
發現孩子皮膚泛紅發燙,吵著說疼不舒服,甚至有水皰、脫皮,那已經曬傷了。
如果很嚴重,像是身上出現了水皰或脫皮,建議立即去看醫生。
如果不是很嚴重,咱們也先不要著急,大的原則:迅速讓皮膚降溫+補水+保溼+物理遮擋防曬。
剛發現曬傷,就立即用冷水沖洗,或者涼毛巾冷敷降溫,然後密集補水。
第二天就可以塗上有保溼、修復成分的護膚品,同時還要注意物理遮擋防曬,幫助皮膚屏障的修復,曬後一週,就可以正常用溫和的防曬霜了。

我的選擇,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
不要怪我囉嗦啊,又寫了這麼多

。
我真的希望,防曬這件事能像刷牙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小事。而不是總在積累了損傷之後,用吃到的教訓來提醒自己。
尤其是給我們的孩子,一定一定提前培養防曬意識,別像我們人到中年都在重新做起

我同事看完這篇的第一反應就是:“我本可以那麼白的,只是我沒珍惜”


我一直認為,每個人的選擇,其實都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想要擁抱陽光,儘量不累積那麼多的紫外線傷害,讓我老的慢一點,讓我孩子的皮膚更健康一點,少難受一點,那我們就認認真真地防曬。
如果你真不在乎,或者覺得你的生活中已經很多其他事情比這更重要,也可以選擇不做。
但最最糟糕的選擇是,“我覺得重要,但我做不到”,然後左右搖擺,反覆陷入焦慮。

我們永遠有選擇,也永遠能夠找到那個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覺得擦防曬霜太厚重不舒服,還可以選擇膚感清爽、快速成膜的防曬霜;
覺得清潔太麻煩,還可以選擇用溫水就能洗掉的防曬霜;
覺得娃鬧騰著不肯配合的,也可以選擇鼓勵自主防曬的產品(比如防曬氣墊、防曬棒)還有搭配體感舒適,好穿好看的防曬服和防曬帽。
這也是我經常對小D說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讓物品保護我們,幫助我們去做更多我們想做的事情。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我這幾天在群裡很忙了,還有不少雲閨蜜問,真的是大J嗎?我沒有分身的,我至今就一個微訊號,咱們團隊同事的都叫“小助手”😄
在群裡看到大家,防曬這件我很受益的事情,竟然沒做到位,我真的很著急,所以抓緊寫出來和你們分享。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