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元洗頭,酸爽新頂流

作者  –   無菌滷蛋
監製  –   她姐
旅行時找個地方洗頭,已經成為一種潮流。
在柳州,人們驚奇地發現,可以選擇微辣、中辣、特辣的不只有螺螄粉,還有讓人被辣到跳起來的姜搓頭療。
在芒市,網友找緬甸阿姐洗頭,洗著洗著發現阿姐突然爬到她的身上開始踩背,腳都快伸到我臉上了”。
在潮汕,被牛肉嫩到說不出話的人們,調侃嫩牛秘方在特色頭療館裡也能找到:“洗個頭一頓按摩,老黃牛般的肩頸都被捏鬆了。”
曾經迷戀在景點、網紅店、出片機位打卡的年輕人們,現在一下車就直奔路邊一家家不起眼的、散發著奇怪味道的小店,只為洗頭。
洗頭,正在成為年輕人個性和情緒價值的新出口。

女生,想洗個頭怎麼這麼難?
小小的洗頭,有時竟成了旅行中的頭等難事。
在綜藝《花兒與少年5》中,秦嵐有天凌晨突然驚醒,發現同床的迪麗熱巴不在身邊,而是坐在陽臺的椅子上。
原來,迪麗熱巴洗完頭後,發現所有人都睡著了,頭髮吹起來又久又吵,她不忍心打擾大家,便坐在陽臺讓頭髮風乾,一夜沒閤眼。

同樣在旅行中,因為民宿的電壓問題,洗完頭的金晨無法使用吹風機。
於是她自創“甩幹大法”,試圖透過瘋狂甩頭將頭髮甩幹,只是頭還沒幹,人先暈了。

聽起來誇張,其中的麻煩很多女生都能感同身受:洗頭,有時真的好累!
但現在,這屆最擅長“把自己從頭養一遍”的年輕人不再糾結,旅遊中她們開始將洗頭這件小事“外包”。
開啟社交平臺,許多旅遊攻略正在從“特種兵48小時在XX必吃的20家店”變為“人生建議:來XX一定要體驗一次洗頭文化”。

年輕人旅遊的第一站,不再是酒店、餐館和景點,而是特色洗頭館。
抵達陌生的城市後,她們飯也不吃,直奔洗頭阿姨而去,必須要讓攢了幾天班味的頭好好洗洗。
就在街邊一家家不起眼、甚至散發著奇怪味道的小店裡,年輕人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小眾“頭部賽道”。
各種誇張如時裝週最新單品的器具輪番往頭上招呼,洗著洗著感覺頭頂冒出了一圈聖光。

享受的不只有頭髮,還有肩頸按摩、燻蒸、拔筋、眼部艾灸……
有人舒服地感嘆:“之前的頭都白洗了!”

這一套流程進行下來,付款時,許多人會被價格震驚到說不出話。
這些被許多網友寫進“人生建議必去”的特色洗頭館,多在南方二三線城市遍地紮根,本是當地的生活日常,卻正在以“五星級的享受、1688的價格”重塑人們對幸福的感知。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好奇:這些“土土”的小店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這麼多人瘋狂推薦?他們紛紛把洗頭體驗加入旅行清單,迫不及待出發。

特色洗頭,全國走紅
在廣西的大部分城市,大多數被奉為“五星級享受”的特色洗頭館,洗一次只需要30元左右。
它們的招牌大多由純色底與超大字型構成,彷彿將時間暫停在上個世紀。從小到大,我們無數次路過這般招牌的髮廊、餐館、手機店,絕不會多看一眼。
但現在,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正從店裡飄出來。

先飄出來的是一陣濃濃的辣味。
有些不適應的人,可能會因此皺鼻。不過,等習慣這種純粹的植物味後,就會嗅出一陣溫潤的茶香。

環顧四周,各種顏色的塑膠桶裡放著各種顏色的液體,彷彿誤入染料加工小作坊,讓人好奇。
笑眯眯的阿姐,現場用榨汁機將幾塊姜榨成汁液,用帶口音的普通話介紹:“捏捏捏,搓姜要加熱水的ber!”

躺下後,先是一頓按摩。頭頂傳來指腹按壓的力度,蔓延到額頭、脖子、肩膀、後背。
有的網友甚至還會被支稜起來,從頭一直捏到腰,捏得人鬆鬆透透的。

阿姨將淘米水或是茶麩水倒進池中,從頭頂的環形管迴圈流出,緩緩流經頭髮、髮絲。
植物帶來淡淡香味和柔和觸感,讓用慣科技產品的人們,少有地感受到頭髮彷彿正在大自然裡呼吸。

主角此時方才登場:搓姜,一系列放鬆的鋪墊後最令人期待的刺激體驗。
阿姐介紹,姜可以促進毛髮生長,可以選擇微辣、中辣、重辣,用打碎的薑汁一直把頭、肩、背搓到發熱,從而將溼氣排出。

有的人覺得很暖,不過,感受也因人而異。
看到一位女生被辣到大叫,阿姐用帶口音的普通話說:“你的反應不算大咧,之前有個人來洗,淋薑汁後直接跳起來喊‘我不做了,燙xi我了’。”

也有網友躺不住了想逃,眼尖的阿姐一把將她薅了回來,淡定地繼續清洗,邊洗邊開始投餵食物,“捏捏捏,你吃點砂糖橘咩。”
這並不是個例,走進不同洗頭館的女生們,很多都得到了來自阿姐的各種投餵。
她們吃到了砂糖橘、甘蔗、馬蹄、蛋散、涼茶、玉米糖水,甚至還有阿姨自己要吃的飯菜……邊吃邊洗,舒適與刺激交替,體驗感拉滿。

有的不僅吃,還連吃帶拿,將阿姐自己的私人吃喝攻略也給擄走。
不再跟風去網紅店排長隊,就近就能解鎖當地人愛去的老店。
洗完後,阿姐手法專業,又吹又卷,力求讓每個女生都擁有一頭漂亮、蓬鬆的秀髮。
一些女生感嘆:“我在家根本吹不出來這種,頭髮蓬鬆到直接變成劉亦菲。

直到結賬走出門的那一刻,阿姐的熱情都沒有結束。有女生回家後仍念念不忘:“兩個姐姐都人好好,不停讓我們吃馬蹄,要給我們打包帶走”。
另一位女生也提到,她去的時候老闆娘不停地給她投餵橘子和甘蔗,臨走竟還送了螺螄粉。
而在搓完姜大約十多分鐘或一個小時後,當皮膚的辣感逐漸褪去,許多方才被辣到度秒如年的人,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清爽。

等到旅行告一段落,有網友表示:“離開第一天就開始想念柳州洗頭。”
她們有的在回家幾天後,驚訝地發現,“很神奇的是,頭確實好久都不會癢癢的。”
某些程度上,旅行的幸福感就被這樣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延長了。
不只柳州,在芒市體驗過緬甸阿姐爬到身上全方位踩背的緬式洗頭後,網友震驚地建議:“全國推廣!”

在潮汕被鮮美的牛肉火鍋治癒的人們,同樣在洗頭館裡找到了救贖。
有網友感嘆自己僵硬得像老黃牛的軀體都被疏通了:“整個肩胛骨都被按通了。”

這些特色洗頭,本是旅途中不起眼的一次選擇,卻正為年輕人帶來從頭到心的幸福感。
它帶來的便利和愉悅,不只是“洗個頭”這麼簡單。
南方的許多城市,夏天溼熱難耐,晚上睡前洗淨吹乾的頭髮,早上出門頭髮前又會變得油而黏膩。
可再洗一次,往往頭還沒洗完,身上又是一身汗。

當地人可能在日復一日的潮熱中,習慣這種環境,但對於遊客來說,這種洗頭困境的最佳解法,便是城市路邊隨處可見的特色洗頭館。
不同於印象中的理髮店,這些特色洗髮館的“主理人”通常就是洗頭阿姐本人,大多不提供剪髮、只洗頭,地上沒有碎髮散落,空氣中飄著自然的草木香。
洗頭時使用的姜、茶麩、麥麩、大米之類的植物,多為當地的常見作物,產量大、價格低,所以收費也不貴。
除此之外,其在傳統文化裡也具備藥用價值,例如據《本草綱目》記載,茶麩具有去屑防脫、止癢黑髮等作用。這些文化價值帶來的體驗感超越了洗頭本身,成為一段旅行中無可替代的一部分。

於是,當一個既便宜、特別、輕鬆又承載著文化、風土人情的小眾專案被年輕人發掘,並逐漸由清潔需求變為一種特色享受,已於當地流傳百年的特色洗頭在全國走紅,或許不足為奇。
換句話說,在一件稀疏平常的一件小事上,讓自己心安理得地享受,正在成為一種被更多人認可的生活方式。

只是度過平靜而又幸福的一天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將情緒價值的滿足視為心安理得。
古早綜藝《變形計》中,從來沒有被別人服務過的高佔喜,在城裡的理髮店裡第一次躺著享受洗頭服務時,在沉默中流下兩行眼淚。為他洗頭的女生輕柔地拭去淚水,卻不知道他為何流淚。

那是一種複雜的感受,藉由被人洗頭的一刻洶湧而出。父親失明,母親病弱,他從小扛起整個家,獨自解決所有事,從來不知道這麼簡單的事情也被允許成為一種放鬆。
而常年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即便習慣了享受巨大的便利,也不一定能接受在一些很小的事情上心安理得地對自己好。
有網友帶媽媽去柳州旅行的時候,提出帶媽媽去體驗一下茶麩洗頭,母親的第一反應便是拒絕:不想浪費錢。但洗了之後,“真香”了。

聽到要去頭療,一位網友的母親同樣下意識地拒絕:“拿錢給別人洗頭?我才不去。”
不過,想到出行前曾“發誓不掃興”,她還是去了。沒想到這一妥協,解鎖了50多年來從未享受過的服務,母親甚至想要長留柳州了,“舒服,真比自己洗還乾淨。”
說來奇怪,不管是哪一代人,我們從小到大最擅長的就是忍耐,並視之為修煉。
現在,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自我滿足,修煉並沒有作廢,幸福感卻直線上升。
對自己好一點,並不意味著非得購買什麼,墜入消費主義的陷阱。有時或許只是在於,說出心裡想說的話,做一件真正想做的事。
比如一直想看一次脫口秀的房主任,她生平第一次“為這種事花錢”,就是一時衝動買了一張220元的脫口秀門票。

當時,女兒需要她交一筆不多的學費,她本該和之前每一次一樣,為家人讓步,將錢用在“正事”上。
那一次,她咬咬牙,將自己唯一一副首飾賣掉、交上學費,保住了那張通往脫口秀的門票。
正是那一次只為自己的享受,改變了她的人生。她在現場接住了演員遞過來的話筒,引發全場大笑,有人叫她“上去演”。
後來,影片在網上被傳播了上百萬次,那是她第一次發現,原來真的能有別的活法。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了。

如今,點開社交平臺,很多人都在分享“我們怎麼樣才叫對自己好?”可是你有沒有想過,那始終是別人的答案。哪怕是許多人都想體驗的洗頭,有些人也並不適合,甚至還會過敏。
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這件事本就只對自己重要。但,這便夠了。世界上的所有改變,一開始都是從自我滿足中來的。
所以,對於你來說,那些看起來可有可無、做起來讓你幸福的事究竟是什麼呢?
有一天,當你回想自己做過的事,也許會想起曾有那麼一次微小的幸福:
你抽到了一個想要很久的LABUBU
在一場脫口秀裡,你被一個旁人並不理解的觀點深深觸動,發現了更多關於生活的視角;
不想自己彎腰洗頭的一天,你躺在洗髮館的床上,嗅著溫潤的茶香,感受著舒緩的按摩,任由柔柔的茶麩水從頭皮滑向髮絲,你從簡單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
你還有更多選擇。
你不必彎腰,不必解釋,只需度過一個平靜而又幸福的一天

相關文章